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15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结合主成分回归方法,对福建省生态足迹驱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000年到2009年间,对福建省生态足迹具有正向驱动的驱动因子从大到小分别为:人口数、城市化水平、人均GDP和第三产业比重;对生态足迹起负向作用的驱动因子从大到小分别为:恩格尔系数、霍夫曼系数、生态足迹强度.人均生态足迹与人均GDP之间当前并未存在环境库兹涅茨关系.  相似文献   
2.
详细介绍了个人旅行费用法(ITCM)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步骤,并将ITCM应用于鼓山风景区游憩价值评估,结果表明2008年鼓山风景区游憩价值8.8亿元.游客平均每人次的消费者剩余为198.79元,平均消费者支出为27.9元.消费者剩余大大高于消费者支出,说明免费开放的鼓山景区给福州市民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环境影响经济评价的方法和具体步骤,结构福州市实际经估算,结果表明如果福州市区空气污染程度降低50%,空气质量达到国标GB3095-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水平,所获得的年健康效益经济价值将达到7380万元。  相似文献   
4.
以福州市饮用水源水质评价为例,具体阐述了公众健康危害评价的方法步骤、计算模式、参数选择等问题.结果表明:福州市区饮用水源(未经净化)经饮水途径所致健康危害个人年平均危险为10.54×10-5/a,已超过最大可接受水平1倍多,危害作用最大的污染物是As和Cr6+.  相似文献   
5.
利用福州市国控监测站点2013年4月-2017年3月PM_(2.5)和PM_(10)质量浓度监测数据,对福州市不同粒径颗粒物污染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时间变化方面,福州市空气质量整体较好,PM_(2.5)和PM_(10)浓度呈逐年下降趋势;PM_(2.5)、PM_(10)、PM_(2.5)/PM_(10)时间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呈现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季节性特征;春季、夏季和秋季工作日浓度均高于周末的浓度,存在周末效应,冬季周末浓度则显著高于工作日浓度;日变化呈明显的双峰型变化趋势.空间变化方面,PM_(2.5)和PM_(10)浓度变化表现为工业区>市区>清洁区,清洁区PM_(2.5)/PM_(10)比值最高,其次是市区、工业区.相关分析结果表明:PM_(10)和PM_(2.5)存在显著相关性,且相关性明显受季节影响,夏季相关性最高.城市颗粒物与气态污染物(SO_2、NO_2)复合性较强.  相似文献   
6.
应用计划行为理论来解释福州市民对近郊型游憩场所鼓山的环境保护支付意愿的动机,结果显示:受访者的文化程度、对鼓山的熟悉程度显著地影响到知觉行为控制变量;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支付意愿均存在着相关性,特别是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与支付意愿存在着显著相关.同时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3变量间两两相关,它们共同决定着受访者的行为意向.行为态度越积极,主观规范越强,知觉行为控制越强,则其支付意向越强.在3个变量中,以知觉行为控制对行为意向的作用最大,其次是行为态度变量,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熵和熵权的概念与性质,结合等效数值评价方法,对福州山仔水库富营养化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物元分析模型、属性识别理论方法、模糊隶属函数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利用熵权等效数值法进行富营养化综合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游道型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改进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游道型旅游空间环境容量改进模型.以武夷九曲漂流实例,武陵源黄石寨游道文献资料为案例,将传统的计算方法与改进模型进行比较,发现改进模型更符合游道型实际.并据此对我国一些旅游景点的旅游容量进行核算.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大气环境质量的改进密切值法综合评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大气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是城市环境质量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改进密切值法是开展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应用改进密切值法对福建省大气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福建全省的大气平均水平优于一级标准,其中宁德地区最好,其次是南平,三明最差,福建市略劣于全省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环评法的实施,行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目前已成为环评工作中新的热点.针对生态旅游规划的特点,提出从宏观政策到规划目标、从区位功能到旅游功能区的评价框架,在提出替代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生态-社会-经济系统分析以得到最佳方案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思路.以武夷山大峡谷森林生态旅游区规划为案例,按照上述评价框架思路,对规划中的4个功能景区进行了宏观背景、区位和功能区关联性分析,提出4种替代方案并对其进行环境影响系统分析,认为开发体闲中心、漂流溪流、溪谷风景,而不开发保存较好的森林覆盖区(白塔山)为最佳规划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