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该文应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测定了288.2~318.2K间的7个温度下电池 H~+膜电极|HCl(m),H_2O(1—x)+HAc(x)|Cl~-膜电极的电动势,并由此求得了各温度下HCl自水向各组成H_2O-HAc混合溶剂中的标准迁移自由能ΔG_t~?、标准迁移熵ΔS_t~?、标准迁移热焓ΔH_t~?。最后还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用电位扫描法和旋转电极技术,研究了铁离子在铂电极和玻碳电极上的还原行为.结果表明该还原反应的可逆性明显地依赖于相伴阴离子的本性,在含SO_4~(2-)、NO_3~-、阴离子的溶液中,反应并非完全可逆,当溶液合Cl~-、CN~-离子时,电极反应是可逆的,而在F~-、C_2O_4~(2-)、Cit~(3-)、CNS~-、P_2O_7~(2-)等离子存在时,反应是不可逆的.实验证明,Fe~(2+)离子还原时,电极表面有吸附膜生成,此膜对H~+的放电析出有催化作用.从旋转电极实验求得1.0mol·dm~(-3)KCl溶液中,Fe~(3+)离子的扩散系数D_(Fe~(3+))=(7.9±0.1)×10~(-6)cm~2·s~(-1),标准速度常数k=(2.5±0.2)×10~(-3)cm·s~(-1).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气,用直接电位法测定NH_4~+离子与甲醛反应所定量地释放出的H~+离子,间接测定氨氮含量,对高含量的氨氮,还可用电位滴定法测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解释卤化氢及其水溶液的酸性的两种筒明方法。一种方法是直接比较各种HX电离为H~+和X~-所需要能量的大小。另一种方法是先考虑由极性共价键到纯离子键的键型转换,然后再考虑离子对的电离。  相似文献   

5.
目前电解法生产H_2O_2中使用铅阴极.氢在铅上析出的过电位高,槽电压高达5.5伏以上.如能用多孔空气(氧)电极代替铅阴极,则槽电压将有较大降低.作者试制了以多孔石墨为集流器的聚四氟乙烯粘合电极,其构造如图1.其中活性层含活性炭、石墨及20%PTFE(聚四氟乙烯),电极烧结成型后浸于极稀含铂溶液中,然后在约+0.1v(对动氢电极,DHE)电位下还原.电极含铂为微克量级.所制得电极在200g/l(NH_4)_2SO_4及300g/lH_2SO_4介质中的极化曲线如图2.作者注意到在含铂微克量级的多孔电极上,继O_2的小还原波之后,在零伏(对DHE)附近,出现了一个灵敏度较高的波,(暂称氢催化氧还原波),可以利用,并试验了处于该处电位下电极的性能.从初步结果看来,电极的稳定性还是比较好的,(图3).  相似文献   

6.
以光滑铂为电极, 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稀土元素离子(Y3+和Tm3+)对甲醇电氧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Y3+和Tm3+呈现出较好的催化作用, 其加入使甲醇阳极氧化峰电流有较大提高, 分别增加120.10%和158.33%; 稀土元素对甲醇氧化的催化作用与其原子核外轨道电子排布及其在铂电极表面的吸附有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叶绿素在电解质水溶液中的光伏效应并讨论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叶绿素电极的光电化学反应有H~+离子参加,被光激发的叶绿素分子的能量传递按P型半导体能重传递方式进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在铂电极上的示波极谱沉淀滴定法.这是示波极谱沉淀滴定方法的一个新发展。在醋酸—醋酸钠—氯化钾溶液中,在双微铂电极上,DDTC 有很敏锐的切口,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用标准 DDTC 溶液直接滴定了 Cu~(2 )、Zn~(2 )、Pb~(2 )、Hg~(2 )、Fe~(3 )、Cd~(2 )、Ni~(2 )、In~(3 )等8种离子。但是 DDTC 在铂电极上并不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双微铂电极的使用,使那些在电极上不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试剂,也能产生切口,将大大地扩充沉淀示波极谱滴定的范围。在同样的溶液中,oxine 在单微铂电极上有灵敏的切口,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用标准 oxine溶液直接滴定了 Cu~(2 )、Fe~(3 )、Zn~(2 )3种离子,间接滴定了 Al~(3 )、Mg~(2 )、M_0O_4~(2-)、VO_3~-5种离子。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在铂电极上的示波极谱沉淀滴定法,这是示波极谱沉淀滴定方法的一个新发展。在醋酸—醋酸钠—氯化钾溶液中,在双微铂电极上,DDTC有很敏锐的切口,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用标准DDTC溶液直接滴定了Cu~(2 )、Zn~(2 )、Pb~(2 )、Hg~(2 )、Fe~(3 )、Cd~(2 )、Ni~(2 )、In~(3 )等8种离子。但是DDTC在铂电极上并不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双微铂电极的使用,使那些在电极上不产生氧化还原反应的试剂,也能产生切口,将大大地扩充沉淀示波极谱滴定的范围。在同样的溶液中,oxine在单微铂电极上有灵敏的切口,可用来指示滴定终点。。用标准oxine溶液直接滴定了Cu~(2 )、Fe~(3 )、Zn~(2 )3种离子,间接滴定了Al~(3 )、Mg~(2 )、M_0O_4~(2-)、VO_3~(-5)种离子。  相似文献   

10.
水中剩余臭氧量的测定,为处理饮用水时的臭氧投加量提供依据,对节约电能消耗有较大的经济意义. 本文借旋转铂圆盘电极用伏安法(三电极体系)测定了水中剩余臭氧量.对测定条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在pH6.64的Na~2HPO_4-KH_2PO_4缓冲液中,铂工作电极电位为+0.3V(VS.S.C.E),电极转速为2000转/分,臭氧浓度为0~1ppm时,极限扩散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水中的Cu~(2+)离子对测定有干扰,加入适量的六偏磷酸钠可消除.用本法对实际水样进行了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278.15~318.15K温度范围内测定了Ag-AgCl电极在10和20wt%异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标准电极电势,根据Pitzer理论计算和讨论了HCl在混合溶剂中的平均活度系数和电离热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12.
分别采用混合压膜法和浸渍还原原位化学沉积法,以Pd为催化剂,高聚物质子导体Nafion膜为电解质,研制复合膜电极构成两种不同的室温固态电解质催化氢传感器。探索出以Pd盐自制Pd黑和浸渍还原制备膜电极的工艺条件,考察了一些因素对传感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用于X70高强度微合金化控轧管线钢的低氢型立向下焊条的研制结果.分析了大理石、萤石、钛铁、硅铁等物质含量及CaF_2/CaCO_2值对熔渣性能的影响规律.确定了具有良好立向下焊工艺性能的药皮配方.经化学分析、力学性能试验、金相分析和工艺性能试验证明,这种焊条初步达到现国标GB5118—85E5515型(相当于AWSE8015或JISD5815)的要求。且每100g熔敷金属扩散氢含量低于4mL,因而具有优良的抗裂性和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定了不同含铅量的液态铅汞齐电极在298K对饱和硝酸铅溶液的电极电势,并用作图外推法求得ΦPb^02 Pb(Hg)(aPb=1)的值。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金电极上修饰六氰合铁酸钴(Cobalt Hexacynoferrate,CoHCF),研究了CoHCF/Au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该修饰电极在0.75 V电位下可催化氧化过氧化氢,在0.1~400.0μmol/L浓度范围内,氧化峰电流随过氧化氢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对过氧化氢的检测限可达5.0×10-8mol/L.  相似文献   

16.
从电极析氢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真实交换电流密度、标准活化自由能及电化学稳定性等方面研究了(Ni-Mo)-WC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催化析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电极的电催化析氢性能高于基质合金电极,这主要归因于此表面积的增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文献[1]的基础上,结合萃取分离以消除所有干扰离子的影响,并消除过量试剂在汞电极表面的吸附而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灵敏度。用此法测定了3种生物材料标样中的总硒量,结果与证书中数据一致,与荧光分光光度法、催化极谱法及气相色谱法测定结果对照,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8.
电流型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中经常会遇到酶活性抑制剂干扰问题,在存在酶活性抑制剂的环境下,用酶电极生物传感检测,分析结果会显著偏低。根据电流型酶电极生物传感器的检测原理,设计了一种抗抑制剂干扰的测定方法,传感器正常定标完成后,先按正常方法进行测定,然后用样品加标样进行第二次测定,两次测定具有相同的酶抑制剂环境。通过两次测定结果比较,算出第二次测定所加标样的响应结果,计算出抑制剂对酶活的抑制系数,最终通过第一次测定结果和抑制系数计算出样品中待测物的浓度。这种测定方法能有效消除酶抑制剂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拓展酶电极生物传感器在工业领域中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Te(Ⅳ)在盐酸-结晶紫底液中的极谱波特性,结果表明:当Te(Ⅳ)浓度小于80ppb时,为氢催化波;而当其浓度约高于80ppb时,其还原波还叠加了Te(0)与结晶紫在汞电极表面上生成的电活性配合物之吸附波.  相似文献   

20.
以谷氨酸氧化酶(EC 1.4.3.11)与过氧化氢电极构成电流型酶电极,研究了谷氨酸酶电极分析法的各种分析条件及参数,并与旋光法对比测定谷氨酸片中谷氨酸含量。结果显示酶电极法测定结果与旋光法测定结果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酶电极法测定谷氨酸片中谷氨酸含量具有专一性高、成本低、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