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CO2地质储存适宜性的评估是CO2地质封存工程开展的重要决策依据,以西宁盆地为(D级)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理论,建立了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四级指标体系,对西宁盆地进行了CO2地质储存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储存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小南川河谷东西两岸及湟水以北祁家川河谷较大支流两侧斜坡地带,分布面积167.36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36.4%,较适宜区主要分布于祁家川河谷及小南川河谷东西两岸及各大支沟两侧的低山丘陵区,分布面积185.56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0.3%。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小南川河谷中上游西岸、洪水泉乡一带及祁家川河谷下游的低山丘陵区,分布面积107.08 km2,占总面积的23.3%。总体上研究区CO2地质储存适宜性确定为较适宜区。  相似文献   

2.
以苍溪县为例,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适宜红心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生长的生态环境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空间分析法,从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4个方面对红心猕猴桃适宜性分布进行评价,按照不同指标因子分等,得到苍溪县红心猕猴桃适宜区分等图,并进行野外实测验证.结果表明,苍溪红心猕猴桃的扩引种总适宜面积为11.58万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24.15%.其中最适宜性面积0.60万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1.25%;较适宜性面积5.11万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10.65%;一般适宜区约有5.87万km~2,占四川省总面积的12.25%.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为研究对象,选取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个方面共9个因子,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移民安置工程空间选址适宜性评价体系并明确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基于评价模型和GIS技术,将移民工程选址空间适宜性分为:最适宜区、较适宜区、适宜区、较不适宜区、最不适宜区五个等级。研究结果表明:(1)最适宜区占全区面积的2.61%,散布于研究区北部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原区;(2)较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8.73%,主要成片状分布于研究区北部地势低平区和丘陵缓坡区;(3)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17.02%,主要分布于中、北部的丘陵区和冲积平原的边缘地带;(4)较不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24.09%,主要分布在低山区;(5)不适宜区占全区总面积的47.55%,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西部和南部的中、低山区。受地质地貌条件约束,南郑区移民工程选址空间适宜性较低,移民工程实施中应注意适宜区的集约利用和科学规划。  相似文献   

4.
以内江市为研究区域,选取生态环境、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3个因素中的坡度、高程、地灾易发度等9个评价因子,构建内江市居民点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主成分分析法(PCA)分别确定各评价因子的主、客观权重,再结合最小信息熵求出最终权重。通过Arc GIS建立评价模型,得到研究区域的居民点适宜性结果,对评价分区结果和空间位置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内江市的居民点适宜性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内江市居民点用地中,一般适宜区面积1 940. 3 km~2,约占总面积36. 03%。不适宜区、勉强适宜区、高度适宜区分别占全市面积的12. 32%,27. 03%,24. 63%,其中龚家镇-全安镇-凤鸣镇以及威远县北部等低山区适宜度最差。  相似文献   

5.
较为客观地评价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是科学合理有效利用城市地下空间的前提和依据。提出熵权-层次分析法以实现权重的客观分析计算,综合考虑影响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主要地质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并使用ArcGIS生成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图。评价结果表明,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非常适宜区占研究区面积的22.64%,适宜区占34.41%,一般适宜区占35.90%,不适宜区占7.05%。该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合理,可以为郑州市地下空间开发整体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安排,三峡库区巴东县黄土坡滑坡社区居民将搬迁到长江北岸官渡口镇后山的铜鼓包~学堂坪一带,规划面积2.5km2.本文以地质分析的方法,对新址规划区可能存在及遭受的地质灾害进行评价,同时对新址规划区进行建筑适宜性评价.分析表明,新址区为粉砂岩和泥岩(T2b2)组成的基岩顺向坡,坡度15~25°,局部小于10°,场地整体稳定性较好;局部存在3个中等规模的滑坡、一个小型滑坡,滑坡现状稳定、预测不稳定但较易于工程治理;场地东部存在一处小型坡面泥石流,影响工程建设但较易于工程治理;外围地质灾害对新址区影响较小;新址区建筑适宜性总体良好,Ⅰ类、Ⅱ类场区分布面积约占整个规划区面积的50%,Ⅰ、Ⅱ、Ⅲ类场区约占整个规划区面积的80%.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时空结构演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景观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定量研究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特征、分布格局及变化过程,探索其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 1987-2005年,武汉城市湿地总面积减少了137.50 km2,其中自然湿地面积减少了281.87 km2,相反,人工湿地面积增加了144.37 km2。② 武汉城市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减小,均匀度降低,优势度增大,说明武汉城市湿地景观趋于同化。③ 水库坑塘湿地的破碎度最大,说明水库坑塘湿地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最大。④ 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的质心向西南迁移,水库坑塘湿地的质心向东南迁移。⑤ 武汉气候的变暖与趋干、人口的快速增长、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快速城市化导致武汉城市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AHP和FR模型的城市绿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适宜性评价能够协调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以常州市为例,基于对航片的解译及实地调查提取研究区绿地信息,根据各种专题图建立空间属性数据库,利用ArcGIS9.3的Spatial Analyst工具,对适宜性影响因子(土地利用、植被指数、人口密度等)进行分析,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频率比(FR)模型,分析了常州市城市绿地的生态适宜性,并结合ROC曲线对两种方法进行检验和优选,针对分析结果提出常州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议。分析结果表明:权重变化对基于AHP法的适宜性评价结果影响不大,常州市城市绿地综合生态适宜性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为西部高,中部低。FR模型下高度适宜和较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4.14%,以较大面积的绿地及苗圃地为主;不适宜区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7.75%,以中心城区的建设用地为主。根据FR模型和3组AHP法计算出来的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724、0.604、0.612和0.597。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的为郑州市轨道交通规划提供地质依据,在对郑州市城区相关资料梳理的基础上,针对研究区地质特点,进行研究区中层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本次研究通过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结合层次分析法对地质环境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中层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适宜性影响因子主要包括15~30m地层加权平均压缩模量、15~30m地层均匀性、地下水腐蚀性、15~30m软土厚度、地面沉降以及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其中,地面沉降、软土以及地层均匀性对中层隧道工程影响较为显著;综合评价结果中适宜性中等区主要位于研究区东部,面积约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24%;施工时要注意软土的分布以及地面沉降对工程的影响,其他区域为适宜性好区,面积约占整个研究区总面积的76%。在该评价区内,地层均匀,地下水腐蚀性弱,无软土分布,地面沉降速率小,加权平均压缩模量较小,在该区施工时要重点关注对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可见通过对郑州市中层隧道工程进行地质环境适宜性评价工作针对性较强,可以更为有效的为郑州市轨道交通规划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陕南略阳县为研究对象,从社会经济、自然和生态3个方面选取12个主要指标,构建安置点选址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建立数学评价模型,通过GIS空间分析方法得到略阳县移民安置点选址适宜性分区图,并对目前83个已建移民安置点进行了空间适宜性评价.结果表明,略阳县最适宜区、一般适宜区、较不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的面积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13.98%,22.06%,21.68%,42.28%;最适宜区主要分布在河流冲积而成的平坝区,一般适宜区多分布在最适宜区的周围;有33个已建安置点处于最适宜区,31个处于一般适宜区,12个处于较不适宜区,7个处于不适宜区.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移民选址科学性的原则及建议.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建设中,地质条件直接控制土地开发难易程度、工程成本大小及城市建设的安全.以大冶湖生态新区(核心区)为例,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确定权重后运用激励型变权,应用三套理论上适合研究区的评价方法:W值法、加权综合指数法和模糊评价法,在满足地质安全性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质环境质量(二级)进行评价.通过对三种评价结果对比、分析、野外验证后,选取最能真实反映研究区现状的方案,应用于建设用地优化利用(三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符合普通民用及以上建设标准用地面积为16.2 km2,占全区总面积的73%;从工程建设角度上讲,区内土地能满足规划需求.  相似文献   

12.
以茂县为研究区,选取坡度、起伏度和道路等8个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信息量法、确定系数法确定因子信息量值和权重,运用ArcGIS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高易发区面积345.62 km~2、较高易发区456.65 km~2、中易发区664.83 km~2、较低易发区943.71 km~2和低易发区1 488.34 km~2,分别占总面积的8.86%、11.71%、17.05%、24.20%和38.17%。对评价结果进行合理性检验和受试者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e curve, ROC)的精度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评价具有合理性,且曲线下的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值为0.882,即评价准确度较好。研究结果能为研究区的灾害防治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An evaluation model divided landslide hazard degrees in Wanzhou District of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The model was established by GIS techniques and took land use/cover, stratum characters, slope aspect, slope gradient, elevation difference and slope shape as evaluation factors. The data of land use/cover were obtained by remote sensing, and the weights of th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were established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results indicate, low danger areas in the studied area account for 66.51%, and high danger areas and very high danger areas occupy 1/3 of the total area. The regions of high and very high danger are mainly located around the urban area of Wanzhou District and on the banks of the Yangtze River with a relatively large area, where collapse and landslide directly threats densely populated areas and Three Gorges Reservoir. Slope destabilization, if occurs, will bring huge loss to social economy. All research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y can be regarded as a useful basis for planning and constructing of the reservoir area.  相似文献   

14.
岩溶作为工程建设中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对岩溶区工程的设计和施工具有一定的威胁。根据东黄山国际小镇的勘察成果,揭露岩溶多以覆盖性串珠状溶洞为主,主要沿麻川河及其支流呈条带状分布。在总结岩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研究区影响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选取地层岩性、钻孔遇洞率、覆盖层厚度、土层结构、地下水水位埋深、距地表河流的距离6个主控因素,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多源信息相融合的方法,构建了东黄山国际小镇岩溶发育危险性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进行了预测分区评价。结果表明:岩溶高发育区主要集中在小镇中部和北部,面积约0.4 km~2,约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根据钻孔揭露情况,揭露溶洞的11个钻孔均位于评价分区图中的危险区,拟合程度高,表明构建的岩溶发育危险性评价分区模型与实际相符。研究成果对东黄山国际小镇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阳  尚慧  占惠珠  柳思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5):15536-15545
为了探究不同评价单元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宁夏西吉县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分别以网格单元和斜坡单元作为评价单元,选取灾害点密度、坡度、坡高、坡型、降雨、岩土体类型、人类工程活动和地震等8个评价指标,基于ArcGIS软件,运用综合评判模型对各分级量化的评价指标进行叠加计算,其中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值,并应用突变点法将研究区划分为非易发区、低易发区、中易发区和高易发区四个等级,最后通过Sridevi Jadi经验概率法和相对滑坡密度指数法对易发性评价结果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斜坡单元的高、中易发区灾害点占比比基于网格单元的高5.2%,采用Sridevi Jadi经验概率法得到的基于斜坡单元和网格单元的地质灾害易发性预测结果精度分别为94.74%和90.08%,基于斜坡单元和网格单元的高、中易发区滑坡密度指数值分别为99.30%和98.79%。斜坡单元的预测精度更高,表明采用斜坡单元划分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结果更为合理准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影响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的因素具有一定灰性的特点,建立了基于灰色欧几里德关联理论的评价模型,构建了建筑施工现场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区间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利用该方法修订了现有的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表.计算了灰色相对欧几里德加权关联度,得出了所评价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水平排序.结果表明:在掌握实际的建筑施工现场检查数据的情况下,应用该模型可以获得较好的安全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7.
杨康  薛喜成  段钊  杨艳萍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551-11560
延安市子长市是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受地形地貌、地质环境条件、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在强降雨气候下,区内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年均降雨量、道路距离、坡度、土地利用类型、岩土体类型等9个评价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与逻辑回归法(logistic regression, LR)的熵组合模型求得的各类评价因子权重值乘以对应因子层中的信息量值,在ArcGIS平台中对各类评价因子栅格图层进行了叠加分级处理并对评价结果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进行精度检验。结果表明,基于AHP-LR熵组合模型下的危险性评价结果准确率达到0.897,明显高于单一赋权模型的精度。区内极高、高危险性分级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两类分区下的面积为352.49 km~2,约占全区总面积的15%。研究成果可为该区的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参考,同时对同类地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