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以北京市食品添加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保藏的 Monacolin K产量稳定的紫色红曲菌M1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超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通过测定红曲色素含量、Monacolin K含量等,探究烟酰胺添加对红曲菌合成次级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红、橙、黄3种色素产量与对照组菌株相比均有所降低;Monacolin K产量较对照组提高了31.34%,达到124.23mg/L。电镜观察发现,实验组菌株的孢子头和菌丝体褶皱程度明显多于对照组菌株。实时荧光定量PCR发现,实验组与Monacolin K产量相关的mokA、mokB、mokC、mokD、mokE、mokF、mokG和mokH基因的表达量均呈上调趋势,而mokI基因呈下调趋势。实验以烟酰胺为添加物进行探究,以期为红曲菌培养基优化,高产Monacolin K产品筛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纳豆红曲胶囊是以保健红曲和纳豆冻干粉为原料制成的保健食品,不仅含有红曲的活性物质,如红曲色素、Monacolin K、麦角甾醇、γ-氨基丁酸等,还含有纳豆的活性成分如纳豆激酶、纳豆菌、维生素K2、异黄酮等,因此纳豆红曲胶囊具有传统红曲和纳豆的双重保健功效,具有降血脂、溶栓、抗心脑血管疾病、抗菌、抗癌等功能.本文对红曲和纳豆的主要活性成分及其保健功效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Monacolin K的产量,以紫红曲霉M2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育种(紫外诱变、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通过构巢曲霉对峙培养、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筛选高产Monacolin K的优秀突变菌株。结果显示:相对于原始出发菌株M2,两种方法均能够高效筛选到红曲菌株,对6株高产Monacolin K诱变菌株进行5次传代培养,发现诱变菌株产Monacolin K的能力均有下降;但紫外诱变菌株Z-4和ARTP诱变菌株M-43的Monacolin K产量分别下降2.83%和1.97%,表现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说明Z-4和M-43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紫红曲的原生质体紫外线诱变育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紫红曲原生质体进行不同时间紫外线照射诱变,实验表明,采用紫外线(UV)照射60s,可获得高产突变株,该突变株M1-1的红曲色素产量是亲本株的红曲色素产量的2.27倍,说明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是简单易行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氮源对红曲霉菌产红曲色素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了四种氮源——甘氨酸、硝酸铵、谷氨酸钠、赖氨酸单盐酸盐对红曲霉菌的细胞生长,发酵过程的pH,红曲色素的产生以及红曲色素的类型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除赖氨酸单盐酸盐不适于红曲霉生长外,其它三种氨源对菌体干重的影响基本一致。发酸过程中以谷氨酸钠、赖氨酸单盐酸盐为氮源,pH值保持稳定,而甘氨酸、硝酸盐为氮源,发酵后期pH显著升高。红曲色素分胞外色素和胞内色素两种,但大部门为胞内色素。甘氨酸、硝酸铵的胞内色素由红色素和黄色素组成,纯度高,而谷氨酸钠的胞内色素除含有红、黄色素外,还包括许多介于其间的杂色素,纯度低,分辨率差。就甘氨酸、硝酸铵两种氮源来说,以后者为氮源,其红曲色素的色价较高,且其中的黄色素占有较大的比例。故作者认为,如果拟利用红曲霉生产黄色素和红色素为目的,选用硝酸铵为发酵氮源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6.
红曲色素由红曲霉发酵而得,它的发酵质量直接影响红曲色素的产量和质量.文章对近几年红曲色素发酵中代谢调控的研究进展以及控制过程中建立的数学模型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7.
考察了芳香族氨基酸和维生素对转酮醇酶缺失的枯草芽孢杆菌生长以及D-核糖生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L-酪氨酸、L-色氨酸、L-苯丙氨酸、生物素、烟酸、吡哆醛的添加能改善菌体生长,提高D-核糖产量,特别是烟酸作用尤其明显.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培养基中的维生素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组成.在此优化培养基中D-核糖质量浓度达到(23.4±0.39)g/L,与预测结果一致,是不添加维生素时核糖产量的2.31倍,D-核糖对葡萄糖的得率达到0.353 mol/mol.  相似文献   

8.
郭翠 《安徽科技》2013,(7):42-44
本文以L-赖氨酸生产菌ZLSH-098为供试菌株,研究有机氮源对L-赖氨酸发酵的影响,确定了复合氨基酸粉可以替代玉米浆作为有机氮源的发酵工艺;同时还考察了不同糖蜜添加量对L-赖氨酸发酵过程中OD、产量和糖酸转化率等方面的影响,确定了复合氨基酸粉和糖蜜混合添加作为有机氮源的适宜添加浓度。  相似文献   

9.
分离筛选出一株Monacolin K含量较高的菌株M3,对其培养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大米为培养基,苦荞米添加量为20.0%,在30℃下培养5天后转成23℃培养20天,Monacolin K质量分数可以达到2.35 mg/g。  相似文献   

10.
以红曲霉M1分别发酵大米和糙米,比较其代谢产物的变化;采用MTT比色法,初步研究了Monacolin K标准品、红曲糙米及红曲大米乙醇提取物对S180小鼠腹水瘤细胞的抑制作用. 结果表明:在MBR乙醇提取物中,可检测到MK的酸式构型,MK含量约为MR乙醇提取物的13倍. 经红曲霉M1发酵后,MBR中γ-氨基丁酸-GABA-质量浓度达到298mg/g,是MR乙醇提取物的31倍. MBR中桔霉素质量浓度低于MR. MK标准品、MBR及MR乙醇提取物均对S180小鼠腹水瘤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MK质量浓度在3~50 μg/mL,三者抑制S180小鼠腹水瘤细胞增殖效应随MK质量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MK含量相同的条件下,MR和MBR乙醇提取物的抑制效果显著大于MK标准品-P<001- .  相似文献   

11.
PVA固定化红曲霉发酵生产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进行了采用聚乙烯醇固定化红曲霉细胞和游离红曲霉细胞发酵发生红曲色素的比较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聚乙烯醇为载体固定化细胞颗粒机械强度高,产色素高,尤其通过添加话性碳解除产物抑制作用后。  相似文献   

12.
以紫色红曲霉S1为出发菌株进行微波诱变,筛选出产红曲色素能力最高的突变株紫色红曲霉S1-29,其红曲色素值达3 240 U/g,比出发菌株提高了57%.针对菌株S1-29固态发酵培养产红曲色素的条件进行优化,添加不同的碳源、氮源以及无机盐,研究添加物对产红曲色素能力的影响,并进行正交实验,得到最佳发酵条件:在大米基质中添加葡萄糖、蛋白胨、硫酸镁和磷酸氢二钾,使其质量分数分别为4%,6%,0.4%和0.3%,32 ℃培养11 d,菌株S1-29红曲色素值达到4 003 U/g,比优化前提高23.55%.  相似文献   

13.
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紫色红曲菌(Monascus purpureus)突变体库中的538株转化子菌株为材料,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并结合显微特征分析,筛选获得了9株形态特征变化显著的转化子,对其进行了分子验证和遗传稳定性检测,证明转化子基因组DNA中含有T-DNA插入片段,并能稳定遗传.在此基础上,采用乙醇提取法和改良的纸色谱法分别对转化子的主要代谢产物红曲色素和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进行了分析,发现突变株产生次级代谢产物的能力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红曲黄色素的热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质子核磁共振波谱法和热分析法研究了红曲黄色素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红曲黄色素于120℃下短时间内比较稳定,在100℃以下可长时间稳定。热过程有可能破坏红曲黄色素分子结构中的不饱和酮共轭体系。  相似文献   

15.
汾酒大曲中红曲霉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汾酒大曲中的红心曲、后火曲、清茬曲等样品中的红曲霉进行了分离鉴定.从后火曲和红心曲中分别分离到两株红曲霉,编号为N1和N2,经培养特征观察、个体形态特征观察,以及生物学特性分析和生理生化试验等,将两株红曲霉初步鉴定为红曲霉属(Monascus)中的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红曲葡萄糖母液流加发酵红曲色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固定化红曲以葡萄糖为原料,在生物反应器中流加发酵生产红曲色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简单的数学模型控制流加。结果表明,当总葡萄糖母液浓度为150g/L时,90g/L初始葡萄糖母液开始发酵,当流加控制因子K=0.0013时,变速流加发酵组的色素浓度比非流加发酵组的色价增加32%。  相似文献   

17.
红曲霉RNA的提取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汤祖辉  赖卫华  许杨 《江西科学》2002,20(2):118-120
采用异硫氰酸胍和β_巯基乙醇联合变性 ,酚 ,氯仿和异戊醇抽提的方法 ,对红曲霉总RNA进行提取。得到的RNA样品经过甲醛变性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 ,证实为完整、均一的总RNA ,为构建红曲霉的cDNA(complemetaryDNA ,互补DNA)文库和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红曲霉ZL307为出发菌株,利用氦-氖(He-Ne)激光对其单孢子悬液进行诱变育种.通过计算存活率和正突变率,确定激光诱变育种的处理条件为电流强度20mA,照射时间50min.通过平板初筛和摇瓶发酵进行复筛,选育出突变株红曲霉ZZ307.相对于出发菌株,实验不仅缩短了菌种的培养时间,而且产色素色价达到100.39U/mL(提高了34%),色价达到峰值时间提前1d.进行10代遗传稳定性实验,突变菌株仍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红曲中分离纯化出6株红曲霉,经菌落形态和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其为紫色红曲霉(Monascus purpu-reus Went).对6株红曲霉分别进行纯种制曲,跟踪其生物量、糖化酶活力和色价的变化,测定纯曲的酯化酶活力.结果表明:6株红曲霉制曲时,M-4生长最快,92h达到最大生物量,为0.098g(干菌体)·g-1(干曲);M-1糖化力最高,为4217U·g-1(干曲);M-4和M-6产糖化酶的活力分别为4201和4177U·g-1(干曲);M-5产色素能力最高,色价为435U·g-1(干曲).M-4纯曲中的酯化酶活力最大,达170U·g-1(干曲).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毒理学研究对红他丁牌红曲胶囊的服用安全性进行评价.首先,以最大耐受量(Maximal Tolerable Dose,MTD)为指标进行小鼠急性毒性实验,然后对其进行遗传毒性实验,主要包括小鼠精子畸形实验、Ames实验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实验,最后进行大鼠30d喂养实验来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实验结果显示:以18.75g/kg.bw的样品给小鼠灌胃,未见明显中毒症状,也未出现死亡现象;3项遗传毒性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喂养实验结果显示相较于阴性对照组,各剂量大鼠在体重、进食量、血液学指标以及食物利用率等方面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结果说明,在本实验范围内,红他丁牌红曲胶囊无毒、无遗传性,其安全性可用于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