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以豆科山蚂蝗类(传统的山蚂蝗属)植物中的长柄山蚂蝗属的两种代表植物尖叶长柄山蚂蝗(Podocarpium oxyphyllum)和长柄山蚂蝗(P.podocarpum);山蚂蝗属的两种代表种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inuatum)和大叶拿身草(D.1axifiorum)等4种植物的种子为材料,提取分离其球蛋白组份作为抗原,免疫家兔得到相应的抗血清。在免疫实验中,反应抗原增加了山蚂蝗属的总状山蚂蝗(D.spicatum)、圆锥山蚂蝗(D.esquirdii)和小槐花(D.caudatum)3种,通过免疫双扩散,研究了山蚂蝗植物7个种的部分血清学行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其结果为尖叶长柄山蚂蝗和长柄山蚂蝗具有相似的血清学特性,支持了形态学将广义的山蚂蝗属分成山蚂蝗属和长柄山蚂蝗属的分类学结论。  相似文献   

2.
豆科(Leguminosae)山蚂蝗属(Desmodium)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种类较多,常作为药用植物应用于传统中药,因其药效显著,在民间使用广泛.该属植物主要有黄酮、生物碱、萜类、挥发油等化学成分;通常发挥抗炎、抗氧化、抗菌、清除体内氧自由基、保肝、镇痛等生物活性.我们通过对山蚂蝗属植物包括广金钱草、小槐花、饿蚂蝗、三点金、小叶三点金、大叶山蚂蝗、肾叶山蚂蝗、长柄山蚂蝗、假地豆等所含化学成分以及生物活性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山蚂蝗属植物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长柄山蚂蝗属分类学地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豆科植物的长柄山蚂蝗属Podocarpium(Benth)Yang et Huang于1979年确立,以前一直作为山蚂蝗属Desmodium Desv.下的一个组或亚属.作为新属的确立,单靠形态学的证据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对山蚂蝗属和长柄山蚂蝗属的部分代表种作了叶子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谱比较、种子蛋白的SDS-聚丙酰胺凝胶电泳及植物血清学的研究,其结果肯定了Podocarpium新属的成立.  相似文献   

4.
以小檗科鬼臼亚科山荷叶属 (Diphylleia)、八角莲属 (Dysosma)、桃儿七属 (Sinopodophyllum)代表植物山荷叶 (DiphylleiasinensisLi)、八角莲 (Dysosmaversipellis (Hance)M .cheng)、桃儿七 (Sinopodophyllumhexandrum(Royle)Ying)为材料初步探讨了比较胚胎学在植物系统分类学上的意义 比较胚胎学研究结果证明鬼臼亚科植物为 1个自然类群 ,与其他研究者通过其他研究途径得到的结论相一致 研究结果还显示出了鬼臼亚科植物各属间的演化关系 ,即在所研究的 3个属中 ,山荷叶属最为原始 ,桃儿七属最为进化 ,八角莲属居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贵州普安特有植物四球茶Camellia tetracocca Chang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茶科Theaeeae之山茶属Camellia L.是一个热带亚洲分布的植物,其中包括世界著名的饮料——茶,重要油料——茶油,常见观赏花卉——茶花等经济价值植物,该属是珍稀濒危植物较为集中的一个属,历来是植物学研究的焦点。而四球茶是山茶属茶亚属Subgen.Thea茶组Sect.Thea五室茶系Ser.Quiquelocularis中的一种,为贵州特有种,仅产于贵州普安普白,是产地重要饮料植物。本文在详实野外考察的基础上,对四球茶的分类学特征、地理分布状况、生境条件及生长状况、种群的更新现状进行了综合的论述和分析,并对前人的论述做了相应的补充,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见解和对其开发应用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调查敢壮山植物多样性,采集和鉴定植物标本,编制植物名录,分析研究敢壮山的植物区系.结果表明,敢壮山有野生种子植物75科,207属,254种.科以泛热带成分为主(占58.7%),其中科的热带性成分占66.7%.属以泛热带分布最多(占34.57%),属热带性成分占78.72%.敢壮山植物区系的表征科主要有葡萄科(Vit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漆树科(Anacardiaceae)、桑科(Moraceae)、荨麻科(Vriticaeae)、鸭跖草科(Commelinaceae)等,它们大多是泛热带分布科.敢壮山的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热带成分优势明显,具有热带过渡到亚热带的性质,但是区系的特有程度较低.  相似文献   

7.
分别以小立碗藓(Physcomitrella patens)和水稻(日本晴亚种)(Oryza sativa spp.japonica)为标样,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了中华蓑藓(Macromirium cavaleriei)、钝叶蓑藓(M.japonicum)和缺齿蓑藓(M.gymnostomum)3种藓类植物的DNA C-值,由此建立了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蓑藓属植物DNA C-值的方法,讨论了影响藓类植物DNA C-值测定结果的因素.最后讨论了苔藓植物DNA C-值变异式样、系统发育和分类学意义,以及今后有关藓类植物DNA C-值研究中值得关注的几个方向.  相似文献   

8.
报道天津市新记录植物12种,分别为光叶榉(Zelkova serrata)、珠芽艾麻(Laportea bulbifera)、粟米草(Mollugo stricta)、羽叶山蚂蝗(Podocarpium oldhami)、三角槭(Acer buergerianum)、全缘叶栾(Koelreueria integrifoliola)、乌蔹莓(Cayratia japonica)、食用土当归(Aralia cordata)、花叶丁香(Syringapersica)、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小马泡(Cucumi sbisexualis)、多裂福王草(Prenanthes macrophylla),隶属于12科12属,其中1属为新记录属,即粟米草属(Mollugo linnaeus).此次报道的新记录种为天津市植物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以及植物区系研究提供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本文笔者就我国植物分类学发展简史的各个时期作了如下的划分: 一、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一)农史前期(旧石器时代) (二)图形时期(新石器时代) 二、传统植物分类学时期(神农——清代) (一)本草前期(神农——西汉) (二)本草时期(西汉——清代) 三、近代植物分类学时期(鸦片战争——当代) (一)外国科学家活动时期(鸦片战争——解放前) (二)我国科学家活动时期(辛亥革命——当代)  相似文献   

10.
凌霄属植物的花粉形态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首次对凌霄属(Campsis Lour.)2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报道了花粉形态特征,探讨了花粉形态特征在分类学上的意义。结果表明,该属花粉粒大小、形状和表面雕纹可作为分种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荆州城市公园植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荆州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为荆州及周边地区城市公园绿地规划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样方法,对荆州市7个城市公园选取235个样方开展植物多样性现状调查,分析其群落特征.结果荆州城市公园植物物种丰富,共有植物96科248属351种,植物群落优势种明显,植物多样性总体趋势依次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但各公园之间又有差异,以中山公园和荆襄河湿地公园为最高;植物多样性指数大小依次为:综合公园,带状公园,专类公园.结论荆州城市公园植物群落物种组成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较高,但专类公园植物单一性较高,故选择适宜的植物品种,增加乡土植物的运用,提高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植物组织离体培养过程器官发生途径所经历的3 个阶段的分子机制,包括已分化器官脱分化、根器官再生和芽器官再生。重点概述了禾谷类作物组织培养再生途径中的细胞遗传学机理。分析了当前植物再生性状分子基础研究存在的3 个主要问题,即具有稳定表现的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有限,再生性状相关主效基因发掘不足,已鉴定的再生相关基因功能不明显。提出应加强高再生性能植物品种选育,为发掘、控制植物离体组织培养再生关键基因提供丰富的基因资源,推动植物再生性状的分子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3.
陵川山区野生植物资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陵川山区共有维管植物525种,依用途将它们分为10类,即(1)药用植物;(2)观赏植物;(3)油脂植物;(4)芳香植物;(5)淀粉及果树植物;(6)纤维植物;(7)野菜类植物;(8)鞣料植物;(9)蜜源植物;(10)饲料植物。同时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利用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叶永忠 《河南科学》1991,9(2):59-65
作者在多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统计出嵩山维管植物147科,633属,1411种(包括变种),分析了每种植物的区系成分。根据植物资源的特点划分为11大类。其中用材植物338种,果树资源89种,观赏植物资源316种,淀粉植物资源94种,油料植物资源153种,纤维植物资源147种,药用植物资源1046种,牧草饲料资源植物303种,芳香油植物资源71种,鞣料染料植物资源149种,有毒植物资源44种。针对嵩山的具体特点,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发展保护嵩山植物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植物抗病性的分子机制一直是植物病理学关注的焦点.近年来,国内外不少学者和实验室正在大量分离和培养与抗病有关的突变体,并且寻找和研究与抗病有关的基因和抗病机制.研究表明,在病原物与植物的相互作用、病原信号的传导和抗病性激发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调节因子和基因,并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植物抗病性的分子研究进展,阐述了植物抗病性分子机制和信号传导.  相似文献   

16.
基于双尺度自动机的玉米拓扑结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的拓扑结构模型研究是虚拟植物生长中的重要研究内容。基于植物生长机理构建的植物拓扑结构模型,更适合模拟真实植物的生长过程。本文通过对玉米形态结构特征的分析,应用植物发育过程的概率模型,建立了一种基于双尺度自动机的玉米拓扑结构。该模型结构简单,形象直观,符合玉米的生理生长规律,即体现了玉米的动画生长过程,又实现了其真实感显示过程。  相似文献   

17.
运用植物样方统计方法,研究了孙栅子村植物区系特征、种群组成、主要植被类型及其演替关系,阐述了地形、土壤、人为因素对植被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植物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丁香属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现状进行,并且从初代培养、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和炼苗移栽等几个方面,分析了丁香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丁香组织培养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入侵植物已对万州区的农作物生产、果园、草坪、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造成了严重危害。入侵植物之所以能在传入地产生危害,与它们所具有的某些特性和当地缺乏环境阻力密切相关。对入侵植物的管理应从防止外来入侵植物传入和对现有的入侵植物实施防除两方面采取措施。防止传入的措施包括:(1)加强植物检疫。(2)建立外来植物引种驯化的风险性评价制度。(3)鼓励利用本土植物。对现有入侵植物的防除,则应采取综合性的防除措施。  相似文献   

20.
植物的衰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衰老是植物发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受基因调控的程序性过程。在衰老过程中,植物细胞在细胞结构、细胞功能、新陈代谢和基因表达等方面经历一系列的协调变化,一些环境因素和内在因素影响着植物的衰老。解释植物衰老的学说主要有营养耗尽假说和衰老激素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