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杜陵位于西安市东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客观上决定了此处区域的区域主体性质为大型历史遗址保护区,这也对城市空间地域性扩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文从空间角度和历史演化层面分析和研究了杜陵与西安市空间发展的关系,为后续进一步制定保护与开发战略提供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
量化分析城市形态空间格局与城市热环境的关联关系,将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形态管控的合理性,对于改善城市热环境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南京市为案例,对其复杂城市形态的空间格局进行量化,并探究其与城市热环境之间存在的关联性.主要结论如下:(1)空间滞后模型更适用于城市热环境关联的研究,且城市热岛强度(UHII)受到周边区域强度的正向影响.(2)分季节来看,城市形态空间格局对UHII的影响排序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3)所有的建成环境形态类型和LCZ E(空地)在周边环境中的数量占比在多数季节中均会对城市热环境产生显著的正向升温影响,其中LCZ 8(低层大体量建筑)的数量占比的影响程度最大.而自然环境形态类型则多有利于降温,LCZ G(水体)的作用优于LCZ A(树林).(4)从整体布局上看,周边由单一形态主导的空间格局将有助于带来更低的UHII.(5)以空间格局指标为依据,可以将研究区域分为9类具有相似形态组成结构和周边环境特征的分区类型.不同类型间存在热环境属性差异,应采取差异化的手段对其进行调控.研究结论可为构建气候适应性城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遗址是展现历史文化和国家尊严的重要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许多大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威胁,亟需保护。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遗址的保护一定要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得到落实和保障。本文针对城郊型大遗址与周边地区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突出矛盾,结合西安曲江新区的案例,提出强调空间管制区划和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文化产业社区等发展思路。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一原则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对我国大遗址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面向考古遗址三维重建,以安徽凌家滩遗址为例,提出了多源数据融合方法和基于融合结果的古地层三维建模方法.根据无人机航拍数据、大范围钻探数据、基础地理数据、田野考古图及文本资料,着重研究解决这些多源异构时空数据在空间基准、时空尺度和数据结构等方面的差异问题,进而构建了该遗址古地表三维模型.并在此模型基础上,初步探讨了面向考古遗址时空分析的地理空间统计、空间关系和最优路径分析等应用研究方法.实践证明,本文提出的方法为考古研究提供了直观科学的可视化平台,有助于进一步分析大范围遗址中各类遗迹的时空关系,为推演古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依据.本研究深化了地理学与考古学的交叉应用,为数字考古提供新的思路,也拓展了历史地理研究新方向.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科技》2010,9(6):61-61
[科技日报]长城、京杭大运河、楼兰古城、尼雅遗址……这些时空跨度大,涉及众多部门和地方的大遗址如何进行科学保护,一直以来都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道难题,随着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大遗址保护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空间信息技术在大遗址保护中的应用研究(以京杭大运河为例)”通过结题验收,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大遗址保护,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结合大尺度自然环境进行城市设计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的优秀传统.以西安历代城市设计与终南山关系为例,分析了古代城市设计在处理城市与大尺度自然环境关系的具体手法.提出了通过建立城市重点建筑、城市结构与大尺度自然环境的特殊形态之间的有机联系,实现人工空间与大尺度自然环境的有机融合,是中国古代城市设计处理与大尺度山水关系的基本手法的观点.这对当代西安城市规划、名城保护以及中国传统城市设计理论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探讨黔东南堂安侗寨的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特征,为侗族村寨传统空间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选取道路、节点、标志物、边界、区域等建筑外部空间形态构成要素,分析堂安侗寨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特征。研究显示:堂安侗寨形成依山就势的整体建筑外部空间形态;分为公共、生活和生产3大功能空间;形成以鼓楼为中心的向心性建筑外部空间布局意象;村寨由寨门、风雨桥等形成明显的界域;各构成要素相互融合,形成村寨典型的"点-线-面"建筑外部空间布局形态。提出保护与传承侗族村寨建筑外部空间形态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浙江省历史时期的1130处文化遗址进行时空格局演变分析,从地理学和空间学的角度运用核密度分析、缓冲区分析等空间可视化分析方法,探讨了浙江地区自先秦以来文化遗址分布规律,及其与海拔、河流等地貌形态的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地貌形态是影响早期文化遗址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遗址分布对海拔≤30 m以及距离河流>800~100...  相似文献   

9.
古遗址是构成我国大遗址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有效保护这一类型的大遗址,以马家塬遗址为例,运用文献查阅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在对马家塬遗址保护现状、存在问题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环境资源特性和马家塬遗址实际情况,对马家塬遗址的保护进行了对策研究,以期对推进马家塬遗址和中国大遗址保护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能力格局与提升策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高质量发展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指导方针,推进上中下游生态保护与修复的协同互动是重要的实现方式.该文选取了环保固定资产投资占GDP比重、单位GDP的耗电量、单位工业产值的污水排放量、空气质量指数(AQI)、气象灾害损失值、高危企业数量等六个综合反映生态经济、生态环境和生态风险的指标,借助2016年—2018年统计面板数据以及无量纲转换、累计求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对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生态保护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生态保护能力提升潜力空间较大;城市生态保护能力与城市规模等级成反比;长江经济带中间低、周边高的反中心空间格局特征显著;城市之间呈现显著但较小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基于此,提出了进一步明确长江经济带建设思路、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广西境内由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组成的桂南经济区是广西乃至北部湾区域的核心经济区和最有竞争力的城市群,为适应大西南区域联动发展以及我国与东南亚经贸合作日益加强的发展趋势,今后本区城市群规模和辖区势必进行重新调整,并极有可能形成以大南宁都市圈为中心的环北部湾新兴经济增长极. 以上述四城市为例,探讨与城市空间形态变化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可行的区域综合生态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市为案例地,选择23个游憩空间作为分析对象,从本地居民视角切入,以公共交通为主要出行方式,兼顾周边设施,运用Python编程语言和ArcGIS软件,评价了上海市游憩空间可达性发展水平.各个游憩空间30 min以内可达区域占比为5.79%~7.12%,240 min以内可达区域面积占比为46.37%~56.95%.各个游憩空间可达性空间形态可以概括为圈层-树枝状、不对称圈层-树枝状、椭圆-轴向和多中心圈层4种结构类型.研究区范围内游憩者到达23个游憩空间的平均时间为127.05 min,有50%以上区域可在4 h内到达任一游憩空间.陆家嘴周边的游憩设施步行指数最高,外围地区的游憩空间周边尚未形成集聚的游憩设施,步行指数较低.兼顾周边设施的综合可达性差异明显,高分值游憩空间聚集于城市中心地区,低分值游憩空间分布于步行指数较低的外围地区.兼顾周边设施的城市游憩空间公共交通可达性研究,深化了对游憩空间布局均衡性的认知.  相似文献   

13.
作为地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系统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集中地.由于不同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城市系统中存在碳流动过程的特异性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等问题.在分析城市空间形态与温室气体排放的关系的基础上,从城市碳流动特征出发,构建基于温室气体排放的城市空间分区体系,即根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类型结合城市碳流动三要素进行一级分类;其次,基于现有的城市用地类型,根据一级分类结果对城市不同功能区用地进行二级分类.通过分区,可实现城市温室气体排放的定量化、空间化和可视化,为相关研究和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区域系统的空间结构与区域的协同、综合发展相互依赖、密不可分,整合与优化空间结构可有效地促进区域系统中城市的协调、持续发展.基于扩展断裂点、分形、城市空间分布、空间相互作用等空间结构分析方法,对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特征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河南省城市-区域系统空间结构具有以下特征:城市空间影响范围具有不均衡性;城市之间的空间关联性不够强;城镇点在空间上随机、均匀分布;城市相互作用强度梯度差异大.  相似文献   

15.
李洁 《甘肃科技》2012,28(13):111-112
高层建筑的建设,已经作为城市空间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随之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最显见的是城市空间形态遭到破坏,高层建筑自身也缺乏美感.高层建筑设计与城市空间的协调以及城市空间的营造是通过多方面考虑的.考虑城市空间形态,在高层建筑体形设计时注重:建筑后退形成城市广场;把握外部尺度关系,寻找城市的尺度;对建筑体量进行控制;高层建筑顶部处理与城市天际轮廓线的关系.从研究高层建筑体形设计为出发点来谈其与城市空间的整合,试图找出高层建筑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整合城市空间的创伤.  相似文献   

16.
以南通市濠河风景名胜区为例,基于空间句法理论与分析方法,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对景区游憩空间进行量化与可视化分析,研究其游憩空间活力的影响因素,为城市游憩空间建设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结果表明:①宏观上,通过实地调查与整体线段模型分析相结合,得出景区内游人最适宜步行距离为600 m,以此为整合度测算半径下,景区游憩空间活力较好;②微观上,景区各节点游憩空间活力与场地功能定位和周边道路等级有关,临水景观带主要与水系形态有关.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景区空间活力的因素为:地理、交通、植被与人文四大因素,由此可针对景区现存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判断待开发用地的周边空间形态,提出指向性的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遗址旅游开发是近年来旅游管理研究的热点,在梳理城市遗址保护与开发模式差异化的表象和参考已有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研究需要,构建了包含8个指标的城市遗址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对西安市主要遗址资源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对西安市的典型城市遗址保护与旅游开发模式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世界文化遗产瓜州锁阳城遗址的保存受到风沙和降水侵蚀、植物损害等多种因素的威胁。该研究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相结合,对遗址区植物多样性进行研究。共调查样方22个,划分为2个植被型组、2个植被型、2个植被亚型和4个群系,其中温带荒漠植被型样方16个,温带灌丛植被型样方6个,同时对植物与土遗址保护间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锁阳城植物物种单一,多样性低,优势种主导了植物群落,样方内平均物种数为2.7种,平均香农威纳指数为0.52,平均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51;遗址区共有种子植物16科35属40种,中国特有物种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木本植物16种,草本植物24种,苋科(Amaranthaceae)物种最多,有10属12种;植物区系以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分布为代表的温带成分为主;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群系和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群系为常见群落,骆驼刺大量分布在遗址本体上,引发了裂隙、划伤及根系周边盐碱化等病害,白刺主要分布在遗址周边,可防风固沙,对遗址有保护作用。通过综合量化评估植被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判断植物与土遗址保护间关系,制定科学的植...  相似文献   

19.
在GIS技术支持下,选取1997,2003,2009,2015年4期陆地卫星Landsat TM遥感影像,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研究区各时期城市建成区基础数据.利用各模型参数,对研究区1997-2015年城市扩展数量变化、形态变化、空间变化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数量变化上,城市扩展整体显现出"增长规模大,扩展速度快、强度高"等特征,但扩展速度仍略低于城市人口增长速度.(2)形态演变上,受地形因素、交通、产业外溢等影响,扩展区域布局松散、边缘形态稳定性较差,紧凑度随年份增长逐渐降低,分维数波动剧烈程度从大到小逐渐向"降、升、降"趋势演变.(3)空间变化上,为寻求更多用地资源,城市扩展重心轨迹朝"西北、东北、西北"方向偏移,扩展方向主要集中在NE-NEE方向上的渝北、江北等区域,中心城区扩展模式逐步向"紧凑圈层模式、外部扩展模式、跳跃组团模式"转变.未来该区域城市发展应加强空间一体化管理,保留城市特色多维形态及人文传统,打造出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魅力城市.  相似文献   

20.
多源时空轨迹数据隐含丰富的城市出行信息,通过对其进行挖掘、处理和分析,可以找到个体与群体之间的交互关系。针对轨迹数据挖掘研究范围单一,缺少多空间尺度研究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空间尺度特征的出行轨迹数据挖掘分析方法。以广东为例,结合社交媒体腾讯用户密度(Tencent user density, TUD)数据集,通过具有噪声的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聚类算法与局部密度峰值计算法提取时空相似性轨迹区域,进而簇类分成一系列热点区域,获得不同时间粒度、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出行轨迹规律特征。这能够实现在不同空间尺度融合下展示同一地区的热点区域,进一步探讨出行轨迹的规律变化。可见所提出的方法为利用时空大数据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