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蛋白质是重要的生物物质,在生物、医药以及食品等行业的生产和研究中为常检项目,也是临床诊断和检验的重要指标荧光法是定量测定蛋白质的一种常用方法,主要依靠蛋白质的自然荧光[1]或荧光染料[2]和稀土离子荧光探针[3]来实现,本研究发现,在蛋白质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Tb3+能形成三元配合物,发射Tb3+的特征荧光.  相似文献   

2.
血清中蛋白的测定在临床医学、生命科学的研究中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大多数蛋白质在可见区无吸收,可利用光谱探针进行测定,如考马斯亮蓝(CBBG-250)[1],茜素红S[2],硝基磺酚C[3],甲基橙[4]等.  相似文献   

3.
核酸的基本结构是核苷酸.核苷酸(nucleotide)还可以进一步分解成核苷(nucleoside)和磷酸,核苷再进一步分解成碱基和戊糖.碱基又分为两大类:嘌呤碱和嘧啶碱.在有关的研究中对核酸和蛋白质探针的研究较多,如3-[二(羧甲基)氨甲基]-1,2二羟基蒽醌与蛋白质作用的研究[1]、脱氧核糖核酸与3氨基-6-二甲氨基2甲基吩嗪盐酸盐反应机理的研究[2]等,对核酸中碱基的研究已在起步中[3,4].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是蛋白质研究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一般可利用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如折射率、比重、紫外吸收等进行初步的测定.进而采用化学方法进行严格的定量分析.以往的化学分析方法,如定氮法、双缩脲法[1]、Folin-酚试剂法[2~3]、考马斯亮蓝法[4]等,均是对蛋白质的溶液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5.
蛋白质分析常用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1]、荧光法[2]、电化学法[3]等.近年来共振光散射(Rayleighlight scattering,RLS)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光谱分析方法,以其较高的灵敏度、简易性和较好的选择性.应用于测定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的研究[4-8],但其重现性并不能让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蛋白质与某些金属配合物可在适当条件下,通过分子间弱的相互作用而缔合成超分子化合物,从而导致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发生变化,这类配合物称为蛋白质的金属配合物探针[1~7].本文以钡(Ⅱ)-对羧基偶氮氯膦(CPA-pK)配合物作为蛋白质的新型光谱探针,研究了其与蛋白质的结合反应.  相似文献   

7.
共振光散射技术用于分析化学是近年来十分活跃的研究[1,2],目前用于蛋白质测定的共振光散射(RLS)探针主要是三苯甲烷类、卟林类、偶氮类染料,此外还有金属络合物、黄酮类和无机酸根等[3].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分析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蛋白质内源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可以用于蛋白质分析,但其灵敏度不能满足微量分析的要求。蛋白质光谱探针(包括金属离子、有机试剂和金属络合物)能够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生成超分子复合物并引起体系光谱信号的变化,由此可以提供蛋白质含量或结构方面的信息。根据光分析方法的不同,蛋白质光谱探针可以分为吸光探针、荧光探针和光散射探针3类。本文中,笔者综述了蛋白质光谱探针的研究进展,讨论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黄连素(BER)为荧光探针,研究了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和黄连素在葫芦脲[7]中的包合竞争反应.发现葫芦脲[7]与黄连素在一定的条件下能生成稳定的CB[7]-BER荧光探针体系,且具有强的荧光发射.然而分别将碱金属离子,铵离子加到CB[7]-BER包合物体系中时,荧光强度呈现有规律的下降,且荧光猝灭值ΔF与阳离子的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以此为基础,研究了碱金属离子和葫芦脲[7]相互作用的平衡常数,发现对于同一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半径的增大,与葫芦脲[7]形成配合物的平衡常数也依次增大、銨离子与葫芦脲[7]形成的平衡常数介于钠离子和钾离子之间。  相似文献   

10.
具有强配位能力的镉、汞等环境有害金属离子极易与蛋白质中的硫发生配合而引起中毒[1].铁-硫团簇是很多氧化(还原)酶的催化活性中心,早期的模拟研究中曾发现[2Fe-2S]上的硫与有机汞结合后将引起团簇的构型发生大的变化[2,3].受此启发,本文以[2Fe-2S]团簇为金属离子受体,在其上螯合上具有良好构象活动性的发光配体,所得到的新型光学探针对多种酶毒性金属离子显现出良好的光谱分辨效果.以之作为发光金属离子传感器,不仅在多组分分辨性识别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而且对不同金属离子的毒性和毒理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陶清  韩莉  徐金光  吕鉴泉 《河南科学》2007,25(3):391-394
用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固态和水溶液中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通过对诺氟沙星和牛血清白蛋白的拉曼光谱比较,发现其作用产物的拉曼特征峰发生了较明显的变化,解释了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2.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法研究了头孢替唑钠( CS)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CS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猝灭BSA 的内源性荧光,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获得了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通过计算反应热力学参数值,可推断CS与BSA 作用力主要为静电引力,生成自由能变ΔG为负值,表明CS与BSA的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两者的结合部位主要位于亚螺旋域ⅡA中。 Hill系数nH大于1,表明CE有正协同作用。同步荧光光谱表明CS对BSA构象不产生影响,结合位点更接近于酪氨酸。  相似文献   

13.
用荧光光谱法、同步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3-吡唑啉卟吩f-2甲酯(Mf2-5)、3-吡唑啉卟吩f-3甲酯(Mf3-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实验表明Mf2—5、Mf3—5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静态猝灭过程,在溶液中二者以物质的量之比1:1牢固结合,25℃时其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Mf2-5=6.14×10^5L·mol^-1,KMf3—5=1.02×10^5L·mol^-1.根据Ft~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求算了给体(BSA)与受体(Mt2-5、Mf3-5)间距离r和能量转移效率E分别为:rMf2-5=4.48nm,rMf3-5=4.86nm,EMf2-5:0.24,EMf3—5=0.20.并推测了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氧氟沙星(OFX)、诺氟沙星(NOR)皆能使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当2种药物共存时可进一步使BSA荧光猝灭,借此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诺氟沙星、氧氟沙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种药物间存在相互作用,使药物与蛋白的结合稳定性减小;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药物与BSA结合位点数n近似为1.依据F(o...  相似文献   

15.
应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铁(Ⅲ)(EDTA-Fe(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DTA-Fe(Ⅲ)可以进入牛血清白蛋白的疏水腔,使蛋白质非极性区的生色基暴露于极性溶剂;EDTA-Fe(Ⅲ)通过静态猝灭的方式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EDTA-Fe(Ⅲ)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相结合.测定了EDTA-Fe(Ⅲ)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利用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牛血清白蛋白与EDTA-Fe(Ⅲ)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并使用同步荧光技术探讨了EDTA-Fe(Ⅲ)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荧光光谱、圆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及三维荧光光谱等分子光谱法研究了在生理条件下,辛伐他汀(Sire)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结果表明,Sire对BSA的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根据F6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Sim与BSA结合部位与色氨酸残基的距离r=1.8nm.利用标记药物进行了结合位点的定位,确定了Sim结合位置是BSA的siteI.由圆二、红外及三维光谱可知,Sim对BSA二级结构的改变主要在肛折叠区,在与Sire结合反应过程中,BSA的微环境与构象都发生了变化;同步荧光表明,Sim与BSA的作用部位主要在色氨酸(Trp)残基周围.  相似文献   

17.
A kind of novel biopolymer antioxidant (BSA/HOSalenM, M=Co, Mn, Zn) is prepared with conjugation, which increases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the bovine serum albumin (BSA). The conjugation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IR spectra, UV-Vis spectra, Fluorescence spectra, Circular dichroism (CD) spectra and Native-PAGE. The BSA is used as a biopolymer scaffold, and the insoluble Salen Schiff-base metal complexes HOSalenM make axial coordination with the amino acid residues of the BSA. The structure of the BSA is unchanged when the binding rate of HOSalenCo is less than 10. The HOSalenCo conjugations show an excellent hydroxyl radical (·OH) scavenging activity, and the activity (EC50 ) of BSA/HOSalenCo(10) (BSA : HOSalenCo=1 : 10) is improved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compared with the BSA, while the activity of the BSA/HOSalenMn is weak and the BSA/HOSalenZn shows no scavenging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解析3种黄酮类小分子桑色素(MOR)、槲皮素(QUE)、芦丁(RUT)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后的紫外-可见光谱和荧光猝灭光谱,研究在同一实验条件下黄酮类小分子与BSA的相互作用及其构效关系。结果显示,黄酮母核B环上的羟基处于相邻位置时,比处于其他位置时表现出的BSA猝灭作用和结合作用更强,而有较大取代基团存在时,由于位阻较大,黄酮类小分子与BSA间的猝灭作用及结合作用则明显变弱。  相似文献   

19.
1 Introduction In the past few years, a series of saturated, unsatu- rated fatty hydrocarbon and aryl substituted thiourea compoun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successfully used in analytical chemistry[1―4]. N-n-amyl-N'-(sodium p-aminobenzenesulfonate) thiourea (APT) is one of these newly synthesized reagents. As a kind of drug, thiourea compounds exhibit various biological activi- ties such as antiviral and antifungal[5]. They can be used as insecticides, herbicides and plant-growth regula-…  相似文献   

20.
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苯酚红、甲酚红、氯酚红、溴酚红、甲酚紫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苯酚磺酞类酸性染料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荧光猝灭主要为静态猝灭,从荧光猝灭结果中求得不同温度下各种染料与BSA的结合常数K,发现染料取代基的引入使K值增大,且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染料与BSA反应焓变、熵变,确定染料与BSA的结合主要是静电引力.依据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探讨了不同温度下该类染料与BSA相互结合时,其给体-受体间距离和能量转移效率,进一步证实了该类反应为单一静态猝灭过程,且阐明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