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构建了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指标体系框架下,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存在核心城市“一城独大”、圈内城市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需要尽快建立城市圈协调机制并加强圈内城市的有效合作,进而实现整个城市圈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2.
孙淑生  李根 《科技咨询导报》2009,(32):248-248,250
武汉城市圈对整个湖北省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07年武汉城市圈内GDP达5556.74亿元,占到了全省国内生产总值9230.68亿元的60.2%,是湖北省经济最强最活跃的地方。应用齐波夫定律以及城市目的相关理论对武汉城市圈2002年至2007年的相关指标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武汉城市圈已经处于城市圈发展的成长期,武汉作为城市圈中心城市,集聚效益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3.
1.战略目标2Q00年发展战略为:突出重点(中心城市圈),两头并进(中心城市和县级中。心城镇),更新结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打好基础(现代化基础设施网络)。即突出中心城市圈的发展。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为腹地,积极接受上海的辐射,充分利用上海港、乍浦港、宁波港的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合理发展中心城市与积极发展县级中心城镇共进。现阶段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集聚优势,重组城市结构,扩大城市规模,增强经济辐射力和带头作用。同时.加快发展县域经济中心城镇,向中小城市迈进。更新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在分析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内涵的基础上阐明了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的关系,再从五个方面阐述了乌鲁木齐城市圈构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必要性,最后结合实际重点论述了乌鲁木齐城市圈构建循环经济型生态城市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情况郭文炯教授,人文地理学科带头人.1965年出生,硕士,山西汾阳人.1987年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系本科毕业,1994年山西大学黄土高原地理所研究生毕业,1996年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作访问学者一年.多年来,一直从事人文地理专业城市地理与城市规划方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现任城市与旅游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地理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山西省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山西省规划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2007年,荣获山西省青年科技奖,并获得青年科研专家称号.二、研究方向与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将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依次划分为5个阶段,揭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认为发展至均衡网络型空间结构是其必然趋势,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诱导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是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7.
武汉城市圈城市经济关联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和城市流强度模型,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域,对武汉城市圈城市相互作用强度,各城市的区位商、外向功能量、城市流强度以及中心性进行分析与验证.结果表明:武汉城市圈内各城市经济关联强度较弱,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武汉市中心地位突出,经济发展呈现"一城独大"格局;武汉城市圈外向型服务功能落后,城市间服务功能不协调;武汉城市圈经济集聚与辐射功能总体较弱,区域一体化尚处于初级阶段.建议:分类引导,提升武汉城市圈城市总体实力;完善交通,强化武汉城市圈网络化结构;明确分工,实现武汉城市圈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增强武汉城市圈城市流强度.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运用城市首位度、分形等理论和方法,对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优化武汉城市圈等级结构的对策措施,以期实现武汉城市圈的持续、稳定、快速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武汉市是华中地区最大的中心城市,具有极强的市场集聚功能和辐射能力.以武汉为中心的城市密集区优势突出,加快武汉城市圈的经济一体化建设,有利于形成湖北经济发展的强劲增长极、中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中游地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等定量化手段,分析得出目前武汉市与周边城市没有形成资源优势互补、协调发展的局面.最后提出武汉城市圈经济协调一体化发展的决策.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2002~2007年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等级规模的首位比、首位度以及位序-规模现状与变化趋势研究,分析了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的等级规模的结构特点.提出未来武汉城市圈城市体系发展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中原经济区为研究区域,选取2000年和2009年两个时间截面,采用城市流强度模型,对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进行测度,根据计算结果将中原经济区28个城市的城市流强度分为高水平平稳型、较高水平增长型、较高水平缓增型等14种类型.结果显示,2000—2009年,中原经济区城市流强度空间整体格局保持不变,呈现围绕郑州、洛阳的圈层结构;中原经济区北部围绕郑州和洛阳形成城市流强度高梯度区域,而南部由于处于经济区边缘,且处于省际地区,为城市流强度低梯度区域,故在南北方向上北高南低;东西方向上,东部受经济近邻效应影响明显,而西部紧靠西部欠发达地区,故城市流强度东高西低;随着时间的变化,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溢出作用开始凸显.  相似文献   

12.
南阳市城市营销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娟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0,2(3):104-107,119
随着城市间对资源竞争的不断加剧,很多城市采用营销企业的方法对城市进行营销。作为中部区域的中型城市之一,南阳也需要通过制定合适的城市营销策略使城市的竞争力不断提高。本文采用SWOT模型对南阳城市营销环境进行分析,指出了南阳城市营销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以期有助于南阳城市营销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3.
一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恶化同步的趋势表明,目前中国城市发展模式难以持续。而宁波等城市另辟蹊径、异军突起的案例昭示我们,城市营销可能是城市发展的新动力。由此以宁波为例,介绍了城市营销的基本概念、实施及对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山东省17个地级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基础设施、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环境水平四类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生活质量进行了定量评价.依照综合得分情况,将山东省17地市分为五类,即:第一类包括青岛市和威海市;第二类包括济南、东营和烟台市;第三类包括潍坊、济宁、淄博、德州和滨州市;第四类包括泰安、聊城、莱芜、日照和临沂市;第五类包括枣庄和荷泽市.同时简要分析了每个城市的优劣之处,对各城市今后生活质量的改善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地级市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城市竞争力是指城市的发展和创新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城市竞争力计量模型,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城市竞争力进行逐一测度,根据测度结果把11个地级市分为3个层次,对各层次城市发展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扬长避短、加快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的基础.地貌、水文、气候条件等都对长江流域的城市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历史上的南京、杭州、苏州、景德镇等都是与自然山川有机结合的古代城市范例;现代长江流域的城市正在进行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的生态城市建设.  相似文献   

17.
基于辐射力模型对广西城市辐射范围进行研究,发现:广西绝大部分城市规模小,辐射范围小;城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弱;湘桂-南防铁路沿线地区最有可能形成城镇密集带.  相似文献   

18.
研究城市圈建设中城市之间的互斥共生关系,寻找引导城市走向合作共生的道路.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运用了演化博弈的基本原理,构建城市间互斥合作模型,根据设定的支付函数,求出影响城市间演化稳定策略解的因素,以此提出对城市与政府的建议与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综合因子分析法在评价城市设施水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综合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城市设施水平综合评价模型,并对9个样本地区的城市设施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较客观的反映出了各样本地区的城市设施水平的高低程度,从而为城市设施建设的发展规划和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另外,此模型为城市管理部门进行其它方面的定量综合评价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普遍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0.
运用城市中心度、引力模型、断裂点公式等相关方法,从中心城市及其相互联系和吸引辐射腹地3个方面,划分淮海城市群的理论空间范围,并结合淮海核心区一体化建设实践和地域邻近实际情况,综合界定出淮海城市群合理的空间范围。结果表明:徐州是淮海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它的城市中心度、综合实力和对外经济联系量均远高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且与周边城市联系紧密,吸引辐射腹地范围广阔;淮海城市群理论上的空间范围包括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淮安、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10个城市,而合理的空间范围则为徐州、枣庄、淮北、宿州、宿迁、临沂、济宁、商丘和连云港共9个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