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PET/LCP反应性共混物序列结构与热性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H-NMR方法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和热致性液晶共聚酯60PHB/PET(LCP)体系在少量扩链剂双(2-恶唑啉)BOZ存在下形成的反应性共混物的序列长度进行表征,并研究序列长度对共混物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PET和PHB的序列长度均随共混时间的延长和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且在相同温度下,含扩链剂BOZ的共混体系的序列长度比不含BOZ的体系小,表明BOZ对酯交换起促进作用,共混物组分中PET的熔点Tm和熔体结晶工Tmc均随序列长度(LPET)的增大而降低,而冷结晶温度Tcc却升高。  相似文献   

2.
聚碳酸亚丙酯可降解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PPC的性能,通过溶液共混法实现聚碳酸亚丙酯(PPC)与聚乙二醇(PEG)的共混.利用核磁共振(1H-NMR)、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分析(TG)研究了共混物复合材料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合物之间为简单的物理共混,没有发生化学反应,相容性较好;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分解温度最高分别达到63℃和254℃,比纯PPC提高了41℃和29℃;复合材料的亲水性随着PEG组分的增加而增大,是PPC的23~29倍;复合材料溶液降解性能最多比PPC提高9倍,复合材料90天生物降解失重率比PPC提高4~6倍.  相似文献   

3.
PHB—PEG共混物为载体药物缓释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聚β-羟基丁酸酯(PHB)与聚乙二醇(PEG)共混物为载体材料,以肌苷为模型药物,利用W1-O-W2型复乳蒸发技术制备肌苷缓释微球,探讨了溶剂、稳定剂、药物浓度、载体材料等因素对微球产率、包埋率及体外释放率的影响,并优化了微球制备条件,实验结果表明,以二氯甲烷为溶剂,当明胶质量分数为0.6%、肌苷质量分数为5%、PHB与PEG的质量比为7:3时,掉得的微球收率为70%,包埋率为81.6%,且微球外观圆滑,研究微球体外释放行为时发现,用上述条件制得的肌苷微球在释放的第18小时时,达到了最大释放量,并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一种提取聚-β-羟基丁酸酯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结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从圆褐固氮菌G-3细胞中分离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方法,并与SDS单独作用菌体分离PHB的方法作了比较,实验发现,前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试剂用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下,SDS和EDTA提取PHB的效果,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50℃,pH值为7的条件下,用10g/L的EDTA和7g/L的SDS共同作用菌体(含PHB 66%)15min,可使PHB的纯度达到98.75%。  相似文献   

5.
在用透射电镜(TEM)研究聚合物的领域,四氧化钌(RuO4)是常用的染色剂。RuO4可对聚乙二醇(PEG)染色,从而提高与其他聚合物的共混物在TEM观察中图像的衬度。为探索RuO4对PEG的染色行为,本文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RuO4染PEG的化学反应机理,发现RuO4将PEG氧化成酯、羧酸及羧酸盐。并用凝胶色谱法(GPC)对比染色前后PEG分子量的变化,发现染色后PEG除了被氧化成酯、羧酸及羧酸盐外,还有部分发生交联。采用微商热重法(DTG)研究染色前后化合物的热稳定性,发现染色后聚合物热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6.
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的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从不同来源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一株可降解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真菌,初步鉴定为青霉(Penicillium.sp)。编号DS9713。降解特性研究表明,DS9713菌株对PHB膜的降解可分为两个阶段,即迟缓阶段和等速降解阶段。PHB的非晶部分易于被降解。该菌降解PHB膜的最适温度为30℃,最适pH值为6.0-6.8。  相似文献   

7.
纤维素醚改性聚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聚L-乳酸(PLLA)与乙基纤雏素(EC)的三氯甲烷混合溶液和PLLA与甲基纤维素(MC)的三氟乙酸混合溶液,并浇膜制备了PLLA/纤雏素醚共混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XRD)等方法表征所得的共混物。PLLA与纤雏素醚之间存在氢键作用,两组分部分相容。随着共混物中纤维素醚含量的增加,共混物的熔点、结晶度和晶体的完整度均会降低。当MC含量高于30%时,可以得到几乎非晶的共混物。因此;纤维素醚可用于改性聚-乳酸,制备不同性能的降解高分子材料。  相似文献   

8.
采用以Ce(NO3)3,Sm(NO3)3和(NH4)2CO3为反应物,聚乙二醇(PEG)为分散剂的改性共沉淀法合成了Ce0.8Sm0.2O1.9纳米晶.在PEG存在条件下,从Ce(NO3)3,Sm(NO3)3和(NH4)2CO3的混合溶液中生成了Ce2(CO3)3和Sm2(CO3)3的共沉淀纳米线.实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得到的共沉淀团聚很少,且随着聚乙二醇添加量的增加,纳米线的线径减小.将纳米线在很低的温度(约300℃)下焙烧基本形成了Ce0.8Sm0.2O1.9纳米晶,比通常的共沉淀法的焙烧温度(约500℃)降低了约200℃.  相似文献   

9.
利用具有相变特性的聚乙二醇单甲醚(MPEG)作为工作物质,二醋酸纤维素(CDA)作为基体骨架,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作为连接剂,利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将MPEG接枝到CDA骨架上,得到均匀的接枝共聚物溶液,未接枝上的MPEG与接枝共聚物上的MPEG支链存在分子间的互相作用,所以所得溶液是共聚共混体系的溶液。采用干法纺丝成功制得了纤维。对纤维进行的DSC测试表明,该纤维在常温范围具有较高相变焓和较适宜的相变温度。  相似文献   

10.
PMSQ/PVC(100/0,70/30,50/50,30/70,0/100)共混物由溶液浇法制备.经透射电镜观察到该共混物呈微观分相,但两相间界面较模糊;当PVC含量增至70%时,发生相逆转.所有共混物的扭辫曲线均只有唯一的玻璃化转变,并且由扭辫技术测得的PMSQ/PC共混物的Tg与由经验公式计算值相吻合,PMSQ、PVC在TBA测试尺度上的相容性较好.由于PMSQ中的SiOH在第一次升温中当温度高于318K时发生进一步交联反应,所有共混物二次加热后的Tg均比第一次升温时高,热历史对PMSQ/PVC共混物的Tg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PEG/磷酸盐双水相系统萃取BSA为对象,研究了双水相系统成相浓度、外加盐NaCl,BSA起始浓度等对BSA在两相间的分配系数和BSA下相萃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BSA在部分被萃取入双水相体系的下相,成相组成的PEG6000 10%(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和PEG10000 6%(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的双水相系统有利于BSA的萃取分配;外加NaCl对PEG6000 10%(质量分数)/PO4^3- 6%(质量分数)系统萃取BSA的影响不大;得出了上、下相BSA浓度和BSA在两相间分配系数K与系统BSA起始浓度之间的表达式,与实验结果有较好的拟合。  相似文献   

12.
乙丙橡胶/聚丙烯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的流变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恒负荷式毛细管流变仪研究已丙橡胶(EPDM)/聚丙烯(PP)简单共混型聚烯烃热塑性弹性体(TPO)的流变性能,讨论了TPO的橡塑比、软化剂、加工助剂等配方因素及温度和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等工艺条件对其流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部分结晶性EPDM与PP共混物的表观粘度与组成物粘度的关系服从对数加和法则,增大剪切速率能显著降低共混物的表现粘度,温度对共混物表现粘度的影响较小.软化剂能显著降低共混物的表现粘度,在同一剪切速率下,共混物表观粘度的对数值与软化剂含量成线性关系.少量适当的加工助剂也能显著降低共混物的表观粘度,而且对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乙醇水溶液为分离对象,研究了聚丙烯酸(PAA)与聚酰胺羧或聚乙烯醇(PVA)共混膜的渗透蒸发分离性能,以及均相,非均相缩醛反应对PVA膜分离因素α和渗透通量J的影响。实验发现,戊二醛交联PVA膜的α提高 到49.5(乙醇含水C1=10%,温度为55℃);增加非均相缩甲醛反应时间,PVA/PAA共混膜的α先下降而后趋于不变,同时J存在一最大值。  相似文献   

14.
采用接枝共聚合制备交联明胶与聚异丙基丙烯酰胺(Gelx-PNIPAM)接枝共聚物。研究了引发体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以及加料方式等因素对接枝率(YPG)的影响。结果表明:YPG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以及引发剂浓度的增加而达到最大值后,再降低。将交联的明胶颗粒放入去离子水中溶胀24h,滴加引发剂后,再滴加NIPAM溶液的加料方式有利于提高接枝率。接枝聚合物的两相微观结构比其共混物更均匀。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离子液体氯化1-丁基-3-甲基咪唑(BMIMCl)溶解丝素(SF),获得BMIMCl/SF溶液,再与聚乙烯醇(PVA)水溶液共混,制备得到PVA/SF共混膜。共混膜经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水接触角、拉力试验等表征。结果表明,溶液共混使共混膜中SF与PVA发生了化学键键合,乙醇处理使共混膜中SF主要以β-折叠结构存在。随着SF含量的增加,共混膜的透光率逐渐变小,亲水性则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溶液法制备的琼脂糖、Kappa-卡拉胶(Carrageenan)及其共混凝胶的光学、力学等性质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旋光值和构象转变热的研究,发现此共混凝胶无论在高温溶液时,还是在低温凝胶态时,均为完全互溶的真溶液。通过力学性质的分析,得知共混凝胶是由两个互相贯穿的均相网络构成的,两个网络之间不存在强烈的互相作用力,所以表现出比较理想的力学加合性。对纯物质和共混物进行的热力学分析表明,凝胶弹性模量随温度的变化受到热效应和网链数变化两个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取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聚醚醚酮(PEEK)和聚酯液晶(TLCP)二元和三元增容共混物, 用DSC和PLM对 共混物的结晶行为和结晶形态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TLCP的存在使PEEK的结晶温度和结晶起始温度均略有升高, 增容剂(RCP)的加入延缓了PEEK结晶过程. 等温结晶动力学研究表明, 液晶的加入加快了聚醚醚酮的结晶速度, 但随其含量增加结晶速度降低. 与二元共混物相比, 加入增容剂后对聚醚醚酮的结晶速度基本无影响. 增容后的聚醚醚酮球晶的尺寸下降, 很难看到Maltese十字消光.  相似文献   

18.
简要地综述了近年来关于聚β-羟基丁酸酯(polyhydloxybutymte以下简称PHB)的微生物降解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包括:降解PHB的菌种及降解能力;PHB的降解过程和分子机制;PHB解聚酶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研究了聚乙烯醇(PEG)的加入对聚丙烯(PP)结晶速度的影响,并用Avrami方程分析了聚丙烯在PP/PEG共混物中的结晶动力学。结果表明,当PEG的含量较低时能增加PP的结晶速度,PEG的含量增加,PP的结晶速度有降低的趋势。等温结晶动力学参数表明,PEG的加入对PP起着异相成核作用,但同时又有溶剂化的作用,使其对PP的结晶速度的影响比较复杂。PEG加入使共混物对结晶温度的敏感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乌氏粘度计法对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聚乙二醇20000(polyethylene glycol 20000,PEG 20000)稀溶液的黏度进行测定。在30 ℃条件下,分别用纯水、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和阳离子水溶液作为溶剂,测定了不同浓度的PEG 20000稀溶液的流出时间,考察不同溶剂对PEG 20000的比浓黏度(ηsp/ρ)和特性黏度([η])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价态的阴离子和阳离子对PEG 20000的[η]的影响如下:PO43->SO42->HCO3-> Cl-,Al3+>Mg2+>K+>Na+。随着加入的NaCl浓度的增加,PEG 20000的[η]降低,当NaCl浓度为0.05 mol/L时,PEG 20000的ηsp/ρ-ρ和ln ηr/ρ-ρ拟合直线的延长线在y轴上几乎相交于一点,线性关系良好。可见,低浓度离子可以改善PEG在稀溶液中的黏度曲线上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