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晦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1):131-135
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涉及发话者的话语产生和受话者的话语理解,而话语理解对交际成功至关重要。本文试从话语理解的先决条件——语用前提的定义出发,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会话分析,具体说明语用前提——话语理解的先决条件和推导会话含义的基本依据——对话语理解的制约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从"缺省预设"看话语理解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话语理解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当且仅当受话人按照发话人期望的意义去理解的过程。但受话人与发话人之间由于各自的知识结构,文化背景,心理特点等差异以及言语语境的动态变化,受话人究竟如何并在多大程度上能朝说话人所期望的意义去理解话语呢?本文试图从认知的缺省预设理论的角度来分析话语的理解并得出:受话人在话语交际过程中总是在充分理解之前就已激活某种缺省预设,从而个人的话语意图通过语言表达得以沟通从而最终实现话语理解。  相似文献   

3.
对话中的角色与话语目的的关系以及角色如何实现话语目的是语用学探讨的重要内容。角色的多样化导致话语目的的理解也出现多样化,从而影响目的实现。实现话语目的有直接方式和间接方式两种,话语目的的实现方式与角色之间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Sperber和Wilson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的角度探讨话语标记在话语的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语用制约作用,以期对英语听力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5.
话语的理解有其一定的理解机制,话语成分的意义的理解是话语理解的基础。从话语理解理论的角度来看,"词类活用"现象理解中的主要机制是依据完整原则、合理原则来进行的语义调整,语义扩展是语义调整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讨论语境对话语含义的影响,特别探讨了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以及民族文化传统语境对话语含义的影响,说明语境对听读者理解话语含义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综合语篇连贯理论和关联理论,指出话语联系语在书面语篇的生成和理解中,具有语篇组构功能和认知引导功能。调查、分析地方性本科大学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话语联系语的使用情况,提出利用话语联系语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话语理解包括话语正解、误解和曲解。话语正解就是接受者对话语形式作符合表达者意图的理解,以此为标准可以甄别“一语多解”中的正解,诠释种种“话语变体”现象,揭秘“错传正解”等等。人们唯有坚持话语主体原则、话语形式原则、话语语境原则才能达到话语正解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解巧红 《科技信息》2011,(18):I0159-I0160
话语标记语是对话中的普遍现象,主要用于加强说话人之间的交际效果。根据话语标记语在话语上下文的理解中的作用,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三点功能:主观功能,互动功能,文本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为框架,从认知角度分析了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功能,即其对话语的生成和理解产生制约性,体现说话者意图,促进话语的理解,减少受话人处理话语时所付出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言不尽意”是中国特有的话语生成和理解规则,它既表达了语言的局限性,同时肯定了这种从无生有的无限性,这一辩证思想对中国文化社会生活影响深远。歌词话语拥有悠久的历史,不仅是当下社会和人民生活的镜子,同时具有高度的艺术文学鉴赏性,“言不尽意”的思想理念,在歌词话语中有着非常直观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语言交际是按一定推理思维规律进行的认知活动。在实际交际中 ,要实现对交际话语的理解 ,应以交际人双方趋同的认知心理状态为前提 ,通过语用推理 ,实现对话语理解的目的。交际双方认知心理状态在理解隐性话语和判断隐性连贯的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语境是话语分析的必要条件,它对话语的解读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尽管大量有关英语话语标记的研究已表明,通过语境有助于交际者更好地理解话语标记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所起的作用,但结合语境探讨汉语方言话语标记的研究甚少。语境如何对方言话语标记产生影响?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本文通过具体个例对以上两点加以说明,以期对汉语方言话语标记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4.
文化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话语理解,不同语言群体之间的话语理解要通过翻译才能完成。话语翻译应该透过源语的表面结构认识其内在信息,这就要求译者深入了解话语文本中不同层次的相关内容。《西方神话学读本》中《潜水捞泥者:神话中的男性创世说》一文涉及文化理解的不同层次,对这种话语翻译实践中的误译实例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层次分析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为话语理解与生成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认为心理模型的运用是人类进行语用推理的基本形式,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和理解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知语言学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含意推理因果化模型”的理论框架内,通过分析语言运用中的隐喻话语意义建构和理解的机理,借此进一步证明该框架作为研究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的理论工具的普遍性、可及性和解释力,并认为话语含意的生成与理解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常规关系(相邻/相似关系)的认知加工、心理建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话语标记语是口语交际中特有的语用机制。在话语生成过程中,话语标记语具有为说话者合理组织并表达自己的思想从而促使交际顺利进行的功能。依据Sperber&Wilson(1995)所提出的关联理论,从认知语用学角度分析其在话语生成和理解过程中的语用功能,并结合实际阐明:在话语生成过程中,话语标记语有助于说话者对听活者的话浯处理能力、语境信息等加以控制;有助于说话者在话语生成时更加灵活地组织语篇以达交际意图。教师在英浯u语孜学中,应高度重视话语标记语的重要性,并将其语用功能列入教学大纲有计划地讲授,以期有效交际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17.
自然口语中话语标记的研究对言谈互动、话语理解、情感分析、人机对话和口语机器翻译具有重大意义.为实现话语标记的自动识别,该文基于依存语法理论,分析判定话语标记的句法依存关系、语义依存关系、话轮位置以及共现成分的语义与功能信息.针对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方法缺乏原理和语义上的解释性问题,运用朴素贝叶斯、决策树、大规模线性支持向量机以及贝叶斯网络四种解释性强的机器学习方法,对话语标记进行识别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贝叶斯网络识别准确率可达92.3%,验证了该研究结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话语理解中起引导和制约作用。话语标记语并非只体现在单纯的词句和语法上,而是体现在其语用功能上。对于会话双方,目的是满足双方的理解意图。本文基于新格赖斯理论,以影视作品语料库中的对白为语料,探讨对白中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关联理论为基础,讨论话语标记语在话语生成和理解中的制约作用。同时作者探讨了听者寻找话语与语境之间的关联性;最后指出了话语标记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革命话语是二十世纪中国的主流话语之一。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对革命话语的理解和使用有自己特定的内涵,在他的早期书信中比较明显地体现出从教育改革、到国民性改造的演变以及与政治革命的关系,从中可以发现鲁迅早期对革命话语的独特理解,对于研究早期鲁迅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