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在水溶液体系中,以化学还原法制得Ni-B非晶态合金纳米颗粒.应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碱性介质中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丙醇的电催化氧化,并运用稳态极化曲线测定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丙醇的电催化氧化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对碱性溶液中丙醇的氧化具有很高的电催化作用.碱性介质中的Ni-B非晶态合金纳米粉末微电极上,丙醇的电催化氧化速率明显高于高择优取向(220)的镍电极.  相似文献   

2.
“纳米材料”是指在纳米尺度(0.1~100nm范围,1nm=10^-9m)上研究物质的特征和相互作用,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的特征开发新产品的一门科学和技术。纳米科技包含纳米材料、纳米器件和对它们的检测与表征等应用性很强的研究和技术领域。通常说的纳米检测和表征是指在纳米尺度上分析纳米结构材料和器件的组成、构造,并且进一步探索新现象,作为发展新的器件和功能材料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爆轰合成纳米石墨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密度分别为1.40、1.45、1.50、1.55和1.60g/cm^3的纯TNT药柱,以及在密度为1.55g,/cm^3的TNT炸药中分别添加2%、5%、8%、10%、15%(质量分数)石墨的药柱,在CO2、N2保护气氛中和真空(约200Pa)条件下用爆轰方法合成了纳米石墨粉。爆轰后在容器内收集到的产物为黑色粉末,X射线衍射检测的结果表明为石墨结构的颗粒,粒径尺寸分布在2~33nm之间。纳米石墨粉相对炸药量的产率为:纯TNT炸药为14%~35%,TNT炸药 石墨为18%~42%。纳米石墨粉的产率在CO2保护气氛中最高,在N2、真空中依次降低;随TNT炸药密度的增大产率有所升高。  相似文献   

4.
热晶法制备纳米CuO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运用热晶法制备纳米CuO的方法、工艺及纳米颗粒形貌与分散状态,并与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CuO进行了比较,认为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CuO外观呈近球型,颗粒团聚;热晶法制备的纳米CuO外观呈片状结构,不仅自分散,而且表面积更大,更能够发挥纳米材料表面效应.  相似文献   

5.
微观电化学的发展对揭示电化学过程的本质和机理有重要意义,超微电极的制作是实现微观电化学研究的重要条件。已有文献报道了多种不同的超微电极的制作方法,在本文中,用电化学刻蚀的方法制作出了半径在纳米级别的Pt超微电极,这种电化学制作超微电极的方法相比于其他的方法有制作方便、条件容易控制、针尖尖锐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纳米氧化锌具有许多特殊的性能,本文介绍了纳米氧化锌在各方面的应用状况;综述了国内外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及研究进展;讨论了目前纳米氧化锌制备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纳米通道技术作为生物纳米技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和新的生长点,为生物组分的有效分离和检测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由于金纳米通道膜具有比表面积大、纳米通道的尺寸可控性等特点,纳米通道在生物物质分离与检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纳米材料制备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系统介绍了纳米材料体系中的纳米微控,纳米薄膜和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技术,对各种技术的特点进行了评述,并对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聚苯胺纳米纤维难分散的问题,引入超声波技术,采用直接混合+超声法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又试用新的硬模板+超声振荡法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通过实验现象观察、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检测,获得了制备分散均匀、直径约100nm、长300nm的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0.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讨论了反应过程中各影响因素对纳米TiO2粒度的影响,并设计正交实验优化出制备纳米TiO2实验条件,用透射电镜对制得的纳米TiO2粉末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以Ag-TiO_2-CS纳米复合物修饰电极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建立适用于其分析检测的电化学分析新方法。利用Ag-TiO_2-CS修饰电极,以此制备芦丁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CV)对电极的电化学特性进行研究,之后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芦丁进行检测,建立芦丁的电化学检测新方法。CV实验表明Ag-TiO_2-CS纳米复合物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活性,可以应用于芦丁检测。DPV实验进一步表明,修饰电极峰电流值与芦丁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稳定性、抗干扰性等良好,此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对芦丁片中的芦丁进行测定,结果良好。该传感器制作方法简单,灵敏度较高,稳定性好,可用于芦丁片中芦丁的分析测定。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发展过程、技术原理以及相应电化学检测类型的应用。进一步概述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主要研究内容。简要介绍了气体检测的电化学工作原理及其检测手段发展;并通过检测原理不同,概述了有害气体检测的诸类电化学检测方法,分析了各类检测方式的优缺点。探讨了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对多种有害气体浓度检测和种类检测的技术途径、最新应用;并根据现有研究成果,提出了在气体传感器检测方式迅速发展的阶段,电化学发展及其所蕴含的潜在动力及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杂交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一类利用核酸互补配对杂交原理检测和分析特定DNA序列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由于其具有快速简便、选择性好、灵敏度高等优点,在临床医学、遗传工程、环境检测、食品安全监测和生物科学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简述了杂交型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一般原理,对共价键结合法、自组装法、生物素-亲和素法、电聚合法以及吸附法等单链DNA的固定方法和DNA杂交信号的直接和间接电化学转换机制的近期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其在医疗检测和转基因植物检测等基因检测方面的最新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对替尼泊苷及其有关物质进行分离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电化学安培检测中电位与检测量的关系,比较了电化学安培检测(ECD)和紫外检测两种不同的检测方法.以乙腈-水(38:62)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以PhenomenexR LUNA Phenyl-Hexyl柱,玻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在+0.7V电位处,实现了替尼泊苷及其有关物质与注射液中的赋形剂的分离分析.电化学安培检测与紫外检测相比,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能有效地应用于替尼泊苷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检测和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5.
用基于氧化石墨烯量子点/多壁碳纳米管/丝网印刷电极(GOQDs/MWCNTs/SPCE*)的电化学检测方法同时检测小鼠胚胎成纤维(BALB/c 3T3)细胞中的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并考察富集电位、 富集时间、 pH值对胸腺嘧啶和胞嘧啶标准品电化学行为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 最佳检测条件为富集电位0, 富集时间150 s,  pH=7.4; 电极对胸腺嘧啶和胞嘧啶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69,0.95 μmol/L;  该方法可同时灵敏检测BALB/c 3T3细胞中的胸腺嘧啶和胞嘧啶.  相似文献   

16.
针对低浓度有害气体实时监测的问题,采用高精度电化学气体传感器,设计了用于检测低浓度CO、NO2的环境有害气体检测系统,将卡尔曼滤波与小波滤波相结合对存在噪声的微小信号进行提取,并将嵌入式技术与Web技术相结合构建了实时低浓度CO、NO2的有害气体检测系统。通过研究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特性,设计了恒电位操作电路和nA级电流检测电路。针对标定过程中存在有害气体污染等问题,设计了更加安全的标定实验。所设计系统实现了10-6级电化学传感器的驱动、检测、信号处理远传和网络查看监控数据等功能,检测系统具有良好的精度和友好的用户界面。  相似文献   

17.
对自行研制的Al-3.5wt% Zn -0.02 wt% In- 0.02 wt% Ga-0.15 wt%Si牺牲阳极合金在不同温度地热水中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为地热井完井筛管的电化学保护提供了设计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电化学电流检测原理,利用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电极表面修饰技术以及酶固定化技术,制备了纳米颗粒增强的多参数生物传感器。采用恒电位微电流检测方法,设计制作了配合该系列传感器的多参数检测系统。以葡萄糖参数为例,验证了检测系统的性能,结果表明,该系统与传统电化学工作站测得的数据相比较,在0.5-22mmol/L范围内,相关系数达0.9943。  相似文献   

19.
采用电化学方法实现对水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超灵敏检测是分子生物学、环境学和医学等领域长期研究的课题,而如何制备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快速响应特性的电极则是电化学痕量检测的关键。以双相合金Mg79Bi21条带为前驱体,通过一步脱合金法制备了分级纳米多孔铋(hierarchical nanoporous bismuth, HNBi)电极,结合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实现了对水溶液中Cd2+的快速检测,检测极限低于10−9 mol/L,线性动态响应范围介于10−8 mol/L和10−6 mol/L之间。HNBi电极绿色环保,在电化学检测领域显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利用g-C3N4与CsxWO3形成异质结作为电极修饰材料,构建了g-C3N4/ CsxWO3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对硝基酚的灵敏高效的快速检测.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对该修饰电极检测对硝基酚进行电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电化学分析方法对检测对硝基酚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在0.2~50 μmol·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约为0.067 μmol·L-1,具有较宽的线性范围和较低的检测限,良好的稳定性、重现性和抗干扰能力,可用于实际水样中对硝基酚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