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筛选出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原代、传代最适培养液.方法:0.02%II型胶原酶灌注脐静脉消化15min获得细胞,用不同的培养液培养.24h后观察细胞贴壁状况,细胞计数法得到贴壁细胞数量;内皮细胞标志性蛋白vWF进行细胞鉴定.传代培养后,用MTT法比较不同培养液对HUVECs活力的影响.结果:用含ECGS、20%FBS的ECM组进行原代培养,可获得贴壁细胞数量最多的HUVECs,且与其他组间有显著差异;用含30ng·mL-1 VEGF165、10%FBS的M199进行传代培养,HUVECs活力较ECM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UVECs原代、传代培养分别选用优化后的培养液,既保证原代HUVECs的质量和数量,又使传代培养成本降低60.8%.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体外传代培养对人类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ium,HRPE)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原代及传代HRPE细胞(第1、2、3、4、5、6代)表面HLA-ABC、HLA-DR和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 HRPE细胞基础性表达HLA-ABC,低表达HLA-DR和ICAM-1;体外传代培养时HRPE细胞HLA-ABC表达下调,表达量与传代代数呈负相关(阳性细胞率r=-0.924,P<0.001;平均荧光强度r=-0.820,P<0.001);体外传代培养时HRPE细胞ICAM-1表达上调,表达量与传代代数呈正相关(阳性细胞率r=0.914,P<0.001;平均荧光强度r=0.828,P<0.001).结论 HRPE细胞移植排斥反应主要是慢性排斥反应;应用体外传代培养HRPE细胞移植时可降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但增高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不同发育时期的小鼠胚胎在体外同步或非同步地聚合形成嵌合胚。在216对胚胎中,同步聚合136对,非同步聚合80对,分别形成嵌合胚53个(39.0%)和21个(26.3%)。在同步聚合的各组中,8细胞期—8细胞期形成嵌合胚的结果最好,聚合29对胚胎中有19对形成嵌合胚,占65.5%。在非同步聚合的各组中,4细胞期—8细胞期形成嵌合胚的结果较好,19对中有11对(57.9%)形成嵌合胚。  相似文献   

4.
兔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及生物学行为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一月龄幼兔的颅顶骨为材料 ,采用组织块法 ,进行细胞的原代培养并传代之 .结果显示 :(1)原代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 ,经 6次传代后细胞形态变化不明显 ;(2 )细胞具有较强的碱性磷酸酶 (AL P)活性且稳中有升 ;(3)细胞培养液和细胞内均含有骨钙素 ;(4)连续培养 1个月后 ,成骨细胞有矿化结节形成 ;(5 )骨片经 4次贴壁仍有细胞爬出且细胞形态相同 .该结果表明所培养的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的生物学行为 ,为骨细胞生物学和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客观而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内皮细胞与心脑血管病变和癌症发生密切相关,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是最佳的研究工具.针对影响原代HUVECs培养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办法,建立稳定可靠的原代HUVECs培养方法.方法是取自剖宫产手术的脐带,消化法分离HUVECs,M199培养传代.针对消化条件、培养液、培养瓶/板处理、传代时间、胰酶浓度等因素考察.结果表明培养瓶/板预先2%明胶包被,采用I型胶原酶分离消化,含10%胎牛血清的M199培养,24h后换液,细胞生长至紧密后传代,O.05%胰酶传代消化,取4~5代细胞用于实验.认为经过控制原代HUVECs培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不易污染、纯活度高的原代HUVECs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6.
建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体系,体外重现草鱼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实验采用油红0染色法对脂肪细胞进行鉴定;采用倒置显微镜(NIKON)和CCD对细胞进行观察摄像;选用的健康草鱼体重为800~900 g;利用体外组织培养技术在温度为28℃,CO2浓度为5%,血清浓度为20%,pH值为7.0~7.2的条件下,以DMEM/F12培养基对来源于草鱼腹腔的脂肪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单层的原代培养细胞达到瓶底面积的70%~80%且汇合时.对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培养48 h后组织块周围有梭形细胞迁出;3 d后细胞数量增多,多为梭形和多边形;培养8 d后大部分细胞融合;细胞内脂滴可被亲脂的油红0着色,证明为脂肪细胞.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可传至第4代;传代第3 d可形成致密单层;第8 d胞质内含有大量脂滴.研究初步确立了较为适宜的草鱼前体脂肪细胞离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构建具有不同类型和长度的5'非编码区(UTR)及3'UTR的丙型肝炎病毒(HCV)全长cDNA克隆,体外转录制备RNA,转染肝癌细胞HepG2,研究不同RNA转录体在细胞内的复制情况。通过RT-PCR与Westernblot等方法证明:蛋白编码区来源于1a基因型并具有1b型5'UTR及3'UTR(全长或缺失98nt保守区)的2种嵌合型HCVRNA,都可以在病毒易感细胞中复制和表达;而以脑心肌炎病毒(EMCV)内核糖体进入位点(IRES)替代HCV5'UTR的嵌合型RNA转染细胞,检测不到病毒正、负链RNA与蛋白表达。以上结果说明HCV1b型5'UTR与3'UTR可以支持1a型病毒RNA的正常复制,3'UTR保守区的存在与否,对病毒复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在液氮中冻存 2年的转染瘤细胞株 (D2C)复苏后其分泌抗CD71人 -鼠嵌合抗体的特异性、分泌量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效应。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转染瘤细胞培养上清的抗体分泌量。经DEAE SephadexA 5 0离子交换法纯化产生的抗体 ,并采用SDS PAGE电泳鉴定 ;台盼蓝拒染法观察其对K5 6 2细胞生存的影响 ;细胞计数和MTT试验测定嵌合抗体及鼠源性抗体对K5 6 2细胞的作用 ;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K5 6 2细胞凋亡。结果 :Balb/c裸鼠腹腔接种转染瘤细胞后 ,每只裸鼠腹水量在 3~ 5mL。抗体经纯化 ,产量约为 1~ 2mg/mL腹水。经SDS PAGE电泳鉴定 ,在分子量 5 5kD和 2 7kD处 ,可见有抗体IgG重链和轻链的染色条带。抗CD71嵌合抗体及鼠源性抗CD71抗体均可抑制K5 6 2细胞的增殖作用 ,且二者抑制作用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透射电镜观察分别可见抗体诱导的K5 6 2细胞DNA梯形条带和细胞凋亡的形态改变。结论 :液氮中冻存 2年的转染瘤细胞体外生长良好 ,抗体分泌稳定 ,特异性高 ,并可诱导K5 6 2人红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人溶菌酶N端与Exendin-4嵌合蛋白的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嵌合多肽人溶菌酶N端-Exendin-4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通过重组PCR技术将人溶菌酶N端74个氨基酸的基因序列与Exendin-4多肽基因序列相连接,其间引入一段由凝血酶和二肽基肽酶识别位点组成的连接序列.以嵌合基因hLYZ(N74)-Ex4与质粒pET-32a(+)构建原核表达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并诱导表达.表达蛋白经Ni-NTA亲和层析纯化、Western blotting鉴定;透析复性后,以肠激酶切割并回收目的多肽.结果:重组质粒pET-32a/hLYZ(N74)-Ex4构建正确,目的蛋白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37℃诱导4h、IPTG浓度为0.6 mmol/L时表达量最高,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重组蛋白为单一清晰条带.重组蛋白经肠激酶切割后,回收得到高纯度的嵌合多肽.结论:成功构建hLYZ(N74)-Ex4嵌合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高效原核表达并获得高纯度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1.
构建外毒素结构域Ⅰ a基因(EPA103)与Ⅱ型单纯疱疹病毒糖蛋白(HSV-2-gD)嵌合蛋白表达载体(pET-EgD),得到嵌合表达蛋白.利用外毒素结构域Ⅰ a基因表达蛋白的佐剂效应,以pET-EgD表达嵌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结果显示: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免疫小鼠,可在小鼠体内诱导产生抗HSV-2特异性抗体.嵌合表达蛋白(pET-EgD)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为开发研究Ⅱ型单纯疱疹核酸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体内精卵结合、早期胚胎发育是在输卵管中进行,人们将配子、早期胚胎进行输卵管内移植(GIFT、TET),发现胚胎发育率和妊娠率都提高。体外模仿输卵管内环境的最好方法是将胚胎与输卵管上皮细胞或组织共培养。本实验用已建立的原代和传代培养的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分别与小鼠早期胚胎共培养,观察其对早胚发育的影响。胚胎与不同培养时间的人输卵管壶腹部上皮细胞共培养的发育状况见表1。表1人输卵管上皮细胞对小鼠胚胎发育的影响P:原代培养第5-6d细胞;S1-S5:传代1-5代培养第4-5d细胞;T2、T4:传代第2和第4代培养第id细胞,设此…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描述了一种少见的嵌合型Turner′s综合征。细胞遗传学检查证明:患者一个细胞系为45,XO,约占95%;另一个细胞系为46,X,i(Xq)约占5%。与典型Turner′s综合征相比较,分析了该患者染色体核型与表型的关系,讨论了Lyon关于两个X染色体之一随机失活的观点和异常核型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2S0.7重组腺病毒免疫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汉滩病毒糖蛋白 (GP)和核蛋白 (NP)的嵌合基因G2S0 .7重组腺病毒的免疫学特性进行研究。将汉滩病毒含有G2S0 .7嵌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直接免疫Balb/c小鼠 ,用ELISA、微量细胞培养中和实验及淋巴细胞增殖实验检测免疫应答效果 ,以研究嵌合基因的免疫效果。结果用该重组腺病毒免疫的小鼠 ,可诱导产生抗汉滩病毒NP及GP特异性的抗体 ,抗体效价分别为 1 :1 6 0及 1 :2 0。同时重组腺病毒还可刺激机体产生低水平的中和抗体和明确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说明汉滩病毒嵌合基因G2S0 .7重组腺病毒 ,既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抗汉滩病毒体液免疫应答 ,也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的细胞免疫应答 ,本研究为汉滩病毒基因工程疫苗的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维甲酸在体外对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其相应的细胞信号传导通路—ERK1/2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影响。方法6例经水囊引产后的胎儿动脉导管、主动脉及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经原代培养及传代培养(5代以内),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ELISA方法检测维甲酸对细胞增殖核抗原的表达和ERK1/2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OD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胎儿动脉导管平滑肌细胞:维甲酸组PCNA表达升高,同时伴有ERK1/2的OD值升高。②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维甲酸组PCNA表达降低,同时伴有ERK1/2的OD值降低。③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维甲酸组PCNA和ERK1/2的OD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平滑肌细胞有着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对维甲酸的反应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6.
建立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前体脂肪细胞的培养体系,体外重现草鱼脂肪细胞的增殖分化过程。实验采用油红O染色法对脂肪细胞进行鉴定;采用倒置显微镜(NIKON)和CCD对细胞进行观察摄像;选用的健康草鱼体重为I800-900 g;利用体外组织培养技术在温度为28℃,CO2浓度为5%,血清浓度为20%,pH值为7.0 - 7.2的条件下,以DMEM/F12培养基对来源于草鱼腹腔的脂肪组织进行原代培养;单层的原代培养细胞达到瓶底面积的70%-80%且汇合时,对细胞进行传代培养。研究发现在本实验条件下,培养48 h后组织块周围有梭形细胞迁出;3 d后细胞数量增多,多为梭形和多边形;培养8 d后大部分细胞融合;细胞内脂滴可被亲脂的油红O着色,证明为脂肪细胞。对融合后的细胞进行传代培养,可传至第4代;传代第3 d 可形成致密单层;第8 d胞质内含有大量脂滴。研究初步确立了较为适宜的草鱼前体脂肪细胞离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研究转运膜蛋白21(TMP21)在小鼠成纤维细胞中超表达状态下,对γ分泌酶活性的影响.利用TMP21 cDNA转染敲除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基因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MEF(KO)),以梯度浓度G418筛选TMP21表达量最高的细胞.处理超表达组(T)和对照组(C)细胞,并收集纯化含γ分泌酶复合物的样本.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TMP21蛋白表达量,选用饱和浓度的γ分泌酶底物C99,运用ELISA检测Aβ-peptide40和Aβ-peptide42的生成总量.结果表明,样本T1、T2及IPT2所含TMP21的蛋白表达量较相应对照组样本C1、C2和IPC2分别上升11.5%(P=0.08),28.1%(P<0.01),69.1%(P<0.001),提示经TMP21 cDNA转染后MEF(KO)细胞中TMP21蛋白表达明显提高.同时,对照样本C1、C2及IPC2,样本T1、T2及IPT2中所含γ分泌酶活性分别降低33.4%(P=0.01),71.9%(P<0.001),96.5%(P<0.001).转染组样本中,样本IPT2所含γ分泌酶活性最低,提示经处理γ分泌酶得到明显纯化分离,与Western blotting所得结果一致.因此,高表达状态下的TMP21蛋白,对MEF(KO)细胞中γ分泌酶的活性具有明显的降低作用,表明TMP21为γ分泌酶的负调控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可以经过不可逆的终末分化过程产生子代细胞,其潜在的多向分化潜力以及可作为细胞治疗这一特点,极有可能成为组织工程较为理想的种子细胞。本实验是对脊髓损伤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观察。方法抽取脊髓损伤患者的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细胞形态。结果原代培养的BMMSCs最佳的贴壁时间为3d,生长性状不一,呈散在圆形细胞群、克隆圆形细胞群、散在梭形细胞群、花带状细胞群、旋涡状细胞群,而传代培养的细胞,增殖速度较快,性状一致,排列规则,呈饱满的梭行。结论体外非诱导培养的BM—MSCs方法可能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患者提供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9.
含RGD序列水蛭素嵌合抗栓剂的构建与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蛭素及一些含有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的多肽类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结构与功能的分析,设计并构建了两个在水蛭素C端融合RGD序列的嵌合分子。嵌合体基因分别重组到表达载体pET-21a(+)中并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经限制酶消化和DNA序列分析,证明两种重组质粒与设计完全一致。由于RGD-水蛭素嵌合基因上游连接了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SPA)的信号肽序列,在IPTG诱导下两种嵌合分子都获得了分泌表达,表达产物主要集中在细胞周质空间。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层分别对两种嵌合体蛋白进行纯化,纯化产物在Tricine-SDS-PAGE中都显示为单一条带。活性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嵌合体蛋白在保留水蛭素抗凝血酶活力的同时,还呈现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转运膜蛋白21(TMP21)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中超表达对PS-1及NCT蛋白表达量的影响.脂质体介导TMP21 cDNA转染敲除淀粉样前体蛋白表达基因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MEF(KO)),以梯度浓度G418筛选TMP21表达量最高的细胞.处理超表达组(T)和对照组(C)细胞,并收集纯化过程中含γ分泌酶复合物的样本,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γ分泌酶复合物重要组分Nicastrin(NCT)、Presenilin-1(PS-1)以及TMP2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样本T1、T2及IPT2所含TMP21的蛋白表达量较相应对照组样本C1、C2和IPC2分别上升11.5%(P=0.08)、28.1%(P<0.01)及69.1%(P<0.001),提示经TMP21 cDNA转染后MEF(KO)细胞中TMP21蛋白表达明显提高,而转染组和对照组中,构成γ分泌酶复合物的重要组分NCT与PS-1蛋白表达量无明显变化.这表明在TMP21蛋白高表达状态下,不会影响MEF(KO)细胞中γ分泌酶复合物的重要组分NCT与PS-1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