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就制造长度上的同轴电缆,在盘绕及伸直两种不同状态时所出现的同轴对间远端串音防卫度的系统差异现象进行了探讨。通过模拟这两种状态,实测同轴对的耦合阻抗并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由于电缆弯曲而引起远端串音防卫度变化的合理解释。最后指出,当采用盘绕状态下的远端串音防卫度数据作为制订技术条件的依据时,必须考虑这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国产对绞电缆串音衰减测试数据,证明了用γ分布模型来模拟对绞电缆的近、远端串音衰减及其功率和的分布是一种较简单可行的方法,并根据电缆实际使用条件,提出了用γ分布求取近、远端串音衰减功率和的分布及第一百分位数(1%WT)的方法和步骤。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对绞电缆串音衰减功率和为γ分布时,给出了求取国产对绞电缆开通基群(30/32路)PCM系统时收容系数的方法,并以试验电缆为例,说明了具体求取步骤。文中还与假定串音衰减功率和为可变截尾正态分布时所求取的收容系数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余度相近,但前者求取过程简单。  相似文献   

4.
电子电气设备日趋复杂,其内部有限的空间通常布置有大量的强电及弱电电缆,这使得线缆串扰问题成为整个系统电磁兼容性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文以被干扰电缆上的电流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电缆间串扰进行了理论建模及计算。同时搭建了仿真测试平台,分别测试了电缆间距、屏蔽层接地方式及软辫线长度等参数对串扰的影响。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结果得到了较好的吻合,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分析入手论述了模拟电子线路中“串音”干扰形成的原因及其特点,得出了抑制“串音”干扰的关键是减小分布电容.结合实践介绍了抑制“串音”干扰的多种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赵华  刘洪良  吴春林 《科技信息》2009,(29):102-102
针对PCB设计中的串音和辐射问题,简述了PCB防干扰和防静电的工程设计问题。  相似文献   

7.
电缆在使用时一般会铺设在电缆槽中,而电缆槽对铺设其中电缆之间的串扰会形成影响.针对电缆槽中电缆之间的串扰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多端口网络理论及分块级联思想的建模方法,使用基于波导格林函数的矩量法来提取电缆槽中电缆间的分布参数,并用虚拟节点理论将提取的分布参数矩阵转化为模型中的传输函数.通过与商业电磁仿真软件的仿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本文的模型及算法在分析电缆槽中电缆间的串扰问题时具有较好的精确度,最后运用此方法分析了电缆处于电缆槽中不同位置时的线间串扰大小,并结合铁路现场的实际情况对电缆槽中电缆的布线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针对共平台数据链系统受高功率雷达系统辐射干扰问题,对数据链系统接收机前端低噪声放大器(LNA)的非线性效应进行了解析推导,并且对数据链系统实际数据流各节点的信号特征进行了数学分析,给出了双线性调频脉冲和双高斯脉冲两种兔耳干扰的数学模型.在以上分析基础上,对不同干扰形式下的数据链系统的误码率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相同周期和脉宽的双高斯脉冲串干扰对数据链系统造成的误码率高于双线性调频脉冲串;且同种干扰下,干扰信号脉宽越大,数据链接收机非线性效应越明显,系统误码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轨道电路GIC监测数据特征及影响因素,对2015年6月23日京港客运专线鹤壁东站轨道电路GIC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轨道电路GIC监测数据与子午工程观测台站武汉九峰站地磁场数据有较强的相关性,与地磁场北向分量和东向分量显著相关,从统计学角度论证了轨道电路中监测电流主要由地磁暴产生。本文采用小波去噪法对轨道电路GIC进行降噪处理,可有效提高与地磁数据的相关性,并与平面波模型和分层大地模型的计算感应地电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得到京港客运专线石武段轨道电路GIC的经验模型,研究结果可用于轨道电路GIC预测及特性分析,有助于理解地磁暴对轨道电路信号系统的影响。同时,轨道电路电磁环境复杂易受干扰,对轨道电路的GIC监测及模型建立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电力牵引系统对信号系统干扰的三种耦合途径,指出轨道电路受到的传导性干扰是我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其次,指出只要两个系统各自采取措施,电磁兼容是可能的.最后,在指出相敏轨道电路和移频自动闭塞抗电化干扰具有优点的同时,提出应进行技术改进的几点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在模拟图象信号与数字信号混合传输中用于捕获和跟踪带钟复合码的跟踪双环方案。分析了双环系统的捕获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双环系统不仅捕获时间短而且具有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12.
自抗扰技术不但能观测系统的所有状态,还能观测系统的不确定性及外扰,该方法不仅能够在线跟踪内外界扰动,而且具有快速收敛性。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针对线控四轮主动转向车辆受侧向干扰和变道行驶时存在的操纵稳定性问题,基于单点预瞄驾驶员模型、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和改进型滑模四轮转向(4WS)控制算法,建立了4WS整车驾驶系统,并设计了双移线行驶工况对其进行实验测试.在Matlab/Simulink软件中对该整车驾驶系统进行建模仿真,并与相同参数的经典型滑模控制的4WS车辆和无控制前轮转向(FWS)车辆模型仿真结果对比.结果表明:设计的改进型滑模控制器可以有效地实现双移线行驶工况,追踪理想横摆角速度,使质心侧偏角、车身侧倾角和侧倾角速度保持一个相对较小的值,并且对侧向干扰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在多源电磁干扰下导航接收机跟踪环路失锁规律研究不足的问题,对跟踪环路在双源电磁干扰下的失锁效应模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电磁干扰下相关器输出的等效载噪比数学模型分析,建立了双源电磁干扰下导航接收机跟踪环路失锁的效应模型;然后搭建单源和双源电磁干扰的效应试验平台,对某型北斗导航接收机开展注入效应试验,试验过程中选取了4种不同的干扰信号组合,每种组合下又试验得到了不同的信号功率组合;最后利用试验数据验证了效应模型误差都在1.5 dB以内.该模型揭示了在导航接收机跟踪环路中,双源干扰与单源干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导航接收机效应规律的进一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轨道不平顺作为车-桥耦合振动的主要激励源,直接影响桥梁及高速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为研究轨道不平顺中短波分量对列车-简支梁桥耦合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规律,以高速铁路32m简支箱梁为例,采用德国高速低干扰轨道不平顺谱生成轨道不平顺样本,建立了列车-轨道-桥梁耦合系统空间动力学分析模型.对比分析了5种不同最短截止波长的轨道不平顺样本对耦合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轨道不平顺样本中1m左右的短波长分量会显著增加轮轨力、轮重减载率、脱轨系数和桥梁跨中加速度,但对桥梁跨中位移、轮轨偏移量和车辆振动加速度的影响较小;1~2m的短波长成分是引起轮重减载率超标的主要因素,减少轨道不平顺中1~2m的短波长分量可以有效提高列车行车安全性指标.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遗传算法在波束追踪和成型中的应用,着重探讨了该方法在解决追踪连续移动信号的同时抑制固定强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二进制编码方法,该方法引入了若干参数用以控制解的精度和搜索空间。特别考虑了算法的收敛性和可靠性。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跟踪快速移动信号的同时,有效地抑制一个固定强干扰。  相似文献   

17.
窄带干扰抑制技术在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的扩频增益受限,强功率的窄带干扰对其性能影响较大,为了提高系统的通信效果,需要采取信号处理技术来抑制干扰.笔者对可调谐数字外差滤波器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应用于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可调谐数字外差自适应陷波窄带干扰抑制技术,它是一种新的滤波器结构,能够自适应精确跟踪干扰频率,并能控制陷波的带宽及深度,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实用性.通过仿真实验,该滤波器克服了其它处理方法的一些不足,具有滤波系数简单,稳定性好,适应性强,对系统性能影响较小,能跟踪快变的干扰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高速列车的荷载特点,着重分析研究了高速轨道的动力响应及轮轨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计算模型,进行了大量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分析了轨道部件及轨道几何不平顺对轨道动力响应的影响,进而对高速轨道结构模式与几何标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锁相环与锁频环在数字Costas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锁相环和锁频环的模型,研究了由两者构成的数字Costas环结构和性能.首先介绍了传统的数字Costas环模型,接着给出了鉴相器、二阶环路滤波器和三阶环路滤波器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锁频环的数字Costas模型,实现了扩大Costas环的跟踪范围和提高跟踪精度的目的,最后给出了仿真结果,分析了两种环路单独和相结合后的应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由于双向感应电能传输(IPT)系统存在高频开关网络以及较多的工作模态,易引入高次谐波和EMI干扰,LCL滤波网络的加入,可以有效滤除导轨电流中的有害谐波并减小EMI干扰,通过对电路交流变量进行复数分析,建立了系统关于传输功率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得出,在最大传输效率条件下,原边输入电压pi与副边输出电压so的相角差δ为±90°,系统能量分别正、反向传输;传输功率的大小则可通过调节pi或so的模来实现。在此基础上,为保证导轨电流恒定,在原副边设计了相互独立的移相控制策略。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在调节原边导轨电流恒定的同时,能根据负载的工作状态和实际需求,动态地改变能量传输的方向和大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