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某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庭烟气流动、烟气现状和人员疏散进行模拟分析,对中庭火灾烟气流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起火位置、火灾荷载并进行了人员疏散等参数的确定;得出了大型商业综合体中庭发生火灾时,烟气不会对人员构成危害的结论.通过烟气模拟和人员安全疏散计算,表明人员能够安全逃离火灾区域;保证中庭内喷淋系统、排烟系统等消防设施的正常工作,是保障中庭火灾发生时人员能够安全疏散的基础要求.  相似文献   

2.
为了认识地铁火灾烟气的流动规律,达到为消防设计提供相关资料并采取合理消防措施的目的,采用缩尺盐水实验与计算机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地铁火灾进行研究.研究受限空间火灾烟气运动的手段主要有全尺寸火灾实验、小尺寸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数值模拟3种.实验模拟了列车着火和站台着火2种情况,得到了地铁火灾的烟气流动规律,比较并分析了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与盐水实验得出的烟层无量纲高度和无量纲时间.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模拟与盐水实验得到的烟气到达楼梯口所需时间相差为1.5—2s,到达远侧楼梯口所需时间相差7.2s.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误差,但误差不大.同一时刻,数值模拟比盐水实验得到的无量纲烟层高度高0.1左右,变化趋势一致.结果表明,实验条件选取合理,方程模型选用和边界条件设置恰当,盐水实验与计算流体力学数值方法模拟地铁火灾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地铁隧道火灾事故通风方式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解决地铁隧道火灾时期烟气流动及其毒性分布对人员疏散的影响问题,以天津地铁区间隧道为研究对象,针对火灾列车停留在隧道中部的火灾工况,利用FLUENT软件,采用简化的PDF燃烧模型、浮力修正的k-ε湍流模型和P-1辐射模型,对不同事故通风方式下隧道内烟气进行数值模拟,并根据烟气的"边界层吸附效应"原理,论证模拟效果。结果表明:不同通风方式对隧道烟气蔓延范围、温度及毒性分布的影响较大;10MW火灾规模时,地铁隧道采用开放式推迟加压的通风方式能够在有效引导烟气流动的同时,为人员提供更充裕的疏散时间。该研究成果对地铁隧道火灾时期通风排烟的有效组织和人员安全疏散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涡流管楔形出口处,因出口截面呈楔形收缩影响了气水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分析此处的流场,合理安排烟气流速,能够避免产生烟气带水现象.本实验模拟现场工况,得出烟气量、分离管几何尺寸等参数对气水分离效果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涡流管楔形出口处,因出口截面呈楔形收缩影响了气水两相流的流动状态,分析此处的场,合理安排烟气流速,能够避免了产生烟气带水现象,本实验模拟现场工况,得出烟气量,分离管几何尺寸等参数对气水分离效果影响的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对烟气流动的模拟难以实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可视化技术,对图纸的平面二维空间设计思维模式进行深化发展,本文以寒冷地区烟气流动为实例,分析烟气扩散模型,给出实现烟气流动模拟的方案,并通过unity实现其可视化动态仿真.利用BIM技术,探讨了受烟气流动影响烟囱正确选址的问题,由此展现出BIM技术在构建可视化模型、优化设计上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建筑设计中,对烟气流动的模拟难以实现。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可视化技术,对图纸的平面二维空间设计思维模式进行深化发展,本文以寒冷地区烟气流动为实例,分析烟气扩散模型,给出实现烟气流动模拟的方案,并通过unity实现其可视化动态仿真。利用BIM技术,探讨了受烟气流动影响烟囱正确选址的问题,由此展现出BIM技术在构建可视化模型、优化设计上的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控制是城市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流动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地铁隧道通风和排烟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引入地铁隧道火灾烟气的浮力效应和热阻效应,建立了隧道通风网络火灾模拟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地铁隧道火灾烟气逆流的临界条件、临界流速、隧道风流及烟流流速与火灾强度的变化关系,为地铁隧道火灾烟气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运用盐水实验模拟方法与液体双染色技术研究了侧室点火源烟气在走廊内的发展过程和运动特性,证实了走廊内存在着明显的烟气空气分层现象,且烟气在走廊内对环境空气的卷吸作用可忽略不计.通过研究侧室点火源位置、强度等与走廊烟气层运动速度之间的关系,得到了走廊烟气运动的无量纲速度与侧室火源强度无关的结论.最后,应用单室点源羽流模型,通道重力流模型和相似理论,并结合分析实验结果,建立了走廊烟气运动速度的盐水模型.  相似文献   

10.
高层住宅主支式排烟道的主烟道中烟气流动可看作是一维定常垂直摩擦管流。通过计算管流流动相与颗粒相的物理参数沿管程分布情况,确定了颗粒相流动情况,进而判断烟气排放情况。这受到排烟系统高度、烟道管径,及材料组成等因素的影响,通过预设排烟系统高度并保证良好排放情况,求得主烟道管径应满足的条件。这使得布设排烟道时可以找到一个较好的横截面尺寸,既满足烟气排放条件,又节约修建材料。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别采用市售微米MoS2和自制纳米MoS2作为原料,通过剥层法合成了单层MoS2悬浮液.在2种单层MoS2悬浮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硫酸镍溶液,调节pH值使单层MoS2发生重堆积反应,可得到Ni2+/微米MoS2和Ni2+/纳米MoS2插层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原子吸收光谱仪对插层化合物进行表征,并考察了2...  相似文献   

12.
采用熔盐法,以天然鳞片石墨为宿主,FeCl3与NiCl2的混合物为插层剂制备三元FeCl3-NiCl2-GICs.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石墨粒度、反应温度,保温时间及反应物配比等因素对产物阶结构及Ni元素分布的影响.提出了4个指标作为三元GICs阶结构完善程度及三元化进程的评价标准,它们分别为一阶相的体积分数V1、单个鳞片内Ni元素分布的均匀程度σ、试样中Ni元素的相对含量S和产物中Ni,Fe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反应物中NiCl2,FeCl3即Ni,Fe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的比S′.确立了制备一阶FeCl3-NiCl2-GICs的最优工艺条件:石墨粒度为325目,保温时间为24 h,反应温度为450 ℃及石墨与氯化铁、氯化镍的配比为36∶9∶3.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石墨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性能,将石墨进行氧化处理后,利用原位液相沉积法制备SnO2/石墨插层复合材料。利用红外、X射线衍射仪及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经氧化处理后,生成大量的极性基团,层间距扩大;原位液相沉积过程中,SnCl2.2H2O插入氧化石墨层间与氧化基团反应,生成SnO2;经过热处理,SnO2的结晶度得到提高,并均匀地分散在石墨层间。  相似文献   

14.
岩体中无限区域软弱夹层的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平面四结点映射夹层无限元模型及相应算式,在半无限区域的岩土工程中,用此单元与夹层有限单元耦合系统模拟无限区域的软弱夹层,节省了大量的数据准备工作量和机时,了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5.
16.
对Li离子入嵌TiS_2的物理机理从量子理论与化学键原理作了初步分析,同时还对Li/TiS_2电池的贮能密度进行了估算,其结果与实验数据相符。  相似文献   

17.
运用恒流充放和循环伏安的方法,对Zn在石墨电极中的嵌入和脱嵌性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郑重讨论了嵌入量的大小、循环性能和可逆性,并从石墨晶体结构角度对嵌入量和可逆性的影响因素作了定性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2-羟基-1-萘酚醛缩邻氨基酚(L)配合物,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率及差热-热重分析,对此化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配合物组成为ML[M=Co(Ⅱ),Ni(Ⅱ),Cu(Ⅱ),Zn(Ⅱ)].在pH=7.22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采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黏度法研究了2-羟基-1-萘酚醛缩邻氨基酚配合物与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以插入式与ct-DNA键合.  相似文献   

19.
0 IntroductionManganeseoxideshavebeenwidelystudiedasbatterycathodesbecauseofitslowcostandlowtoxicity .Muchefforthasbeenfocusedonthespinelphase ,γ MnO2 andse verallayeredmanganeseoxidesinaqueousandnon aqueous .Sothereismuchinterestinmanganeseoxidesforuseascathodematerialsforadvancedlithiumbatteriestoreplacetheexpensivelithiumcobaltornickelsystem .ButthespinelLixMn2 O4hasthelowerratecapabilityandlowertheoreti calcapacityandγ MnO2 hasunsatisfactoryreversibilityinaqueous,thereby ,theiradvant…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合成方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合成了VOPO4/苯胺插层复合物,进行了X射线粉末衍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测定,并讨论了影响插层反应的因素.结果表明,在42℃时,0.2g VOPO4·2H2O与8mL苯胺超声30min后,再经乙醇处理15min,所得产物.具有较大的层间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