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通过杯[6]芳烃六乙醚乙酯与多乙烯多胺进行氨解反应,合成了系列酰胺型杯[6]芳烃聚合物,井研究了它们的阳离子吸附性能.发现它们对软金属离子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其吸附能力与聚合物中杯芳烃的含量成正比,说明杯芳烃单元在吸附过程中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聚合物3c对Ag^ 有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杯[8]、杯[6]、杯[4]芳烃对壳聚糖颗粒进行包覆改性,并对钕离子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杯芳烃主要靠氢键与壳聚糖作用而包覆于壳聚糖表面,杯[6]和杯[8]芳烃包覆壳聚糖对钕离子的吸附量均远高于壳聚糖,而杯[4]芳烃包覆壳聚糖对钕离子的吸附量则较低,但在钕离子的平衡浓度较低时对钕离子的吸附仍高于壳聚糖.同时还研究了杯芳烃包覆壳聚糖的吸附量和pH值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通过具有稳定杯式构象的环氧丙基杯[6] 1,4 冠4与壳聚糖发生接枝交联反应,合成了新型杯[6]冠醚接枝壳聚糖衍生物.研究了其对阳离子的吸附性能后发现,与没有稳定构象的杯[6]芳烃接枝壳聚糖衍生物相比,具有稳定杯式构象的杯[6]芳烃壳聚糖对离子的选择性吸附性能大为提高,尤其是对Na 和Ag 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4.
用荧光光度法研究了杯[6]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求出了杯[6]芳烃磺酸钠与蛋白质作用的形成常数,络合比和结合位点数.结果表明,杯[6]芳烃磺酸钠在一定条件下能静态猝灭蛋白质的荧光,同时初步探讨了体系相互作用力.  相似文献   

5.
报道磺酸基-杯[6]芳烃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性质研究.在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磺酸基-杯[6]芳烃有一准可逆的单电子还原峰,峰电流与磺酸基-杯[6]芳烃浓度在6.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可以用于浓度检测.另外,利用多种电化学手段研究了该电极反应,求得了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6.
杯[4]芳烃—5,11,17,23—四硫酸钠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杯芳烃 (Calixarenes)是由亚甲基桥连苯环构成的立体环状低聚物 ,不仅易于进行化学修饰 ,而且具有一个立体疏水的空腔 ,作为第三代主体分子兼具冠醚和环糊精的优点 ,是目前超分子化学研究的热点之一[1].在已合成出的众多杯芳烃衍生物中 ,水溶性的杯 [8]芳烃磺酸盐比较受人偏爱 ,对其配位作用进行了较多的研究 ,而对结构类似、空腔较小的杯 [4 ]芳烃磺酸盐和杯 [6]芳烃磺酸盐则研究较少 .Shinkai和Barra曾报道了几种胺类染料与杯 [8]芳烃磺酸盐的配位作用[2 ,3],刘育和韩宝航等人研究了杯 [8]芳烃磺酸盐对吖啶橙及荧…  相似文献   

7.
以硫酸二甲酯为烷基化试剂与杯 [4 ]芳烃反应 ,合成了 2 5 ,2 6 ,2 7 三甲氧基 2 8 羟基杯 [4 ]芳烃 ,通过1HNMR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在所选合成条件下 ,标题化合物的最高收率可达 6 2 % .  相似文献   

8.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之间的包合作用.当中性红溶液浓度较高时,杯[8]芳烃磺酸钠的加入使中性红溶液的荧光强度增加,实验证明这是由于中性红与杯[8]芳烃磺酸钠形成了包合物,以致溶液中裸露的中性红分子减少的缘故.介绍了利用光谱法测量包合反应的生成常数方法.结果表明,杯[8]芳烃磺酸钠与中性红可形成1∶1(摩尔比)的包合物.  相似文献   

9.
新型杯[4]芳烃衍生物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进一步研究杯[4]芳烃衍生物,并为后续衍生化反应制备中间体,用对叔丁基苯酚和甲醛为原料,利用一步法合成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再以对叔丁基杯[4]芳烃与碘乙醇的反应,得到了对叔丁基25,27-二羟基-26,28-二羟乙氧基杯[4]芳烃,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IR、MS和元素分析确证.  相似文献   

10.
进行了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Cr(Ⅲ)和Cr(Ⅵ)化合物分离富集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pH=6,1 mol/L的HC l溶液作为洗脱液时,对叔丁基杯[4]芳烃富集柱对Cr(Ⅲ)具有良好的选择富集效果,且水中常见的阳离子对其分离富集干扰不大,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Cr(Ⅲ)的最大吸附量为3.3×103μg/g。该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Cr(Ⅲ)的分析,其回收率达到90%以上,获得了满意的结果。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对叔丁基杯[4]芳烃对Cr(Ⅵ)无富集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可溶性聚苯胺衍生物的紫外可见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POT、PDMAn、PmClAn、PAn几种聚苯胺及其衍生物的电子光谱,讨论了环取代基和掺杂对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的影响,并从高分子链结构的变化及轨道能级进行解释。研究结果表明环取代基的体积加大,数量增加,电负性增强将使有效共轭长度变短,紫外光谱中吸收峰蓝移.而质子酸掺杂后分子链中形成半醌式自由基阳离子,电活性大大提高,紫外可见光谱吸收峰也将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步光聚合法制备聚2-乙烯基吡啶/聚苯乙烯(P(2-VP)/PS)IPN膜,采用苯环磺化和吡啶环季胺化分别引入正负双电荷,经过电镜、动态力学性能及交换容量的测试表明,所合成的双电荷IPN膜是双相连续并对Na~+及Cl~-有一定交换容量。  相似文献   

13.
以直接缩聚法将4-(4’-羟苯基)-2,3-二氮杂萘酮、二(4-氟苯基)苯基氧膦和二(3-磺酸钠-4-氟苯基)-3’-磺酸钠苯基氧膦引入到聚合物主链,通过改变磺化单体的比例,得到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三磺化聚二氮杂萘酮醚氧膦聚合物.分子中的二氮杂萘酮基团和磺酸基团的分布方式使相应的聚合物膜具有适当的吸水率、优异的尺寸稳定性和耐氧化性.尤其是高磺化度的膜在具有较高电导率的同时仍能保持较低的溶胀和突出的耐氧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三种新的含硅偶氮化合物的合成,用IR,HNMR,MS及元素分析等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研究它们与有机光导电物质聚(N-乙烯基)咔唑氯仿溶液的UV光谱时,发现它们能形成CT复合物,并使感光范围扩展到可见光和近红外光波段.实验结果对研究新的光导电材料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其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丙烯酸钾-丙烯酸(PKAA)共聚物,研究了中和度、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聚合过程及产物吸水性的影响。实验表明,在单体的质量分数为50%、丙烯酸中和度为80%、引发剂质量为单体质量的0.071%的条件下,所得树脂的吸水率最高。利用显微摄影、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等对树脂的表面形态、分子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树脂的红外光谱分析显示树脂中存在大量亲水性基团,由热分析得知,其热分解温度约为380℃,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The hydrogel sponges have prepared successfully from gelatin/chitosan (GEL/CTS) matrix with different polyols basing 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and 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analysi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compressibility and thermal properties (thermal 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wer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ith adding the different polyols [poly(vinyl alcohol) – PVA, and poly(ethylene glycol)-poly(propylene glycol)- poly(ethylene glycol) – PEPEG] into GEL/CTS matrix. Specially, the as-prepared hydrogel sponges with superabsorbent behavior were also investigated with the attained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to 605 ?g ?g?1 and 585 ?g ?g?1 for GCV_1/1/0.3 and GCE_1/1/0.3 sponges, respectively, as well as the excellent water absorption capacity in a wide range of pH and salt concentration. Hence,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d that the hydrogel sponges are concerned as potential and promising candidates to apply especially in the fields of biomedicine and hygiene.  相似文献   

17.
Electroabsorption (EA) measurements on thin films of poly[ o (trimethylsilyl) phenylacetylene] and poly[ o (trimethylsilylmethyl) phenylacetylene] have been performed. The spectral change induced by an exernal electric field (EA spectra) has been observed, which shows the similar shape of the second derivative of the optical absorption spectra. The change in the absorption Δ α is obtained from the EA spectrum, and Δ n is calculated through Kramers_Krong transformation.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substituted polyphenylacetylenes (PPA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8.
采用空气-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浓海水中微量金属锂离子时,干扰主要来自浓海水中共存的高浓度的阳离子。探讨了共存的主要阳离子对锂离子测定的影响,并分析了消除高浓度阳离子干扰的方法。结果表明:Ca2+和Mg2+是主要干扰元素,可以采用标准加入法消除共存的高浓度阳离子的干扰;锂在0.13~1.92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62%。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聚乳酸/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展状况。研究表明将聚乳酸与无机纳米粒子通过复合改性,能够明显提高复合材料各方面的性能,从而扩展了聚乳酸的应用范围。聚乳酸/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分为两类,一类是层状硅酸盐无机纳米复合材料,另一类是无机纳米刚性粒子,主要包括二氧化硅、二氧化钛、氧化镁、氧化锌等氧化物。介绍了两类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原位聚合法、共混法和溶胶凝胶法,阐述了无机纳米粒子的添加对聚乳酸力学性能、热稳定性能、结晶性能、降解性能、流变性能和气体阻隔性能的影响。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希望通过加入具有一定特性的纳米粒子,制备出特定功能的聚乳酸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