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甘草黄酮的提取及影响活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我国3种主要甘草品种的总黄酮提取方法,采用HPTLC法定性检测和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并应用对DPPH清除率研究影响其活性的几个因素.结果表明:在总黄酮的含量方面,光果甘草〉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甘草品种、应用微波处理和甘草放置时间等因素对活性都有着较大影响,而提取温度对活性几乎不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对甘草属(Glycyrrhiza linon)的7个种及2个变种(甘草、无腺毛甘草(变种)、光果甘草、腺甘草(变种)、胀果甘草、科氏甘草、黄甘草、粗毛甘草和刺果甘草)叶片中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属植物的每个种都有其特征酶谱,而各种间的酶谱具有明显差异,2个变种和原种间的差异也十分明显。这从分子水平上证实了前人对甘草属种闻的分类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3.
乌拉尔甘草与刺果甘草茎叶营养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乌拉尔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Fisch)和刺果甘草(Clycyrrhiza pallidiflora Max)茎叶进行了氨基酸,微量元素及蛋白质,糖,粗脂肪等营养成分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乌拉尔甘草茎叶氨基酸含量为26.96%(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23.56%,总糖含量为14.05%。粗纤维含量为19.6%,刺果甘草氨基酸,钙、钾含量较高,分别为28.24%(干物质),1.41mg/g,1.47mg/g,从而为其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西北不同区域商品甘草进行质量评价分析.方法:文献考证、信访调查、实地采样、有效成分质量评价.结论:西北不同区域的商品甘草主要有乌拉尔甘草、黄甘草和胀果甘草3个品种,以乌拉尔甘草为主流品种;以甘草酸、甘草苷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得出:不同品种间有效成分含量不尽相同,同一品种不同产地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本研究为甘草品质的规范化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西北地区甘草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光果甘草样品的水提物及总黄酮对人乳腺癌BCAP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旨在探明光果甘草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最佳的采收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光果甘草样品的水提物及总黄酮对人乳腺癌BCAP细胞均具有良好的增殖抑制作用,但以总黄酮的效果更佳;药效最佳的部位为主根和水平根,最佳种植年限为3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溶剂提取法提取并甲酯化,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对新疆三种药用甘草种子油化学成分及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它们的主要成分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亚油酸,含量顺序为:光果甘草(GGL)=46. 25%乌拉尔甘草(GUF)=30. 18%胀果甘草(GIB)=24. 2%;亚麻酸含量顺序为:GUF=43. 2% GIB=42. 14% GGL=34. 40%;花生三烯酸的含量顺序为:GGL=33. 58% GUF=24. 65%GIB=24. 26%。气相色谱共检测出65个峰,共分离出64种化合物,鉴定了63种化合物,其中脂肪酸是20种,其他都是挥发性成分,但是脂肪酸的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5%~96%。三种药用甘草种子油的总化合物中含量不相似24种,在两种甘草之间相似的化合物达32种。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定性和定量分析,采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为新疆甘草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甘草中总黄酮含量的新方法。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甘草苷作对照品,计算乌拉尔甘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该方法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度,回收率在100%~105%之间,60℃超声20min提取出的总黄酮的质量是甘草生药质量的3.73%~3.98%。结论:本实验中建立的方法方便、准确,乌拉尔甘草中总黄酮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中国甘草属植物种子与幼苗的氨基酸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国产甘草属13种1变种的种子与幼苗进行氨基酸含量分析,发现与李学禹发表的甘草属新分类系统基本一致,种G.uralensis与念珠状荚果系的种之间存在着较近的亲缘关系,当种子萌发时,天冬氨酸(包括天冬酰胺)在氨基酸转运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导我国北部药用甘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群落学分类系统.目的是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生态学依据,并为甘草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0.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直接生产药用成分是解决甘草资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但该技术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包括最普遍且贯穿于放大过程始终的细胞褐化问题.研究以鄂尔多斯高原乌拉尔甘草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固-液转化之初细胞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胞内外总酚含量、细胞膜通透性、线粒体活性,确定该褐化反应发生的类型.通过测定不同初始蔗糖质量浓度的液体培养基与不同摇床转速下细胞褐化程度、PPO活性与胞内外总酚含量分析悬浮体系的环境因素与细胞酶促褐化发生之间的关系,了解主要影响因素并探析其引发褐化反应的途径,推动甘草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工业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心脑血管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和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其中,心血管疾病主要包括心脏病和心脏血管疾病;而脑血管疾病则指一类由脑部血管病变所引发的脑部机能障碍疾病。甘草是一味应用广泛的中药,甘草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包括三萜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多糖类化合物等。近年来,甘草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脑缺血、记忆障碍、心肌缺血、心肌炎等心脑血管疾病,其临床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用薄层色谱技术分离甘草提取液中成分后,再用扫描先密度法对甘草次酸进行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13.
甘草为重要的传统中药,已从其中分离鉴定42种三萜皂甙元和12种三萜皂甙,本文概述甘草属植物中三萜类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及特点,指出了对甘草属植物中三萜化学成分作进一步研究的意义和方向。  相似文献   

14.
甘草酸制备新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连续提取装置一次完成甘薯酸提取过程,以AB-8大孔吸际树脂法分离甘草酸,最后用活性炭纯化。甘草酸收率较一般方法高,达70%-80%,纯度90%以上,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15.
在建立了稳定的胀果甘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的基础上,分析了体系中细胞生长、基质消耗及产物合成的动态变化,利用Excel 2013和Origin Pro 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拟合出模型参数,建立了相应的非结构动力学模型.模型模拟值与试验值的拟合度良好,相关系数分别为0.968 46、0.964 17、0.975 64,表明建立的动力学模型能很好地预测甘草细胞的悬浮培养过程,对指导反应器放大培养甘草细胞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为植物细胞生物反应器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利用HP-20大孔树脂提取分离甘草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甘草中黄酮类化合物,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到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最佳吸附与解吸条件,甘草提取物中甘草黄酮的最大回收率为7.28%,甘草黄酮的含量为53.5%。通过聚酰胺柱色谱分离后,黄酮的含量可以达到90.26%。测定了HP-20型大孔吸附树脂的动态吸附曲线。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食品保鲜剂协同小茴香提取液预处理黄花菜的保鲜效果,分别以小茴香提取液和食品保鲜剂协同小茴香提取液浸泡黄花菜1 min,PVC塑料袋包装于室温下贮藏,贮藏期间测定黄花菜的开花率、腐烂率、失重率和褐变率.结果表明,单纯的小茴香提取液对黄花菜的保鲜效果不显著,食品保鲜剂协同小茴香提取液预处理黄花菜的保鲜效果显著,保鲜期达到6 d,避免了阴雨天气不能及时晒干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甘草中化合物的类型及确定药效成分,对甘草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研究。采用超声波方法提取甘草,对甘草水提液进行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通过硅胶柱色谱分离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红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进行结构分析鉴定,并对分离产物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测定,计算IC50值。经结构鉴定,从甘草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得到1 个异黄酮类化合物黄豆黄苷。该化合物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得到。体外检测表明,该化合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IC50为0.5646 mg·mL-1,抑制活性高于对照组阿卡波糖。  相似文献   

19.
研究甘草在炮制过程中不同炮制条件对甘草中主成分差向异构体18α-甘草酸(18α-Gly)和18β-甘草酸(18β-Gly)及杂质含量和比例关系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采用Durashell-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以0.01mol/L高氯酸铵(氨水调节pH至8.20)-甲醇(体积比为48∶52)为流动相,流速0.80mL/min,检测波长254nm,柱温50℃,进样量10μL.观察炮制时间、炮制温度对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和杂质的含量及对甘草酸2个差向异构体比例的影响.经炮制后的甘草主成分总含量较甘草饮片均有所下降,炮制时间的延长会使甘草饮片主成分的损失量逐渐增加,但对甘草饮片中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的比例关系无影响.当炮制温度小于90℃时,炮制温度和炮制时间对甘草饮片中的主成分异构体(18α-Gly和18β-Gly)和杂质含量的影响不明显;当炮制温度达到140℃后,炮制时间的延长会使18α-Gly和18β-Gly分解,主成分含量显著降低.甘草的主成分和杂质对各炮制因素具有一定敏感性,可考虑作为炮制程度的一个辅助质量指标引入甘草质量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