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瑜  Law  CC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34(3):338-342
把温度T和应用速率ε对Ti-47-2Mn-2Nb(TiAlMnNb)和Ti-47Al-2Mn-2Nb-0.8TiB2(TiAlNMnNbB)合金在1073~13773K和10^-5~10^-1s^-1条件范围内拉伸应力的影响归结为Zener-Hollomon因子Z=εexp(Q/RT)的影响,利用Sellars和Tegart提出的双曲函数,确定两种合金拉伸形变应力峰值σp与Z因子之间的关系函数;得  相似文献   

2.
以形变Ti-47Al-2Mn-2Nb合金为对象,在77~1373K和10-5~10-1s-1应变速率范围内研究微量硼(a(B)=1.0%)对TiAl合金显微组织和拉伸性能的影响.发现,1.0%B能有效地细化形变Ti-47Al-2Mn-2Nb合金的近全片层组织,显著提高其中低温强度,改善中低温塑性,但不损害其高温强度,是提高TiAl合金综合性能的有效途径.还发现,除延脆转变温度附近外,1.0%B对形变TiAl合金断裂方式无明显影响.部分固溶于形变TiAl合金的硼原子可能与空位结合形成复合体,硼原子-空位复合体在一定温度下释放出空位,促进位错攀移,从而促进合金的延脆转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透射电镜(TEM)位错象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及多束暗场模拟.应用该技术有助于澄清Ll2Al3Ti基有序合金中位错分解性质的争议,并确定了在500℃变形的Al67Mn8Ti25合金中存在以SISF方式分解的超点阵位错.  相似文献   

4.
利用偏振光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l-20%Mg,Al-6%Mg和Al-9%Mg合金热形变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Al-2%Mg和Al-6%Mg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是在一定的Z参数范围内发生的,而Al-9%Mg合 动态再结晶行为与低层错能相似,Mg含量增加促进了该合金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原因是Mg原子气团阻碍位错的交滑移,使动态回复难以发生。  相似文献   

5.
高应变速率下Ti-47%Al-1.5%Cr-0.5%Mn-2.8%Nb合金的拉伸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Hopkinson拉杆技术和常规拉伸技术,在室温、5×10-4~800s-1应变速率范围内研究了具有复相(DP)和全片层(FL)组织的Ti-47%Al-1.5%Cr-0.5%Mn-2.8%Nb合金的拉伸力学性能.发现在高应变速率(动态)和低应变速率(静态)条件下两种组织都呈现出接近零塑性.DP组织的抗拉强度(σb)比FL组织的高,同种组织动态σb比静态的高.扫描电镜断口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组织的静态和动态的断裂方式基本相同,都是以穿晶解理为主,局部区域伴有沿晶开裂;TiAl合金的动态脆性和静态脆性一样,主要不是由环境因素造成.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含微量Sc元素的AlMg合金在超塑变形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合金可在较宽温度和应变速率范围内获得良好的超塑性.在温度为520℃,初始应变速率为167×10-3s-1条件下拉伸变形时最大延伸率可以达到396%.显微组织分析发现,合金的超塑性效应是由变形初期的动态再结晶诱发产生,其超塑变形过程可分为亚晶超塑性阶段、过渡阶段和细晶超塑性阶段.  相似文献   

7.
透射电镜(TEM)观察表明 8090 和 CP276 铝锂合金在超塑性变形最佳条件下,除位错滑移、攀移和扩散蠕变外,还发生贯穿变形始终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研究指出,8090和 CP276 铝锂合金的超塑性变形是位错滑移、在晶界上的位错攀移、三角晶界处阻碍晶粒的动态再结晶及扩散蠕变共同协调晶界滑动的过程,其中,在晶界上的位错攀移及三角晶界处阻碍晶粒的动态再结晶是两个交替作用的速控过程。本文提出了有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参与协调晶界滑动的超塑性变形复合模型。由该模型解释了 8090 铝锂合金冷、热轧态及 CP276铝锂合金超塑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Ti-5Al-2Sn-2Zr-4Mo-4Cr合金本构关系的新模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构关系是联系材料塑性变形行为与工艺参数的桥梁,也是用有限元法模拟金属成形过程的前提条件.开发了一个基于神经网络的Ti-5Al-2Sn-2Zr-4Mo-4Cr合金的本构关系模型.首先利用Thermecmastor-Z型热模拟机等温压缩Ti-5Al-2Sn-2Zr-4Mo-4Cr合金,研究在不同变形温度、变形程度和应变速率等工艺参数条件下流动应力的变化情况.然后用实验所得的热变形工艺参数与性能间的数据来训练具有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结束后的神经网络即成为一个知识基的本构关系模型.预测结果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9.
对一种新型Al-Cu-Li系合金高温压缩变形软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合金在400 ℃及其以下温度变形时,以动态回复为主要软化机制,500℃变形时,除了发生动态回复外,还发生了动态再结晶;第二相粒子的存在阻碍动态回复的进行,从而有利于动态再结晶的产生,有利于合金软化;合金热变形时,高温过饱和空位促进位错作蜷线运动,使晶体得以继续滑移变形,导致合金软化.图7,参8.  相似文献   

10.
用载荷松弛法对Fe-28Al-2Ti合金在较高温度下的变形行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Fe-28Al-2Ti合金在高温变形时的载荷松弛曲线、应力减小因子Y及激活能值,并对试样进行了显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Fe-28Al-2Ti合金的高温变形是一个亚晶界吸收位错,而且不断向大角晶界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强夯加固的动态有限元法分析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动态形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夯动力计算机的动态有限元单元法,建立和推导了相关的有限元公式。该方法克服了以往一般有限元法计算强夯动力问题是无法考虑加固土质振动特性等缺点,能较实际地反映强夯加固的动力特性。  相似文献   

12.
动态数据库表结构和动态报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车辆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为应用背景 ,介绍了如何利用PowerBuilder 6 .0的DataWindow控件及源代码 ,实现动态数据库表结构、动态报表、动态查询等功能 ,使应用程序能较好地适应应用环境的变化 .  相似文献   

13.
引入动态模糊子群与动态模糊正视子群念,并对动态模糊正规子群进行了特征刻划,给出了与普通子群类似的对应定理.  相似文献   

14.
地铁行车荷载下土体动强度和动应力-应变关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南京地铁三山街站底部的原状淤泥质粉质粘土进行循环三轴仪的室内动三轴试验 ,采用一定的动应力频率、不同的动应力比以及不同的固结状态来模拟地铁行车荷载及隧道周围土体 .研究了在地铁行车循环荷载长期作用下 ,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和动应力 -动应变的变化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 ,淤泥质粉质粘土的动强度随动荷载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在设计基础时 ,所取土的强度指标必须根据一次列车的动荷载大小及其循环次数而定 ;淤泥质粉质粘土在地铁列车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动应力 -动应变关系的形式仍可用R .L .Kondner的双曲线关系描述 ;土体的动剪切模量、动抗剪强度等具有随动应变值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根据流固动力耦合方法分析强夯加固地基机理,在土体的应变位移关系上采用大变形假设,建立土体非线性动力平衡方程和整体流固动力耦合方程.在算例数值分析中给出了地基位移、孔隙压力在强夯作用时间内和空间中的变化分布规律,得到了夯锤的最大夯沉量,计算了夯击后地基孔隙压力的消散行为,计算结果与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强夯法施工现场的测试结果较符合.  相似文献   

16.
动态模糊(DF)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动态模糊集及其一些基本理论,给出动态模糊关系等概念  相似文献   

17.
在动态模糊集概念的基础上给出了双轨动态模糊集的概念,并以经典测度空间为基础,建立了动态响应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动力荷载引起的新工程问题,推动着土动力学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回顾在土体动力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从土体动力特性及测试技术、土体的液化、土体动力本构模型和土-结构的动力相互作用几个方面,对学者们所展开的研究做了简要综述,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首先提出了根据热量与物质的平衡及电化学的作用原理而得到的一组燃料、空气气体、电解质、隔板的温度特性的基本微分方程组,然后对这个方程组参数进行统一的无量纲化,最后由于这个方程组是无量纲化的空间和时间的偏微分方程组,用加权残差法(WMR)进行近似解,并对燃料电池本体内若干点的温度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是结构工程、岩土工程与地震工程的交叉研究领域。对这一专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进行了简要评述.对各种分析理论与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探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