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电路原理"课程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它为后续的诸如模拟电子、数字电子等专业课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前期的教学,充分认识到该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与时俱进的重要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在近两年的授课中,逐渐加大了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动态的联系,充分体现出课程的工程性和实践性。与此同时,将合适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课程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有效地改进了"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难教、难学的专业基础课。以安徽工程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电机学"为例,分析了该课程的特点及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基于CDIO的"一体化"工程教育培养理念,提出了引入工程问题,理论与实践穿插式教学思路,探索了"电机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的改革。该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有助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各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逐步形成"大思政"教育体系。以专业主干课程软件工程为例,在分析教学内容和目标基础上,从科学素养培养、创新意识强化、生活处事哲理灌输等方面阐述了该课程开展课程思政的着眼点,并分别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改革和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详细分享了开展课程思政的经验和做法。实践表明,上述措施切实加强了学生科学素养、法治素养、民族自信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达到了课程思政教育的目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是大学计算机师范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文章以"信息技术教材教法"课程教学目的为依据,结合课程讲授经验,把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施教技能、教学评价和教学研究五个知识框架,并以该知识框架为依据明确了课程具体的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5.
以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开设的——射频和微波电路设计课程为例,探讨了课程整体设计在以"项目"为核心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对该课程各环节内容的深入分析,讨论了在理论教学、作业、实验等环节如何具体围绕"项目"为核心进行展开。该课程把一个难度较大的设计项目所涉及的众多知识点,巧妙地分散到了课程的各个环节,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水到渠成地完成最终设计。作为一个典型的"项目"为核心的教学案例,该课程可以为国内相关大学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万花筒"类课程在高校各专业普遍存在,且其授课效果一般不是很理想,其根本原因是:该类课程各章节间较少理论或逻辑关系,重点不突出,极易造成"学生听得昏,老师讲得累"现象。该文以典型的"万花筒"类课程机械安全技术为例,利用层次分析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厘清"万花筒"类课程各章节的重要性,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授课,有效提高"万花筒"类课程授课效率。分析结果表明,机械安全技术课程中最重要的4个章节分别为冲压机械、锻造工艺、焊接工艺和起重机械,其它章节重要度排序也符合预期,该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3ds Max动画制作》课程是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必修的专业方向课.本文以聊城大学东昌学院该课程的实际教学为例,通过分析教学现状和该课程实施威客的可行性,尝试着将"微课"引入到《3ds Max动画制作》课程的教学中.文章以《打造黄金豹》为例,从微课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及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做了探讨.实践证明"微课"的确能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的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与个性化学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教师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针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应用-分流追踪"为主线的"四段式全程追踪"的教学模式,该模式融合了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式,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具体介绍了该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1)引导学生对数学分析课程做好认知的准备和情绪的准备;2)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重组;3)结合专业学习的需要有选择的融入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的内容;4)建立网络教学平台、开设选修课以及考研数学辅导班等对不同需求的学生进行分流追踪教学。通过该教学模式的实施,使得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学生数学分析课程的学习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9.
"数学分析"是数学类各专业的一门主干基础课程,该课程的教学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将数学建模思想与方法融入"数学分析"课程的教学是提高该课程教育教学质量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就融数学建模思想方法于数学分析教学过程中,提出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0.
马毓堃  冯晓静 《科技信息》2012,(16):209-209
《电路基础》课程是高职高专电子信息类、通信类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连续三年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本着因材施教,以"必需,够用"为原则,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尝试,加大了实验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改革了考核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并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实践、修订,使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与建设》课题在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旨在使高职数学教学既遵循"必需、够用"的原则,又更好的实现"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服务、为培养学生专业技术服务、为培养学生学习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服务"的目标定位,凸现基础性、教育性和服务于专业技术教学的课程功能。  相似文献   

12.
“计算方法”是一门研究用计算机求解各种数学问题的数值方法及其理论与软件实现的数学课程.针对“计算方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教学内容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考核形式的转变三方面对该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13.
高等农业院校数学实验是大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总结在高等农业院校中数学实验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实践过程,包括"一基两高一新"课程体系,精品课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结合新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我国目前高校教育教学现状及社会对数学类人才的要求,提出了师范类数学专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实践环节教学改革建议。认为,要以培养思想品德优良、基础理论扎实、个性充分发展,能在中等学校、高职院校和其他各类学校进行数学教学和相关教育研究,同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优秀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要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综合教育"的思想融入教学内容,按照"先基础、后专业、再特色"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形成"成人教育、成才教育、成长教育"的教育合力。要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5.
数学新课程标准引发的教育改革给师范院校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使培养中学数学教师的高师数学教育中重要的、有特色的课程—数学课程与教学论(简称"数学教学论")面临了新的挑战.本文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听课、调研等方面对当前"数学教学论"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作以分析,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介绍了以积极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刘军 《科技信息》2008,(3):184-184
在高等数学课程整体内容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了该课程中极限概念教学的特点,讨论了该课程中极限及其相关概念的教学措施。结合作者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极限概念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性思维能力的几点原则。  相似文献   

17.
当代教育观念下计算机技术改造数学课程原则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以及笔者多年的学习心得和教学实践经验,针对我国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依靠当今先进的教育理论,探讨了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造数学课程的原则。其中涉及到教师、学生、教材、媒体(计算机)的相关问题。应用计算机技术改革数学课程的研究,实质上就是一种基于计算机技术的数学课程研制理论和实践。但本文并不是对数学课程理论全面的研究,而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当代先进的教育观念,得出以数学素质教育为目的信息化数学课程改造原则。  相似文献   

18.
朱连燕 《科技信息》2012,(33):339-340
高等数学是大学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其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工具,因此怎样进行高等数学教学、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已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本文结合作者的教学经验,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关于高等数学教学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设计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设计是联系数学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桥梁,对其进行评述可以促进数学文化理念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的渗透。基于数学文化的教学案例设计可分为一课一评式与专题研究式两大类,它们具有视角多样、过程开放、设计思路人性化的特征。但在实践中,数学文化观下的数学教学设计容易遭遇以下问题:一是将“数学文化”庸俗化、简单化;二是用单一的表现形态展示数学文化系统的多元性、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初等数学研究课程的特点,根据建构主义观点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理论,从课前准备、课上研究和课后反馈三个阶段来设计在初等数学研究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合作学习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