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航天器对接过程的动力学建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航天器对接过程的动力学建模是对接过程动力学仿真的核心内容,该文在描述航天器对接过程的基础上,牛顿-欧拉定理和混合价值 标法对带有大型太阳电池阵的两航天器的对接过程进行动力学建模,建模中将对接系统简化为由追踪飞行器、目标飞行器和主动对接机构组成的三体系统,追踪飞行器和目标飞行器作为带有挠性附件的中心刚体考虑,主动对接机构作为刚性体处理,对于挠性附件用有限元法进行离散。除给出接触撞击模型外,还重点讨论缓冲系统的简化模型,从而构成了对接过程的完整的动力学模型,为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高职院校开展专业与行业对接、课程体系与工作体系对接、课程内容与岗位工作任务对接、教学过程与实践工作过程对接、构建多元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探索,总结出适合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通过企业调研,在构建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如何实现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以及如何通过完整的教学保障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相似文献   

4.
高职资源勘查类专业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结合其专业特色,探索并实践了“科教结合、五方对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研互动、校企合作的形式,以项目为依托,引入相关的科研思想、科研成果、科研方法,将课程对接技能、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教师对接工程师、学历证书对接职业资格证书、校园文化对接企业文化,培养可持续发展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5.
软式空中加油对接过程中受油探管与锥套的相对位置是动态变化的,对接难度很大。为了找到精确的受油探管与锥套的相对起始位置,提高对接成功率,采用基于重叠网格的数值模拟方法,对受油探管和锥套的对接过程进行动态的数值模拟研究,获得受油探管与锥套以一定相对起始位置进行对接过程中,锥套在法向和侧向的偏移情况。为了进一步获得能够对接成功的受油探管与锥套间相对起始位置范围,采用逐步逼近的方法对一系列拥有不同相对起始位置的对接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计算结果表明:空中加油对接过程中锥套具有向上向外的运动趋势;对接结束时锥套在法向、侧向相对偏移量随对接开始时受油探管与锥套法向距离、侧向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从逆航向视角来看,最佳对接相对起始位置为锥套位于受油探管轴线的左下方,法向为r~1.5r,侧向为1.5r~2.5r区域内。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有内导向瓣周边式对接机构的两空间飞行器对接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建模中将对接系统简化为主动飞行器、被动飞行器和主动捕获环三体问题.针对主动捕获环相对于整个飞行器来说质量很小的特点,建模过程中不考虑主动捕获环的质量和转动惯量,只考虑其几何形状特性,利用约束方程确定接触点作用力,通过计算得到了对接机构的相对位移、速度和转角,以及缓冲系统的位移、转角和相互作用力等参数,从而较全面地了解对接动力学过程,对缓冲系统和对接机构的设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实现了师资对接,技术对接,专业对接和人才对接。体现了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中药分子进行计算机分子对接研究,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对接过程中使用DOCK的评分函数进行能量计算,用蚁群算法改进对接的构象搜索过程并用均匀设计法确定蚁群算法的合适实验参数.实验数据来源于治疗骨性关节炎中药中的药物分子,选择5个分子与相应的靶标分子进行对接,实验结果与改进前使用单纯形方法的结果进行对比,时间及精度性能指标上都有所改善,显示蚁群算法用于优化对接过程中的构象搜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型载人运载器水下对接、搭载和投送的任务需求,设计了背驮式小型运载器搭载对接装置.选取对接过程总冲量为目标变量,基于响应面方法和Central Composite Design(中心组合设计)试验设计方法,分别建立了多种对接情况下目标变量碰撞冲量关于初始对接参数的数学模型.利用Adams软件建立虚拟样机并获得试验数据,求解各模型对接冲量最大的情况和对应的对接参数.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引入缓冲杆参数作为设计变量,根据确定的对接参数建立目标函数关于缓冲杆参数的数学模型,最终得到最优的缓冲杆参数,降低了对接过程中运载器对母平台的冲击.  相似文献   

10.
长江职业学院举办高等职业教育以来,积极深入行业企业调研,逐步探寻产学研结合办学途径,通过实施"实训内容对接岗位任务要求、专业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专业工作室对接企业研发室"四个方向的"对接"举措,将校企合作引向纵深,显著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就业质量。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武汉嘉年华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开展的长达八年的成功合作,在产教融合、"四向对接"方面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详述了分子对接方法的基本原理,讨论分子对接过程中两个要素:评分函数和构象搜索算法.利用经验结合自由能的评价函数,对分子对接软件Auto Dock原有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对评分函数的改进,用改进的克隆选择算法作为分子对接过程中的构象搜索算法.经实验效果对比,此方法寻优能力较好.  相似文献   

12.
吊装作业是航天器总装过程中重要的工况之一,液压定位器能够控制吊装精度。随着我国航天器尺寸、重量的不断增大,对吊装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分析航天器吊装工艺的基础上,提出了航天器吊装对接中的碰撞力计算模型。通过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分析了不同下落距离下航天器的对接碰撞过程,得到了航天器对接碰撞的冲击加速度变化曲线。以某航天器舱体吊装为例,仿真分析了在不同精度下舱体对接过程中碰撞产生的最大加速度。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定位精度提高,航天器对接中产生的最大加速度线性下降,能够确保航天器吊装过程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利用运动学仿真软件ADAMS,建立了异体同构周边(APAS)式对接机构的对接运动学分析模型。根据所采用的缓冲力、接触力和摩擦力模型,对对接机构在多种初始条件下的对接过程进行了仿真,并讨论了主推力和摩擦力对仿真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空间对接整体动力学仿真系统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地面模拟空间对接的动力学过程,对其动力学仿真系统进行了研究.描述了动力学综合实验台的工作原理,提出能模拟空间对接过程的动力学仿真问题.对空间对接整体动力学仿真系统的物理参数进行了合理配置,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相应结论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采样海水从吊放式采水器到储存分配系统对接传输问题,根据海水取样要求,提出了一套海水从采水器到分配储存系统的对接传输装置设计方案.对接传输装置由上定对接头和下对接座组成,其中上定对接头的导向爪组与下对接座的锥钢套采用杆锥方式的粗对接,以补偿上定对接头滑套中心底锥孔与下对接座导向锥管的二次精对接定位误差,降低其定位精度要求.这样,从机械结构上保证了采水器到分配储存系统的海水偏心流道的O形密封圈装配要求.为了消除对接过程中各种变差对系统的影响,该装置采用了弹簧阻尼减震,再配以波纹管柔性连接补偿轴向位移及径向偏心,目的是为延长装置寿命.基于Solid Works Motion仿真还原了整个对接系统定心过程,揭示了装置中各种变差对系统的影响.再基于Solid Works Simulation仿真了导向爪组在对接过程中的受力状态,验证了整个装置结构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综采工作面大小面通过提高机巷的对接方法,以及在对接过程中安全和生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适应性与胜任力,是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该文以会计专业学生不同工作岗位的职涯规划培训入手,在专业观念、知识、方法、能力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促进其个性发展及全面发展,最终实现专业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会计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会计工作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会计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融合要求,达到学业成功、就业成功。  相似文献   

18.
李淑华 《甘肃科技》2011,27(19):35-37
从电接口和光接口业务的对接上,阐述了传输设备对接时常见故障的现象和原因,在分析故障定位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逐一对对接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给予解释,并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加深对对接问题处理的思路和方法的理解,掌握故障定位的步骤,提高维护设备对接问题的故障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改进分子对接软件AutoDock的构象搜索算法对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中药分子进行对接研究.简要分析分子对接方法的基本原理,建立分子对接数学模型,介绍AutoDock半经验结合自由能评分函数;将粒子群算法与自适应局部搜索策略相结合改进了分子对接构象搜索过程;以福建中医大学提供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中药分子实验数据为基础,完成了此算法与拉马克遗传算法、遗传算法以及本课题组使用的蚁群算法在最低能量值、对接精度以及对接耗时上的比较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粒子群算法应用在对接构象搜索上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顶驱导轨板对接装置是全液压套管钻井钻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对接装置存在对接和拆卸效率低,成本高、操作复杂及需高空作业等诸多问题,为提高顶驱导轨板对接装置的可靠性,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顶驱导轨板对接装置,并针对其布置形式、工作原理、有效效果及对接和安装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通过大量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置更加可靠、高效和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