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鲁引一号”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材料,探讨了不同栽培条件和方法、不同生长调节剂预处理及不同收获期对脱毒试管苗微型薯形成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试管苗切段扦插的方法不仅繁殖率高,而且植株结薯率也较试管苗整株移栽的植株高,在扦插前用吲哚丁酸(IBA)预处理切段,有利于切段生根,但对后期植株结薯量影响不大,而用矮壮素(CCC)预处理切段后,植株的结薯期提前,且后期结薯期提前,且后期结薯量增加,通过对苗床和育苗盘栽培比较,前者利用管理,结薯量和大薯率都较后者高,在烟台的气候条件下,微型薯的收获期以65d为宜。  相似文献   

2.
凉山州气雾栽培法生产微型马铃薯营养液配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原原种气雾栽培法是一种新型的无土栽培技术,相较传统栽培方式,具有较多优势。调控营养液营养元素是获得马铃薯原原种高产的关键技术。以马铃薯"米拉(Mira)"品种的脱毒试管苗为试验材料,在水培壮苗培养阶段采用Box-Behnken设计,对改良霍格兰营养液中硝酸钾、磷酸二氢钾、硝酸铵的比例进行了优化。优化后(即优化霍格兰)的营养液中三者的比例为:硝酸钾645 mg/L、磷酸二氢钾230 mg/L、硝酸铵120 mg/L,采用此营养液用于后续的原原种气雾栽培试验。优化霍格兰在雾培马铃薯植株生长阶段与改良霍格兰和荷兰配方相比,株高和叶面积显著增加,但是匍匐茎数和匍匐茎分枝数低于后两者。在雾培马铃薯结薯期,与营养液中采用230 mg/L磷酸二氢钾喷雾相比,330 mg/L磷酸二氢钾喷雾可显著增加单株结薯数,530 mg/L的磷酸二氢钾喷雾可显著增加单粒重和最大单薯重。雾培马铃薯的不同生育时期可采用不同的营养液,但需要加以验证才能用于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采用饱和D最优设计法,研究了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扦插个数的关系,通过记录青薯2号、6号两种脱毒试管苗生长状况,建立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接种数对试管苗生长的函数模型。结果表明:试管苗最佳扦插个数:7—9个,2,4-D最佳浓度:1.32—2.514mg/L;6-BA最佳浓度:1.05—1.95mg/L;NAA最佳浓度:0.165—0.335mg/L;KT最佳浓度:0.35-0.65mg/L;CA最佳浓度:3.5~6.5mg/L。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无基质喷雾栽培法生产马铃薯脱毒小薯过程中不同品种、不同苗来源及不同收获方式对块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基质喷雾栽培法生产马铃薯小薯以扦插苗分期收获效果最佳.无基质喷雾栽培比较适合栽培早熟品种,以早大白最佳.  相似文献   

5.
扦插方式及密度对马铃薯脱毒苗形成微型薯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温室基质栽培中,马铃薯脱毒苗不同密度、不同扦插方式影响着微型薯的形成。对生长周期内苗的生长状况、成活率、收获后大于1 g的微型薯个数进行统计,结果表明:株行距为2.5 cm×10 cm一穴双株扦插苗长势好、成活率高、大于1 g的微型薯数量最多。  相似文献   

6.
以马铃薯晚熟品种青薯3号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了试管苗植株不同部位外植体的快繁效应,结果表明:连续培养3代试管苗株高、叶茎色、叶宽、单株叶片数、单株有效茎节数、单株根数、平均根长、植株鲜重和干重等生长参数均以植株中部外植体最高,基部外植体优于顶部;中部外植体的单株有效茎节数比基部和顶部分别多4.6和2.6个。  相似文献   

7.
正马铃薯,一个熟悉的作物,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旁。有机、绿色、无公害……这些时下用来形容高端食品的词汇,如今已经成为娄烦马铃薯的特有品质。年可脱毒微型薯苗300万株,微型薯720万粒,收集马铃薯品种110佘种。年可生产原种150万kg,为6.67 km2—级种薯基地提供优质脱毒种薯。带动当地2000户农  相似文献   

8.
马铃薯试管薯的诱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栽种马铃薯的3个品种(“合作88”、“会泽红”、“大西洋”)脱毒试管苗为材料,研究诱导试管薯的形成及发育情况,结果表明:在含有120g/L食用白糖+3.0mg/L6-BA的MS培养上,在适宜的光照下,可诱导试管薯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以脱毒彩色马铃薯试管苗茎段为试材,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不同配方培养基处理对彩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的影响。当脱毒试管苗培养到40 d时,对彩色马铃薯试管苗的株高、茎粗、有效茎节数、根数等壮苗形态指标进行方差分析,以期筛选出彩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的最佳培养基。实验结果表明:处理5(MS+6-BA 0.25 mg/L+IBA 0.25 mg/L+蔗糖40 g/L)是彩色马铃薯脱毒试管苗壮苗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一种粮菜兼用型作物,它具有产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用途广泛等优点,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稻、麦、玉米的第四大粮食作物。我国是马铃薯种植大国,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且逐渐扩大。安徽省的种植面积常年约4万公顷,近几年有所扩大,但发展趋势远远低于全国水平。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和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薯类市场的国际化,为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来更多商机,因此,尽快建立马铃薯脱毒及微型薯生产体系和脱毒马铃薯原原种、原种生产基地,规范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马铃薯脱毒种薯的质量,使其从根本上不含有马铃薯主要病毒,对马铃薯脱毒苗的质量检测尤为重要。本文应用国际通用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6个品种的96份脱毒苗进行了6种病毒检测。检测结果表明共有20份材料不含有6种主要病毒,能够应用于马铃薯的脱毒种薯生产。检测结果还表明在脱毒苗中PVS的含有率最高,应提高脱除马铃薯S病毒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2.
"111.2"工程是指年产1千万株脱毒苗、1亿粒微型薯,在1万亩标准薯生产基地年产2万吨脱毒标准薯的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产能设计.对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111.2"工程设计进行了研究并进行放大设计,在此基础上,首次建立了马铃薯脱毒种薯体系的"拓扑星形"顶层设计模式,旨在为恩施州马铃薯脱毒种薯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史玮  王蒂 《甘肃科技》2007,23(2):204-206
分别以甘农薯3号脱毒试管苗的顶芽切段和侧芽切段为外植体,研究了6-BA浓度,培养基状态,光照条件及蔗糖浓度对试管薯形成和发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组织培养简化脱毒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马铃薯茎尖组织培养结合病毒检测,进行马铃薯脱毒的组织培养技术,可大批量地进行种薯繁殖,又可防止亲代杜株的病毒传染给子代。本文通过试验试图探索出一种简单实用,快速高效,低成本的组织培养及病毒检测方法,此方法用于马铃薯的大规模工厂化原种、生产、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可以显著地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是各地种子公司及农村集体产业化投资致富的一条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紫色甘薯茎尖脱毒与快繁及试管苗移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碧琴  盖安俊 《江西科学》2010,28(2):196-198,202
以紫色甘薯块根为外植体在70%酒精浸渍2 min,0.1%HgCl2溶液消毒12 min无菌下培养催芽,3-5 d获取无菌芽苗。茎尖分生组织(0.2-0.4 mm)含1-2片叶原基在MS+6-BA 0.1 mg/L+NAA 0.05 mg/L下诱导培养成不定芽苗,继而分段在MS+6-BA0.25-1.0 mg/L+NAA 0.2-0.3 mg/L培养基增殖快繁最佳。培养不定芽试管苗3-5 cm接种在1/2MS+IAA0.25 mg/L+IBA0.25 mg/L培养基5 d生根率100%。试管苗移植试验结果显示脱毒苗比种薯苗产量提高,藤蔓茂盛长势强,结薯整齐薯块大,薯皮光滑,颜色鲜艳,抗逆性增强。  相似文献   

16.
马良俊  周浩宏  高锡忠 《汉中科技》2011,(5):I0001-I0001
马铃薯作为经济作物,具有种植技术简单,生长时间短,产量高,效益好,对农民增加收入作用十分显著。但在生产中,普遍存在着脱毒种薯生产、存贮难的问题,所需种薯要从高纬度、高寒的陕北、东北等地凋种,制约了马铃薯种植面积的扩大和产量的提高。自2008年以来,作者以高海拔高寒山区适宜脱毒马铃薯繁育的有利气候、土壤的优势,进行脱毒马铃薯种薯繁育技术探索与实践,总结出了适宜陕南高海拔地区脱毒马铃薯种薯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试验探讨了海拔1200米左右的干堰村引进脱毒马铃薯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脱毒马铃薯产量以宣薯3号最高,平均亩产达1916.7kg,比对照增产941.5kg,增产96.54%;大西洋产量次之,平均产量1380.7kg,比对照增产405.5kg,增产41.58%;中薯3号居三位,平均产量达1195.6kg,比对照增产220.5kg,增产22.61%;紫色马铃薯洋人洋产量最低,平均产量只有805.3kg,比对照减产169.9kg,减产17.42%。  相似文献   

18.
通过稠李的茎尖的分化增殖培养,不定苗的生长、生根、生根苗的移栽,以及无根苗的扦插等试验,筛选出稠李试管苗的增殖、生长、生根的培养基,以及试管苗的移栽和扦插基质.结果表明,MS BA0.6离体茎尖成活伸长理想培养基;MS BA0.5 IAA0.2 GA0.5培养基为稠李芽的增殖分化最适培养基;MS BA0.2 IAA0.1 GA2.0培养基是促进不定苗状苗生长的最适培养基;1/2MS IAA2.0是诱导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河沙和炉灰渣是稠李生根试管苗移栽,以及无根试管苗扦插的理想基质.无根试管苗的扦插,可简化培养程序,提高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地黄的脱病毒技术与工厂化生产技术,研究表明:地黄茎段培养适宜的消毒剂为0.05%HgCl2水溶液,消毒时间为8min~10min;诱导茎尖适宜的激素种类为6-BA,用量0.25mg/L;地黄试管苗工厂化生产的培养基配方为MS+1/4大量元素+1/2微量元素+1/2白砂糖,可使成本降低48.7%.田间应用结果表明:脱毒地黄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块茎膨大速度较对照明显增加,表现趋势为试管苗〉原原种苗〉原种苗〉对照苗。  相似文献   

20.
将茎尖接种与MS 6-BA0.5—1.0mg/L IAA0.2mg/L的培养基,形成丛生芽,将丛生芽切块接种于MS IAA0.2mg/L的培养基上,形成幼苗,经检测,得到无病毒植株。再通过切断扦插于MS IAA0.2mg/L上生根,得到大量脱毒试管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