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膨胀计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酯和聚对苯二甲酸癸二酯的等温结晶,得到了它们的半结晶时间(t_(1/2)).作t_(1/2)对过冷程度(ΔT)关系图,看到有二类曲线:PET 为一类,其他聚酯为另一类.其性能可能与聚酯的主链刚性有关.把曲线向轴进行外推,获得了这些聚酯的具有最大结晶速度的温度(T_(max))  相似文献   

2.
聚乙二醇(PEG)共聚单体对PET共聚酯结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合成路线,通过原位添加间苯二甲酸乙二酯-5-磺酸钠(SIPE)、聚乙二醇(PEG)第三、四反应组分,并改变PEG分析的添加量,制备出系列PET共聚酯.通过核磁共振(NM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失重分析(TGA)、广角X射线衍射(WAXD)及接触角测试分别对PET共聚酯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PET共聚酯样品的化学结构与理论结构吻合较好;共聚酯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冷结晶温度和熔点及热稳定性均随PEG含量的增加逐步降低;各样品的晶体结构与纯PET基本相同,均为三斜晶型结构;PET共聚酯样品的亲水性能较纯PET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含有间苯二甲酸乙二酯(EI)的共聚酯(PEIT)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得到了不同间苯含量(A_1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α,ω二-(4-羟基丁基)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和间苯二甲酸双羟乙酯磺酸钠(SIPE)为原料,共缩聚制备一种新型、可用作丙纶可染母粒的共聚酯。研究了原料组成对其热性能和结晶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①共聚酯的玻璃化温度、结晶温度和结晶度、熔点均随SIPE和PDMS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而随PDMS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当PDM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2×103~7.5×103范围时,共聚酯的玻璃化温度,结晶温度,熔点和结晶度均相对较低。②共聚酯的热分解温度随SIPE含量的增加而下降;随PDMS含量的增加略有上升;但基本不随PDMS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而变化。③共聚酯的特性粘数随SIPE含量、PDMS含量和PDMS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10-羟基癸酸(HDA)的加入量对聚酯的结晶结构和等温结晶动力学的影响,以丁二酸、1,4-丁二醇、10-羟基癸酸(HDA)为单体,通过酯化—缩聚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组成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co-10-羟基癸酸)(PBHs)共聚物,测试了随着HDA加入量的增加,结晶结构、平衡熔点以及结晶速率的变化,结晶速率随结晶温度的变化,以及聚酯共聚物的球晶形态。结果表明:PBHs和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有着相同的结晶结构,然而结晶度和平衡熔点随着HDA含量的增加而降低。Avrami方程分析表明,随着HDA含量的增加和结晶温度的升高,共聚物的结晶速率降低。并且利用热台偏光显微镜观察PBH等温结晶时出现了环带球晶现象,随着结晶温度的升高,规整性变差,环带间距增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八种聚酯的介电损耗角正切(tgδ)、体积电阻率(ρv)与结构的关系,实验证明;①链的柔顺性增加,介电损耗峰温度(t 极大)降低,结晶程度影响很小;②tgδ的大小依赖于链节中偶极基团浓度和不对称性的增加;③晶态的聚酯和非结晶性聚酯不同,在1gρv-1/T 关系中,T_m 附近有一拐折点.  相似文献   

7.
PET/LCP反应性共混物序列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H-NMR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LCP)体系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形成的反应性共混物的序列长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序列长度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ET和PHB的序列长度均随共混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相同温度下,含扩链剂BOZ的共混体系的序列长度比不含BOZ的体系小,表明BOZ对酯交换起促进作用,共混物组分中PET的熔点Tm和熔体结晶工Tmc均随序列长度(LPET)的增大而降低,而冷结晶温度Tcc却升高。  相似文献   

8.
采用添加二氧化钛(TiO_2)的防透明聚酯母粒和纺丝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切片制备防透明聚酯材料,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比研究纯PET和防透明PET/TiO_2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运用Jeziorny法和莫志深法分析了两者的非等温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防透明聚酯母粒中的TiO_2对PET结晶过程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没有明显改变其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方式;单位结晶时间内,可以通过提高冷却速率来获取较高的结晶度;莫志深法比Jeziorny法更适合分析纯PET和PET/TiO_2共混材料的非等温结晶行为.  相似文献   

9.
采用热失重分析(TGA)和裂解气相质谱(Py-GC/MS)研究不同组成的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共聚酯的热降解行为,并与PET和PTT均聚物作了比较.TGA结果表明,PET-PTT共聚酯的热稳定性介于均聚物PTT与PET之间,并随PET组分的增加而提高.利用Py-GC/MS得到PET-PTT共聚酯及均聚物的裂解产物的结构及分布,探讨PTT降解机理,并推测PET-PTT共聚酯的可能降解过程.发现PET-PTT共聚酯分解过程中产生了不同于PET和PTT裂解产物的组分,但不同组分的含量很小,这可能是由共聚酯中PTT(PET)序列长度较短所致.PET-PTT共聚酯在裂解过程中比PET和PTT均聚物产生了更多的挥发性产物.当PTT(PET)在共聚酯中的摩尔分数增大时由该链段降解产生的产物质量分数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290℃用熔融共缩聚制备了系列PET/PHB共聚酯,用高分辨核磁共振(400MHz ~1H-NMR)研究了PET/PHB共聚酯的序列分布规律。结果表明,PHB组分增加,其选择因子m线性降低。在此基础上,得到了PET、PHB链段平均长度,无规度等一系列序列结构参数,其分布规律与一般共缩聚相似。其无规度比270℃共缩聚样品高。并根据PHB链节数≥4才形成PHB相这一前提,估算了共聚酯PHB相(即液晶相主要成分)理论含量与PHB组分的关系:W_(PHB)%(?)104.0x_(PHB)~(4.40)。最后推测了对PET/PHB共聚酯形成液晶相最低PHB理论含量为1.1%wt。  相似文献   

11.
常压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纤维微观结构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和X射线衍射法,表征常压阳离子染料易染共聚酯(ECDP)纤维的微观结构,并通过测试ECDP纤维和聚酯(PET)纤维的拉伸性能、吸湿性能和导电性能,探讨了微观结构对纤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CDP纤维中第三组分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的加入使结晶度减小,因此,断裂强度和初始模量比PET纤维小,而断裂伸长率有所增加,回潮率较大,体积比电阻较小.  相似文献   

12.
以2,5-呋喃二甲酸(FDCA)、对苯二甲酸(PTA)、1,4-丁二醇(BDO)为原料,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通过改变FDCA与PTA物质的量之比(0∶10~3∶7)及缩聚温度,采用直接酯化法来制备聚2,5-呋喃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FT),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表征。通过对不同配比PBFT共聚酯的红外谱图进行结构分析,可以清晰地分辨出特征官能团(呋喃环和苯环上的碳碳双键、酯基、呋喃环)的标志峰;对PBFT共聚酯的特性黏度、DSC、TG等性能进行分析发现:随着FDCA含量的增加,PBFT共聚酯的特性黏度由0.8逐渐下降至0.4;共聚酯颜色加深;冷结晶温度Tcc增加,热结晶温度Tmc和熔点Tm下降;热稳定性能下降,热分解温度由357℃下降至277℃。  相似文献   

13.
聚芳醚酮(Poly(oxy—1,4—phenylene carbonyl—1,4—phenylene),简称 PEK)是一种含有苯环的耐高温聚合物。本文用 DSC 法研究了 PEK 的玻礅化转变和熔融行为。PEK 是一种半结晶的高聚物。骤冷的 PEK 再升温时,可以看到十分明显的玻璃化转变过程和冷结晶过程,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 T_g 为158.2℃,T_g 下的热容变化△C_p 为0.244J/g·K,平衡冷结晶温度 T°(?)为179.9℃,平衡熔融温度 T°m(H)为379.0℃,熔融热△H_m(H)为53.5J/g。骤冷 PEK 在不同温度(250~310℃)等温结晶15min 后,其 DSC 曲线上可以看到数个熔融峰。随结晶温度升高,温度较高的主熔融峰温度 T_m(H)略有升高,温度较低的熔融峰温度 T_m(L)大约在结晶温度以上20℃;温度较高的熔融峰面积△H_m(H)不变,温度较低的熔融峰面积△H_m(L)增加,△C_p 下降,T_g 升高。将骤冷的 PEK 从略高于 T_g 的温度(159.0℃)以不同速率降温,再升温时,可以看到 PEK 玻璃化转变的滞后现象。随降温速度下降,滞后现象变得十分明显。滞后峰面积△H_h 与降温速度的对数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及不同含量丙三醇(GL)共聚改性PET进行测试.并利用不同动力学模型对DSC数据进行非等温结晶研究,分析对比的结果表明:结合Avrami和Ozawa方程可以较好地描述PET及GL共聚改性PET的非等温结晶行为,得到共聚改性PET聚酯的结晶速率随GL含量的增加而先提高后降低;通过计算Ziabicki结晶能力参数,得到结晶能力随GL含量的提高而先提高后降低;通过Kissinger方程计算结晶活化能,得到结晶活化能随GL含量的提高而先减小后增加.低含量GL共聚改性PET随支链的增加结晶速率和结晶能力先提高后降低,在所讨论的范围内,GL900-PET的结晶速率最快,结晶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5.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工业产品,通常含有2~4mol%的二甘醇(DEG),DEG对PET的结晶行为、热性能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用固态缩聚方法制备了不含金属盐催化剂、含不同DEG量的聚酯,并用差示扫描量热仪、激光小角光散射、偏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方法研究了聚酯的结晶动力学和结构形态. 随试样的DEG含量不同和结晶条件不同,聚酯试样表现出不同的结晶动力学行为.在冷结晶(由非晶态升温结晶)时,DEG含量不同的聚酯试样呈现基本相同的结晶动力学行为.这是因为DEG的引入,一方面增加了链的不规则性,阻碍了结晶;另一方面增加了主链的柔顺性和流动性,导致T_g降低,从而加速了结晶过程.两种效应相互抵销.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DSC及光学解偏振等方法对聚酯-聚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乙二醇PEG)系列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ET-PEG系列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能随PEG的分子量及其在共聚物中的百分含量不同而异。在PEG分子量恒定时,共聚物的结晶度、熔点均随PEG百分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在PEG含量不变时,则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提高。PET-PEG共聚物具有较PET高的结晶速率,软段PEG亦存在结晶,PEG分子量及其百分含量越大,软段PEG的结晶度越高。  相似文献   

17.
以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BBA)和乙二醇为原料,采用直接酯化技术制备了聚对苯二甲酸-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TBB).特性黏度和凝胶渗透色谱(GPC)测试表明得到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共聚物.13C-NMR证实PETBB大分子链上所含的BBA与投料比一致;随着BBA摩尔分数的增加,共聚酯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平均序列长度减小而聚联苯二甲酸乙二酯(PEBB)平均序列长度增大.差示扫描量热(DSC)分析证明PETBB共聚酯自熔体冷却的结晶温度变低,较高BBA摩尔分数的PETBB甚至不能在熔体冷却过程中结晶,表明共聚酯结晶变得困难,但经充分热定型仍能形成晶体;而其熔融温度随BBA摩尔分数的增加而明显下降;玻璃化转变温度则随BBA摩尔分数的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18.
以联苯二氯苄制备的对联苯二甲酰氯和1.6~已二醇为单体合成了热致型主链液晶高分子,并以此液晶高分子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进行反应性共混.探讨了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液晶合成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对联苯二甲酸和聚酯液晶进行了表征,用DSC对聚酯液晶进行了热分析.研究了对反应性共混条件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对酯交换的促进作用使玻璃化温度(Tg)升高,延长共混时间和提高共混温度使冷结晶温度(Tcr)升高,溶体结晶温度(Tmc)和熔点(Tm)下降。  相似文献   

19.
PET—PCT共聚酯的微相分离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核磁共振(1H-NMR.13C-NMR)表征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1,4-环己烷二甲酯(PCT)共聚酯的组成及序列结构;采用高级转矩流变仪和动态力学分析仪研究了共聚酯的动态流变性能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ET-PCT共聚酯为无规嵌段聚合物.其中PCT的实际摩尔含量高于投料比.各链段的数均序列长度与其摩尔含量成正比;共聚酯呈现明显的末端区效应,随PCT摩尔含量的增加,储能模量~频率曲线(G'~W)中,储能模量偏离线性关系的频率移向高频;动态力学分析图谱中出现了两个玻璃化转变温度,说明PET-PCT共聚酯中PET链段和PCT链段是不相容的.呈现微相分离的相态结构.  相似文献   

20.
PETG共聚酯纤维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报导了PETG共聚酯的纺丝与拉伸实验。实验表明,PETG共聚酯可通过普通的PET纺-牵设备进行纺丝加工。随CHDM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结晶性能下降,纤维强度下降。共聚酯纤维具有优异的弯曲回弹性和染色性能,且随CHDM含量的增加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