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2-氯乙基磺酸钠、1, 3-丙二胺、环氧氯丙烷等为原料,经取代、开环反应合成了一种磺酸盐型阴离子双子表面活性剂:N, N-二(3-氯-2-羟基丙烷-N-十六烷基仲胺)丙二胺二乙基磺酸钠(GAS-316). 通过控制变量,优化了GAS-316的合成条件;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对GAS-316进行结构表征,并评价其表面/界面性能. 结果表明:GAS-316的临界胶束浓度(CCMC)为0.27 mmol/L,其表面张力γCMC为19.64 mN/m,具备优秀的表面活性;质量分数为0.5%的GAS-316溶液在45 ℃时,20 min内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5.25×10-2 mN/m(低界面张力级别),拥有较好的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三次采油用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叙述了其在高温高矿化度油藏开采中表现出的优良性能及其广阔的应用前景.重点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的合成研究,并分析各合成工艺路线的优缺点,最后展望了该新型阴-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在聚乙烯醇存在的 pH值为 5.5左右的溶液中 ,溴酚红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离子缔合物 ,溶液由红棕色变为蓝紫色 ,可以用于水相直接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最大吸收波长 590nm ,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 3.9× 10 3L·mol- 1·cm- 1(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4 .0× 10 3L·mol·cm- 1(溴化十六烷基吡啶 ) ,方法简便、快速 ,用于合成水样中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测定 ,结果满意 .  相似文献   

4.
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发展及界面张力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驱油用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羧酸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阴离子两性表面活性剂、烷基多糖苷表面活性剂、Gemini表面活性剂、甜菜碱表面活性剂的发展,指出Gemini表面活性剂、甜菜碱表面活性剂在油田中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和国外近年较重视驱油用非离子-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趋势;总结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与降低界面张力性能的关系,指出研究甜菜碱类表面活性剂低界面张力形成机理对指导新型表面活性剂的合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皂荚素与离子表面活性剂三元体系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天然皂荚素 (GS)、CTAB和 (C1 2 S ,C1 6 S)三元复配体系在 2 5℃ ,纯水及 0 .1mol·L- 1 NaBr溶液中的表面张力 .并用Rubingh和Rosen公式计算了分子间相互作用参数 βm、βσ.结果表明电解质 ,表面活性剂疏水链长对三元表面活性剂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 ,遵循表面活性剂体系的一般规律 ,三元表面活性剂体系分子间存在相互吸引作用且强度大于CTAB -CnS体系 .  相似文献   

6.
改性木质素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草浆或木浆碱木素为原料,经过与脂肪多胺的曼尼希反应、与油酰氯的酰化反应和磺甲基化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酰胺结构的改性木质素磺酸盐表面活性剂.对改性木质素磺酸盐界面性能进行了测试,讨论了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及碱质量分数对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产品具有非常优良的界面活性,单独使用即可在较宽的表面活性剂质量分数和碱质量分数的变化范围内,形成超低油-水界面张力,符合三次采油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的荧光猝灭铜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 N- 1-萘乙二胺盐酸盐为原料 ,合成 1-萘基 - N′,N′-二乙酸 -乙二胺 (NDAE) .研究金属离子对 NDAE荧光特性的影响 ,探讨其荧光猝灭机理 .利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 ,提高对铜测定的选择性和灵敏度 ,其相对荧光强度与铜离子浓度在 0 .4 933~ 5 .5 6 2μ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该方法的检测下限为 0 .14 8μmol· L-1,而相对标准偏差为0 .5 % .  相似文献   

8.
研究在复合电沉积过程中不同表面活性剂对镀层粒子SiO2含量、镀层形貌及电阻率的影响。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能谱等手段对镀层表面形貌、微观结构进行检测,并且使用万用电表和SDHC型数字点式测量仪对表面电阻率进行分析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非离子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联合使用有利于粒子和基质金属的共沉积,当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0.02 g/L,阳离子表面活性剂质量浓度为0.08 g/L时,镀层的微粒含量为3.53%,其电阻率为5.723 kΩ.μm,且表面形貌较好。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防垢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羧酸盐型,磺酸盐型,磷酸酯盐型和硫酸酯盐型四种非离子-阴离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的防垢性能进行了评价。试验表明,羧酸盐型,磺酸盐型和磷磷酸酯盐型两性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地抑制CaSO4垢的形成。在质量浓度为10-40mg/L时,其防垢效率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胺基磺酸盐水解反应动力学 ,分析了氢离子对水解反应的催化作用以及水解的盐效应 ,在所研究的离子强度范围内 ,胺基磺酸盐的水解反应呈负盐效应。胺基三磺酸钾 ( NTS)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dc NTSdt =k NTSc NTSc H+ ,在 30°C~ 67°C、离子强度 I=0 .0 5 mol/L时 ,k NTS=3.5 77×1 0 9e-5.460× 10 4 / RTL/( mol· s) ;胺基二磺酸钾 ( IDS)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 dcIDSdt=k IDSc H+ c IDS,在32°C~ 72°C、离子强度 I=0 .1 0 mol/L时 ,k IDS=1 .40 5× 1 0 17e-1.0 65× 10 5/ RTL/( mol· min) ;胺基一磺酸钾 ( SA)的水解反应动力学方程为 :- dc SAdt=k SAc H+ c SA,在 5 0°C~ 84°C、离子强度 I=0 .0 5 mol/L时 ,k SA=7.964× 1 0 17e-1.2 77× 10 5/ RTL/( mol·min)  相似文献   

11.
微乳液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力学稳定体质,应用日益广泛.本文介绍了它的微观结构,制备方法和重要性质.  相似文献   

12.
C9φE10S-C16NMe3混合液的表面活性比C9φE10和C16NMe3的高得多,对辛醇的增溶曲线呈“V”字形,混合比接近l:l时,增溶量最小;对苯、邻二甲苯的增溶曲线呈“M”字形,在混合比接近l:5和5:l时出现两个极大值,l:l时出现一个极小值.在C9φE10-C16NMe3的溶液中,辛烷的加入对辛醇的增溶几乎无影响;邻二甲苯的加入使辛醇的增溶量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PO-3A2C、PO-3A1C、PO-1A2P是笔者新研制的表面活性剂、属于聚氧乙烯型胺类,用作破乳剂效果良好。1 乳化液的配制取200mL浓度为0.03%的Tween-20水溶液,置于500mL三颈瓶中。在室温(15℃)于2000rpm转速搅拌下,逐滴加入重蒸煤油(沸程180~200℃)200mL,加完后,继续搅拌10min,然后静置老化2.5 h.分去未乳化的水层和煤油层得稳定的乳化液,含66%煤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pH值下吐温—80.Tritonx—100.SLS三种表面活性剂四—(对-三甲铵苯基)卟啉Soret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新型三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环氧树脂和十六叔胺为原料,合成了新型三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探索了合成低聚表面活性剂的新途径,并对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对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化学分析、红外光谱及电喷雾电离质谱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50℃下十六叔胺与环氧树脂物质的量配比为3:l,将环氧树脂滴加到十六叔胺中,反应7h结束。  相似文献   

16.
脂肪酸蔗糖甘油酯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蔗糖和油脂为原料,无水K2CO3作催化剂,选择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不用任何溶剂,可直接合成脂肪酸蔗糖甘油酯.并介绍了有关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微乳液萃取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乳液萃取镓的热力学。微乳液的组成分别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HCl(溶液)和油酸钠/正戊醇/正庚烷/HCl(溶液)。对比两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分别考察了萃取时间、水油比、盐酸浓度和萃取剂含量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萃取镓的速率快,萃取率高达98%,而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会对萃取产生很大影响;该微乳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萃取介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一种阴离子磺酸型表面活性剂,将其与助剂配合使用作为压裂液增稠剂,在中性氯化钠溶液中反应交联,制得一种阴离子清洁压裂液.实验结果表明:体系配比为5%增稠剂+3.5%氯化钠时,性能较好,具有优良的耐温、耐剪切、流变黏弹性及携砂性,破胶彻底易返排,对岩层伤害小等特点,满足了低压、低渗透油气藏压裂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微乳液萃取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两种不同类型的微乳液萃取镓的热力学。微乳液的组成分别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正丁醇/正庚烷/HCl(溶液)和油酸钠/正戊醇/正庚烷/HCl(溶液)。对比两种不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微乳液,分别考察了萃取时间、水油比、盐酸浓度和萃取剂含量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同时探讨了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对萃取的影响。结果表明,微乳液萃取镓的速率快,萃取率高达98%,而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会对萃取产生很大影响;该微乳液被证明是一种非常优秀的萃取介质。  相似文献   

20.
为对比研究不同寡聚度的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合成了一种Gemini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Malic-2C12及一种三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itric-3C12。通过表面张力技术,分别研究了十二烷基三甲基溴化铵(DTAB)、Malic-2C12及Citric-3C12与磺基两性表面活性剂芥酸酰胺丙基羟磺基甜菜碱(EHSB)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DTAB与EHSB的混合行为接近于理想混合。然而,Malic-2C12或Citric-3C12与EHSB混合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均低于理想混合模型的CMC,表明两种表面活性剂分子在混合胶束中存在协同作用。表面活性剂分子优先进入体相聚集形成混合胶束,而在表面吸附层中的排列变得疏松,导致Malic-2C12或Citric-3C12与EHSB混合体系的表面张力(γCMC)反而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体系。另外,结合相互作用参数结果,发现随着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寡聚度由1(DTAB)增加至2(Malic-2C12)再到3(Citric-3C12),其与EHSB之间的协同作用逐渐增强,存在协同作用的比例区间逐渐增大,但寡聚度逐级增加所带来的增效逐渐放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