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甲壳素的脱乙酰化反应时,碱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等各种因素对反应产物的脱乙酰度、粘度和红外吸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溶液中氢氧化钠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增加,甲壳素的脱乙酰化作用增加。甲壳素经一次反应的脱乙酰化度不超过90%。在较低温度和较短时间得到的壳聚糖在稀酸溶液中的粘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制备脱乙酰甲壳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虾蟹壳中提取甲壳素,利用甲壳素脱乙酰基制取壳聚糖并对甲壳素和壳聚糖粉末的制备条件进行优选.实验结果表明,先用4%的稀盐酸脱去钙质,反应时间8h,反应温度80℃,后用浓度为50%的浓氢氧化钠脱去乙酰基,反应时间4h,反应温度90℃,可以制得平均脱乙酰度为90.05%的高脱乙酰度的可溶性粉末状壳聚糖.  相似文献   

3.
甲壳素碱介介质非均相脱乙酰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甲壳素在碱介质中非均相脱乙酰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甲壳素脱乙酰反应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关系,求得脱乙酰表现活化能为27.9kJ/mol。  相似文献   

4.
以甲壳素为原料通过碱液法制备水溶性壳聚糖,通过控制加热温度及反应时间,来控制脱乙酰度的大小.并对脱乙酰后的壳聚糖进行脱乙酰度测试和红外表征,得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试剂用量、取代度、溶解性能对壳聚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反应温度在100℃,反应时间4小时,反应次数3次,氢氧化钠溶液浓度50%时,所得的壳聚糖脱乙酰度最高.并推导出壳聚糖酯化的最佳反应条件使其溶解性能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5.
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甲亚砜-氢氧化钠为反应体系,水为相转移催化剂,研究了相转移催化剂用量、甲壳素与氢氧化钠的质量比(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表面活性剂用量等因素对制备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催化剂用量为1.5mL,反应温度为130℃、投料比为1:2(m:m)、反应时间为3h,每100g甲壳素中加入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制得完全脱乙酰度的壳聚糖。用红外光谱(IR)、X-光电子能谱(XPS)对完全脱乙酰度壳聚糖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分子中的-NHCOCH3已全部转为-NH2。  相似文献   

6.
壳聚糖化学改性条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如何控制在均相条件下以高脱乙酰度的壳聚糖为主要原料,在乙酸水溶液-乙醇-吡啶介质中实现壳聚糖N位乙酰化反应的问题;制备了脱乙酰度为50%左右,具有良好水溶性的壳聚糖;重点研究了乙酰酐的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溶剂对脱乙酰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乙酰酐用量与壳聚糖的摩尔比在2.0左右,温度为40℃,溶剂为乙醇时产物的脱乙酰度接近50%,反应时间为3小时.  相似文献   

7.
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壳聚糖的可控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壳聚糖能被过氧化氢氧化降解得到低分子量壳聚糖,所得产物分子量分布随平均分子量的下降而逐渐变窄。其降解速度和产物特性受原料脱乙酰度,反应介质、H2O2用量、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影响。脱乙酰度越高的壳聚糖,降解反应越容易进行。  相似文献   

8.
甲壳素碱介质非均相脱乙酰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甲壳素在碱介质中非均相脱乙酰的动力学.结果表明,甲壳素脱乙酰反应过程符合假一级动力学关系,求得脱乙酰表观活化能为27.97kJ/mol.  相似文献   

9.
木瓜蛋白酶对壳聚糖的降解特性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研究木瓜蛋白酶催化壳聚糖降解过程中,温度、pH值、酶量、底物质量浓度以及脱乙酰度等条件对降解速率的影响,并通过计算机随机模拟试验,求出壳聚糖的脱乙酰度与GlcNAc-G1cN糖苷键相对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木瓜蛋白酶只选择性地降解GlcNAc-G1cN糖苷键,反应最适pH值和温度分别为4.5和45℃.  相似文献   

10.
以蟹壳为原料,结合数据挖掘技术,利用箱式图、斯皮尔曼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选择确定甲壳素脱乙酰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在此基础上,为了证明此次基于数据挖掘的壳聚糖提取条件设计的合理性,设计了不同反应条件对壳聚糖脱乙酰度影响的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最优提取工艺条件为氢氧化钠质量浓度0.5 kg/L、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6 h,该条件下脱乙酰度达到89.53%,壳聚糖性能达到商品壳聚糖的要求。实验数据符合数据挖掘的统计结果,可以为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0 IntroductionChitosanhasbeenwidelyusedinpharmaceu tical,agriculturalandindustrialfieldbe causeofitsintriguing properties[1 ] .Chemicalmethodstopreparechitosanfromchitinhavebeenbroadlystudiedincludingsolutionmethod ,meltedalkalinemethod,microwavesemi drymethod ,improvedLinelbergmethod ,dissolution precipita tionmethodandsoon ,inwhichalkalinewasallusedasthecatalyst[2 ] .Biologicalmethodwasapromisingwayinthatitproducedlittleenviron mentalpollutionanditsreactionconditionsweremild .However,thism…  相似文献   

12.
羟乙基甲壳素是甲壳素的一种水溶性醚化产物,采用气固相制备方法可以得到水溶性好、醚化度高的羟乙基甲壳素.研究制备过程中影响产物水溶性的相关因素,得到制备良好水溶性的羟乙基甲壳素的较佳实验参数.  相似文献   

13.
以脱乙酰化度为77.5%的壳聚糖为原料,采用高温浓碱处理的方法得到脱乙酰化度为98.2%的壳聚糖,分别用这两种壳聚糖制膜,用于乙醇/水混合物的分离结果表明,在同样条件下,脱乙酰化度高的壳聚糖膜的分离性能优于脱乙酰化度低的壳聚糖膜。  相似文献   

14.
利用配体和配合物在配位反应前后紫外吸收的不同,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了柚皮素与过渡金属铜(Ⅱ)离子在乙醇溶液中的最佳反应条件,考察了碱、不同阴离子的铜盐、配位比及温度对配位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成功合成了柚皮素-铜配合物,并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碱是影响柚皮素与铜离子配位反应活性最明显的因素.最终确定了柚皮素与铜盐配位反应的最佳条件为:碱选用无水碳酸钠,铜盐选用氯化铜,氯化铜与柚皮素的配位比为0.75∶1.0,温度为60℃.  相似文献   

15.
以乙醇溶液为介质,分析乙醇浓度、乙醇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nNaOH/nAGU 、nMCA/nAGU等因素对羧甲基玉米淀粉取代度的影响.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和SAS确定羧甲基玉米淀粉合成的最佳反应条件:乙醇浓度93.5%、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265min、nNaOH/nAGU =2.6、nMCA/nAGU =1.25,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羧甲基玉米淀粉的取代度为0.914、原糊质量分数为4%时的黏度为6590mPa· s .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研完了碱金属对焦炭高温反应性能的影响。金属钾及其氧化物对焦炭与CO_2反应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它使焦炭反应性增加,反应后强度降低,焦炭质量劣化、同时还研究了硼族元素化合物硼酸对焦炭与CO_2碳素溶解反应的抑制作用,它提高了焦炭的抗碱性能,因而使焦炭的反应性降低,反应后强度增加,焦炭的高温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苯并三唑、乙二醛和一系列胺在室温下发生 Mannich反应合成五种双苯并三唑N-Mannich碱,此类有机物在荧光分析及有机合成中的都有应用.  相似文献   

18.
甲壳素/纤维素共混粘胶长丝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探讨不同共混比的纤维素黄原酸酯、甲壳素黄原酸酯共混溶液所制得长丝的形态结构和物理性能,选择了甲壳素质量分数分别为0%、2.89%、6.46%的长丝进行研究。普通粘胶长丝、共混长丝的表面均有沟槽,随着甲壳素质量分数的增加,沟槽量变少,且纤维表面变得粗糙、不光滑。在试验范围内,与纯粘胶纤维相比,共混长丝的湿干强度降低,但降低的幅度不大。随着共混长丝中甲壳素质量分数的增加,长丝的结晶度、取向度、模量、密度随之减小;纤维回潮率、可及度呈现下降趋势,但降低的幅度都不大。共混纤维对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菌类的抑菌率均在26%以上,为合格的抑菌产品。  相似文献   

19.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构件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有严重的影响.焊接后热处理是一种新的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技术,使用焊接后热处理的方法,对三块20g试板分别采取在室温下进行焊后自然冷却、预热到400℃和500℃进行焊接焊后保温,然后用小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同时测定三块试板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表明焊接后热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并显著提高焊件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