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研完了用固相缩聚方法提高全芳液晶聚酯的分子量。以2,6-萘二甲酸,对/间羟基苯甲酸、双酚类单体为原料,经熔融酯交换合成低聚物,再以固相反应制备共聚酯。通过对共聚酯熔融指数的变化,探讨固相缩聚中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的效应,共聚酯分子结构和聚集态结构与固相缩聚反应速率的关系;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考察固相缩聚对聚酯结晶性的影响。得出全芳聚酯固相缩聚过程是一个由化学反应为主要控制,继而转化到物理扩散为主要控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以端羟基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PHHT和端酰氯基的聚对苯二甲酸1,6-已二醇酯(PHMT)齐聚物为原料,通过熔融缩聚制备含PHHT和PHMT的嵌段共聚物.并用IR、DSC、POM等方法对聚合物的表征,研究了液晶热行为和结晶行为.结果证明了这些嵌段共聚物为嵌段热致液晶.共聚物Tg<240℃不出现分离现象;Tg>280℃时出现分离.随共聚物PHHT的含量增加,而PHMT结晶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对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液晶单体4,4′-对苯二甲酰二氧二苯甲酰氯(TOBC),以此单体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共聚酯.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共聚酯的液晶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TOBC与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形成的共聚酯,当乙氧基链节含量≤60.73%时,即当聚乙二醇分子量小于600时,共聚酯呈液晶性,而高于此值则液晶性消失.  相似文献   

4.
采用氨基酸钠游离的氨基引发ε-己内酯单体开环得到酯肽齐聚物,并以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为扩链剂,将这些齐聚物扩链合成4种聚酯酰胺.将4种天然氨基酸(L-丙氨酸、L-亮氨酸、L-谷氨酸、L-赖氨酸)引入到聚(ε-己内酯)(poly(ε-caprolactone),PCL)中,合成和表征了4种含有氨基酸残基的聚合物.通过1H-NMR、FT-IR、水接触角、水吸收率和降解实验对该聚酯酰胺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经氨基酸改性PCL的亲水性和降解性得到了改善,其中含有L-赖氨酸残基的聚酯酰胺因亲水性最高,降解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4种相对分子质量和官能度各不相同的聚酯多元醇,并与MDI反应合成了端羟基及端异氰酸基预聚体,通过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不同端羟基化合物与端异氰酸基化合物所构体系的粘接性能、热老化性能及热失重情况,结果表明该体系室温剪切强度为35~40 MPa,80℃,100℃和200℃剪切强度可达12~16 MPa,6~8 MPa和3~5 MPa,90°剥离强度为5~7 kN/m,T5最高为286℃,加入石棉后体系的高温剪切强度及耐热老化性能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及固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超支化聚合物端基反应性能进行研究,可为其在热固性树脂中的应用提供指导。以丙烯酸为反应试剂,对端羟基脂肪型超支化聚酯进行端基改性,以高的收率及反应程度得到了端丙烯酸酯基超支化聚酯。研究了改性聚合物的紫外光固化反应性能。结果表明:由于空间位阻的影响,单独改性聚合物的端基反应程度很低;在其中加入活性稀释剂丙烯酸羟丙酯后,端基的反应能力得到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对苯二甲酸和对羟在苯甲酸为原料合成了液晶单体4,4‘-对苯二甲酰二氧二苯甲酰氯(TOBC),以此单体与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反应得到一系列的共聚酯。用DSC,热台偏光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共聚酯的液晶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TOBC与不同聚合度的聚乙二醇形成的共聚酯,当乙氧基链节含≤60.73%时,即当聚乙二醇分子量小于600时,共聚酯呈液晶性,而高于此值则液晶性消失。  相似文献   

8.
以1,4-环己烷二甲醇(CHDM)、碳酸二乙酯(DEC)、1,4-丁二醇(BDO)和1,6-己二醇(HDO)为原料,以钛酸正丁酯(TBT)为催化剂,通过酯交换反应分别合成了聚1,4-环己基碳酸酯二醇(PCHDL)、1,4-环己基-丁基碳酸酯二醇(PCHBDL)和聚1,4-环己基-己基碳酸酯二醇(PCHHDL)。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NMR)、热重(TG)、差示扫描量热(DSC)及羟值与分子量测定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分子量分别为1063 g/mol、1376 g/mol、1553 g/mol,FT-IR结果表明产物结构具有碳酸酯基与羟基,为聚碳酸酯二元醇的典型结构,与1H-NMR所表明PCHDL、PCHBDL和PCHHDL的结构一致。聚碳酸酯二元醇产物初始热分解温度大于200℃,玻璃化转变温度范围为-33.2℃~0℃。  相似文献   

9.
在吡啶溶剂中,端羟基超支化聚酯与对甲苯磺酰氯反应,端羟基被端磺酰氧基所取代,制备得到目标产品端磺酰氧基超支化聚酯,并对此目标产物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表明:红外光谱证明了目标产品的端磺酰氧基结构特征,数均相对分子质量1210,重均相对分子质量1390,相对分子质量分布1.15。在此基础上,对端磺酰氧基超支化聚酯的合成反应进行了优化。优化结果表明:以吡啶为反应介质,反应温度为25℃,反应时间为12 h,磺酰化试剂(对甲苯磺酰氯)过量程度(加料量/化学反应量)为1.5倍,是制备端磺酰氧基超支化聚酯的最优条件;在优化反应条件下,98.7%的端羟基被端磺酰氧基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合成适于加工成型的芳香族液晶共聚酯材料为出发点,主要采用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4,4——二羟基联苯为单体,在一定配比下进行四元共聚物的合成,对熔融缩聚反应条件进行摸索和探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时对所得共聚酯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芳-脂族共聚酯酰胺热致液晶的合成和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芳-脂复合二酰氯和四种芳族二元胺合成了3个系列含有两种芳香二胺结 构单元的无规芳-脂共聚酯酰胺,其对数比浓粘度为 1.30~2.18 dL/g。用偏光显微镜、 X光衍射和DSC对聚合物的液晶行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一种侧链型液晶单体4-(4’-烯丙氧基)苯甲酰氧基联苯单酯,将不同含量的CNT接枝到侧链液晶单体上,然后液晶单体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液晶复合材料.采用偏光显微镜(PO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等考察了碳纳米管的分散排列情况以及复合材料的热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少量的碳纳米管能够较好地分散在复合材料基体中;DSC结果显示,CNT的引入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清亮点,增加了液晶区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二步法合成了覆铜箔层压板专用的双酚A二缩水甘油醚,考察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产物的总氯含量、环氧值、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对合成反应过程中的反应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对催化醚化过程中各步反应速率常数及反应活化能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酚羟基醚化反应为二级反应,氯羟基醚闭环反应为一级反应.  相似文献   

14.
新型介晶光致液晶取向剂的合成与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开发新型光致取向剂 ,通过硅氢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液晶高分子光致取向材料——对烯丙氧基肉桂酸对丙氧基苯酚酯接枝聚硅氧烷 (PSPAC)。并用示差扫描量热分析和偏光显微镜进行表征 ,确定其相变温度和液晶织构。热降解机理的红外研究表明这是一种热稳定性远远优于传统光致取向材料聚乙烯醇肉桂酸酯的新型液晶光致取向剂。线性偏振光聚合 (L PP)取向法实现了液晶分子良好的垂直和平行取向 ,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曝光后不同的液晶分子取向状态并不相同。  相似文献   

15.
A thermotropic liquid crystalline copolyester (LCP) based on p-acetoxy-benzoic acid (49.9mol%), 2,7-diacetoxynaphthalene (22.3 mol%), terephthalic acid (22.3%) and Q-resin (polyethylene 2,6-naphthalene, 5.5%) was prepared via melt transesterification, and then a blend was prepared by physically mixing 40% therm0tropic liquid crystallline copolyester and 60% polyethlene terephthalate (PET). The thermal properties of both-4he LCP and the blend were studied by DSC an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various transition temperatures for the blend were rather close to those for pure PE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LCP, blend and PET was characterized by TGA. The dynamic theological properties of LCP and thc blend were studied by the oscillation test on a rheometric mechanical spectrometer( Instron RM3250) with parallel plate disk.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heological behavious of the blend melt exhibit as conventional polymeric melt in the whole experimental frequency range (0.02—12 Hz). However, for the melt of  相似文献   

16.
含偶氮介晶基元的环氧化合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制得一种新型液晶环氧树脂,合成了一种含偶氧介晶基元的环氧化合物,研究了反应物配比对产物结构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示差扫描热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手段确认了其结构,并给出了适合偶氮环氧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量测定方法。正交偏光场观察显示4,4’-二缩水甘油醚偶氮苯与4,4’-二氨基二苯甲烷的固化过程出现了从各向同性到各向异性的转变,产物为液晶有序的不溶不熔的环氧树脂。  相似文献   

17.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一系列ABA型液晶三嵌段共聚物P11CBMAm-b-PDMSn-b-P11CBMAm,并研究其微观形态和介电性能。首先分别合成液晶前驱体11CBMA和大分子引发剂Br-PDMS-Br,然后以甲苯为溶剂、CuBr/HMTETA为催化剂,由Br-PDMS-Br引发11CBMA进行ATRP聚合。通过控制投料比,制备出一系列具有相同长度PDMS段(n=356)和不同长度液晶P11CBMA段(m=49,79,115)的样品。通过1H-NMR、GPC和DSC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利用热退火的方法促进其微观结构的形成。TEM结果显示,样品在经过退火后PDMS段聚集成球状结构;随着液晶段含量的增加,PDMS球状相的尺寸逐渐减少。嵌段共聚物的微观形态对材料的介电性能有很大的影响。退火后样品的介电常数明显高于均聚物PDMS和P11CBMA,这说明控制材料的微结构是提高材料介电常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采用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得PC/PS共混物,研究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对PC/PS共混体系的增容作用,通过SEM研究PC-g-PS对PC/PS共混体系形态结构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PC-g-PS的加入使得PC/PS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明显提高,分散相相区尺寸大大减小,界面张力明显降低,二相间界面粘合力提高,分散相的抗聚结稳定性也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9.
以联苯二氯苄制备的对联苯二甲酰氯和1.6~已二醇为单体合成了热致型主链液晶高分子,并以此液晶高分子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进行反应性共混.探讨了单体摩尔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对液晶合成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对对联苯二甲酸和聚酯液晶进行了表征,用DSC对聚酯液晶进行了热分析.研究了对反应性共混条件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BOZ对酯交换的促进作用使玻璃化温度(Tg)升高,延长共混时间和提高共混温度使冷结晶温度(Tcr)升高,溶体结晶温度(Tmc)和熔点(Tm)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