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原生动物四膜虫 Tetrahymena shanghaiensis Sl 是一种好氧性生物,但是在少氧甚至缺氧的培养液里能够存活而且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生长的四膜虫,经测定其培养液中溶解氧的含量是不同的,在四膜虫生长的前对数期时,其培养液里溶解氧已有很大减少,长期保持和衰老期的四膜虫溶液中的溶解氧接近零或非常少;四膜虫乳酸的含量也有差别,长期保持溶液中的四膜虫细胞乳酸含量要比衰老期、对数期都大;四膜虫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表明在不同状态下该酶蛋白带有明显差别,主要反映在对数生长期细胞的蛋白带不同于衰老期、长期保持的细胞所具有的蛋白带。  相似文献   

2.
以丰富有机培养基恒温无菌培养的上海四膜虫(TetrahymenashanghaiensisSl)为实验材料,分别收集对数生长期和衰老期的四膜虫,用Nozawa等人[1]法制备细胞膜和纤毛样品,并按Laemmli[2]法进行凝胶电泳,并扫描分析,还采用4%~25%梯度凝胶电泳.结果为:(1)对数期的膜和纤毛样品的蛋白带,在相同的峰面积0.2mm2以上计算分别为37和40条,相应地比衰老期的膜和纤毛样品的蛋白带47和45条要少;(2)两种生理状态的纤毛样品在高分子区域蛋白带比膜样品多,并具有膜样品没有的360×103,355×103,345×103,340×103和330×103的蛋白带,而缺少膜含有的250×103,200×103和180×103等蛋白带;(3)两种生理状态的纤毛和膜样品内部有明显的差别,即使具有相同的蛋白带,其含量也有显著不同.这些差别对于研究细胞衰老的分子机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探讨了硒(以亚硒酸钠形式)对梨形四膜虫生长和分裂的抑制作用。首先研究了不同组份的培养液对四膜虫生长的影响,发现在无机盐溶液中加入细菌或酵母组成的培养液,在使用上不如(月示)胨培养液便利。在0.1%(月示)胨培养液中,获得抑制细胞分裂的最低硒浓度是1.4ppm,完全抑制的硒浓度为140ppm。随着培养液中硒含量的增加,细胞世代时间延长。用放射性~(75)Se示踪法和x射线荧光分析证实了硒进入了四膜虫细胞内。去除硒后,细胞恢复生长繁殖。  相似文献   

4.
以固定化L-乳酸氧化酶(1.1.1.27)与H2O2电极构成乳酸酶电极生物传感器,研究了乳酸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药典标准总酸测定法对比测定了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溶液中L-乳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溶液中L-乳酸含量约占总酸量的10%~20%。采用酶电极法测定葡萄酒苹果酸-乳酸发酵溶液中的L-乳酸含量具有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以无菌培养的原生动物纤毛虫瞬目虫(Glaucoma scintillans)为材料,比较它们对数生长期和衰老期的酯酶同工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四种酶同工酶蛋白带有明显差异;对数生长期细胞的同工酶活力和数量明显高于衰老期细胞的同工酶的活力和数量.说明同工酶不但是生物体代谢的调节者,亦能作为生物衰老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6.
以无菌培养的原生动物纤毛虫瞬目虫(Glaucoma scintillans)为材料,比较它们对数生长期和衰老期的酯酶同工酶,酸性磷酸酶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同工酶及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差异。结果表明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四种酶同工酶蛋白带有明显差异;对数生长期细胞的同工酶活力和数量明显高于衰老期细胞的同工酶的活力和数量。说明同工酶不但是生物体代谢的调节者,亦能作为生物衰老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7.
乳酸乳球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质粒pTRKH2为材料,对乳酸乳球菌MG1614进行电转化条件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电转化过程中,电场强度、电阻大小、细胞生长状态和电击后菌株复苏时间均对转化效率有明显影响,得到了乳酸乳球菌的最适电转化条件为:对数生长中期的细胞,经1%甘氨酸处理,在10kVcm电场强度、400Ω电阻下电转化,转化后细胞在SGM17培养液中培养2h后涂布选择性培养基,转化率(转化子个数与DNA质量之比)可达1.2×103个μg,比优化前的转化效率提高近100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原子吸收法测定牛奶中的游离乳酸.在弱碱性溶液中乳酸与Cu3(P04)2悬浮液作用,置换出Cu3(PO4)2中的Cu,形成更稳定的乳酸铜,离心沉降未反应的Cu3(PO4)2.用原子吸收法测定上层清液里乳酸铜中的铜,根据铜能与乳酸定量形成配合物,可间接求得乳酸的含量.对牛奶样品中乳酸的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4%,回收率在95%98%之间.  相似文献   

9.
在鲑鱼胚胎细胞(CHSE)培养中,低乳酸浓度(1.1~6.14mmol/L,相应渗透压为644~673kPa)对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主要的代谢特征基本不变;在高乳酸浓度(13.1~41,58mmol/L,相应渗透压为701~944kPa)下培养,细胞生长受到抑制,代谢发生明显变化。乳酸对cHsE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主要由乳酸导致培养基pH下降和渗透压增加引起。在CHSE细胞批培养中,维持正常的pH,7mmol/L的乳酸浓度,不会明显抑制CHSE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酶电极法测定药用乳酸中L-乳酸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固定化L-乳酸氧化酶(1.1.1.27)与H2O2电极构成乳酸酶电极生物传感器,研究了乳酸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药典标准酸碱滴定法对比测定了药用乳酸样品中L-左旋乳酸及D.L-外消旋乳酸的含量。结果供试药用乳酸样品中L-乳酸含量约占乳酸总量的10%,因此药用乳酸属于不等量立体异构体药物。采用酶电极法测定药用乳酸中的L-乳酸含量具有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在完全相同条件下,分别测定了三月龄和六月龄的内江猪、伍隍猪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并与相应月龄的体尺、体重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江猪和伍隍猪血清LDH同工酶表现出五条正常酶带。由正极到负板依次为LDH_1,LDH_2,LDH_3,LDH_4,LDH_5。三月龄时,内江猪和伍隍猪血清LDH同工酶活力均值(%)的顺序是LDH_1>LDH_5>LDH_3>LDH_4>LDH_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六月龄时,两组LDH同工酶活力均值(%)顺序为LDH_1>LDH_5>LDH_4>LDH_3>LDH_3,组间差异也不显著(P>0.05)。内江猪的LDH同工酶三月龄与六月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伍隍猪的LDH_2在三月龄时极显著的高于六月龄(P<0.01),其余差异不显著。血清LDH同工酶与体尺体重等的关系,在内江猪与伍隍猪之间和三月龄与六月龄之间均未发现什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垂直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和外周血体外培养技术,研究了黑颈鹤血清中乳酸脱氢酸、酯酶、铁传递蛋白和染色体组型,并对它们与生理功能、环境相适应的关系作了讨论,同时还从遗传学角度,对黑颈鹤的进化地位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以固相烧结法制备不同含量Dy_2O_3掺杂的YSZ陶瓷材料(DYSZ),通过XRD和SEM等表征手段研究了DYSZ材料的相稳定性及熔盐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在1500℃热处理24 h后,Dy_2O_3摩尔分数为6%的DYSZ材料有少量单斜相出现,随着掺量的增加,材料表现良好的相稳定性;在低温老化处理过程中,DYSZ材料具有较8YSZ材料更好的相稳定性.在熔盐腐蚀条件下,稳定剂Dy_2O_3优先析出与V2O5熔盐反应生成DyVO4,造成t/c-ZrO2向单斜相转变,相变应力及腐蚀产物生成与不规则生长造成材料的开裂失效.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冫永)方法,研究了黑眉锦蛇和乌梢蛇血清、心肌和肝脏的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结果表明:该二种蛇的血清仅具有LDH_1一种同工酶;心肌有三种LDH同工酶,它们以各自的特异性比例而存在,以B亚基占优势为特征。在肝脏中,两种蛇都具有四种LDH同工酶主带,乌梢蛇还有一条附属于LDH_2的亚带而不同于黑眉锦蛇。根据实验结果,本文初步探讨了该二种蛇的分类地位,同时还对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与遗传、生理、生化、生态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研究了陕西蝮蛇三亚种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结果表明,蝮蛇短尾亚种仅有5条带,中介亚种和秦岭亚种各显6条带,其中,中介亚种LDH_5分化出一条亚带,秦岭亚种LDH_1与LDH_2间出现一染色稍深的同工酶带。三者间酶带的含量与分布亦有不同。可见,三者间在糖代谢的方式上存在着一定差异。这对应用LDH同工酶分析法解决蝮蛇分类问题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均相沉淀法,以CO(NH2)2和(CH2)6N4为沉淀剂,Ce(NO3)3.6H2O,Sm2O3,Gd2O3为起始原料,经过700℃焙烧4.5h,分别制备了Sm,Gd掺杂及Sm和Gd共掺杂的CeO2基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BET等方法,对焙烧粉体的物相、形貌、晶粒尺寸及比表面积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对粉体的形貌和粒径进行有效控制;当混合金属离子总浓度为0.04mol/L,起始沉淀剂浓度为0.5mol/L,pH值为6.8时所得前驱体粉末经过焙烧,其产物为具有立方萤石型晶体结构及良好相纯度和结晶性、粒度分布为21~28nm的球形纳米粉体.该方法不失为低温...  相似文献   

17.
短石墨纤维表面溶胶-凝胶法涂覆Al_2O_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异丙醇铝为原料,利用溶胶-凝胶法在短石墨纤维表面成功地涂覆了一层厚度约为1~2μm的Al2O3涂层,得到了在石墨短纤维表面制备Al2O3涂层较为合适的工艺条件:pH值为6,勃姆石溶胶浓度为0.4 mol/L,涂覆时间为16 h.采用XRD和SEM对涂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制备的Al2O3涂层纯净,厚度均匀,与石墨纤维结合紧密;抗氧化性测试结果表明,涂覆Al2O3后,石墨纤维的抗氧化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Gd2Zr2O7烧绿石的合成条件,以Gd2O3,ZrO2混合粉体为原料,在1 773 K的温度、3 GPa和5.2 GPa的压力及10~30 min的保温保压时间内,进行了高温高压实验。借助于XRD,SEM,IR等分析,对合成样品结构、形貌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1 773 K的高温、5.2 GPa的高压和10 min的保温保压条件下可合成单一物相的Gd2Zr2O7立方烧绿石。为固化锕系核素的陶瓷基材合成及其固化体的制备提供了一种快速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Zr-Mn-Fe/Al_2O_3的低温脱硝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用ZrOCl2.8H2O,Mn(NO3)2.6H2O和Fe(NO3)3.9H2O制备了Zr-Mn-Fe/Al2O3复合催化剂.通过调节质量分数分别为2%,5%和10%金属元素锰和锆的负载量制备了不同的催化剂,测试了其在NH3条件下的低温脱硝活性,研究了不同组分配比和氧气含量对催化剂脱硝性能的影响.通过在载体上分别单独负载Mn,Fe和Zr来探究脱硝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催化活性组分.实验结果表明,在体积分数φ(NO)=0.05%,摩尔比n(NH3)∶n(NO)=1∶1和φ(O2)=3.6%的条件下,制备的催化剂5Zr-5Mn-10Fe/Al2O3表现出很高的催化活性,在180℃时脱除效率超过了98%,是一种良好的低温SCR催化剂.Mn在脱硝过程中是主要的活性组分,而Zr和Fe是助催化组分.此外,在反应过程中通入一定的氧气,可以明显提高NO的脱除效率,能促进NO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