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云芳  肖惜 《科技信息》2010,(30):27-27,29
幼儿双语养育是指从孩子出生或婴幼儿时期开始,一方父母或双方父母在跟孩子的日常交流中,同时使用母语和外语进行交际,以便孩子在自然的环境中,无意识的习得外语。理论上,幼儿双语养育可以利用儿童语言习得关键期之前大脑的高度可塑性实行其对二语的无智力负担的习得,但实践中,双语养育在中国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摸索。  相似文献   

2.
白族在日常生活中说白语,但使用汉语作为书面语言。双语现象早在汉代就有记载,但是大理白族自治州双语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却是近几年的事。白、汉双语教育的目的是保护白族语言和文化,并实施普通话教育。白语和普通话作为教学语言使用,使以白语为母语的儿童的智力得到开发,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大理市的儿童英、汉双语教学实验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为目的,取得一定成效;鹤庆金墩初级中学的实验研究表明,通过比较英语和白语语音学习英语,比传统方法更有效。  相似文献   

3.
"双语或多语的语言环境引发儿童早期语言发展障碍甚至引起失语症"的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根据儿童语言习得机制、儿童语言习得沉默期及儿童双语发展阶段的特点,儿童早期双语或多语的环境不会导致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和失语症。儿童语言习得是人类本身的奇迹,儿童双语甚至是多语的习得可谓是奇迹中的奇迹。有此天赋的语言习得潜力,儿童完全能够应付双语和多语的语言环境。  相似文献   

4.
结合理论和个案研究,对双语是否会导致学习者语言发展迟缓这一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系统的分析表明:在双语儿童的语言发展过程中,只要有足够的语言输入量和亲子互动,双语教育不会导致语言发展迟缓;儿童越是朝着双语的方向发展,就越有可能享受认知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纳-汉双语语料库构建及双语语料对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存在着部分纳西语-汉语双语互译文本,利用这些双语互译文本构建大规模的双语语料库,是双语互译文本的深层加工及其双语词典编纂、跨语言信息检索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一个大规模纳-汉双语语料库的构建方案,包括其总体规划标准制定、实施方案和流程细节.通过组织构建纳-汉双语语料库,实现双语语料库在统计的机器翻译系统中的应用,并实现纳-汉之间的双语对照翻译系统,较好地提高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进而推动少数民族语言信息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以英语和汉语为母语学生的英语语言系统建成阶段,提出了自然科学双语教学中的结构模块构建方案;鼓励以中文为母语的教师,发挥自己拥有的外教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学生"专业英语"的"儿语"期,识解学生带有母语影响因素"构建"的词汇和语句,适时加以引导和纠正.遵循语言启蒙规律在高校双语教学课堂上再现婴幼儿语言建成过程,让汉语为母语的中国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达到以英语为母语的接受模式,为走上国际科研平台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陈珊  毕然 《科技信息》2008,(23):226-226
双语教学,是对外开放的产物,是加强与使用英语国家进行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交流的需要。开展双语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能够熟练运用汉语、英语两门语言进行学科的教与学,师生共同进入一种的汉语和英语教与学的环境,并熟练地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学科知识上的教学与交流,最终达到师生均能运用两种语言、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学科学习、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8.
对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林周县农村居民语言使用情况的入户调查显示,藏族农村居民的语文综合能力较低,在公共场所、新闻、出版、影视活动中主要使用藏语,在家庭生活中均使用藏语,不使用汉语和双语。90%以上的被访户认为发展西藏需要学习汉语文,80%以上的家庭都希望孩子达到汉藏双语兼通的程度。西藏农村和农牧民更迫切地希望掌握汉语文和藏语文。这表明,1994年以来开始实施的双语教育政策,不仅在西藏城镇,而且在农村地区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得到了绝大多数藏族群众的拥护和肯定。  相似文献   

9.
采用眼动技术,选取蒙古族大学生为被试,以汉语篇章阅读为切入点,探讨蒙古族大学生在汉语阅读中篇章处理模式及眼动特征的内部差异.文章所选取的汉语文体为说明文和散文.研究发现,蒙古族双语者在汉语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上差异并不显著,但是说明文的加工要比散文快.从而得出结论:说明文主题明确,对蒙古族双语者来说简单易懂、易掌握,而注重"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对蒙古族双语者来说,在阅读时较难把握中心,因此蒙古族双语者汉语散文的阅读水平低于汉语说明文.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符号表征系统的人类语言的获得,存在一个通用的习得机制。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人类语言学习的敏感期是为0-5岁。在儿童发展出较为准确的母语音素和语音意识,形成母语语言图式之后,就可以向儿童呈现第二语言,呈现方式是开始有意识的为儿童提供一种双语环境。  相似文献   

11.
家庭是儿童最初的和经常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儿童最先交往和交往最多的成人。对儿童的教育首先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父母是儿童不能任意选择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不仅是孩子入学  相似文献   

12.
外语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的投入,而培训机构的为幼儿提供的英语学习时间极为有限,因此解决幼儿英语学习效果不佳的重任就落在家长的身上。为了让幼儿拥有更多接触英语的时间和机会,家长有必要在家庭建立幼儿双语环境。本文讨论了创建家庭双语环境的原因和方法。简单易学的方法将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双语的学习。  相似文献   

13.
双语现象是一种世界性的语言现象。剑川县金华镇是白族聚居区,当地白族群众普遍使用白语和汉语两种语言进行交流,对该镇群众在不同场合的白、汉双语使用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作一定分析,指出产生双语现象的原因,并对白族人民在加强民族语言、文化保存上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坡帽村是该县最典型的仡佬族聚居村。贞丰仡佬族目前的语言使用状况是:绝大部分人通汉语,大部分人同时使用汉语和母语(仡佬语),部分人除母语和汉语外兼通当地的布依语。历史上,贞丰仡佬族的双语类型经历了从仡佬一汉到仡佬一布依又返回到现在的仡佬一汉双语这样一个“V”字形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5.
学前双语教育在我国已经普及,但因为缺乏科学的理论基础,幼儿教师和家长对如何正确引导学前儿童进行双语学习活动非常困难。因此,人们对双语教育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看法,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学前双语教育,该文调查研究了学前双语教育的现状,总结出学前双语课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将幼儿语言、美术、游戏、音乐、手工等活动中与双语课程相结合的创新课程模式,给学前儿童创造一个双语学习环境,使幼儿在快乐的环境中逐渐得到第二语言方面的熏陶,更好地掌握母语及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个人的智商不同,有人聪明,有人愚钝,究竟原因何在?近期,最大规模的一次关于儿童智商的研究结果显示,孩子智商多达40%遗传自他们的父母。根据DNA信息作出的估计值低于根据家庭研究作出的估计值,这与"儿童智商是遗传的"这个结论保持基本一致。调查人员分析了18000名来自澳大利亚、荷兰、英国和美国的6岁至18岁儿童的DNA样本和IQ分数,寻找这  相似文献   

17.
沙吾亚&#;阿东别克 《科技信息》2009,(33):I0121-I0121,I0130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汉语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具有影响力的语言,并且取得国际交往标准语言的地位。民族中小学教师熟练掌握双语教育教学技能,学校要尽快在不同程度中使用双语教学,以双语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电脑信息处理运用能力、现代交际能力和其它必要的生存常识。  相似文献   

18.
基于话语分析法,以虚拟网络空间中的英汉双语表情包语料为研究对象的解释性研究发现,双语表情包中英语和汉语的表现形式各自发生了不同特征的变异,具体表现为7种话语形式。英语的变异形式为汉语化英语,即英语表征呈现出语法失调和语码转换特点,语法失调的程度又决定了变异程度;汉语的变异形式为碎片化与网络语言化,具体表现为句子短小、网络热点词的频繁使用以及标点符号的缺失。同时,英汉双语间不同的表现形式匹配了不同的话语分工,英语具有延异性功能,而汉语具有趋同性功能。英汉双语的整合性并置创造了英汉双语表情包全新的语言变异景观。  相似文献   

19.
宋国钢 《科技信息》2010,(27):314-314,204
新疆地区面向少数民族开展的"双语教育",通常是指使用汉语为非语言学科教学媒介语的教学方法,新疆的双语教学在进入九十代后得到了迅速地发展,少数民族学生双语教学在民汉教师的多年同努力下,各学科在教学上都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丰富的经验,而课改下信息技术课程在我区甚至全国汉语班教学中也只是初步步正轨,在双语教学中则更是一种尝试和创新。要想改善教学中存在诸多不足,并进一步提高双语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对语班学生特点有一个准确地把握,对教学中的各环节进行相适应的学设计,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的教学。  相似文献   

20.
国内双语教学实践效果尚不理想,在教学语言上表现为英汉混合、双语语码转换。人们对此现象的普遍容忍源于对双语教学"概念的理解偏差。英汉混合语的使用凸显教学主体和教学对象面临的语言困境。整体而言,双语教师英语口语水平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国内大部分大学生缺乏足够语言能力参与沉浸式"双语教学。自然英语环境和合格双语师资的双重缺乏是造成语言困境的主要根源。需要就语言提升和课程设置积极提出对策以解决教学双方的语言障碍,从而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