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聚异戊二烯橡胶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外光谱为主要手段研究了聚异戊二烯的环化反应动力学。测定了环化反应动力学参数:反应级数n=1,活化能Ea=831.1kJ.mol^-1,指前因子A=2.75×10^10min^-1,并测定了标准活化熵和活化焓,分别为△r^≠Sm^φ=-69.1J.mol^-1.K^-1和△≠rHm^φ=80.4kJ.mol^-1,提出了该环化反应的可能机理。用1HNMR分析了环化聚异戊二烯的结构。  相似文献   

2.
在磷酸介质中,在Mn和Tween-80存在下,DApBM与钒生成橙黄色化合物,产物至少可稳定3.5h,最大吸收波长为485nm。摩尔吸光系数ε=4.01×10^5L.mol^-1.cm^-1和ε=1.57×10^4L.mol^-1.cm^-1,钒量在0.5-3.0μg/25ml及3.0-10.0μ/25ml间符合比尔定律。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常压下采用含苯甲酸乙酯的钛系负载型催化剂的丙烯聚合动力学,并用动力学方法测定了定催化体系聚合加氢和不加氢的活性中心比浓度[C^*]、聚合速率常数Kp,链增长活化能△E。结果是加氢聚合在30~50℃温度下[C^*]值为5×30^-3~15×10^-3mol/molTi,Kp值为65~94L/mol.s,△E为19.2kj/mol;不加氢聚合[C^*]值为1×10^-3~3.5×10^-3mol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以苯为溶剂,在醋酸酐存在下,采用乙酰基四氟硼酸盐CH3COBF4为催化剂进行四氢呋喃(THF)聚合及链转移的反应,经测定,在15℃和21℃下的表观聚合速度常数Kp分别为7.03×10^-3和10.18×10^-3L/mol.s表现链转移速度常数的Ktr分别为7.39×10^-4和12.01×10^-4L/mol.s  相似文献   

5.
钌(Ⅲ)-钼酸盐-乙基罗丹明B-PVA体系缔合显色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聚乙烯醇存在下,钌与钼酸盐和乙基罗丹明B(ERB)形成有色离子缔合物。最佳反应条件为「HClO4」=1.2mol.L^-1,「MoO^2-4」=6.8*10^-4mol.L^-1,「ERB」=3.2*10^-5mol.L^-1,w(PVA)=0.08%。缔合物的最大吸收位于57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32*10^6L.mol^-1.cm^-1,钌量在0-24μg.L^-1范围内服从比耳定  相似文献   

6.
在厌氧条件下,0.1mol/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微量热法测定了298.15K的漆树漆酶与对苯二胺反应的摩尔反应焓ΔrHm=-163.36±0.36kJ/mol米氏常数Km=5.58×10^-3mol/L和表现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1=8.63×10^-3s^-1及此条件下用对苯二胺作底物时的漆酶活性值EA=0.045IU。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二安替比林基-(3,4-亚甲二氧基)苯基甲烷,研究了DADMPM与Cr的显色反应。在H3PO4介质中,在Mn和吐温20存在下,Cr与DADMPM反应生成橙黄色产物,λmax为470nm,摩尔吸光系数ε=3.0×10^5L.mol^-1.cm^-1。  相似文献   

8.
水合二氟化钴脱水反应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非等温热分析方法研究了水合二氟化钴脱水反应动力学。实验数据经Freeman-Carroll法及Coats-0Redfern法处理,获得脱水反应动力学方程为da/dt=A.exp(-E/RT).(1-α),反应级数n=1.0,活化能E=106.4KJ/mol,频率因子A=2.998*10^11S^-1,ET HADNISIF CF RC YID SM GJ FJTFB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丙烯酸甲酯(MA)、丙烯酸乙酯(EA)和丙烯酸丁酯(BA).用铈离子引发将其与罗布麻纤维接枝共聚。结果表明:当[Ce4+]为10×10-2mol/L、[H+]为8×10-2mol/L、[Mo]为12×10-2mol/L、40℃反应3小时可得最大接枝率。在本文实验条件下,单体反应活性顺序为MA>BA>EA。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磺胺嘧啶在多种底液中的极谱伏安行为研究,发现磺胺嘧定在BR缓冲溶液(pH4.2)和HAc-NaAc缓冲液(pH4.32)中产生良好的还原峰,峰电位分别为-0.76V和-0.79V(vs.SCE),在这两种底液中,峰电流或其导数峰高与磺胺嘧啶浓度在5×10^-7~4×10^-4mol/L和5×10^-6~3×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8×10^-7mol/L,可望用于  相似文献   

11.
ITX/EDAB光引发丙烯酸溶液聚合动力学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异丙基硫杂蒽酮(ITX)/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乙酯(EDAB)为复配引发剂,研究了光引发丙烯酸溶液聚合动力学。结果表明,RP与单体浓度呈一次关系,引发剂反应级数在低浓度(<0.2mmol/L)下为0.2057,高浓度(>0.8mmol/L)下为-0.1;反应速率存在最大值,此时引发剂浓度为0.8mmol/L;聚合反应表观活化能为9.53kJ/mol。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O2浓度升高对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幼苗光合特性和单萜烯释放的影响,以了解马尾松挥发性有机物(BVOCs)排放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方法】利用开顶式气室(OTC),依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5次评估报告,设置1 000、750、550 μmol/mol 3个CO2熏气浓度梯度,并与未经CO2熏气处理的OTCs中CO2平均浓度(437 μmol/mol,CK)进行对比,研究了中国南方主要造林树种马尾松幼苗净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气孔导度及单萜烯释放的变化规律。【结果】经过60 d的浓度为750及1 000 μmol/mol CO2熏气处理,马尾松幼苗的叶绿素总含量下降约 17.54%和29.82%;60 d高浓度CO2处理的马尾松幼苗在环境大气中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浓度为1 000 μmol/mol CO2处理组最低;相较于对照组,CO2浓度升高使马尾松幼苗的单萜烯释放速率下降,在60 d时达到显著水平。马尾松幼苗的单萜烯释放速率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CO2浓度条件下,马尾松幼苗叶片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下降可能是单萜烯释放速率降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温度对乙烯在TiCl_4/MgCl_2-Al(i-Bu)_3上聚合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聚合温度(T)对乙烯在负载型TiCl_4/MgCl_2-Al(i-Bu)_3体系催化剂上聚合动力学的影响,在其他条件相对固定下,聚合速度(R)、活性中心浓度(C~*)和链增长速度常数(K_p)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聚乙烯分子量(MW)则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求出体系的表观活化能(Ea)为29kJ/mol.根据测得的数据,讨论了温度在活性衰减、链转移反应和活性中心生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土壤中筛选到一株可以利用胞内精氨酸酶生产鸟氨酸的菌株XT-025,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这是首次发现该种微生物可用以生产鸟氨酸。通过对其培养条件和转化条件的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培养时间为24h,最合适的转化液成分为0.3mol/L的碳酸盐缓冲液,V(Na2CO3)∶V(NaHCO3)为8∶2。同时发现Mn2+对精氨酸酶有很强激活作用,在添加适量Mn2+的条件下,鸟氨酸的产量能够达到50g/L,精氨酸摩尔转化率达到100%,而Sn4+和Cu2+则会使酶完全失活。  相似文献   

15.
中华猕猴桃蛋白酶热失活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进了酶的提纯方法获得聚焦电泳为单一区带酶制剂。酶热失活以 HbCO 为底物时为一级反应,动力学方法表明 HbCO 对酶的热失活有保护作用,68.90℃时k_(+0)/k′_(+3)比值24,“HbCO”络合物活化能 535kJ/mol,焓 531 kJ/mol,自由能 116kJ/mol,熵1 212kJ/mol,生成自由能和生成热分别为20和209kJ/mol,这些参数说明 HbCO对酶热失活保护作用以及对酶构象影响可能与二者的多键结合和HbCO 水化作用有关。本文中还得到CBZ-Lys-ONp 为底物的热力学参数,观察到 DTT 对酶热失活保护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邻苯二胺电聚合膜。研究了聚邻苯二胺(ODB)合成过程中单体浓度、扫描速率、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电极材料、阴离子种类、聚合时间等对聚合电量的影响,提出了最佳聚合方案,即在0.015mol/LODB+0.4mol/LKCl+0.1mol/LHCl溶液中,以100mV·s-1的速率循环扫描50min。根据红外光谱初步推测:单体浓度低时可聚合形成类似吩嗪的桥式化学结构;而浓度高时形成1,2,4取代的链式结构。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Pd-Bi/C催化剂的合成,Pd-Bi/C催化氧化葡萄糖的性能。结果表明:Pd-Bi/C催化剂催化葡萄糖的产率可达97%以上,选择性可达99%,且重复使用7次后,其产率及选择性仍然基本不变。另外发现:Pd-Bi/C催化剂中,最佳Bi/Pd(mol/mol)比为0.300-0.325。  相似文献   

18.
制备了羧基化碳纳米管修饰碳糊电极(MWCNT/CPE),并研究了Cu(Ⅱ)-SPAPT络合物在该电极上的吸附伏安行为,建立了一种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采用二阶导数线性扫描溶出伏安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0.1 mol/L的HAc-NaAc(pH=4.0)中,于-400 mV处搅拌富集一定时间,从-400~600 mV范围内以250 mV/s的扫描速度线性扫描,络合物吸附在MWCNT/CPE表面,于66 m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阳极溶出峰,其峰电流与Cu(Ⅱ)浓度在4×10-11mol/L-8×10-9mol/L和8×10-9mol/L-1×10-7mol/L范围内分两段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2.2×10-11mol/L(富集时间240 s)。同时,探讨了电极反应机理。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应用于人发中铜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寻求一种提高纤维素酶解速度和转化率的新方法,采用静置、摇床振荡和钢球振荡三种不同的酶解方式进行汽爆麦草酶解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钢球振荡方式不但增加了汽爆麦草对纤维素酶的吸附量,而且明显提高了酶解速度和底物转化率。采用钢球振荡进行汽爆麦草酶解的最佳酶活性浓度为3.6×10-7 mol/(s•mL),最佳转速为150 r/min,最佳酶解时间为24 h,还原糖得率为0.43。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三种不同方式酶解后的汽爆麦草的形态,经分析发现,钢球振荡还有助于减少产物对酶的抑制和提高底物对纤维酶的吸附和解吸频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超重力反应器对乙醇胺(MEA)-乙醇溶液用于沼气脱碳的吸收性能进行了研究,将批式解吸工艺用于沼气脱碳,对使用了加热器的MEA-乙醇富液的批式解吸性能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进液量、进液MEA含量和转子转速的升高以及进气量、进气CO2含量的降低会提升脱碳效果;最佳转子转速为1 000 r/min,此时当进入超重力反应器的n(CO2)/n(MEA)<0.4时CO2去除率可以接近100%;解吸液CO2负荷最低可以达到0.03 mol/mol;在MEA浓度4.92 mol/L、解吸时间20 min时,单位解吸能耗(释放单位质量CO2的能耗)达到最低,为3.17 MJ/kg,此时解吸液负荷为0.16 mol/mol。批式解吸可以通过控制解吸时间准确地调节解吸液CO2负荷,吸收-解吸循环次数的增加不会导致脱碳效果的恶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