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矿区域开发规划环评目前是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热点之一.规划环评的实施可以有效地从源头控制区域污染和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以及防止区域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本文简要介绍了煤矿区域规划环评应遵循的原则,以淮南潘谢矿区规划环评为例,探讨了矿区规划环评的重点应为矿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分析、矿区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地下水影响评价以及地表沉陷涉及的环境敏感点影响分析,其中矿区规划内容的合理性分析侧重于对矿区布局、结构和规模的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与生态规划的现状及其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规划环评和生态规划整合的角度,重新阐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定位,认为规划环评是衡量各种规划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与要求的工具,它可以促进各规划的生态化,使之更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生态规划从实现区域或城市可持续发展角度,为各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提供基本生态原则和限制性要求,而这些原则和要求可作为规划环评的评价依据或准则;二者的整合对下将有利于指导各项规划的生态化,对上将有利于实现区域或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即生态规划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文章在研究生态足迹计算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足迹在城市规划环评中的应用思路;以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通过区域生态足迹的计算、预测,分析区域生态承载力现状和变化规律,并通过关联分析得出影响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对合肥市生态现状水平进行评价,同时预测评价规划实施后所带来的生态影响,最后提出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4.
随着环评法的实施,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已成为环评工作中新的热点.针对生态旅游规划的特点,提出从宏观政策到规划目标、从区位功能到旅游功能区的评价框架,在提出替代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以得到最佳方案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以武夷山大峡谷森林生态旅游区规划为案例,按照上述评价框架思路,对规划中的4个功能景区进行了宏观背景、区位和功能区关联性分析,提出4种替代方案并对其进行环境影响系统分析,认为开发体闲中心、漂流溪流、溪谷风景,而不开发保存较好的森林覆盖区(白塔山)为最佳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5.
生态足迹在规划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的介绍了生态足迹的理论框架,提出了将生态足迹用于规划环评的基本思路:通过计算现有消费水平下维持规划区域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土地和水域面积,评价规划的合理性.以临港新城规划为案例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临港新城规划中耕地、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能源用地的生态赤字相对于规划前有增加的趋势,只有林地的生态赤字有减小的趋势,并分析了主要原因,提出降低临港新城生态赤字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划环评作为环评领域发展的一个新方向,目前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通过规划评价工作实践发现,规划本身存在的问题是现阶段制约规划环评开展和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着重讨论了现阶段如何进行规划环评的问题,提出了现阶段开展规划环评的主要思路与对策,以促进规划环评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武广萍  李兴德  张鹏 《甘肃科技》2013,29(11):65-66
环境影响后评价是指项目在建成几年后,为了能够正确地把握规划及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状况,且对已经变化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了及时补充和完善而做出的评价。同时,结合甘肃省电力公司110kV及以上电网的规划环评及意义进行了论述。重点探索了环境影响后评价的作用及其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8.
随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深入实施,其实施领域已由项目环评向区域环评和规划环评转变,评价内容也由广泛实施的预测评价向后评价和跟踪评价转变。然而,对于区域规划环评的评价层次、评价程序和评价内容目前还没有明晰的认识;同时,对于促进规划环评有效实施的跟踪评价,其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几近没有。本文就此问题做出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研究分析了我国公路网规划的特点和国外交通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后,提出了建立我国公路网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程序以及准则,并以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规划为例进行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研究,并建立了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分析了我国公路网规划的特点和国外交通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后,提出了建立我国公路网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基本思路和程序以及准则,并以西部地区公路建设规划为例进行规划环评的指标体系研究,并建立了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生态科学与生态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20世纪,我国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有两方面的欠缺是值得重视的。其一,在理论界,主要是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生态道德确立理论依据,而缺少从生态科学来论证生态道德的理论视角。其二,在公民教育的实践领域,各种绿色标语、口号、公益广告、自愿者活动可谓是掀起了一场绿色浪潮,但就其内容而言,仍然缺少对生态科学的系统普及,这使得对公众的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感情培养有些流于感性化和表面化。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从中小学开始普及生态知识的某些发达国家,其环境质量明显优于我国,但公众对环境的评价却仍很低,他们对身边环境表…  相似文献   

12.
 回顾20世纪,我国在生态道德教育中有两方面的欠缺是值得重视的。其一,在理论界,主要是从哲学、伦理学的角度为生态道德确立理论依据,而缺少从生态科学来论证生态道德的理论视角。其二,在公民教育的实践领域,各种绿色标语、口号、公益广告、自愿者活动可谓是掀起了一场绿色浪潮,但就其内容而言,仍然缺少对生态科学的系统普及,这使得对公众的生态道德教育和生态感情培养有些流于感性化和表面化。有一组调查资料表明,从中小学开始普及生态知识的某些发达国家,其环境质量明显优于我国,但公众对环境的评价却仍很低,他们对身边环境表现出强烈的忧虑。而在我国,环境的实际状况很差,但公众评价却较好,忧虑也较轻。  相似文献   

13.
生态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的发展方向。阐述了生态建筑的起源、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论述了生态建筑与生态图书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存在是生态哲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有自己独特的涵义、特点和构成要素,生态存在和生态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学术界存在着脱离生态存在而单纯研究生态意识的倾向,必须加以批判。不是人们的生态意识决定人们的生态存在,相反地.是人们的生态存在决定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意识是生态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党在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在十八大报告中,更是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当中.试图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对生态文明建设做一个全面的总结,分析其在“五位一体”的文明建设当中的目标、地位以及作用.并提供建设生态文明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生态风险成为生态文明建设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来自科学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事实和研究成果证明了生态风险存在的客观性及其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剖析了生态风险的原因,概述了生态风险的特征.阐述了生态风险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7.
Daily GC 《Nature》2001,411(6835):245
  相似文献   

18.
论鄱阳湖区生态安全与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经济意义、社会意义和国际意义。目前,鄱阳湖区生态安全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水旱灾害、耕地锐减、农田鼠害、农田渍害、土壤退化、环境污染、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衰退等。为确保新世纪鄱阳湖区生态安全,必须加强生态建设,并采取各种有效对策和措施。这包括:提高生态素质、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利建设、实施退田还湖、调整产业结构、实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增加物质投入、制定生态规划、完善法律法规、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人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从而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尖锐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必须尊重自然 ,转变发展思路和消费模式 ,走向生态的人文主义 ,建立一种全新的生态文明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生态文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并高度重视三峡库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渝东北作为生态涵养发展核心区,对三峡库区经济与生态文明和谐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离不开生态主体的支持,优秀的生态主体人格有助于消解人的异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失衡,使生态发展体现出涵养特征。大力培育生态人格,践行渝东北涵养生态,为推动美丽库区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