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兰州市市售面制食品中铝含量及污染现状,为食品监督以及居民健康饮食提供指导.方法:抽取兰州市市售各类面制食品共180份,按GB/T 23374-2009的方法,即ICP-MS检测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卫生学评价按GB 2760-2011进行.结果:共抽各类面制食品共180份,总合格率87.2%.其中蒸煮类面制品共抽样60份,超标率6.7%;烘烤类面制品共抽样60份,超标率13.3%;油炸类面制品共抽样60份,超标率18.3%.结论:兰州市售面制食品中油炸类和烘烤类铝污染较高,其中油条和桃酥超标情况最为严重,加工过程中使用含铝添加剂是造成铝污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健康监督台     
沪约半数熟食店售问题熟食据新闻晨报报道.上海市食品安全监管新闻发布会日前传出信息.近期对各类食品的检查发现.熟食店中有一半的熟食不合格.餐饮店中.有六成熟食达标。而超市卖场中的熟食合格率相对较高。与二季度熟食抽检结果相比,超市卖场的熟食抽检合格率有所上升.餐饮单位和熟食店熟食抽检合格率则有所下降。从样品来源分析.超市卖场的67件样品中有12件不合格.合格率为82.1%;餐饮单位的51件样品中有19件不合格.合格率为62.7%;熟食店的62件样品中有30件不合格.合格率为51.6%。微生物指标超标和食品添加剂超标是抽查发现的主要问题。33种食品添加剂超标.检出不合格的添加剂包括山梨酸、苯甲酸等防腐剂.甜蜜素、糖精钠,安塞密等甜味剂和亚硫酸类漂白剂。此外.标签标示不规范和性能指标不合格也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贵州省当前食品安全的整体情况,为制定有效的监督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对2021年贵州省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抽检情况及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结果:2021年全省共完成各类食品监督抽检62897批次,检出1071批次不合格食品,总不合格率为1.70%。抽检涵盖33个食品类别,其中不合格率前三依次是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5.41%)、饮料(5.31%)和餐饮食品(4.08%)。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问题较为突出,不合格项目主要为过氧化值(以脂肪计)、酸价(以脂肪计)和霉菌。从抽检检出的不合格食品中发现,主要食品安全风险是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结论:2021年贵州省整体食品安全状况趋于良好,但也存在微生物污染、农兽药残留和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等食品安全风险,应加强对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饮料和餐饮食品等的监督管理,此可作为下一年贵州省食品安全风险控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依据《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 4789.1-2016)、《公共场所卫生检查方法》(GB/T 18204.3-2013)和微生物测试片法,于2017年夏对安庆市7个超市冷冻食品微生物和空气微生物进行了检测,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共检测冷冻食品7类,49份,合格42份,总合格率85.71%(42/49),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超标占不合格份数的42.86%(3/7),细菌菌落总数超标占不合格份数的28.57%(2/7),大肠杆菌超标占不合格份数的28.57%(2/7);不同超市食品微生物合格率与空气微生物浓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极弱(R<0.3)。安庆市大型超市冷冻食品微生物污染较严重,食品药品监督局要加强对食品的监测、监督和宣传,并加大执法力度,同时市民也要增强对食品卫生的关注力度。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食品微生物污染情况,采用相关国家标准检测和评价兰州市2001年食品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67.96%,并证明食品类型、季节变化、包装差异等因素对食品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动索氏提取法以丙酮:正己烷(1 : 1)混合溶液提取油炸面制品中的乡环芳烃(PAHs),以硅胶固相萃取柱净化,二氯甲烷:正己烷(5:6)洗脱,建立了同时测定油炸面制品中16种PAHs的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和荧光检测器测定方法.实验结果,在50μg/kg添加水平,PAHs各化合物的回收率为92.5%~106.4%,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3.21%.16种PAHs化合物检出限为0.8μg/kg~40μg/kg.该方法简便、快速、可同时检测油炸面制品中16种PAHs.  相似文献   

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同步检测食品中常见食品添加剂糖精钠、苯甲酸钠、日落黄、山梨酸钾及重金属铅和砷.实验选用ZORBAX Eclipse XDB-C18 Analytical 4.6×250 nm5-Micron为的反向色谱柱;流动相为体积比为10∶90的甲醇和乙酸铵(浓度为0.02 mol/L)混合溶液,在UV254 mn处检测,经前处理的食品样品在液相色谱中分离后检测出食品添加剂含量,进入电感等离子体质谱检测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食品添加剂检出限为6~15 ng/L,相对标准偏差RSD3.5%;加样回收率在94%~105%之间;重金属检出限为7~34 ng/L,相对标准偏差RSD3.0%;加样回收率在90%~97%之间.  相似文献   

8.
利用黑豆作为原材料发酵制成黑豆丹贝,再将黑豆丹贝切片进行油炸,制成休闲食品并对其进行微生物检测以及保质期的确定.结果为:1)油炸黑豆丹贝的最优制作工艺参数为油炸时间2min,油炸温度180℃,切片厚度2mm,且各因素对指标因素的主次为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切片厚度.2)油炸黑豆丹贝经真空密封包装,25℃保藏,80d时酸价和过氧化值分别为2.825和0.2189,符合国标,90d时菌落总数为7.2×102 CFU/g,大肠菌群检测无产酸产气现象,大肠菌群记数(MPN/100g)≤30,符合国标,为合格产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大理学院下关校区大学生常食用腌制食品的卫生状况,为大学生安全食用腌制品提供依据.方法:对大学生常食用的两类腌制食品(腌菜和腌卤腐)进行随机抽样30份进行卫生细菌学检测.结果:30份样品的细菌总数总合格率为56.7%;其中腌菜类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0%,腌卤腐的细菌总数合格率为53.3%,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均未检出.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经过SPSS 17.0统计软件统计后,发现大学生常食用的两类腌制食品的卫生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类腌制品的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不高,大学生应注意安全食用腌制品.  相似文献   

10.
食品添加剂是为改善食品色、香、味等品质,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食品添加剂种类繁多,目前我国食品添加剂有23个类别,2000多个品种。本次风险监测共抽取样品54个批次,覆盖生产企业31家,其中省内企业16家,外省15家。本文阐述了区域内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情况,归纳出各类食品添加剂的风险点,并为行政部门提出合理的监管对策。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使用凝胶渗透色谱-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GPC-SPE-HPLC)测定油脂及油炸食品中的4种常见酚类抗氧化剂没食子酸丙酯(PG)、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和二丁基羟基甲苯(BHT)的方法.试样经乙酸乙酯-环己烷(V(乙酸乙酯)∶V(环已烷)=1∶1)和乙腈漩涡振荡萃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和HLB固相萃取柱净化,以乙腈-体积分数为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以BDS HYPERSIL C18柱作为分离柱,在检测波长280nm下用紫外检测器检测.方法的检出限为0.6~1.0mg/kg(油脂样品)和0.3~0.5mg/kg(油炸样品),定量限为2~3mg/kg(油脂样品)和1~1.7mg/kg(油炸样品),线性相关系数r>0.998,平均回收率为80.3%~94.0%(油脂样品)和80.3%~93.4%(油炸样品);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2%~8.80%(油脂样品)和2.74%~9.62%(油炸样品).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出限低,能够成功地应用于油脂及油炸食品中4种常见酚类抗氧化剂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赵霞  黄晓烨  王礼富  叶少兵  曾强 《甘肃科技》2005,21(11):26-27,92
目的了解扬州市流通领域休闲食品卫生质量,规范扬州市该类食品市场竞争秩序的健康发展,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消费.方法监督检查和抽检相结合.结果休闲食品合格率为84.9%,本地产品与外地产品卫生质量有一定的差异(X2=3.99,P〈0.05),不同性质的商家销售的休闲食品卫生质量存在显著的差异,存在的卫生质量问题依次为产品索证资料不齐全,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产品标签标识不规范、感官指标不合格、添加剂超标、酸价不符合卫生标准及其它卫生指标不合格.结论积极开展食品卫生专项监督检查,加大食品卫生知识社会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消费者选购休闲食品,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据有关部门介绍,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开发重点是:一、功能性低聚糖:1.异麦芽低聚精,以蔗糖为原料,经酶转化而成,含异麦芽糖类10%,麦芽糖15%~20%,麦芽三糖至七糖60%以上,无糊精.2.寡果糖,寡果糖含量45%~50%.二、麦芽糖醇:以淀粉为原料,通过β-淀粉酶及异淀粉酶的协同作用,制得高麦芽糖浆,再经氢化制得麦芽糖醇.其主要指标为,总精对淀粉转化率80%,总糖中的麦芽糖含量90%,麦芽糖的氢化率99%,固体麦芽糖醇对液体麦芽糖醇的收率80%,产品纯度85%(干基计),符合卫生标准.三、多糖(如灵芝多糖、虫草多糖、热凝胶):以蔗糖或葡萄糖为原料发酵生产热凝胶.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为,发酵液产胶量2.0%~2.5%,转化率50%以上,提取收率80%以上.四、不饱和脂肪酸(如r-亚麻酸油、DHA、EPA):采用发酵技术生产r-亚麻酸油,于菌体得率4%~5%,干菌体中油脂含量40%,r-亚麻酸在油脂中的含量为12%.五、谷氨酸提取闭路循环新工艺:采用一个物流主体封闭性的循环圈新工艺,发酵液按批次进入循环圈,先常温结晶得到主产品谷氨酸和结晶母液,母液除菌体(饲料蛋白)后,再浓缩、脱盐,加酸水解过滤,滤液脱色,得到滤饼(腐殖质有机肥)和富含谷氨酸的酸性脱色液,用它调节下一批发酵结晶.物流主体构成一个封闭循环圈,依次无限循环.主要指标为,提取收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风味物质与不良因子的相关性,检测了油炸薯片、油炸方便面面饼、麻花、咸味花生米4种常见方便食品共16个样本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以及不良因子丙烯酰胺、多环芳烃和反式脂肪酸的含量,探讨了油炸方便面面饼风味物质和不良因子间的相关性。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基于NIST 2015谱库检索和核对保留指数的方法鉴定出含氮杂环化合物、含氧杂环化合物、醛类、羧酸类、酮类、酯类、烷烃类和其他类化合物等共7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所有样品中均未检出反式脂肪酸,油炸薯片和油炸方便面面饼中检测出苊、蒽、 艹屈 、荧蒽、芴、菲、芘等7种多环芳烃及丙烯酰胺。比较4种食品,油炸薯片中检测到的吡嗪类化合物及丙烯酰胺含量较高,油炸方便面面饼中羧酸类化合物及多环芳烃含量较高,麻花和咸味花生米中脂肪醛类化合物和含氧杂环化合物含量较高。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油炸方便面面饼风味物质和不良因子间的相关性,发现丙烯酰胺含量与可来自美拉德反应的吡嗪、甲基吡嗪等化合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环芳烃含量主要与可来自油炸或烘烤过程中脂肪氧化降解的醛类、酸类等化合物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结果表明,选择适当的食品加工工艺条件可同时兼顾喜好风味的形成和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分析食品添加剂硫酸钙国标(GB1886.6-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硫酸钙)与台标(部授食字第1051900854号公告修正07003硫酸钙)两者中主含量的检测方法、计算方法不同,而导致对同一样品的检测结果不同的具体原因。在中国大陆跟台湾地区还没有达成统一的检测方式之前,讨论对食品添加剂硫酸钙国标与台标不同检测结果相互换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食品添加剂使用的范围是根据食品的需要和安全而定的,最大使用量或残留量是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定量指标。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规定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为623种,并对各种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和最大使用量作了明确规定。各地必须严格按标准使用,安全才有保证。 1.防腐剂苯甲酸、苯甲酸钠:用于酱油、醋、果汁类、果酱类、果子露、罐头,限量(即最大使用量,无特殊说明时均以克/公斤为单位)为1.0;用于葡萄酒、果子酒、琼脂软糖,限量0.8;用于汽酒、汽水,限量0.2;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市冷荤类食品卫生状况、预防食物中毒的发生,为制订有关标准提供参考,我站于夏季对所辖宾馆、酒店、学校食堂、商场中的冷荤类食品进行了抽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来源 以无菌方法随机抽取冷荤类食品,共计127份,其中荤菜类76份,素菜类31份,油炸及真空包装类20份。 1.2 检测方法 按照《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微生物学部分》细菌总数采用稀释法、大肠菌群采用发酵法。 1.3 结果判定 目前由于没有冷荤类食品国家标准,我省各地执行酱卤肉卫生标准:细菌总数≤8×104个/g,大肠菌群150个/100g,其中一项不…  相似文献   

18.
李德昌 《甘肃科技》2013,(23):73-74
了解兰州市二次供水水质的卫生现状,为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检测,监测指标包括:色度、浑浊度、肉眼可见物、臭和味、pH、余氯、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检测水样697份,合格695份,合格率99.71%,所检8项指标,除浑浊度是99.71%,其余均为100%合格。由兰州市供水公司提供的二次水,水体质量是达标的,可以安全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兰州市地下水水质情况,随机选取兰州市自来水厂的10个取水点水样进行检测.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GB/T 14848-93,对其中的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氨氮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进行检测及分析.所取水样一个月测定一次,共12个月.结果表明兰州市生活饮用水中这五种非金属无机物合格率为100%,说明兰州市生活饮用水中非金属无机物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和阪岐肠杆菌在兰州市企业预包装食品中的分布状况,随机抽取兰州市预包装食品305份,其中肉制品90份、乳制品90份、豆制品75份、速冻米面50份,采用GB4789的方法进行增菌,分离,鉴定。结果,检出食源性致病菌菌株6份,检出率为1.96%。每种预包装食品中致病菌检出率分别是:肉制品4.44%,乳制品1.11%,豆制品1.33%,速冻米面0%,其中,沙门氏菌的阳性率为1.31%,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阳性率为0.66%,而阪崎肠杆菌、志贺氏菌、单增李斯特菌,空肠弯曲菌未检出。研究表明,兰州市预包装食品致病菌污染率较低,总体状况良好,肉制品和乳制品为其主要污染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