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获取和利用大遗址文化遗产保护中数据,构建空间信息技术在中国文化遗产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流程,建立大遗址保护空间数据库建设的技术方法。以中国京杭运河为例,开发了基于ArcSDE的Geodatabase地理数据模型,相关成果已用于京杭运河全线保护规划的研究和编制,并可为京杭运河申报世界遗产提供有力支持。结果表明:空间数据库的建设能改善大遗址保护中由于遗址地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而带来的信息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大遗址周边区域历史文化特性进行保护,对城市空间开发实施控制,实现大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融合,以城市形态相关理论为指导,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实地调研等方法对阿房宫遗址周边的空间形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阿房宫遗址周边区域空间肌理较混乱,空间形态的破碎化现象严重,在城市总体空间结构中的功能角色不够明确.大遗址与其周边区域存在中心与场、相互依存、图底关系3种关系;大遗址周边区域承担着保护与缓冲、过渡与融合的角色;遗址周边区域空间形态的整合,应着重于形态结构、道路与交通、绿化系统与开放空间和建筑设计的结合.可为其他城市与其周边遗址的规划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遗址是展现历史文化和国家尊严的重要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许多大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威胁,亟需保护。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遗址的保护一定要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得到落实和保障。本文针对城郊型大遗址与周边地区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突出矛盾,结合西安曲江新区的案例,提出强调空间管制区划和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文化产业社区等发展思路。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一原则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对我国大遗址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古遗址是构成我国大遗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保护这一类型的大遗址,以马家塬遗址为例,运用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在对马家塬遗址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资源特性和马家塬遗址实际情况,对马家塬遗址的保护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推进马家塬遗址和中国大遗址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首先介绍了大遗址保护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引入了多媒体技术和多媒体演示的概念。然后又通过几个生动的应用实例将多媒体展示技术把当前国内外大遗址展示的现状呈现在人们眼前。所介绍的案例深入浅出的使人们能够了解到多媒体技术在大遗址规划、保护、展示、管理等多方面的创新理念,从而为我国在大遗址展示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以便更加充分发挥大遗址的历史价值与功能。  相似文献   

6.
《中国西部科技》2010,9(6):61-61
[科技日报]长城、京杭大运河、楼兰古城、尼雅遗址……这些时空跨度大,涉及众多部门和地方的大遗址如何进行科学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道难题,随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通过结题验收,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大遗址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配电网保护系统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复杂配电网的层次化保护系统实用化方案.整套系统从上往下分3个层次:第1层为区域保护,又分为35kV区域保护和10kV区域保护;第2层为35kV站域保护;第3层为不依赖于通道的就地化保护.整套系统通过区域保护、站域保护和就地保护的配合实现对电网故障的快速隔离及智能恢复功能.大幅度提高了故障隔离与供电恢复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了人工成本和停电成本,提高了供电可靠性,从而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半坡遗址在遗址保护、规划与开发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措施。遗址博物馆建设有助于保护半坡考古遗址原址及遗址出土的文物,半坡母系氏族村建设不仅可以供人们欣赏和参与黄河流域史前艺术、风俗人情和民居生活,还可以集科研、考古、教学与旅游为一体。  相似文献   

9.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陕西是世界文物大遗址存量最多的省份,由于经济和社会原因,其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通过对梁带村、耀州窑、周原和雍城等大遗址保护与规划的分析,说明其对改善陕西关中经济"中间热、两头冷"的不平衡格局,以及加快陕西关中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遗址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极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针对大遗址保护和旅游开发存在的实际问题,提出大遗址"体验式"旅游的新模式。它既可以使大遗址遗产文化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得到有效的保护,又可以不断增强游客的旅游体验,最大限度的发挥旅游开发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很好的解决了大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以湖南株洲天池公园总体规划为例,探讨了风景园林师如何从更深层面认识自然、正确理解场地特征,并通过对山体、水系、植被以及农田等不同景观元素的保护与利用,在保留场地原有景观典型性的基础上,营造出最适宜这片土地的地域性景观.  相似文献   

12.
客运出租汽车是城市客运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规划城市出租汽车,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城市形象、满足人们高层次的出行需求、节能环保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从工程概况、规划原则、小区内部设计、安保和消防设计、环保设计等方面介绍了太原市某小区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相似文献   

14.
场地建设适宜性评价是土地利用、资源节约和工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应地区规划要求,为了确定滑坡场地建设适宜性,采用改进层次分析法(IAHP)针对性的提出基岩表面坡度、深切冲沟的距离以及滑坡自身的稳定性等9个评价因子,对规划区内整体稳定性较好的某滑坡进行场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适宜性区面积约0.83 km2,约占场地总面积的20.2%,分布于山前地带、场地中后部;较适宜区面积约0.43 km2,约占场地总面积的10.4%,主要为滑坡场地中部;适宜性差区面积约1.01 km2,约占场地总面积的24.4%,主要为滑坡的中前部;不适宜区面积约1.85 km2,约占场地总面积的45.0%,主要为工程地质条件及施工条件较差区域。评价结果与野外地质环境调查以及场地现状定性判别结果基本一致,具有可靠性,可见改进层次分析法对滑坡场地规划建设用地的分类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了选取户外景观生态保护中的植被,分析了研究区用地现状与总体规划背景和研究区植被群落现状,给出数据来源,通过几何畸变与辐射畸变改良处理可获取较高质量的遥感图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求出植被类型出现的几率,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确定对植被空间状况影响较大的因素,按照分析结果构造植物选取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对户外景观生态保护中的植被进行选取,选取综合评分高的植被,间种部分观赏价值高的植被。采用所提方法对研究地区户外景观生态保护中的植被进行选取,按照选取结果对户外景观格局进行规划,发现采用所提方法选取植被后,各评价指标均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改善,所提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户外景观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南岳衡山位于湖南省中部,是我国五岳之一,总面积约600km2,其范围涉及3个县级行政区。南岳衡山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发潜力巨大。在旅游需求和旅游产业大发展的新形势下,衡阳市要充分利用南岳衡山所具有的大资源、大交通、大区位、大市场优势,尽早建设大南岳旅游圈。大南岳旅游圈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和保护,以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文化生态旅游基地。  相似文献   

17.
太原动物园作为太原市唯一的主题公园,已成为市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要想建设成文化生态旅游景区,就必须结合自身特点,以文化引导规划,以文化提升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生态旅游景区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正确处理保护生态与发展旅游的关系,落实好三个结合,突出三大功能,推动生态旅游景区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国土规划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国土规划是因地制宜实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是国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有效途径;而生态环境保护是国土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是国土规划追求的重要目标.当前,国土规划中存在的环境规划问题很多,例如规划的时空性、刚性、经济效益的侧重性和规划调控手段的缺乏性等,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因此,进行国土规划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使国土规划中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9.
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是1982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本次调查工作依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的要求对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的旅游资源类型,分布状况,交通状况,旅游设施状况等进行详实调查,并评价分析其旅游特色,初步提出保护和绿化规划建议.为下一步的规划管理工作提供详细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