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PET/Vectra A900(TLCP)共混体系的流变与结晶诱导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TLCP的流变行为与组成密切有关,高TLCP含量(30wt.%)的流体呈现与纯LCP相似的非牛顿流体特征并存在一定的屈服应力;低TLCP含量(5wt.%)的共混物流体则相似于纯PET的近牛顿流体的特征,但粘度有所降低,介于中间的组成随切变速率的变化呈现两个区域的流动特征。对共混体系法向应力的测定表明:第一法向应力差负值的出现与测试条件有关。在剪切条件下,由于TLCP的诱导作用,使PET在熔体状态下出现了结晶现象。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PET(PEB60)和低分子量的PET熔融共缩聚,制备PET—PET(PHB60)共缩聚物。借助NMR、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对PET—PET(PHB60)共缩聚物的嵌段性、聚集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和PET(PHB60)在熔融时可发生分子链间酯交换,得到有一定嵌段性的共缩聚物;NMR分析可判定共缩聚物的嵌段程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溶解性试验、富里埃红外光谱(FT-IR)、热台偏光显微镜、差示扫描量热仪(DSC)、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H—NMR)等方法,对 PET/PHB(40/60)共聚合反应历程,反应过程中嵌段性的形成,以及链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共聚合反应初期,同时存在着 PET 的酸性裂介,PHB 的均聚,以及 PET 和 PHB 链段之间的缩聚。随共聚合反应的进行,均聚反应减慢,反应初期所形成的 PHB 刚性链段重新打开参加酯交换反应,共聚酯序列结构由嵌段性逐渐向无规性靠近。  相似文献   

4.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液晶高分子(LCP)挤出共混,注射模塑制得试样。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仪等手段,表征共混物的热行为、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ET与液晶高分子(PET-60PHB)的共混体系,共混物的强度对LCP的含量呈曲线变化,LCP的质量分数在0~20%之间,共混物的强度有极大值;LCP的质量分数在40%~60%之间,共混物的强度有极小值。  相似文献   

5.
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PC/PET/EPDM共混物,用TBA,DSC,TEM及IR等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表征。计算了相互作用参数,讨论了EPDM对PC/PET相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C/PET/EPDM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容体系,EPDM增大了PC/PET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热行为,相形态及拉伸行为,结果表明,PPO/PET共混物是一个高度不相容的体系,体系中存在分散相相区尺寸很大的两相结构,其宏观力学性能呈特征的脆性断裂,加了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的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以作为增容剂后,共混物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分散相相区尺寸减小,共混物的拉伸行为呈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7.
用WAXS和SAXS研究了PC/PET/EPDM共混体系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PC,EPDM导致PET的晶片厚度、非晶层厚度及长周期增加,但不影响晶胞尺寸及夹角。该共混体系为晶区与非晶区界面分明的两相体系。  相似文献   

8.
PET/PC共混物相容性与结晶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相容剂增容 PET/ PC共混物 ,使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得到提高 ,并用 DSC方法对共混物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随着相容剂用量的增加 ,共混物中 PET的冷结晶温度降低 ,改善了 PET的结晶性能和韧性。  相似文献   

9.
采取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醚醚酮(PEEK)和聚酯液晶(TLCP)二元和三元增容共混物, 用DSC和PLM对 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LCP的存在使PEEK的结晶温度和结晶起始温度均略有升高, 增容剂(RCP)的加入延缓了PEEK结晶过程. 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 液晶的加入加快了聚醚醚酮的结晶速度, 但随其含量增加结晶速度降低. 与二元共混物相比, 加入增容剂后对聚醚醚酮的结晶速度基本无影响. 增容后的聚醚醚酮球晶的尺寸下降, 很难看到Maltese十字消光.  相似文献   

10.
PET/LCP反应性共混物序列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H-NMR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LCP)体系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形成的反应性共混物的序列长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序列长度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ET和PHB的序列长度均随共混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相同温度下,含扩链剂BOZ的共混体系的序列长度比不含BOZ的体系小,表明BOZ对酯交换起促进作用,共混物组分中PET的熔点Tm和熔体结晶工Tmc均随序列长度(LPET)的增大而降低,而冷结晶温度Tcc却升高。  相似文献   

11.
可生物降解高分子PLLA/PHB混合薄膜结晶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法(GIXD)对PLLA和PHB混合制成的薄膜进行研究。通过改变两者的混合比、分子量、膜厚等参数,观察PHB的加入对混合薄膜中PLLA的结晶性的影响,并与相同条件下可以近似视为本体的滴膜进行对比。实验发现在升温结晶的过程中,PHB的加入明显地提高了混合薄膜中PLLA的结晶性,同时还降低了PLLA的结晶温度并提高了熔融温度。但是在本体中却没有观察到这一现象。相对于分子量较大的PLLA,分子量较小的PLLA与PHB混合后结晶性的提升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一种含柔性链的共聚酯液晶高聚物(PET/PHB60)和改性聚苯醚(MPPO)的共混物为对象,研究了共混物在单螺杆挤出机和注塑机上形成原位复合材料时不同液晶含量下的液晶的结构形貌和共混物的皮蕊结构。结果表明在挤出成型中,即使拉伸比很低或液晶含量很少(2%)的情况下,液晶的成纤性也很好,而在注射成型中,则表现为皮蕊结构。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通过酯交换反应制作相容剂及其加入量对PC/PBT共混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不同的相容剂、PBT以及PE-MAH的含量对PC/PBT共混合金的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容剂的加入,提高了PC/PBT共混体系两相问的相容性,改善了材料的力学性能,加入PE-MAH使材料冲击强度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采用PP-g-MAH为相容剂,研究了各组成份对PA6/PP共混材料的拉伸性能和冲击性能的影响。探讨了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增韧作用及共混物流变性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合成了聚乳酸聚氨酯嵌段共聚物预聚体(PLA-b-PUP),以其作为聚乳酸(PLA)和热塑性聚氨酯(TPU)的活性相容剂,通过原位反应增容制备了PLA/TPU/PLA-b-PUP超韧共混物。通过拉伸试验、冲击试验、SEM、FT-IR、DSC和TGA研究了共混物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增韧机理。结果表明,PLA-b-PUP中的异氰酸酯基团与PLA和TPU上的活性基团发生了反应,显著改善了PLA/TPU共混物两相界面的相容性。随着PLA-b-PUP的加入,共混物中PLA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相对结晶度逐渐降低,当PLA-b-PUP的质量分数为PLA/TPU共混物的4%时,共混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分别达到无相容剂时的8.12倍和2.73倍,表现出良好的增容增韧效果。添加PLA-b-PUP后,共混物的初始分解温度有所降低,但最快分解温度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PC/PS共混物,研究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对PC/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通过SEM研究PC-g-PS对PC/PS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PC-g-PS的加入使得PC/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明显提高,分散相相区尺寸大大减小,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二相间界面粘合力提高,分散相的抗聚结稳定性也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7.
聚苯乙烯和聚乙烯的三维混沌混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制的三信混沌混合装置,研究了聚苯乙烯(PS)与少量低密度聚乙烯(LDPE)进行共混时,共混物中少相LDPE的结构演化及其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分析表明,随着混合周期数的增加,少相经历了由宏观颗粒→层片→纤维→微观颗粒的演化过程,最终形成了高长径比的纤维和大量尺寸瓣颗粒,而增容剂聚苯乙烯-聚乙烯-丙烯(SEP)的加入,对这一结构的形式是有利的,冲击强度测试表明,在不加入增容剂时,LDPE对PS没有增韧作用,原因在于相间界面结合很差,当加入少量的增容剂后,可以垢增韧效果。  相似文献   

18.
PET/PEN共混物的热分解行为及其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惰性气氛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对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共混物的非等温热分解行为及其动力学.研究发现,不同PET/PEN共混物的热降解为一个主要的热分解过程,热分解反应为一级反应.随着共混物中PEN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逐渐升高,共混物的热稳定性逐渐提高,而且共混物的热分解反应活化能也逐渐增加,这是由于PEN分子链中萘环的热分解温度比PET中苯环高,因此分子链的热稳定性比PET要高.共混物中萘环的化学组成含量越高,则热稳定性愈高.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聚碳酸酯/超支化不饱和聚酯酰胺(PC/HUPEA)共混物的流动性能及力学性能与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UPEA能显著改善聚碳酸酯的流动性,对聚碳酸酯的力学性能也有影响.在0%~1.0%质量分数范围内,共混物拉伸模量和冲击强度随HUPEA的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HUPEA的质量分数为0.43%时,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都有最大值,而屈服强度最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一种含柔性链的共聚酯液晶高聚物(PET/PHB60)和玻璃纤维增强的改性聚苯醚(MPPOG)的共混物为对象,叙述了在单螺杆挤出机和单螺杆注塑机上形成原位复合材料时不同液晶含量下的共混物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LCP的加入降低了MPPOG的粘度,改善了加工性能,但共混物的机械性能改善不明显。MPPOG与LCP是不相容的,它们的纤维尺寸及织构也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