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差示扫描量热(DSC)测定结果表明: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己内酯共聚物(TCL)与聚碳酸酯(PC)共混时,当共聚物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含量小于66%时,体系呈现相容性,这种相容性可能与聚己内酯(PCL)羰基上的自由电子与PC芳环间可能存在的π-π络合作用有关,共聚物中分子内的相互斥力对相容性也有一定的影响。研究了TCL80与PC的共混体系结果表明:在一定的退火条件下,共混体系可以由两相体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影响聚酯/PC共混体系相容性的结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一种预测此类共混体系相容性的新方法,比较准确地预测了脂肪族聚酯及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ET)-己内酯(CL)共聚物(TCL)与聚碳酸酯(PC)间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聚苯醚/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共混体系的热行为,相形态及拉伸行为,结果表明,PPO/PET共混物是一个高度不相容的体系,体系中存在分散相相区尺寸很大的两相结构,其宏观力学性能呈特征的脆性断裂,加了聚碳酸酯、聚苯乙烯的辐射接枝共聚物PC-g-PS以作为增容剂后,共混物的相容性明显改善,分散相相区尺寸减小,共混物的拉伸行为呈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4.
通过扫描量热仪DCS,X-射线衍射仪WAXD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PBT的共混体系两组分在无定型区具有相容性,而在晶区两组分分别结晶,形成非均相体系。  相似文献   

5.
通过WAXD,POM对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共混物.在非等温条件下结晶度及晶貌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TT/PBT共混体系的结晶度随着组分含量变化而变化。当PTT,PBT的组分相差很大时,其结晶性能好;当PTT,PBT的组分接近时.其结晶性能差。等温结晶时问及组分含量对晶体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热力学和热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对苯二甲酸二乙二醇酯(BHET)及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添加型阻燃剂十溴联苯醚(DBDPE)的相容性.从DBDPE在BHET中的溶解试验可以看到,随着DBDPE含量的增加,冷却析出的温室升高.从溶解度参数的计算结果表明,BHET与DBDPE有较好的相容性,而PET与DBDPE的相容性略差.由热分析结果可见,DBDPE与PET的共混物随着DBDPE含量的增加,熔融时出现双峰,即体系发生相分离.  相似文献   

7.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液晶高分子(LCP)挤出共混,注射模塑制得试样。采用示差扫描量热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力学性能测试仪等手段,表征共混物的热行为、形态、结构和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PET与液晶高分子(PET-60PHB)的共混体系,共混物的强度对LCP的含量呈曲线变化,LCP的质量分数在0~20%之间,共混物的强度有极大值;LCP的质量分数在40%~60%之间,共混物的强度有极小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与四种不同结构离聚物(Ionomer)的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用差示扫描量热(DSC)和扫描电镜(SEM)等方法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在通常条件下,PET与Surlyn Na型(S-Na)以及Aclyn钠型与Zn型(A-Na与A-Zn)离聚物为不相容的两相体系,但离聚物的加入,由于离子-偶极间的作用使共混物中PET组分的了Tg略有增高;当离聚物含量高于9%时,共混体系的相容性有所改善;适当的热处理条件下,PET与离聚物间可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而使共混体系的相客性得以明显改善。结果还表明,离聚物骨架链的结构以及离子的种类均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及形态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相变调温PET-PEG嵌段共聚物的性能和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酯交换法合成了一系列的PFT-PEG(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二醇)嵌段共聚物,经DSC测试证明它们具有不同的常温相变温区,且常温相变来自于嵌段共聚物中的PEG链段。用FTIR,^1H—NMR表征了共聚物的结构,结果表明其是以PET硬链段封端的多嵌段共聚物,PEG软链段保有一定长度,PEG软链段含量受所投原料比例影响。通过改变加入的PEG相对分子质量和PEG/DMT投料比可控制PET-PEG嵌段共聚物相转变的热性能。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不同苯酚与四氯乙烷质量比分下所测得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特性粘度的对应关系,为不同溶剂体系下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特性粘度的测定值提供了对比依据。  相似文献   

11.
运用1H-NMR和GPC对所合成的树枝状大分子聚L-丙交酯-dendron-聚乙二醇-den-dron-聚L-丙交酯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该聚合物具有预期的结构。在混合溶剂四氢呋喃/水中,聚合物通过自组装形成胶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光散射(DLS)对胶束冷冻干燥再分散前后的形貌和大小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胶束为具有空心结构的囊泡,构成胶束壁的聚合物排列形式可能为双层结构或单层交错结构;胶束冻干后,再分散性良好,性质不变。  相似文献   

12.
以聚己内酯二元醇(PCL Diol)、丁二酸酐以及碳酸甘油酯为原料,合成了端基为五元环碳酸酯的聚己内酯功能性大单体(PCL 2GC);以PCL 2GC、己二胺及硅烷偶联剂为原料,研究了反应条件对合成线性聚羟基氨基甲酸酯(PHU)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影响,以及交联密度和交联方式对PHU/SiO2热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性PHU的相对分子质量随PCL 2GC浓度和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先增后减,随反应时间、胺用量的增大而降低;PHU的耐热温度相比于类似结构的传统聚氨酯提高了30~40 ℃,PHU/SiO2交联聚合物的结晶度及热稳定性随交联密度的增大而降低;交联聚合物中无定形SiO2的分布较为均匀.  相似文献   

13.
聚苯撑苯并二噁唑(PBO)的合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分别由对苯二甲酸(TPA)、对苯二甲酰氯(TPC)和4,6-二氨基间苯二酚盐酸盐(DAR)聚合得到了[η]=15.2、10.4dL/g的PBO聚合物,对聚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及元素分析,用透射电镜观察了聚合物膜的形态,同时比较了两种聚合体系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以五员杂环或冠醚及其衍生物为聚合单体,以玻碳或铂为基体,用电沉积法制备了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该修饰电极与铂电极、玻碳电极相比,具有灵敏度高、抗污染能力强、稳定性好的特点,并具有一定的广泛适用性,可用于各类电化学分析法,如伏安法、电位法、电导法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邻甲氧基苯胺电致变色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单体浓度为0.4 mol dm-3,苯胺与邻甲氧基苯胺的摩尔配比为3∶1的条件下合成了聚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对其在不同酸度介质的电致变色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0.5 mol dm-3的HCl溶液中,聚苯胺-邻甲氧基苯胺具有很好的电致变色性.并对其电致变色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用热失重方法分析了聚亚苯基苯并二唑(PBO)纤维在不同气氛中的热分解行为,采用O zaw a法计算了PBO纤维在氮气和空气两种气氛中的热分解活化能。结果表明升温速率对PBO纤维的热分解温度有较大影响;氧气作为热分解反应的引发剂,大大降低了分解反应的活化能;由IR光谱对不同温度裂解产物结构的分析,推测了热氧化降解对PBO纤维分子结构的影响;在不同失重率时几乎相同的热分解活化能,表明无论热分解的气氛如何,PBO纤维的热分解均是一个无规引发的单阶段过程;结合PBO纤维在两种气氛中的热分解机理,解释了分解气氛对残碳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聚乙二醇(PEG)溶液共混改性聚羟基丁酸酯(PHB)。DSC、WAXD及力学性能实验表明,PHB/FEG共混物经溶液成膜后,PHB相和PEG相的非晶相部分是热力学相容的,少量PEG的加入,能提高PHB相的结晶度,降低PHB相的熔融温度,减小球晶尺寸,PHB的脆性和加工温度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19.
用两步法制备了聚丙烯酸(PAAc)/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PNIPA)/黏土半互穿网络纳米复合微凝胶,首先以黏土为交联剂,通过无皂乳液聚合制备PNIPA微凝胶,然后在PNIPA网络内使丙烯酸发生聚合,用红外(FT-IR)和透射电镜(TEM)对其结构形态进行了表征,并对微凝胶的温度和pH敏感性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微凝胶中黏土起到了交联的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温度和pH双重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以柠檬酸三丁酯(TBC)引发D,L-丙交酯(DLLA)开环,聚合合成了柠檬酸三丁酯封端的低分子量聚D,L-丙交酯(PBLA).并以此聚合物为增塑剂,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了与高分子量聚L-丙交酯(PLLA)的共混膜,研究了增塑剂用量对共混物性能的影响.动态热机械性能(DTMA)和DSC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BLA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T_g下降,结晶度降低,柔性提高.机械性能分析结果表明:与PLLA相比,随着PBLA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物拉伸强度、弹性模量有一定程度降低,但断裂伸长率有较大程度提高,力学性能得到较好平衡.体外人体肾胚胎细胞培养结果显示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未见统计学意义上的改变,体现出较高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