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超临界CO_2络合萃取法脱除中成药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影响超临界 CO2 络合萃取中成药中重金属的主要因素。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铵 (Et2 NH2 DDC)为络合剂 ,研究了压力、温度、携带剂 (乙醇 )用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 ,对 Pb,As,Cu的萃取存在最适宜萃取温度且各不相同 ,其最适宜萃取温度依次升高 ;而汞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压力升高和携带剂用量增加使铜的去除率增加 ,但对 As,Hg,Pb的去除影响不明显。除 Pb外 ,As,Hg,Cu的去除率随萃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因此 ,主要因素是萃取时间和适宜的萃取温度 ,压力和携带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加快对微量重金属的萃取速度。该研究可为去除中成药中痕量重金属提供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2.
用超临界CO2络合萃取法脱除中成药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影响超临界CO2络合萃取中成药中重金属的主要因素.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二乙铵(Et2NH2DDC)为络合剂,研究了压力、温度、携带剂(乙醇)用量和萃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Pb, As, Cu的萃取存在最适宜萃取温度且各不相同,其最适宜萃取温度依次升高; 而汞的去除率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压力升高和携带剂用量增加使铜的去除率增加,但对As, Hg, Pb的去除影响不明显.除Pb外, As, Hg, Cu的去除率随萃取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因此,主要因素是萃取时间和适宜的萃取温度,压力和携带剂用量的增加有利于加快对微量重金属的萃取速度.该研究可为去除中成药中痕量重金属提供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
超高压处理对橙汁中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进超高压钝酶技术的工业化进程,以橙汁中的过氧化物酶(POD)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对影响超高压钝酶效果的处理条件(压力、保压时间、pH、温度)进行了考察与评价.在处理温度为室温、保压时间分别为5和20min的条件下,200MPa以下压力范围内POD被激活,其活性随压力的增加出现上升趋势,当压力大于200MPa,随着处理压力增加酶活性下降;压力较高时(500MPa)酶的活性随着保压时间的增加而降低,而在较低的压力(200MPa),其活性随着保压时间的增加而升高;酶活性随pH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随着温度的上升,酶活性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压力、保压时间、pH值、温度是影响超高压钝酶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花椒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原料粒度、前处理浸提时间、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体积对萃取率的影响. 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出;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次因素为萃取温度>CO2体积>压力;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以60目(0.28mm)为宜,前处理浸提时间40min,萃取温度55℃,萃取CO2体积为30ml,萃取压力为34.475MPa,得到花椒挥发油的萃取率高达13.20%.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南方红豆杉的枝叶为原料,研究其活性成分10-脱乙酰巴卡丁Ⅲ(10—DABⅢ)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运用正交试验法研究萃取温度、萃取压力、萃取时间、混合夹带剂用量对CO2超临界萃取10-DABⅢ的影响。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夹带剂用量为15ml,萃取温度为50℃,压力为25MPa,时间在180min。各因素影响的强烈程度为夹带剂用量〉萃取温度〉压力〉时间。用最佳工艺条件从南方红豆杉枝叶中提取10-DABⅢ的平均量为0.600g/kg。  相似文献   

6.
利用扫描电镜(SEM)、光学显微镜、万能拉伸试验机对2.2 mm厚的38Mn B5钢在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保温时间工艺参数下,对微观组织、原始奥氏体晶粒粒径和力学性能进行研究,制定出最佳的热冲压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保温时间一定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试样抗拉强度逐渐增强,在950℃时达到峰值,随着温度继续升高,抗拉强度降低;当加热温度一定时,随着保温时间的加长,原始奥氏体晶粒不断长大,试样抗拉强度随时间增加而增加,在10 min时达到峰值,保温时间继续加长,抗拉强度降低;38Mn B5钢在加热温度为950℃和保温时间为10 min的工艺参数下,得到最佳力学性能。抗拉强度达到2 061 MPa,屈服强度达到1 421 MPa,断后伸长率为7%。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CO_2水合物在流动体系的生长过程及特性,借助高压循环可视环路装置,开展了一系列不同初始压力、载液量、流量下,CO_2水合物生成及浆液流动实验,得到了不同因素对水合物诱导时间及耗气量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合物大量生成阶段,管内温度突升、压力骤降,体系流量迅速下降直至稳定、压差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CO_2水合物诱导期随初始压力的增大而缩短,耗气量则随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在9 L-30 L/min的实验体系下,初始压力从2. 5 MPa增加到2. 8 MPa,诱导期缩短13. 2%,而初始压力为3 MPa时,诱导期仅为17. 4 min,缩短了36. 03%;诱导时间随载液量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耗气量随着管路载液量的增加而降低;流量与诱导时间、耗气量呈负相关关系,随着体系流量增大,诱导时间缩短、耗气量减小。在2. 8 MPa-7 L的实验体系下,质量流量从20 kg/min增加到28 kg/min,诱导期从25 min缩短到18. 4 min,缩短26. 4%,而流量为20 kg/min时的耗气量是28 kg/min的2. 7倍。研究结论可在一定程度上为CO_2水合物的工业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超临界流体萃取在陶瓷脱脂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介绍了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在材料科学方面的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脱脂的实验装置流程,详细地分析了实验条件对超临界流体萃取脱脂的影响。研究表明 ,在萃取压力30MPa、温度 331K萃取12 0min后脱脂率可达到75%;萃取温度338K,压力30MPa萃取120min后脱脂率可高达94.1%。该法克服了传统热脱脂方式易变形、开裂的缺陷,并且萃取效率高、操作时间短.  相似文献   

9.
以8-羟基喹啉在超临界CO2中为螯合剂萃取金属离子,系统考察了压力(1025 MPa)、温度(31325 MPa)、温度(313343K)、时间(10343K)、时间(1090 min)和螯合剂与金属的摩尔比(50∶190 min)和螯合剂与金属的摩尔比(50∶1200∶1)对金属离子萃取效率(E%)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全氟-1-辛烷磺酸四乙基铵盐(PFOAT)作共萃取剂时,在25 MPa,323 K,30 min,15μL水,r(金属离子∶螯合剂∶PFOAT)=1∶100∶25时,对Ni2+的用量在超临界CO2的萃取效率可达88.96%.对萃取常数(Kex)的计算说明在同一种金属离子萃取体系萃取常数随着萃取效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益阳黑茶为原料,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取黑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采用正交试验对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夹带剂浓度和夹带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优化(固定萃取时间为2 h).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的含量,根据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得出茶多酚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20 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100 mL/150 g,得率为(0.190±0.004)%.咖啡碱的最佳萃取条件:萃取温度40℃,萃取压力20 MPa,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适宜用量为300mL/150 g,咖啡碱得率为(0.457±0.036)%.  相似文献   

11.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提取竹叶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芦丁为定量依据,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了CO2超临界流体萃取竹叶中黄酮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CO2超临界流体提取的主要因素依次是: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夹带剂的用量、萃取时间;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为:萃取压力40Mpa、萃取温度60℃、萃取时间60min、夹带剂的用量1mL/g.竹叶总黄酮的提取量为4.978 mg/g.  相似文献   

12.
超临界CO2配合萃取中药广霍香中的重金属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NaDDTC)为配合剂,用超临界CO2配合萃取法降低中药广霍香中的重金属含量,并用正交试验法对萃取压力、温度、配合剂用量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对Cu,Pb和Zn的萃取存在最佳争件,即萃取压力为25MPa,萃取温度为70℃,配合剂用量(质量分数)为15.79%;在此条件下Cu,Pb和Zn的去除率分别为55.2%,59.2%和53.3%.该法为降低中药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3.
络合萃取法提取稀溶液中丙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络合萃取法提取稀溶液中的丙酸,研究了络合萃取及反萃取的工艺条件。研究表明:以正辛醇和甲苯的混合物(1/3,v/v)为稀释剂,1mol/L磷酸三丁酯(TBP)为络合剂,按体积比为1:1的相比,经30min萃取,丙酸的萃取率为67.70%。经3级错流萃取可使萃取率达到97%以上。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以0.30mol/L的NaOH溶液为反萃剂,萃取相与反萃相体积比为1:2,反萃时间90min,反萃率可达90.31%。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超临界CO2萃取花椒挥发油的提取分离工艺,重点研究了原料粒度、前处理浸提时间、超临界CO2萃取温度、萃取压力、CO2体积对萃取率的影响.应用正交实验优化出:影响超临界CO2萃取的主次因素为萃取温度>CO2体积>压力;最佳工艺参数为:原料粒度以60目(0.28mm)为宜,前处理浸提时间40min,萃取温度55℃,萃取CO2体积为30ml,萃取压力为34.475MPa,得到花椒挥发油的萃取率高达13.20%.  相似文献   

15.
在10mL高压萃取釜中,对亚临界流体1,1,1,2-四氟乙烷(R134a)萃取天然产物中原花青素的适宜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通过正交实验和单因素实验考察了萃取压力、萃取温度和萃取时间对山楂和紫薯两种原料中原花青素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以山楂为实验原料,萃取压力10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80min的工艺条件下,原花青素萃取率为2.50%;在以紫薯为实验原料,萃取压力12MPa,萃取温度50℃,萃取时间80min的工艺条件下,原花青素萃取率为1.00%。  相似文献   

16.
超临界CO2萃取茶叶中咖啡因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超临界CO2萃取茶叶中的咖啡因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正交实验研究了萃取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萃取温度等因素对萃取量的影响,各因素的影响按大小排序依次为压力>流量>温度>时间,适宜的萃取条件为:压力45 MPa,温度65℃,时间240min,CO2流量16 kg/h.夹带剂采用体积分数为50%的CH3CH2OH溶液,其用量对萃取量及选择性均有影响,适宜的夹带剂添加量为120mL.此外还研究了分离部分尤其是一级分离的温度、压力对萃取结果的影响,在压力为12 MPa,温度为44~50℃左右时萃取量和选择性都比较高,选择性受温度和压力影响较大,12 MPa、44℃时选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临界CO2萃取鄂西烤烟挥发油的条件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萃取温度、压力、CO2流量等因素对鄂西烤烟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得到了超临界CO2萃取鄂西烤烟挥发油的最佳实验条件:萃取压力15MPa、温度40℃、CO2流量45kg·h-1和时间80min,得率为2 86%.水蒸汽蒸馏提取率为0 96%.超临界CO2萃取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18.
以LDPE/LLDPE作为基体树脂,添加两种不同化学交联剂来提高其热性能.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的交联时间、交联温度和交联剂用量.实验表明:随着交联剂添加量的增加,凝胶率上升,热性能提高.当交联时间为5min,交联温度为171℃,交联剂用量为1.5%时为最佳反应条件.  相似文献   

19.
研制了一台测试机械密封可以在转速、介质压力和弹簧比压等不同工况下的温升量、摩擦扭矩和泄漏量的试验装置。以聚四氟乙烯和球墨铸铁材料为密封摩擦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转速和弹簧比压的增大,端面温度上升速率增大;端面摩擦因数随转速和弹簧比压的增大而增大,当转速达到2 000 r/min时,摩擦因数趋于平缓;泄漏量随转速和介质压力的增加而增大,但随弹簧比压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当弹簧比压达到0.22 MPa时,泄漏量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20.
超临界CO2提取青蒿素的工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超临界CO2提取青蒿素的工艺,考察了粒度、压力、温度、时间、CO2流量等影响因素.以萃取率为目标,综合考虑产品收率,优化了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得到较佳的操作条件:萃取压力20 MPa,萃取温度50℃,每千克原料CO2质量流量1 kg/h,分离器Ⅰ的温度为60℃,压力为14 MPa.在优化条件下萃取4 h,萃取率达到95%以上,萃取物纯度在1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