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比研究不同变温和土壤含水量下,2个物种间萌发特性差异,吸水特性差异,以及两物种幼苗耐旱性,分析两物种紫翅猪毛菜(Salsola affinis C.A.Mey)、散枝猪毛菜(Salsola brachiata Pall.)种子萌发特性与物种分布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紫翅猪毛菜萌发率高于散枝猪毛菜。在(0/10)℃低温下,2种猪毛菜萌发率及发芽势最高,种子随着温度的升高,萌发率及发芽势均会下降。2个物种均有A、B、C、D类型种子,紫翅猪毛菜种子A→D萌发率逐渐下降,A、B型种子随着温度升高下降显著,而C、D型种子变化缓慢。散枝猪毛菜4种类型种子均在低温下有最高的萌发率,随着温度的升高,种子萌发率下降,且4种类型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明显。紫翅猪毛菜在2-3 h时吸水达到稳定,散枝猪毛吸水时间明显延长。紫翅猪毛菜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萌发率降低,且种子在同一水分梯度下,种子A→D萌发率逐渐降低。散枝猪毛菜种子在土壤含水量最大(26%)时,有最大的萌发率,在低水分10%时,B、C型种子的萌发率高于A型种子。2种猪毛菜幼苗都是随着干旱时间延长,耐旱性越弱,但紫翅猪毛菜幼苗耐旱性明显高于散枝猪毛菜。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紫翅猪毛菜和散枝猪毛菜种子萌发特性差异是决定二者在野外的分布区域上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提高绞股蓝种子萌发率的方法,分别探讨了不同光温、激素、储存、低温层积和短时低温等处理对其的影响.光温处理结果表明,绞股蓝种子的最佳萌发温度是15~25 ℃,光照可适当提高萌发率,但在最适温度20 ℃时,萌发率最高也仅为(31.54±2.04)%;激素处理结果表明,细胞分裂素(如6-BA和玉米素)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没有促进作用,赤霉素中GA3对其萌发没有显示出促进效果,但GA4对绞股蓝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光照条件下萌发率最高可达(54.00±2.65)%;在18 ℃下,储存时间处理结果表明,一定的存放时间有利于打破其自身休眠机制,但时间过长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甚至不再萌发;低温层积处理结果表明,低温层积对萌发的促进作用不明显,低温层积90 d的种子在光照下的萌发率是最高的,仅能达到(34.26±3.21)%;短时低温处理结果表明,5,10,15 ℃条件下湿藏9 d后,绞股蓝种子的萌率分别可以提高到(73.06±2.12)%,(83.14±3.25)%和(72.13±3.52)%.储存处理与储存后短时低温处理的对比结果表明,随着储藏时间增加,绞股蓝种子的萌发率迅速下降,而短时低温层积对长时间存放的种子也有一定的萌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通过模拟重庆地区冬季和初春的低温环境,研究低温环境中不同强度光照环境下野古草种子的萌发对策.结果表明:在低温环境中,野古草种子有一定时间的休眠和低的萌发率;相对于高光照和中光照环境,野古草种子在低光照环境中有更高的萌发率,同时,野古草种子的休眠率和达10%萌发率的时间呈现出随光照减弱而减少的趋势,发芽势呈现出随光照减弱而增强的趋势.说明野古草能在冬季或初春季节进行萌发,但存在休眠现象,并且高光照环境不利于野古草种子的萌发。  相似文献   

4.
重楼种子萌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探索影响重楼(Paris polyphylla)种子萌发的因素,为重楼快速育苗提供理论基础。实验利用不同浓度植物激素和变温层积方式对重楼种子进行处理,统计种子的萌发时间及萌发率。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赤霉素(GA3)处理对种子萌发率无显著差异,而种子来源不同对种子萌发率有极显著的影响;3种变温层积方式下重楼种子均有萌发,变温层积对华重楼和滇重楼种子萌发时间和萌发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而种子来源对萌发时间和萌发率的影响极显著。因此,外加GA3、不同的层积方式和变温处理均不能明显改善其萌发特性,种子的萌发时间和萌发率高低与种子来源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甜菜种子萌发速率和线粒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温度对甜菜种子萌发速率和线粒体活性的影响。在 7,14和 2 0℃中甜菜种子萌发 5 0 %需要的时间分别是 7,3和 2 3d ;萌发 5 0 %的热时间大约是 46℃·d。在 7,14和 2 0℃萌发的种子和幼苗的线粒体中 ,总蛋白含量以及细胞色素氧化酶 (CCO)和苹果酸脱氢酶 (MDH)的活性随着萌发进程增加 ;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1880 0 ,35 0 0 0和 36 0 0 0的蛋白质随着萌发进程降低 ;相对分子质量大约为 2 2 0 0 0的蛋白质在 7℃中逐渐增加 ,在 14和 2 0℃中则先少量增加然后下降。 2 0℃中萌发的种子和幼苗的线粒体的CCO和MDH的比活性和总活性比在 7和 14℃中高。这些结果表明 ,萌发温度显著地影响种子的萌发速率、线粒体的CCO和MDH活性以及较小相对分子质量热休克蛋白 2 2  相似文献   

6.
在人工气候箱中,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10、15、20、25、30℃)牛膝菊种子的初始萌发时间、萌发率、日相对萌发率、发芽势、发芽指数等指标,研究不同温度对牛膝菊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牛膝菊种子在10℃条件下未萌发.25℃是牛膝菊种子萌发最适宜温度,其发芽率为94.67%,发芽势为84%,发芽指数为22.68,均高于其他温度处理.牛膝菊种子在20℃和25℃萌发速度最快,初始萌发时间为1d,当天就达到种子萌发高峰期.较低温度(15℃)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种子的萌发高峰期,但并没有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较高温度(30℃)不仅推迟种子萌发高峰期,而且也显著降低种子的最终萌发率.牛膝菊具有较强的繁殖特性,对种子萌发温度要求较低,在恒温条件下的适宜发芽温度范围为15~25℃.  相似文献   

7.
微波处理对不同植物种子活力及耐盐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微波预处理工艺对不同种类植物种子耐盐性的影响及所选工艺参数的普遍性,用NaCl溶液和原生水分别作种子萌发的培养液,选择蔬菜种子(白菜)、草本植物(高羊茅、黑麦草)和木本植物(刺槐)为实验对象,以相对幼苗活力指数评价种子的耐盐性,采用对比实验考察了微波预处理对4种不同种类植物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NaCl单一盐类对种子萌发的胁迫作用均比原生水复合盐类大;对2g种子,在原生水培养条件下,微波参数2450MHz、65W,辐照6s,间隔10min,重复照射1次,处理后种子的相对幼苗活力指数均显著提高,增幅为31%~84%.虽然上述种子种类不同,但由于微波因素影响种子活力的生理生化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相同,所以同样的微波处理工艺参数均能达到显著提高种子活力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不同处理对栝楼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种子经适当的浸种处理和在适宜的温度下催芽,提高了发芽率和发芽势。实验表明,栝楼种子在用40℃温水浸泡6小时,再转入冷水浸泡24小时,取出放在太阳下晒到种子表层水干后,于30℃下催芽,促进萌发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The power-time curves of the germination of different rice and tree seeds have been studied by using a microcalorimeter set up by ourselves. Some characteristic values have been obtained from these curves in different thermogenesising stages of the germination of rice and tree seeds.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used in comparison of character and activity for different seeds, moreover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train germinating shape and temperature on the power-time curves of the germination of seeds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
不同温度对夏枯草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设置5种温度对夏枯草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根据不同温度下的发芽率、发芽势、最初萌发时间等指标,探讨夏枯草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结果表明,温度对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种子的发芽最初萌发时间随温度的升高先缩短而后又延长,发芽势在21℃培养温度下达最高值为39.0%,夏枯草种子发芽最适温度为21℃.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低灌蓝莓(Vaccnum angutifolium)种子萌发温度条件及促进措施,以低灌蓝莓种子为试验对象,梯度温度条件下培养.结果表明:28℃是低灌蓝莓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一定浓度的HCl浸泡及赤霉素处理对种子萌发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水稻品种种子发芽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籼稻9311、湖南粳稻HN-1、豫粳6号、豫粳8号4个水稻品种为实验材料,进行种子发芽耐盐性比较实验,并分别测其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苗长、电导率以及POD(过氧化物酶)比活力,分析不同品种间幼苗耐盐性的差别.结果表明:4个品种中江苏籼稻9311的耐盐性最强,豫粳8号次之,再次为湖南粳稻HN-1,而豫粳6号最弱.  相似文献   

13.
过氧化钙在水稻直播中的应用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合成稳定过氧化钙的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以过氧化钙为主体的水稻直播种子粉衣剂,并研究其在水稻直播中的作用,对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粉衣剂在水中能缓慢释放氧气,使水稻种子在浸水土壤中的发芽率提高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温州特色蔬菜温州盘菜种子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 :温州盘菜种子属脂肪类种子 ,最适浸种时间为 6小时 ,种子萌发的适宜温度为 2 5℃~ 30℃之间的恒温 ,发芽床以 6 0 %~ 80 %含水量的砂床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对濒危植物水青树种子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不同温度、不同光照和机械处理对水青树种子萌发的影响.研究发现,水青树种子的千粒重约为0.0719g,种子重量的适合度低;含水量约为7.01%.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水青树种子都能萌发;常温处理光照条件下水青树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都最高,而4℃和冷冻等低温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和发芽指数较低;机械处理的种子最先萌发.结果表明,光照对水青树种子的萌发有促进作用,种皮对水青树种子的萌发有一定的限制作用,低温条件下种子萌发能力差可能是水青树濒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青冈栎等6种林木种子耐脱水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脱水对青冈栎(Cyclobalanopsis glauca)、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无患子(Sapindusmukorossi)、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香叶树(Lindera communis)和金叶含笑(Michelia foveolata)等6种林木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发芽率和发芽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除无患子外,随脱水时间的延长,其他5个树种种子浸出液相对电导率均有逐渐升高的趋势,发芽指数有比较显著的下降;随着脱水程度的不断加深,6个树种种子的发芽率均有下降的趋势,但树种不同,种子发芽率下降程度和下降过程均有很大差别。6个树种中,无患子种子可归为次正常性种子,其他5个树种种子介于正常性与顽拗性之间,其中青冈栎的耐脱水性最高,山杜英次之,观光木、金叶含笑和香叶树的耐脱水性较差。  相似文献   

17.
范国强  刘玉礼 《河南科学》1996,14(4):439-441
本文分析了不同地区毛泡桐种子的发芽状况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光照处理有利于提高毛泡桐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室温贮藏不利于种子活力的长期保持。根据不同条件下毛泡桐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的差别,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将其划分为四组,该结果为泡桐引种和培养新品种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温汤浸种是一种物理的消毒方法,即借助一定温度在恒温或变温的条件下,杀死潜伏或沾附在种子内外的病菌。通过对不同温度梯度下不同时间处理与三七出苗率关系的研究,明确适当的高温处理对三七的发芽无不良影响。在30~40℃,浸种时间在25 min以内,其出苗率均在91%以上。采取人工接种病原后进行温汤处理表明,除30℃/5~10 min的处理防效较差外,各处理防效均在75%以上。综合出苗率、对种腐控制效果及安全生产等多因素考虑,建议生产上进行温汤浸种时,水温控制在35~40℃,浸种时间15~20 min为宜。  相似文献   

19.
变温对毛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变温对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竹类植物种子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萌发特性,以及幼苗1~5片叶展叶时的生长发育规律,为竹类植物实生苗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采集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大境乡的毛竹种子,在实验室培养箱中育苗,设定7个变温处理[24 h内设置2个不同的昼夜温度(时长为12 h/12 h)组合 ]:29 ℃/15 ℃(T1),28 ℃/16 ℃(T2),27 ℃/17 ℃(T3),26 ℃/18 ℃(T4),25 ℃/19 ℃(T5),24 ℃/20 ℃(T6),23 ℃/21 ℃(T7)和1个恒温处理22 ℃/22 ℃(T8)。每隔12 h详细观测每个变温处理下每粒种子萌发时间、1~5片真叶展叶时间和叶下高,并测量叶片面积、地上部和地下部鲜(干)质量、根系形态、叶表面微形态、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结果】①在不同变温处理下,毛竹种子的萌发率均在50%以上;结合毛竹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现T4—T7的种子发芽势高于30%;从T1—T8,毛竹种子的平均萌发时间逐渐缩短。②不同变温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到第5片叶展叶时间逐渐延长;T6—T8处理下幼苗展叶时间和展叶数量都相对集中;同一培养处理下的毛竹幼苗从第1片叶至第5片叶的叶下高和展叶面积逐渐增加,温差越大毛竹幼苗叶下高越高;第3片叶后叶片的发育速率趋于稳定;温差越大,毛竹幼苗生物量也越大;根系在T3—T6处理下发育更好。③随着温差减小,毛竹叶片下表皮乳突和表皮毛数量逐渐变多,同一处理下的第1片叶到第5片叶,下表皮的乳突和表皮毛数量也逐渐变多;从T1—T8,毛竹幼苗叶下表皮气孔呈列排布,气孔表观形态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气孔长度和气孔密度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气孔密度最高值主要集中在T5。【结论】26 ℃/18 ℃(T4),25 ℃/19 ℃(T5),24 ℃/20 ℃(T6)变温处理更利于促进毛竹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提高,综合幼苗的叶下高、叶片面积、发育速率、生物量、根系和气孔密度等各项指标,这3个组合变温处理更适宜幼苗总体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花生种子活力与贮藏蛋白和rRNA完整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 (Arachishypogaea) 种子为材料 ,探讨了不同活力花生种子在发育中合成与积累贮藏蛋白的能力 ,在萌发中贮藏蛋白的降解动员能力 ,以及肽键内切酶 (主要的蛋白酶 )活性的变化 ,阐明这些生物活动反映种子活力高低 .同时还研究了在蛋白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的rRNA ,阐明它的完整性也随种子活力而变化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