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今天的文学艺术园地里纪实文艺要能够真正做到大行其道,就必须考虑到作品的接受效果,注重其文艺创作中的真实与想象,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和至善至美的艺术原则,达到生活的真实和历史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的高度和谐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自己的戏剧创作中对古希腊悲剧有四大继承性,体现在结构上,情节安排和矛盾冲突上,人物形象塑造上,艺术手法表现上,但必须肯定,莎士比亚在继承中表现出更多的创新,突破和拓展,完成了一个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文学家的历史责任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3.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一直为中外文艺创作的典范。本文结合莎士比亚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宗教状况 ,通过对其早期喜剧《驯悍记》结构和剧中女性人物性格的分析 ,揭示在《驯悍记》剧表面故事情节下剧作家真实的创作意图 ,阐明莎士比亚的女性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4.
张静 《科技信息》2009,(21):I0173-I0173,I0224
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杰出的英国现实主义作家、诗人,被认为是跨时代的文学巨匠。他一生钟情于希腊悲剧,不懈研读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并受叔本华悲剧意识影响,认同近代科学思想上的怀疑派论调。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充满悲剧的宿命论色彩.反映了他本人对生活的悲观主义情绪。在哈代的文学生涯中,《德伯家的苔丝》是他最具艺术魅力、内涵最丰富的作品,也是他小说诗歌文学作品思想艺术上的集大成者。这部作品不但使这些影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反映了作者在世纪末的迷惘与困惑。本文就《德伯家的苔丝》主人公悲剧的形成原因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美兰 《科技咨询导报》2011,(7):208-208,210
在艺术上,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代表了人类戏剧艺术的顶峰,而悲剧是莎剧中成就最高的.文章解读莎士比亚作品正是通过悲剧人物心灵内在化倾向,特别是通过人物的病态心灵表现社会异化、畸形和危机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剖析莎士比亚的悲剧的独特风格。通过对其悲剧中悲剧环境与悲剧人物的研究去发现其悲剧人物的无穷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以全新的历史观处理凯撒被刺一事,把博鲁托斯一伙标定为叛党。博鲁托斯是个"高贵的罗马人",他对凯撒的谀词失去警觉,举起为罗马为人民的旗帜,刺死了凯撒;但不得人心,最终战败自刎。他不是作为一个将军,而是作为一个高贵的罗马人的悲剧命运,依旧获得了人们的怜悯和同情。《裘》剧在艺术上,为莎氏历史悲剧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是未来四大悲剧的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的悲剧通过揭示社会矛盾,反映出深刻的思想内涵。权欲、情欲和仇恨三种欲望过度膨胀所导致的毁灭,是他表现的主题之一。通过对莎士比亚悲剧主题的分析,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莎士比亚悲剧的深刻性,把握莎士比亚悲剧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9.
陈尹晴 《科技资讯》2006,(21):208-209
莎士比亚的戏剧是英国乃至全人类的文学瑰宝,无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悲剧还是历史剧都是英国文学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莎士比亚的作品的研究实际上就是在对莎士比亚时代历史的研究。本文作者着力分析了莎士比亚各类作品的经典之处,让读者对莎士比亚的作品和精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名剧《裘力斯·凯撒》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而且展示了丰富的政治智慧.莎士比亚首先暗示凯撒从"人"到"神"的变化对其人格和罗马政局产生了可怕的影响.由于凯撒的政治业绩和实现手段亦正亦邪、伟大而又危险,所以由两位"高尚的罗马公民"勃鲁托斯和凯歇斯所代表的反独裁事业是必要和值得赞扬的.但他们政治上的天真和策略上的轻率却让刺杀凯撒的政治目的惨遭失败.莎士比亚因此强调"城邦"大都是高尚人格与低俗人性的混合体,政治家必须懂得如何让普遍的道德和原则在现实中更易实施.  相似文献   

11.
新编民歌《兰花花》属于叙事性独唱歌曲,它既保留了原来的风格,又被赋予了新的音乐内容,既具有浓郁的民族地域特色,又有西洋交响乐气势磅礴的魅力,为演唱者提供了一个更大的艺术创新和发挥的空间。演唱者应对作品内容、语言、主题、时代背景、地域风格、乐句划分、伴奏织体、速度、力度、表情述语的变化进行推敲表琢磨,加强综合艺术表现力,以获得较完美的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2.
关于金庸小说的接受早已超出个人趣味,涉及对文化现象的客观价值的评价.围绕金庸作品意义的批评虽然已有许多,但无论是否定的立场还是肯定的见解,仍都存在有待商榷的方面.通过对金庸小说意义的讨论,我们能够对诸如"文学与消遣"、"艺术价值与历史真实"、"审美欣赏与思想内涵"等诗学基本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历史如何与艺术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否既具有自觉的历史意识,又具有鲜明的现代意识和丰厚的审美意识,《大清血地》从正面给我们阐释了历史小说作为跨越在艺术和历史学这两个门类之间的一种艺术形式的真谛.  相似文献   

14.
古希腊神话作为体现早期人类思想的一种艺术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虽然仍处在萌芽状态,但在其故事内容中却蕴涵着十分可贵的美学思想。悲剧美和崇高美是古希腊神话的主要美学特色,其艺术效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格非注重历史在小说世界中的想象性实现,他的小说大都可以纳入先锋历史小说的范畴。格非在悲剧中反思历史,在虚构中呈现真实,在隐喻中超越现实,试图展示生命深处的人性本质。格非在历史中探求人性升华的可能,在苦难中寄寓精神救赎的希望,这种对历史和生命的终极关怀,启迪着我们去追寻遥远精神家园。格非先锋历史小说所体现的批判精神和诗性品质是文学在市场化年代应该坚守的立场。  相似文献   

16.
《还乡》是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作品悲剧性的三性人物以及悲剧性的时空结构来阐释该作悲剧性的艺术特点,以此阐明该作品艺术魅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7.
法国作家扬·盖菲雷克的<野蛮的婚礼>把西方当代的著名精神分析学理论引入文学创作中,对作品主人公的"无意识","俄底普斯恋母情结","梦"以及病态心理进行心理学分析,用艺术形象诠释了西方精神分析理论,也展示了一幕病态人格悲剧.  相似文献   

18.
评判历史问题的标准历来多元化.邓小平在评判中共自身历史问题时,政治性突出些,历史性弱化些.有些问题也实现了政治性与历史性的结合.对毛泽东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的概念性定义、<决议>本身的历史地位及实事求是的问题的讨论,可以明显看出邓小平对中共历史问题的论断,基本上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  相似文献   

19.
徽州“三雕”艺术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俏梅  齐皓 《科技信息》2008,(29):128-128
徽州"三雕"是作为徽州建筑文化群中一个基本元素,以其悠久深远的历史溯源、崇儒尚"理"的思想内容、精巧多变的艺术特点、质朴淡雅的生活空间以及吉祥和谐的文化内涵,向人们显示着这一古老民间艺术丰富的文化意蕴和无限魅力。  相似文献   

20.
凌力是当代最深得“红楼”艺术精髓的一位历史小说作家,她的历史小说不论在对历史悲剧的深刻发掘、女性形象的复杂塑造,还是对历史题材的生活化和人情化处理等都深得“红楼”艺术神韵。凌力创作的这种审美追求有利于历史小说创作走向深化发展,代表着当下历史小说创作的健康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