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是列宁写于1908年的重要哲学著作。在这部名著里,列宁分析和批判了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系统地阐明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列宁的论述,生动地体现了“辩证法也就是(黑格尔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五节说的是关于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关系的问题。列宁指出,关于真理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客观真理的问题;一为绝对真理和相  相似文献   

2.
科技进步和科技革命为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邓小平创立、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创造了主观条件特别是客观条件,离开科技进步和科技革命就无法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革命化、"区域化"、民族化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是两种不同类别的真理,“绝对真理”的概念不应当摒弃;“绝对真理”作为人类真理性认识的逻辑终点,它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把绝时真理解释为真理的种类或者完全正确的认识时,它是一个虚假概念,应当被摒弃;当把绝对真理作为相对真理的时立面并共同构成真理的属性时,绝对真理被保留下来,并且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从属于辩证法,通过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分析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确立它们的关系。教科书中的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问题及一些真理的相关问题也以此作为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1918年《国家与革命》在俄国彼得格勒出版。这篇著作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与革命的有关言论收集起来,加以系统化,制订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革命的系统理论。它不仅在理论上特别重要,而且成为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政权的战斗纲领和行动指南。列宁在著作中详尽地阐发了作为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核心的无产阶级专政学说,论述了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和消亡等一系列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民主,也就是无产阶级民主。这个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早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指出:“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马、恩选集》第一卷第272页)在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许多著作中,在我们党的许多文献中,都曾经对这个问题有过明确的论述。由  相似文献   

7.
唯物辩证法的创立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空前的大革命”。①它一经创立就成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列宁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毕生的革命斗争中最为注意的事情是:“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史、自然科学、哲学以及工人阶级的政策和策略。”②马克思的《数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就是用唯物辩证法来改造微积分学的一个典范。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为《形态》)中,“交往”是一个重要概念。它关系到正确研讨《形态》、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早期思想,乃至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本文仅就此作一初步探索,以期引起深入研究。一《形态》是在立足“现实的人”的基础上,和论述人类的历史过程中,提到了“交往”概念的。他们首先是把它和生产作为一对范畴提出来的。他们认为,人要生活就要进行生产。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列宁“反映”概念的三种界定和真实意义问题,论证了列宁在感性认识阶段、理性认识阶段和认识全过程三种意义上的“反映”范畴,指出了列宁“反映”概念的真实的、完整的意义,同时还论述了列宁“反映”说的能动性和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1905年俄国革命围绕土地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斗争,列宁根据这次革命的历史经验,修改了俄国社会民主党以前的土地纲领,提出并深刻论述了土地国有化理论,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土地问题的理论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对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对列宁土地国有化理论作一初步探讨,以便了解这一思想的产生、内容、实质以及特点,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列宁关于落后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相似文献   

11.
列宁认为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恩格斯认为"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全过程的核心。前者是就对立统一规律在整个辩证法理论体系中的地位而言的,后者是就事物发展全过程中的第二次否定、第三个阶段(即"否定之否定)"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中的地位而言的。列宁的思想与恩格斯的思想是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辩证法理论体系中不同组成部分的地位和作用所做的判断,二者的作用是互相补充、而不是互相排斥的。不能用肯定和否定的不断交替代替否定之否定规律,因为肯定和否定的不断交替不能说明事物自己发展自己、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对立统一规律和质量互变规律不能说明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和全过程,不能说明发展是"在高级阶段重复低级阶段的某些特征、特性"、并且"仿佛是向旧东西的复归",只有否定之否定规律才能说明事物发展的这种特点;要从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说明掌握事物发展全过程的周期性应该坚持的正确方法。  相似文献   

12.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批驳、抵制"过时"论的消极影响.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分析问题,具体分析恩格斯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某一个国家内不可能胜利"和列宁提出"在新的发展条件下,社会主义革命在单独一个国家内完全可能胜利"的这两个不同结论,就能清楚二者不是"过时"和"与时俱进"的对立关系,而是唯物辩证的有机统一、革命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无产阶级革命的终极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内在统一,同放真理光芒.从而,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相似文献   

13.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事物的客观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相对性是绝对的,绝对性是相对的。“绝对真理”是为反对“相对主义”,“相对真理”是为反对“绝对主义”而提出的。“真理”是实概念,“绝对真理”如“纯金”、“理想气体”是理想概念。并对马文提出了商榷。  相似文献   

14.
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真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西方传统哲学要么恪守真理绝对论,走向绝对主义,要么恪守真理相对论,走向相对主义.列宁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阐释了绝对真理的含义,绝对真理与相对真理的关系,以及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与相对主义真理论的区别,实现了对西方传统真理论的超越.实现这一超越的唯物辩证法,对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如何强化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事求是”这一中国语言,言简意赅地概括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观察问题、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列宁主义的实质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足点。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正是靠着实事求是,不断走向胜利。今后,我们还是要靠着实事求是,开创未来。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有过一个从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然需要保留商品生产。斯大林部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但又把它局限在个人消费品的范围。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有着相互矛盾的态度。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创新性认识。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国家能否发展商品经济,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史上有过一个从否定到部分肯定再到肯定的认识发展过程。马克思、恩格斯预测社会主义是没有商品生产的社会。列宁认为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仍然需要保留商品生产。斯大林部分肯定了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可能性,但又把它局限在个人消费品的范围。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社会主义发展商品经济的问题有着相互矛盾的态度。邓小平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是对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商品经济的创新性认识。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主义精髓的实事求是,并非马克思主义产生时就被明确地、完整地提出来,其提出和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尤其是恩格斯在很多著作中对马克思主义精髓问题作了不少导向性的阐述;列宁在此基础上对马克思主义精髓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论述;毛泽东则以中国特色的语言正确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精髓——实事求是;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先后对实事求是这一概括作了补充和发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精髓理论的内容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恩格斯的悲剧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普遍适用性。他们认为:悲剧的社会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冲突";悲剧的艺术真实必须尊重历史真实,但也应当允许和倡导合理的艺术想象和艺术虚构;运用现实主义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塑造人物形象,必须做到人物的个性和共性的有机统一,文艺创作必须"莎士比亚化";文艺创作应当努力做到"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与"莎士比亚剧作的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相融合,因为这正是戏剧的理想和未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