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合成了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用平皿测定法测定了它们对辣椒疫霉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抑菌活性.实验证明,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均具有抑菌活性,其中铜的配合物的抑菌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2.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铜(Ⅱ)、锌(Ⅱ)、铝(Ⅲ)及瑞香素二元体系.采用 SCOGS2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确定了各体系的化学模型,求得了有关参数.  相似文献   

3.
以Schiff碱杯[4]芳烃衍生物H4L为配体,合成了两个新的铜(Ⅱ)和锌(Ⅱ)配合物,分别为H2LCu2SO4,H2LZn(OAC)2。用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等方法对配合物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初步研究了它们的荧光性质。结果表明,与具有微弱荧光发射能力的H4L相比,锌(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铜(Ⅱ)配合物的荧光发射能力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对磺酸钠联苯乙酮缩氨基硫脲及其铜 (Ⅱ )、钴 (Ⅱ )的配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进行了表征 ,证明金属离子与配体的摩尔比均为 1∶2 .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 5种细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的杀菌活性 .实验证明 ,配体和铜 (Ⅱ )、钴 (Ⅱ )配合物对其中部分细菌具有一定杀菌活性 ,配合物优于配体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5.
首次以信阳废次茶和氯化锌为原料,合成了茶多酚-锌(Ⅱ)配合物(TP-Zn),利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热分析技术对其结构及性质进行表征和分析.以1,1-二苯基-2-苦苯肼自由基(DPPH.)、邻苯三酚自氧化反应产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Fenton反应产生羟基自由基(.OH)为模型,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多酚及其配合物对模型中DPPH.、O2-.和.OH的清除作用.结果表明:茶多酚-锌(Ⅱ)配合物清除DP-PH.、O2-.和.OH的能力强于茶多酚,其浓度与抗氧化活性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固相法合成一水合对苯二酚铜(Ⅱ)和一水合对苯二酚钴(Ⅱ),分别用碘量法和EDTA滴定法测定配合物中铜、钴的含量,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吸收光谱、荧光光谱表征两种配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采用半固相反应法可以合成一水合对苯二酚铜(Ⅱ)和一水合对苯二酚钴(Ⅱ),在两种配合物的荧光光谱中都出现2个激发峰和1个荧光发射峰,说明过渡金属的对苯二酚配合物可用做潜在的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乙醛酸缩氨基硫脲及其铜(Ⅱ)、锌(Ⅱ)的配合物,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了它们对水稻白叶枯病菌的杀菌活性,并与防治水稻白叶枯病的常用药物叶青双的杀菌活性进行了对照.实验证明,乙醛酸缩氨基硫脲铜(Ⅱ)、锌(Ⅱ)的配合物均具有杀菌活性,其中铜的配合物的杀菌活性优于叶青双的杀菌活性.  相似文献   

8.
利用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H4L)与Zn(Ⅱ)、Cu(Ⅱ)金属盐反应合成了2个金属配合物{[Zn2L(DMSO)(H2O)]·2DMSO·2H2O}n(1)和[Cu2L(DMSO)2](2)。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配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C2/c空间群。配合物1是一个以双核锌为重复单元的一维聚合物,配合物2是双核铜配合物。配合物1中的Zn(Ⅱ)离子与一个H2O分子中的氧原子、脱去4个质子的配体水杨醛缩1,1′-联-2-萘酚-3,3′-二甲酰腙(简称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以及另外一个对称位置的L4-配体上的酚羟基氧原子配位,形成五配位的四方锥构型。配合物2是DMSO分子中的一个氧原子和L4-中的两个氧原子和一个氮原子与Cu(Ⅱ)离子配位,在Cu(Ⅱ)离子周围形成四配位的平面四方构型。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合成铜(Ⅱ)、金(Ⅲ)的 N—5—硝基-2-呋喃甲醛缩氨基硫脲(N-FDTSCH)和2-乙酰吡啶缩氨基硫脲(2-APTH)的四种新配合物:Cu(N-FDTSC)Cl(Ⅱ)、Au(N-FDTSCH)_2Cl_3(Ⅲ)、Cu(2-APTH)Cl_2·H_2O(V)和 Au(2-APTH)_2Cl_3(Ⅵ)。基于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紫外和红外谱及热谱等对它们的组成和成键情况进行了讨论。体内和体外抗炎活性实验表明配合物 V具有较高的抗炎活性,且毒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N,N‘—二羧甲基大环醚双内酯与铜(Ⅱ)、钴(Ⅱ)的4个固态配合物。经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热重分析确证,得到了两种组成的配合物:一种为ML·HNO_3·3H_2O,配体中羧氧、叔胺氮直接配位金属离子.另一种为MHL·NO_3·2H_2O,酸式盐。4个配合物中的醚氧或酯氧通过与配位水中的氢原子形成氢键来束缚金属离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以Co(Ⅱ),Ni(Ⅱ)的氯化物和2-乙酰吡啶、乙醇胺为原料合成新型Schiff碱配合物,并对其结构进行测定.方法 采用"一锅煮"法合成得到了两个新的配合物[C23 H22 N4OCoCl2]·(CH3CH2OH)(1)和[C23H22N4ONiCl2]·(CH3CH2OH)(2).结果 根据结构分析推测,2-乙酰吡啶、乙醇胺在金属离子模板作用下,发生复杂的反应,形成了新的Schiff碱配体.结论 配合物的结构测定表明,新的N4配体与中心金属离子形成1:1的配合物,其中有3个N原子与金属配位,另有2个抗衡阴离子Cl-参与配位,配位单元呈畸变的三角双锥构型[MN3Cl2].  相似文献   

12.
对Luminol—H_2O_2化学发光体系中Zn(Ⅱ)、Cd(Ⅱ)抑制化学发光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Zn(Ⅱ)、Cd(Ⅱ)的流动注射化学发光分析法,检出限Zn(Ⅱ)为2.0×10~(-8)mol/L,Cd(Ⅱ)为1.6×10mol/L,线性范围均为10~(-7)~10~(-4)mol/L。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不对称双Schiff碱Cu(Ⅱ)单核配合物HCuLt(H3Lt为N-3-羧基水杨醛-N′-水杨醛-缩1,3丙二胺)及其Cu(Ⅱ)Co(Ⅱ)Cu(Ⅱ)异三核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电子光谱的方法对它们进行了结构表征.在5~300K范围内测定了三核配合物的变温磁化率数据,并通过自旋哈密顿算符■=-2JM(Cu1 Cu2)推导出的理论公式对实验值进行最佳拟合,得到了三核配合物的磁交换参数J为?38.7cm-1,表明该配合物的分子内金属离子间存在反铁磁偶合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邻香草醛缩胡椒乙胺席夫碱(L)为配体,合成一种新的席夫碱-锌(Ⅱ)双核配合物[Zn2(L)2Cl2](1),并通过谱学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对配合物1进行结构表征,通过MTT法测试配合物1及L对6种人肿瘤细胞株和人正常肝细胞株HL-7702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1对所有肿瘤株的增殖抑制率均高于配体,但低于顺铂;对HL-7702,其细胞毒性也远低于顺铂,且略低于配体,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选择性。在分子水平上,通过荧光光谱法和凝胶电泳实验研究配合物1及L与DNA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配合物1以经典插入方式与DNA结合,而L对DNA的插入作用弱,表明柔性配体L与锌(Ⅱ)配位后,芳香平面结构刚性增强,使配合物1对DNA插入作用增强,从而能够通过阻碍肿瘤细胞DNA复制而表现显著高于L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在非水溶剂中合成了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缩氨基脲(HL)与Cu(Ⅱ) 、Zn(Ⅱ)、Fe(Ⅱ)的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热重——差热分析法研究了DL-丙氨酸Schiff碱的铜(Ⅱ)、锌(Ⅱ)配合物的热分解行为。结果表明,铜(Ⅱ)配合物在190℃时失去一分子水而锌(Ⅱ)配合物则是在217℃,配合物的热稳定性次序是:[Zn(DBA)H_2O]>[Cu(DBA)H_2O]。配合物的热分解机制被提出。  相似文献   

17.
超氧化物歧化酶模拟物--铜(Ⅱ)氨基酸配合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获得具有较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物质,合成了铜(Ⅱ)甘氨酸配合物[Cu(gly)2]和铜(Ⅱ)谷氨酸配合物[Cuglu·H2O];对模拟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检测和元素分析,初步确定了它的分子组成;用改进的核黄素光还原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法测定了同一温度下不同浓度以及相同浓度不同温度下模拟物的活性,并与天然SOD的活性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在水溶液中具有显著的SOD样活性.  相似文献   

18.
以2-羟基苯乙酮(HAP)为配体合成一个2-羟基苯乙酮镍(Ⅱ)配合物[Ni(AP)2](1),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其晶体结构。在该配合物中,中心镍(Ⅱ)采取四配位方式,2个2-羟基苯乙酮分子分别通过其脱质子的2-羟基O原子和酮羰基O原子与镍(Ⅱ)反式双齿螯合配位,形成平面四边形的几何构型。采用MTT法测试HAP配体及其镍(Ⅱ)配合物1对4种人肿瘤细胞株(BEL-7404、HepG2、A549、MGC80-3)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的体外增殖抑制活性。研究结果表明,HAP及其镍(Ⅱ)配合物1对上述各细胞株均显示出中等程度的增殖抑制活性。除对MGC80-3之外,配合物1对其他肿瘤株的体外增殖抑制率均高于HAP,初步说明HAP与镍(Ⅱ)配位结合后在抗肿瘤活性上表现出一定的正协同效应;且配合物1的细胞毒性总体上低于顺铂,推测其非细胞毒类化合物。以DNA为潜在抗肿瘤靶分子,通过液态荧光光谱分析和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方法,从分子水平上研究配合物1与DN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配合物1对ct-DNA存在弱的插入作用,且当其浓度达到70μmol/L以上时,对质粒DNA表现出切割活性。由此推测,DNA大分子应是配合物1产生抗肿瘤活性的关键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以2,4一二氯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为配体的非水溶剂中,用Cu,Fe,Zn金属做阳极,首次用电化学金属阳极氧化法合成2,4一二氯苯甲醛缩氨基硫脲(HL)与Cu(I)、Fe(Ⅱ)、Zn(Ⅱ)的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摩尔电导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20.
在水溶液中,Pd(Ⅱ)与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形成不溶于水的三元配合物,此三元配合物浮于盐水相上层形成界面清晰的液-固两相,当溶液中溴化钾和四丁基溴化铵的浓度分别为1.5×10-2mol.L-1和2.0×10-3mol.L-1,pH 2.0时,Pd(Ⅱ)被定量浮选.Ir(Ⅳ),Cu(Ⅱ),Fe(Ⅱ)和Ga(Ⅲ)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实现了Pd(Ⅱ)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中Pd(Ⅱ)的定量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