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1 毫秒
1.
1 骨质疏松症的概念  骨质疏松症是由于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骨微细结构破坏,导致骨的脆性增加,常易发生骨痛甚至骨折的一种慢性全身性骨胳疾病[1]。骨质疏松症分为两大类:一是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龄人群;二是更年期后骨质疏松症,约在1/3~1/4更年期后妇女中发生。  骨质疏松症常可见到如下表现:一是骨折。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约占骨折总发生率的50%,它有一个长的临床前期。老年人多发生于髋部(股骨颈、股骨粗隆间),其在致病程度、死亡率上都是最严重的;更年期后妇女容易发生脊椎压…  相似文献   

2.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量及骨组织结构改变,伴有骨脆性增加及易导致骨折的疾病.包括骨矿成份和骨基质成比例减少,骨显微结构受损,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及大小均减少等,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疾病.在人的一生中,骨的新陈代谢随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相应的变化.通常分为三个时期: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为生长期(骨生长);20~35岁左右,骨的吸收与骨形成基本持平,为坚固期;此后至老年开始骨的退化过程,为骨丢失期,此期易于发生骨质疏松.1 骨质疏松的发病机理机体性激素的紊乱,甲状旁腺素、降钙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素、1…  相似文献   

3.
老年人群常存在肌力降低的情况,常规髋关节置换术后存在脱位风险。以肌力降低、存在术后脱位风险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旨在明确仿生髋关节置换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对肌力降低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生活自理能力(ADL)的影响。指标包括:髋关节Lovett肌力分级、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预后Barthel ADL评分。结果显示,患者出院当天、术后3个月、6个月的患侧髋关节在各方向的ROM均与健侧无差异,术后3个月、6个月的Harris评分、肌力、Barthel ADL评分均与骨折前/健侧无差异,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出现术后脱位。说明双动仿生髋关节结合改良Hardinge入路具有促进早期康复的作用,在保证髋关节正常ROM的同时,避免肌力降低的老年患者发生术后脱位,患者术后3个月即可恢复至骨折前的髋关节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去势治疗对前列腺癌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影响。方法49例完成骨密度测定的前列腺癌患者分两组。拟去势组21例,在开始去势治疗前即已完成骨密度测定。去势组28例,均为去势治疗1年以上患者。所有患者骨密度测定均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法),骨密度测定部位为腰椎(L2-4)、股骨颈。结果拟去势组62%、去势组82%均存在不同程度的BMD水平下降。拟去势组中,腰椎(L2-4)Z评分为-0.9±0.7,股骨颈Z评分为-0.6±0.5;而去势组中,腰椎(L2-4)Z评分为-1.8±1.1,股骨颈Z评分为-1.6±1.0。可见,与拟去势组相比,去势组患者BMD水平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椎BMD比较t=3.33,P〈0.01)。股骨颈BMD比较t=4.17,P〈0.01)。结论去势治疗与前列腺癌患者BMD水平下降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比较唑来膦酸与阿仑膦酸钠在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治疗中的应用情况。2017年9月—2019年9月,选择95例兰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OP病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用药方案不同分组,阿仑膦酸钠组:47例,常规治疗+口服阿仑膦酸钠;唑来膦酸组:48例,常规治疗+静脉滴注唑来膦酸。对比2组骨密度测定结果、骨代谢指标表达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后,2组腰椎正位L2-L4、股骨颈、Ward’s三角、大转子区骨密度测定结果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唑来膦酸组以上骨密度测定结果均高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BALP、TRACP-5b、CTX、BGP表达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唑来膦酸组以上骨代谢指标表达水平均低于阿仑膦酸钠组(P<0.05)。唑来膦酸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4.58%,低于阿仑膦酸钠组25.53%(c2=1.779,P=0.182)。与阿仑膦酸钠相较,唑来膦酸能更显著改善OP病例的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表达水平,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回顾并分析了纯中药制剂骨疏康(GSK)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结果显示:(1)GSK在药理学方面具有特殊性,含有了多种西药的联合效价.(2)在1085例临床报告中(病例选择偏重于绝经期后1型骨质疏松症女性病人),GSK对绝经期后妇女和1型骨质疏松症病人的疗效可靠性高于其他类型(包括男性、合并压缩骨折,高龄等);通过骨密度测定,GSK可以明显增加骨密度(BMD),即提高骨量,但对于改善骨的体积密度(BVD),即改善骨质的效应尚不能明确肯定;GSK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稳定可靠,所有文献均有较满意的正向结论,可大致归结为:3个月疗程,75%的显效率.  相似文献   

7.
冯珊珊  哈小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2854-12859
摘 要 为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红素、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与糖尿病肾病(DKD)的相关性。随机选取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单纯T2DM患者、DKD患者各360例为病例组,同期健康者7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肾功能指标,采用多元回归模型探讨血清胆红素、HbA1C及SOD活性与DKD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HbA1C明显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且DKD-不良预后组升高或下降最为显著(P<0.05),而单纯T2DM组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显著高于DKD组。血清TBIL、IBIL、SOD与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且HbA1C与血尿酸(UA)、肌酐(Cr)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每增加1%,DKD发生风险增加7%(OR=1.07, 95%CI 1.02~1.11);TBIL、IBIL每增加1 μmol·L-1,SOD每增加1 U·g-1,DKD发生风险分别降低21%、16%、26%。可见老年T2DM患者TBIL、IBIL及SOD水平降低或HbA1C水平升高,均是引发DKD的独立危险因素,DBIL与DKD患病风险无明显相关性,但其对女性患者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8.
杨同群  王秉义  张谦  耿喜林  史继德 《甘肃科技》2006,22(7):180-181,184
目的探讨急诊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的效果。方法109例下肢骨干骨折的患者采用急诊手术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按OTA分型:A型32例;B型46例;C型31例;根据骨折的稳定性决定手术中是否采用动力型还是静力型固定,股骨干骨折采用手术切开骨折复位,胫骨骨折根据骨折的类型决定是否采用闭合复位还是手术切开复位。结果95例患者得到随访,2例骨不连,2例主钉断裂,经二次手术治疗,均治愈;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者11例,经指导加强功能锻炼后,关节活动明显改善;有6例胫骨骨折患者小腿皮肤表浅感染,经局部清洁换药,伤口Ⅱ期愈合。没有发生骨外露者。结论急诊交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骨干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内固定坚强,骨折愈合高,患者能早期活动,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下肢骨干骨折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肾移植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免疫放射分析法对7例已确诊有骨质疏松症的骨移植患者进行血清骨代谢指标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成骨细胞活性指标(血清特异性骨碱怀磷酸酶、骨钙素和I型前胶原蛋白羧基末端前肽)和破骨细胞功能指标(血清I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清甲状旁腺素和25羟维生素D水平正常。提示肾移植后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成骨细胞活性和破骨细胞活性明显增高,但无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维生素D代  相似文献   

10.
辛燕  刘大龙 《甘肃科技》2013,(23):147-149
绝经后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细微结构受损,骨脆性增加为特征的全身代谢性骨病,其主要危害为多并发有骨折,其原因主要与雌激素(Estrogen)水平下降相关,并与细胞因子、糖皮质激素、营养和锻炼、Vitamin D,甲状旁腺素等有关。就此主要分别从活性氧与成骨细胞、活性氧与破骨细胞、活性氮与骨质疏松及抗氧化剂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等方面讨论活性氧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钉在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中的应用。方法不同类型下肢长管状骨骨折35例,其中股骨骨折20例、胫骨骨折15例;选用带有远近瞄准器的股骨、胫骨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胫骨横形骨折使用闭合复位穿钉;其它类型股骨、胫骨骨折采用开放复位;粉碎性骨折或多段骨折采用静力固定并一期自体髂骨植骨;术后患肢抬高30,术后第3天开始患肢功能锻炼,对股骨远端及胫骨近端骨折主动锻炼有困难者,术后第3天结合CPM机被动锻炼膝、踝关节。结果随访10月-2年4月(平均13月),35例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再发骨折、断钉、感染及膝、踝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例胫骨远端1/3处骨折出现骨折远端5。向后成角畸形,未出现膝关节、踝关节功能障碍。结论带锁髓内钉治疗治疗下肢长管状骨骨折治愈率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DEXA与QUS在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探讨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DEXA)和超声骨骼测量(QUS)在退行性骨关节病诊治中的作用,比较各自的不同优势及临床意义,揭示它们临床应用的重要性。应用DEXA和QUS对3组患进行监测.A组:绝经后骨质疏松组:135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接受降钙素和钙剂或单纯钙剂治疗;B组:骨质疏松继发脊柱骨折组;49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继发脊柱骨折患;C组:骨性关节炎伴骨质疏松组:185例骨质增生合并骨质疏松症患。3组患共269人分别接受DEXA对腰部和髋部的骨密度(BMD)测定及QUS对腕部和胫骨的声速(SOS)测量。结果表明DEXA是目前临床骨质疏松诊断的金标准,但腰部BMD在骨质增生或脊柱腰椎已发生骨折的患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阴性结果。髋部DEXA测量不仅敏感且优于其他部位,是骨质疏松诊断的最佳选择,QUS可准确地反映骨骼组织骨量和骨质量的病变,对骨质疏松和骨性关节炎患骨骼力学性能改变及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有良好的提示。认为退行性骨关节病是一种慢性的骨质量病变的过程,临床诊断的病情评估,疗效评价应强调DEXA和QUS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血脂、纤维蛋白原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对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行双下肢动脉超声检测,根据有无下肢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组(实验组)23例和无下肢血管病变组(对照组)22例,并作血糖、血脂和纤维蛋白原等含量测定。结果:两组总腮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较无血管病变组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门原明显增高(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存在血脂、血凝功能异常,低密度脂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异常增加是糖尿病下肢血管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颌面部骨折损伤后患者的不良精神反应(UPR)。方法:统计422例住院患者UPR的发病率、康复率及损伤后各期UPR的临床表现类型,并对男女患者发病率和康复率差异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354例患者(84%)发生UPR,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P=0/028),328例患者(92%)康复,男性康复率高于女性(P=0.023)。恐惧症状为损伤后急性期UPR的主要表现,占患者总数的93%,在稳定期迅速消退,而焦虑和抑郁患者在稳定期显著增多,预后较差,结论:UPR是颌面部骨拆最常见的开发症,其发生和预后与患者性别和损伤程度有关,对严重颌面部骨折损伤者、有较重后遗症及女性患者应加强医护及采取精神与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SIRT1基因多态性与BMI及酒精性脂肪肝病的相关性,选取268例重度饮酒者,依据是否患有酒精性脂肪肝,分为酒精性脂肪肝病组(n=176)和饮酒对照组(n=92);237例轻度饮酒或不饮酒者,分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组(n=117)和健康对照组(n=120),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临床资料;选择SIRT1四组核苷酸片段,命名为rs33957861、rs11599176、rs12413112、rs35689145,用西格诺质谱分析平台检测SIRT1基因类型。结果显示,与饮酒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比,rs33957861、rs11599176、rs12413112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病(AFLD)的发病风险,而rs35689145增加其发病风险;单倍型AAAA、AAGA、CAGA、CGAA可降低AFLD的发生风险,而CAAG增加AFLD的发病风险。另外,在NAFLD和AFLD组中,rs33957861、rs11599176、rs12413112突变基因型携带者较野生型体重指数(BMI)低,而rs35689145中,突变基因型携带者较野生型BMI高(P<...  相似文献   

16.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后护理体会朱爱梅(海南医学院附院外一科,海口570005)关键词股骨颈骨折;置换术;护理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473.6股骨颈主要是松质骨,因老年人股骨颈骨质疏松、萎缩,轻度间接外力即可能导致骨拆。当股骨颈发生骨折时,股骨头的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CPTO)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CPTO治疗中两种常用的内固定钢板系统对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植入Tomofix和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钢板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膝关节的刚度和楔形位移,以及植入器械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相比使用Tomofix内固定系统的膝关节刚度增加了23.8%,平均楔形位移降低了85.5%,骨骼平均应力降低了36.5%,钢板和螺钉的最大应力分别增加了16.6%和4.6%。因此,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能较有效地提高膝关节结构的稳定性,减小楔形微动,为骨愈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在内固定系统的高强度支撑下骨骼应力降低较明显,有引发应力遮挡效应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钢板内固定技术(MWO技术)经前方微创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9月~2012年3月我科室运用MIPO技术治疗17例粉碎肱骨骨折(AO分型:B型10例C型7例),所有病例均采取闭合牵引复位,经肱骨前方肌肉隧道置入LCP板,C臂机透视力线满意后固定,术后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结果本组17例患者术后随访18-24月,平均21月,骨折4-6月均一期愈合,平均5个月愈合。1例术后出现桡神经麻痹症状,术后10周完全恢复,1例患者因合并肱骨近端骨折,钢板位置较高,发生肩峰撞击综合症,物理治疗后好转。按Neer评分,肩关节活动优9例,良7例,差1例,优良率(94.1%)。结论运用MIPO技术经前方入路治疗肱骨粉碎骨供破坏少,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无需暴露桡神经,这是非常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9.
多发伤系指同一种致病因素所造成的多系统、多部位的损伤。其中以多发骨折及关节脱位发生率最高。1伤因规律及临床特征1.1交通事故伤在伤因中占第一位,主要为机动车致伤。休克发生率及死亡率占首位,远超心脏血管疾患和恶性肿瘤。损伤部位以下肢最多,其次为肋骨或骨盆骨折(包括髋臼),合并损伤中以胸腔或颅脑最为多见。1.2砸伤多因在劳动中被重物砸伤或塌方致伤。损伤部位以下肢多见,胫腓骨干骨折占首位,且开放性骨折发生率高,其次为脊柱及骨盆骨折。合并伤中以胸腔及截瘫最为多见。1.3坠落伤多因高空作业时不慎由高处坠落致伤,常以足先着地,外力依下肢脊柱传至颅底,造成典型的足跟踝—下肢—脊柱—颅底骨折连锁损伤。其次是肋骨骨折。骨盆骨折及脊柱骨折,损伤往往致残或葬命。1.4机器损伤肢体被卷入运转的机器齿轮,传动带或滚轴中,易造成同一肢体的多发骨折,常合并有严重的软组织碾挫或毁损伤。开放骨折、神经和血管损伤的发生率最高,截肢率最高。1.5打架斗殴伤最常见的是刀戮伤、砍伤或钝器砸伤。全身都可能发生。在胸腹部常因累及重要脏器往往很快葬命或失血性休克。生活损伤不慎滑倒,常造成腕部colles's骨折,股骨颈骨折、骨盆缘骨折或踝关节扭伤。2漏诊问...  相似文献   

20.
对牙周科诊疗过程中使用超声波刮治机所引发的气溶胶(粒径为0.3~10.0 μm)浓度和数量随时空的分布特性进行了现场测试. 在3个不同高度处,即患者呼吸区(0.8 m高)、医护人员呼吸区(1.1 m高)和过渡区(0.9 m高)以及距患者口腔水平距离0.8 m范围内设置采样点. 在诊疗期间使用强吸设备(内径为6 mm)的情况下,环绕患者口腔水平距离0.8 m范围内的气溶胶质量浓度(以下简称浓度)均值大约为300 μg/m3,明显高于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限值. 沿高度方向,医护人员呼吸区高度受喷溅气溶胶影响较小. 沿水平方向,气溶胶浓度沿不同方位的分布特性近似,并且随距离的增加衰减不明显. 与喷砂洁牙机相比,超声波刮治机所引发的气溶胶粒径以小于1 μm为主并且气溶胶动量较小,这表明不同诊疗设备可能造成完全不同的气溶胶污染风险. 因此,牙周科诊室呼吸道传染病交叉感染风险较高,现有防控措施(如强吸设备)不能有效限制气溶胶喷溅,仍需研发新型防控技术和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