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小娜  李红霞 《科技资讯》2010,(16):213-213
针对工民建专业的课程特点及强调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从事的"建筑力学"教学为例,从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考核方法和选择合适的教材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2.
王丽  王争 《科技信息》2010,(22):184-185
高职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要有良好的岗位上手能力,而要想培养他们的上手能力除了让学生上好每一节课堂课程外,另一个关键就是如何安排好与课堂课程相配套的课程实训。本文以建筑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提出课程实训按照"分项目、全过程连续进行"的方针实施改革的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达到提高其岗位上手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是各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本课程是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专业课程。本课程总体改革思路是紧扣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尝试进行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的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4.
杜开群 《科技信息》2011,(13):580-581
高校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急需改革。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学术研究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体裁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裁意识,增强学生对体裁进行分析的能力。本文着眼于目前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运用研究型教学方法与体裁教学法来进行教学,为高校英语专业的"基础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体系建设入手,以课程内容的整体规划为重点,提出了现代测绘工程专业"3S"课程群的建设思路,并详细给出了"3S"课程群的课程设置、课时安排、衔接次序和实验体系;最后,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从培养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角度,指出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实践体系和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3S"课程群建设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倪春杰  胡相斌 《科技信息》2010,(15):246-246,257
本文结合我院数控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探索实践任务驱动式数控编程集中教学,设计了"台阶式"的学习情境,通过小"任务"来逐步实现学习目标,借助"数控加工仿真系统"软件,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的培养需要着眼于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机及分析化学作为化工类本科生首先要学习的课程,在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者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拓宽基础、优化素质、增强能力"为主要目标,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教材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8.
应用型化学化工专业研究生教学体系的改革必须适应人才培养需求,并强化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对应用型化学工程人才培养教学体系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是化学工程专业的"根本任务"。针对应用型化学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应用型化学工程专业研究生课程的组织、授课内容、方式、方法进行了改革。通过调研,认为"理论与实践并重、评价贯穿于教学各个环节"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化学化工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琳 《科技信息》2012,(11):222-223
CDIO工程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模式,它注重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从工程实践中锻炼学生的各方面能力。随着时代和行业的飞速发展,作为中国民航特色专业的交通运输专业,迎来了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痼疾,建立更加适应现代民航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关键期。本文以CDIO工程教育的核心任务为指导,将四个教育和实践的训练环节与放行评估综合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相结合,以期建立"本科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的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新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加强培养对象的专业底蕴,缩短未来就业岗位的适应期。  相似文献   

10.
蒋克荣  许泽银  姜海 《科技信息》2009,(15):152-152
为了适应高职数控技术专业教学"够用""实用"特点,培养既懂技术又能进行实际操作的复合型技能人才,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结合实践,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以实现提高教学质量,改善课堂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张涛  王秋红 《科技信息》2008,(29):279-279
在《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课程中,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构建课程教学体系,以"故障案例"为教学载体,进行课程改革,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动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内涵在于深化工程实践教学改革,把教学模式由传统的理论教学改革为工程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根据"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基本要求,机械工程测试技术从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体系进行了改革和实践。课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课时,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为课内必做实验、CDIO选做实验和开放创新实验,三层次实验体系逐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应变能力,有力地保证了我校机械工程专业卓工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3.
当前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高潮已经形成,教学方法、方式改革探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械专业学生学习的基础课,其课程教学的传统性有待于研究与改革。本文重点讨论"能力本位教育"在技工学校《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中的应用,以及其对传统课程改革的影响进行论证研究。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只注重传授知识,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这两种能力,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兼顾"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两个方面,笔者使用"少教多学"理念对所授课程《IT素养》进行了尝试性改革,希望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低效率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余建立 《科技咨询导报》2010,(31):136-136,138
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以微电子学专业核心课程"微电子工艺基础"课程的教学,从教学内容选取、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探究了应用型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了将教师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种方法对培养合格的微电子应用型人才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梁燕 《科技资讯》2014,(36):141-141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第一层次课程,对于文科院校来说,该课程的改革应该突出"实践性、实用性",重点解决文科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薄弱的问题。最终培养"理论基础扎实,熟练办公室软、硬件设备操作,综合应用能力强,具有团队合作意识"的文科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人才。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第一层次课程即大学计算机基础,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并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李永玲 《科技资讯》2014,(30):153-153
"火电厂单元机组运行"是面向高职类电厂设备运行与维护专业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是通过校企合作开发的基于火电厂生产过程的理实一体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该文按照"工学结合、职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理念,根据校企合作、以评促学的课程设计的思路,形成了"任务为载体,行动为导向,理实一体,学导相辅"的教学模式,建立了"全程考核,综合评价"的评学模式,校内仿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实现了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工作的无缝对接。  相似文献   

18.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宗旨,对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化学》进行课程改革。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评价等方面改革,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在本院药学专业2010-2013级学生中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医学院校的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操作的能力、动眼观察能力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对"三理"(生理、病理、药理)实验进行整和,开设《机能学实验》课程,构建包括基础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模块、职业岗位模拟性训练模块等"四类模块"的机能学实验教学体系。本文对我校机能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验室软硬件设施建设、提高教学人员专业素质、探索和改进教学等几方面心得和浅见。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育的特点是突出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所学的知识必须要做到"学以致用",以满足社会职业需求。近年来随着机械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彻底改变了过去几门课自成体系,知识重复交叉,理论繁杂,学生学了不会具体应用的局面。课程改革同时,注重教材建设,不断将企业生产实际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反映到教材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