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环境已成为学习者学习的重要环境之一.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协作学习是网络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模式,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消除在线学习的孤独感,有利于培养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互助意识,提高学习效率.从协作学习的概念和特点入手,介绍了协作学习的四个基本要素:协作小组、成员、网上教师和协作学习环境,分析了协作学习的两种交互方式:同步式协作和异步式协作,探讨了基于网络环境下协作学习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赵洁 《甘肃科技》2013,(20):99-100
在小组协作学习的基础上运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精神,从学习中获得成就感、满足感有较显著的作用。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课堂中基于“任务驱动”小组协作方式的运用,探讨了基于“任务驱动”的小组协作方法的概念,具体运用过程及其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协作学习活动中引入角色,能有效激励个体责任感,提升小组凝聚力,促进协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论文分析了协作学习中的角色类型和角色层次,列举8种典型的角色进行深入剖析,并提出角色设计的策略,以更有效地激发小组成员的个体责任和正向互赖,改进协作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李小金 《科技信息》2008,(32):305-305
网络教学与协作学习是当今国内外教学的两大焦点。基于网络的英语协作学习则是指小组内各成员以网络为媒介,共同完成语言学习任务的协作学习方法。在整个过程中,协作是学习的方式,网络是学习的工具,完成语言学习任务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这种方法拓展了学习模式的对象和范围,体现了网络和协作学习的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出现了许多支持网络环境下的小组协作学习平台,对基于E-mail、Blog、BBS、视频会议系统、Wild、QQ群等六种常用的小组学习平台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为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小组协作学习平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是在认知心理学影响下所形成的一种教学方式,其理论依据是合作型目标结构理论、发展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网络交互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应该通过学习任务的情境创设、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的互动交流、小组成果展示与汇报、学习总结与评价等步骤来实施.Wiki系统是网络交互教学中用来组织合作学习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7.
罗敏华 《科技信息》2007,(16):509-510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通过群体研讨、协作交流达到知识技能互补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中成为很好的一种方式,但在操作中应注意一些实际问题,使之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小组协作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协作探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它适合计算机课程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表明,基于小组协作"任务驱动"的教学应用获得初步成功,也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春艳 《科技信息》2010,(8):I0218-I0219
目前,协作学习在高校中应用广泛。“软件开发综合实验”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协作学习的过程,但是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时间安排不当;部分小组成员滥竽充数;学生积极性不高;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老师难以监控整个学习过程。结合项目管理的方法,应用Web2.0中的Wiki、Blog等技术设计的协作学习平台,为学生设计了一个协作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一种面向个性化网络学习的协同学习任务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面向个性化网络学习的协同学习任务自动生成方法.该方法以学习目标与学习小组中学习者的个性特征为输入,通过基于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协作成员分组和基于耦合度的协同学习模式分配,生成符合学习者群体个性特征的协同学习任务,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网络学习中个性化学习与协同学习相结合的问题.该方法已在实时教学系统中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相对无指导的协同学习,根据此方法所生成的学习任务的协同学习可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1.
协作学习中协作小组分组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协作学习中学习者的关键特征类型,以异质分组为原则,设计了适用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自动分组模型,给出了分组算法关键技术,进而采用PHP+Apache+MySQL组合技术开发了协作学习小组分组系统.该系统支持协作小组分组的自动实现,具有自主分组、异质分组、随机分组和同伴关系分组等功能.该系统为协作学习提供了一个自动分组的支撑环境,是CSCL教学和研究的一种有效支持工具.  相似文献   

12.
协作学习(Collaborativelearning)是一种教与学的方法,是学习者以小组形式参与、为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为获得最大化个人和小组习得成果而合作互助的一切相关行为.在整个协作学习过程中,成功的分组是协作学习进行的前提条件.本文提出在协作学习过程中,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学习主题和策略信息进行随机分组,包括同质和异质两种形式,并给出了相关数据库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
“小组探究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主要形式文章通过“小组探究学习”在武术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得出:“小组探究学习”更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自我价值观念、团蛄协作的精神。并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等特殊教育现存不足之处,设计基于聋生的学习者特征的CSCL教学平台功能模块,并采用ASP+Access+IIS的技术路线构建学生与教师的新型教与学平台(CSCL网络平台),使学生(聋生)在学习平台中与教师及协作小组成员进行无障碍交流、沟通,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学的不足,推动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广强 《科技资讯》2006,(18):159-160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倡导合作教学与学习。合作学习创造了学生互相熟悉、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经历对知识的探究过程,经历对概念(知识)认识的协商共建,学生的这种认识活动往往在最近发展区中进行。实际上,合作学习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已经是成熟的教学理论和策略,有关理论和实践有大量文献可以参考。国内也有许多人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研究,有专门的著述。小组内每个成员角色的分工,如组长、激励员、检查员、读题员、协调员、记录员、操作员、报告员(常见的角色如组长、激励员、记录员、噪音控制员、报告员5种)等由每个成员轮流担任,实现角色互换,增进互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诸多问题,将小组合作学习引入到该课程的教学中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和具体实施步骤主要包括合理选择教学任务、科学分配合作小组、指导小组成员协作完成任务、评价任务成果。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是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吴凡 《科技信息》2010,(11):290-290
课堂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见的重要的学习手段。但由于教师未对讨论的小组进行科学而合理的安排,导致小组讨论表面热闹。效果甚微。本文拟从小组讨论的层次搭配、小组成员的性格互补、小组成员的个性协调等三个方面进行探究,以期找到小组讨论的合理模式和应遵循的规律:使小组讨论真正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18.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在小组间形成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小组成员间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之间的共同进步。因此开展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的必然需要。  相似文献   

19.
分组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能够培养学生的小组协作能力,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然而,目前合作学习常采用人工方式进行分组,无法确保组内成员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认知诊断的分组方法.该方法首先使用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对学生知识状态进行诊断,在诊断结果支持下通过获取知识点间的依赖关系生成知识状态迁移图并对其进行拓扑排序,最后按知识状态拓扑序对学生进行自动分组,使分组内成员在知识结构上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在此基础上应用该分组方法进行合作学习教学设计,并将其应用于《C程序设计》课程中开展教学实践.实践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小组成员在知识结构上的互补性,从而提高问题解决率,改善学生学习效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实验的学生对基于互补分组的教学方式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设计与制作涉及的知识面广、任务多,它的特点是交互性强、集成性高和形式多样。一位学生想设计出一个知识系统并且具有良好交互性的课件非常困难。为了能让学生边学边做,采用小组协作学习模式是比较适合的。小组协作可以使同学之间增强交流,在学习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