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6 毫秒
1.
以聚丙烯酸(PAA)为稳定剂,成功合成了水溶性的CdS量子点(QDs).CdS QDs表面的羧基能与Eu3+ 结合导致QDs聚集,有效引发QDs间能量的转移,致使CdS QDs荧光显著猝灭.当加入PO3-4时,由于PO3-4与Eu3+的结合能力强于CdS QDs表面的羧基,CdS QDs荧光强度又逐渐恢复.由此建立一种基于CdS-Eu(Ⅲ)体系荧光恢复可视化测定磷酸根离子的新方法.该方法灵敏、简单,检测限为0.078 μmol·L-1.  相似文献   

2.
以长江口滨海湿地的九段沙湿地和西沙湿地为研究区域,探究了滨海湿地水体中溶解态CH4浓度和通量的变化过程及影响因子.采样期间,CH4溶存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九段沙秋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0.30±0.19)μmol·L-1;西沙夏季的CH4平均溶存浓度最大,为(1.16±1.52)μmol·L-1.西沙的CH4平均溶存浓度((0.56±0.91)μmol·L-1)高于九段沙((0.18±0.17)μmol·L-1).通过主成分分析发现,CH4的时空变化主要与滨海湿地的季节更替及潮汐作用有关,低温、高盐度和富氧环境都将抑制CH4的合成.对于不同的季节和研究区域,溶解态CH4的通量变化也有显著差异.九段沙和西沙水环境向大气扩散的CH4通量分别在秋季((0.45±0.43) nmol·m-2·s  相似文献   

3.
以柠檬酸为碳源,采用一步熔融法制备了石墨烯量子点,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对其光学性能进行表征,同时考察了石墨烯量子点耐光漂白能力和抗盐性. 该石墨烯量子点可应用于对苯二酚的检测,其荧光强度与对苯二酚浓度成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79),方法的检测限为3.1 nmol·L-1, 线性范围为1.0×10-7~5.0×10-6 mol·L-1.  相似文献   

4.
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用于次氯酸根(ClO-)检测的螺二芴类双光子荧光探针.加入50μmol·L-1ClO-后,可以裸眼观察到探针溶液颜色从黄色变为无色,在波长365 nm的紫外光照射下荧光明显增强(10倍).在物质的量浓度为0~20μmol·L-1范围内,荧光强度(Y)与ClO-物质的量浓度(X)存在较好的线性相关性,其拟合方程为:Y=7.142 41X+65.675 57.根据3σ/k准则,计算出检测限为2μmol·L-1,表明探针对ClO-有很好的灵敏性.该探针对ClO-的荧光响应不受其他干扰物存在的影响,对ClO-有很好的选择性.探针的荧光响应在广泛的pH范围内表现稳定,适宜在pH值为6~9对ClO-的检测.用Z-扫描技术,测得探针的双光子吸收截面为300 GM.实验结果表明:该探针对环境和生物中ClO-的检测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采用一锅法制备了超支化聚乙烯亚胺-铜纳米簇(hPEI-Cu NCs),并利用其构建“turn on”荧光纳米传感器对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进行定量快速检测.hPEI-Cu NCs的最佳激发波长为385 nm,在510 nm处有强发射,透射电镜(TEM)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态呈现良好的分散性,粒径为(1.3±0.3)nm.在加入Cu2+后,hPEI-Cu NCs的荧光被Cu2+淬灭; 但当存在DEHP时,Cu2+不能淬灭hPEI-Cu NCs的荧光,且使其荧光强度比不加DEHP时有所上升.随着DEHP质量浓度的增加,hPEI-Cu NCs的荧光逐渐增强,从而达到检测DEHP的目的.荧光强度变化率((I-I0)/I0)与DEHP的质量分数在1.0~7.0 mg·kg-1的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当信噪比为3 时计算出DEHP的最低检出限约为0.4 mg·kg-1.  相似文献   

6.
将炭黑(CB)纳米粒子与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混合,然后将金纳米粒子(Au NPs)掺杂其中,形成一种新型g-C3N4/CB/AuNPs复合纳米材料,用于修饰玻碳电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复合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g-C3N4/CB/AuNPs对硫酸联氨(N2H4·H2SO4)的电化学氧化呈现极好的电催化性能.硫酸联氨的氧化电流与其物质的量浓度在2.5×10-5~1.5×10-3 mol·L-1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6μmol·L-1(信噪比S/N=3).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一种基于磁性荧光免疫纳米探针的竞争性免疫分析法并用于检测人免疫球蛋白G(Ig G),蛋白G被用作抗体与磁性纳米团簇定向结合的衔接蛋白.将蛋白质修饰的磁性纳米团簇与荧光猝灭剂(DABCYL)标记的山羊抗人Ig G偶联,然后与羧基荧光素(FAM)标记的人Ig G孵育,得到磁性荧光纳米复合免疫探针,最后与目标分析物(人Ig G)孵育,进行竞争性免疫反应.结果表明,抗体的定向连接可以有效避免其抗原活性位点被包覆,而小尺寸的纳米团簇可以起到信号放大作用,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该探针检测Ig G的线性范围为0.06~146.00nmol·L-1,检测限为0.02nmol·L-1(S/N=3),其抗干扰能力强,并且能够用于人血清中Ig G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锰矿浆烟气脱硫过程中会产生副产物连二硫酸锰(MnS2O6),它的存在制约了脱硫液中锰的资源化利用.基于锰矿组成提出铁强化MnO2去除MnS2O6新工艺,探究了不同铁化学环境对MnO2去除S2O2-6影响.结果表明,加入Fe(III)对于二氧化锰去除S2O2-6具有良好促进作用,去除率呈递增趋势,在5g·L-1质量浓度的硫酸下去除率可达55.1%.操作条件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90℃,H2SO4质量浓度5g·L-1,Fe(III)质量浓度15g·L-1,n(S2O2-6)∶n(MnO2)=1∶20,反应时间3h的工况条件组合下S2O2-6的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β-环糊精和多菌灵在水相中形成的超分子体系的荧光光谱,得到了不同浓度和不同pH值溶液中客体分子的荧光光谱。研究发现,在水相中,β-环糊精和多菌灵形成了1:1的超分子体系,包合常数为3.2×102,与单体分子相比,空腔内多菌灵的荧光强度大大提高。β-环糊精的浓度为8×10-4~5.6*10-3 mol·L-1时,空腔内多菌灵的荧光强度随着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多菌灵的荧光强度在酸性水溶液中具有很强的增强效应,而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其荧光增强效应较为平缓。在pH=7.6的溶液中,多菌灵在β-环糊精空腔内的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多菌灵在质量浓度为0.46~6.16 ng·m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F=5.37C( ng·mL-1)+148.54,相关系数为0.999 3。利用荧光增强效应,得到该超分子体系对多菌灵的检测限为60 pg·mL-1,是已经报道检测限(4.78 ng·mL-1)的百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钙离子对盐碱胁迫下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盆栽模拟盐碱胁迫,研究了在盐碱胁迫(cNaCl∶cNaHCO3=1∶1)下施加外源不同浓度的钙离子(cCaCl2=0、5、10、15、20、25、30 mmol·L-1)对茄子幼苗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外源钙离子浓度的升高,茄子幼苗株高、叶片数量、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均先增后减,当钙离子浓度为20 mmol·L-1时,幼苗株高,叶片数量,脯氨酸含量,SOD活性均达到最大,与其他处理浓度相比,有显著差异;当钙离子浓度为15 mmol·L-1时,叶绿素含量最大,与其他处理浓度相比,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盐碱胁迫下,增加外源钙离子,能有效提高茄子幼苗的抗盐碱能力,缓解盐碱胁迫对茄子幼苗的伤害,当CaCl2浓度在15 mmol·L-1和20 mmol·L-1时,能明显促进茄子...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以大豆渣为原料制备荧光碳量子点,并将其用于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检测.制备荧光碳量子点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为:豆渣在200 ℃下碳化24 h,豆渣和水的固液比为1:2.根据淬灭反应效应实现豆渣碳量子点对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检测.检测结果显示:随着柠檬黄溶液浓度的增大,碳量子点溶液的荧光强度逐渐减弱,且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结果证明所合成的荧光碳量子点可以应用于食品添加剂柠檬黄的检测,检测限为0.2 μmol,线性范围为0~16 μmol?L-1.  相似文献   

12.
采用恒电位沉积法,制备以L-酪氨酸为模板分子,壳聚糖为功能基体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制备和测试条件下,所制得的印迹传感器对L-酪氨酸具有良好的特异识别性能,印迹因子达3.34;在pH值为6.0,0.1 mol·L-1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L-酪氨酸的微分脉冲伏安氧化峰峰电流与浓度在4.0×10-7~1.0×10-4 mol·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0×10-7 mol·L-1.将该传感器用于人血清中酪氨酸含量的测定,平均回收率为89.50%~99.67%.  相似文献   

13.
茜素红(ARS)与硼酸(H3BO3)之间能发生相互作用形成黄色配合物,使ARS的荧光增强,Cu2+可以猝灭茜素红在Britton-Robison(BR)缓冲溶液中的荧光。加入谷胱甘肽(GSH)后,由于GSH所带的巯基(—SH)和Cu2+发生络合,使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大,据此可以快速的测定GSH的含量。在pH 6.3的BR缓冲溶液中,茜素红-Cu2+体系荧光强度的增强值与GSH的浓度在1.0×10-5~1.9×10-4 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0×10-5 mol·L-1。  相似文献   

14.
当pH=5.2时茜素红与过量的Al3+反应生成发射橙黄色荧光的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佳激发和发射波长分别为469 nm和585 nm,Cu2+能够使茜素红-铝体系荧光猝灭,且荧光猝灭程度与Cu2+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据此建立了一种灵敏的“开关式”测定Cu2+的方法.探究了茜素红-铝-铜体系的最佳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pH、缓冲溶液等因素对反应体系的影响.结果表明:测定Cu2+的工作曲线为 ΔF=19.7c+101.2,R2=0.999 5,线性为0.2~30 μmol/L,检出限0.022 μmol/L.该方法准确度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可用于水中微量铜的检测.  相似文献   

15.
利用改良的Stber法合成CdTe@SiO2微球, 直接沉淀法制备CdTe@SiO2@GdF3核壳结构的荧光/磁共振成像双功能微球, 并 用透射电镜(TEM)、 能量散射X射线光谱(EDXA)、 磁共振成像(MRI)、 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荧光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 磁共振成像和发光性能进行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合成的微球具有明显的球形核壳结构, 大量的GdF3以小颗粒形态均匀分散于SiO2表层, 颗粒尺寸为5~8 nm; 在CdTe@SiO2@GdF3微球表面可检测到Si,O和Gd元素, 即Gd已掺杂到CdTe@SiO2材料中; 相对于CdTe量子点, CdTe@SiO2@GdF3微球荧光发射光谱发生红移, 但仍具有良好的荧光性能; CdTe@SiO2@GdF3微球的弛豫参数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齐墩果酸在β-环糊精胶束体系中的荧光特性,发现β-环糊精对齐墩果酸的荧光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齐墩果酸的新方法,其线性范围为1.0×10-5~4.0×10-4 mol/L,样品的平均回收率为93.80%~106.3%,根据IUPAC规定测得检出限为6.17×10-7 mol/L,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1.623×106 L· mol-1·cm-1.并对包合机理进行了介绍,确定了实验中β-环糊精的最佳用量,考察了离子强度对包合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微透析液进行痕量脯氨酸的检测,研究了痕量脯氨酸柱前衍生化的方法。采用苯异硫氰酸酯PITC-乙腈溶液和三乙胺-乙腈溶液对透析液中痕量脯氨酸进行衍生化后,通过环己烷萃取,得到透析液中痕量脯氨酸衍生化的最适方法,无需后续处理可直接进样,并确定了HPLC检测条件:岛津Inertsil ODS-SP色谱柱(250 mm×4.6 mm, 5 μm);柱温:31 ℃;流动相A:0.05 mol·L-1醋酸钠溶液;流动相B:乙腈-流动相A(1:1);洗脱条件:A:B(50:5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 μL。脯氨酸加标回收率为95.1 %~104.2 %。同时,对3种杨树质外体透析液中的脯氨酸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平板涂布分离法,从抚顺西露天煤矿内排土场煤矸石风化土(MF)及煤矸石自燃风化土(MZ)中分离纯化出3株细菌,标记为MF2,MZ1和MZ2.利用16S rRNA基因序列检测,结合细菌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对其进行种属鉴定与分类,其中菌株MF2为类节杆菌属(Paenarthrobacter sp.)细菌,MZ1为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radioresistens),MZ2为拟蕈状芽孢杆菌(Bacillus paramycoides).分别考察了菌株的解磷能力和对重金属Cd2+的耐受性.结果发现:3株细菌的最大解磷能力依次为MF2(72h,71.76mg·L-1)>MZ2(96h,55.48mg·L-1)>MZ1(120h,5.79mg·L-1),对Cd2+的最大耐受剂量排序为MZ2(100mg·L-1)>MZ1(50mg·L-1)>MF2(10mg·L-1),其中拟蕈状芽孢杆菌MZ2既具有较强的解磷能力,同时对重金属Cd2+又有较高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