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三个人肿瘤细胞株为模型,分析了顺序、剂量和时间等因素对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联合抗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γ-干扰素和β-肿瘤坏死因子同时处理细胞具有很好的协同抗增殖作用;(2)一个因子继以另一因子的处理效果不及双因子同时处理,以先用β-肿瘤坏死因子处理,再用γ-干扰素处理的效果相对最差;(3)抗增殖效应与处理时间和作用剂量直接相关;(4)每次1h,隔日一次,每周三次的间歇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E.coliHB101菌株的外源基因表达产物"人γ-干扰素/人β-肿瘤坏死因子重组双功能杂交蛋白"(HuIFN-γ/HuTNF-β简称γTNFβ)进行了分离和初步纯化,并将产物作了抗病毒和细胞毒活性检测。结果表明,此初步纯化的γTNFβ的细胞毒活性为1.4×106u/mg·p;抗病毒活性为1.7×106u/mg·P。这一方法的建立,为进一步分离纯化γTNFβ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妊娠过程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一种同种半异体移植免疫耐受模型,近来的研究发现母胎界面上表达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分子有重要作用,经典的和非经典的MHC I/II类抗原表达在妊娠过程中是时空动态变化的,维持妊娠的正常进行.生理剂量的干扰素-γ(IFNγ)是妊娠必需的细胞因子之一,而超过生理剂量的IFNγ则会直接导致流产.IFNγ影响妊娠的机制是多方面的,主要通过调节母胎界面MHC抗原的表达.与此同时,IFNγ下调在妊娠过程中发挥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IL-1β和TGFβ1的表达;促进母胎界面细胞凋亡水平;抑制孕酮的分泌.超生理剂量IFNγ可通过这些作用最终导致母胎界面局部免疫微环境调控失衡,妊娠失败.文中着重介绍近年来母胎界面免疫调控及IFNγ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诱导蛋白44(Interferon-inducible-protein44,IFI44)是一种α/β-干扰素(Inteffemn-α/β,IFN-α/β)诱导基因,参与干扰素信号路径的多种生物学作用,如抗病毒。它能够反映干扰素的活性,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发病中担任着新的角色。在肿瘤的发病、治疗、放射抵抗方面也发挥着相应的作用。它还是一个潜在的炎症因子,参与了神经毒素引起的神经变性过程。本文对该基因的研究现状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5.
用MPG吸附层析法所制备的HuIFN-γ/HuTNFβ重组双功能杂交蛋白(简称γTNFβ)[1]去处理人宫颈癌细胞株ME180、胃癌细胞株7901和肺癌细胞株G6,结果表明此杂交蛋白对这三个细胞株都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杀伤率显著高于同剂量的IFN-γ或TNF-β;用3H-TdR掺入法观察γTNFβ在不同时间、不同剂量条件下对G6的增殖抑制,可得到同样的结论。用γTNFβ与丝裂霉素C(Mito-C)一起处理胃癌7901细胞,结果表明在Mito-C1.0μg/mL浓度以下、γTNFβ50u/mL浓度以下,两者具有良好的抑病协同效应。用γTNFβ处理胃癌、肺癌细胞以及yγTNFβ与化学细胞毒性药物协同抑癌尚未见有报道。本文的结果为深入研究γTNFβ可能具有更有效的抗癌效应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对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以体外培养1日龄猪前体脂肪细胞为研究对象,分别以0IU/mL(对照组)、10、100和1000IU/mL的IFN-γ处理细胞.采用油红O染色提取法定量分析细胞内脂肪生成和细胞分化程度;选取浓度为100IU/mL的IFN-γ处理猪前体脂肪细胞,用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SQRT—PCR)分析脂肪细胞分化标志基因脂蛋白脂酶(LPL)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2(PPAR-γ2)mRNA表达情况;免疫印迹分析PPARy2蛋白表达情况,探讨IFN7影响猪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可能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各处理组细胞油红O染色的OD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100IU/mL组显著低于10IU/mL(P〈0.05),显著高于1000IU/mL组(P〈0.05);此外,100IU/mL组LPL和PPAR-γ2mRNA以及PPAR-γ2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上述结果表明,IFN-γ抑制猪前体脂肪细胞的分化,效果呈剂量依赖性;此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LPL和PPAR-γ2mRNA以及PPAR-γ2蛋白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大别山区葛根总黄酮(TPF)对CCl4诱导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1次性腹腔注射(ip)0.1%CCl4花生油溶液(10ml/kg)建立小鼠化学性肝损伤模型。TPF连续灌胃(ig)14d后摘眼球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剖腹取肝,制备10%肝匀浆,测定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活性;进行肝组织病理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显示TPF能降低CCl4诱导的化学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ALT、AST和肝匀浆中MDA、IFI-γ、TNF-α的活性及增强肝匀浆中SOD的活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降低肝组织中IFN-γ、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通过3β-乙酰氧基-5-烯胆甾-24-酮(2)与N-溴代乙酰胺(NBA)反应得到3β-乙酰氧基-5α-溴-6β-羟基胆甾-24-酮(3),(3)通过光环化反应后不经分离直接通过锌粉/乙酸水解得到52%产率的化合物3-乙酰氧基胆甾-5-烯-19-羟基-24-酮(5)。缩短了合成天然多羟基甾醇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β,19-三醇(1)的时间并减少中间过程的物损耗,进一步提高了反应产率。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蒙药古日古木、古日古木-13对Con A致小鼠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保护作用及对IFN-γ/STAT1/VCAM-1通路的影响。将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古日古木低、中、高剂量组、古日古木-13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7d,于末次给药1h后,尾静脉注射Con A 20 mg?kg-1致免疫性肝损伤。ELISA法测定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和TUNEL法测定肝组织细胞凋亡程度;蛋白质印迹检测肝组织STAT1、p-STAT1、VCAM-1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古日古木、古日古木-13可降低Con A所致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小鼠血清中TNF-α、IFN-γ的含量(P<0.05);能够明显抑制Con A引起的肝细胞凋亡;可降低STAT1、p-STAT1、VCAM-1蛋白表达量(P<0.05)。可见古日古木和古日古木-13对Con A所诱导的自身免疫性肝炎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INF-γ/STAT1/VCAM-1信号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10.
用IR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主体分子(±)-1,1’-双-2-萘酚与客体分子乙酸乙酯形成31包结物晶体.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胞参数:a=10.349(5),b=10.973(2),c=22.757(3),α=81.29(1),β=79.04(3),γ=77.32(2)°,V=2459.0(1)3,Dx=1.279g/cm3,F(000)=996,可靠因子R=0.055,Rw=0.056[w=σ(F)].每个不对称单位中由三个主体分子和一个乙酸乙酯分子组成,三个主体分子的六个羟基以分子间氢键相联系,致使晶胞中的两个不对称单位之间形成空腔,两个乙酸乙酯分子通过氢键嵌入此空腔之中  相似文献   

11.
提出用铁屑和炉渣混合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的新方法,对于100mLCr(Ⅵ)浓度为62.6mg.L^-1的含铬废水,最佳处理条件为:铁屑与炉渣的质量比为3:7,处理剂量为6g,废水PH值为5,处理时间为10min,在该条件下,Cr(Ⅵ)的去除率为100%,该法处理速度快,效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处理过程中同时发生了吸附作用,腐蚀原电池还原作用和混凝作用。  相似文献   

12.
2,2,6,6-四甲基-4-哌啶酮对小白鼠血清α-甘露糖苷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试验表明,2,2,6,6-四甲基-4-哌啶酮(TMPD)对小鼠血清α-甘露糖苷酶(AMA)活性(以水解对硝基苯基-α-D-甘露糖苷产生对硝基酚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试验用剂量为200、300和400mg/kgBW的TMPD给小鼠每日灌胃一次,分别于第1、2、5、10、20、30、35d采集血液,测定血清AMA活性,结果表明:这3个剂量的TMPD均显著地抑制该酶活性,随TMPD浓度的增加,抑制率相应增加,而灌胃次数增加,酶活性反而有不同程度回升,但不能恢复到初始水平。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γ对妊娠小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妊娠小鼠黄体细胞离体培养的方法,研究了外源的干扰素-γ(INF-γ)对妊娠小鼠黄体细胞孕酮分泌的影响.结果表明:IFN-γ对妊娠小鼠黄体细胞分泌孕酮有显著作用,在一定剂量范围内,IFN-γ有促黄体作用,但当IFN-γ大量存在时,对孕酮分泌又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引入一个正定二次型:λ(x,y)=‖α‖∧2x∧2-2(α,β)xy ‖β‖∧2y∧2,其中α和β是内积空间E中的任意两个向量,x=(β,γ),y=(α,γ)都是γ的泛函,γ∈E,‖γ‖=1,建立了著名的Cahchy-Bunyzkowsik-Schwarz(CBS)不等式的一个改进,提出了等式成立的新的见解,同时,分别建立了常用的Canchy不等式和Schwarz不等式的一个改进的具体表达式,给出了它的一些具体应用,并将改进后的Cauchy不等式推广到了Hilbert空间,而且对CBS不等式和改进后的CBS不等式进行了比较,对改进后的CBS不等式进行了评注。  相似文献   

15.
一种提取聚-β-羟基丁酸酯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用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结合乙二胺四乙酸(EDTA)从圆褐固氮菌G-3细胞中分离聚-β-羟基丁酸酯(PHB)的方法,并与SDS单独作用菌体分离PHB的方法作了比较,实验发现,前种方法具有更高的效率。主要研究了在不同试剂用量、作用时间、作用温度和pH值等条件下,SDS和EDTA提取PHB的效果,并对分离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50℃,pH值为7的条件下,用10g/L的EDTA和7g/L的SDS共同作用菌体(含PHB 66%)15min,可使PHB的纯度达到98.75%。  相似文献   

16.
首次合成一种链式苯并酰胺配体N,N'-双(2-氨基苯甲酰基)-1,3-丙二胺.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可见光,核磁共振等对配体进行表征和确证.用pH-电位法测定了配体的加质子常数βH1及其4种过渡金属离子所形成的去质子MH-2L型配合物的稳定常数K.结果,βH1=2.42×102,βH2=4.15×103;logK分别为:-9.83(Cu2+);-13.76(Ni2+);-14.13(Co2+);-12.12(Zn2+).配位情况类似于低肽的配合物,且形成1∶1的中性分子,稳定性顺序Co2+<Ni2+<Cu2+>Zn2+,和Lrving-Wiliams顺序一致.  相似文献   

17.
目的:α-干扰素(α-IFN)、异博定(VRP)对RCC-925肾癌细胞阿霉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1)将RCC-925肾癌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逆转剂α-干扰素或异搏定或α-干扰素+异搏定及与不同浓度阿霉素(ADM)共同培养;MTT法检测肿瘤细胞的存活率。(2)图像分析仪检测逆转前后PgP(P-glycoprotein)4表达。结果:单独应用α-干扰素无逆转作用,联合应用α-干扰素、异搏定显著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效果优于单用异搏定(P<0.05);2.5mg/L异搏定+500pg/mLα-干扰素共同与细胞作用后,PgP表达降低。结论:α-干扰素、异搏定作为逆转剂联合使用,能显逆转RCC-925细胞的耐药性,可望为临床耐药肿瘤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现有便携式谱仪无法同时对α-β-γ射线进行测量,使得相关人员对α-β-γ混合场景的评估与处理存在不便,因此研制了一套便携式α-β-γ谱仪以解决上述问题. 谱仪采用PIPS探测器和LaBr3(Ce)探测器分别对α-β粒子和γ射线进行测量,获取高分辨的能谱. 经测试,谱仪的α能量分辨率小于140 keV (5.486 MeV,0.1 atm),α表面发射率响应67.34% (241Am),β表面发射率响应19.13% (90Sr-90Y),γ能量分辨率小于3.4% (662 keV). 因此谱仪可同时测量α-β-γ射线并获取高分辨的能谱,有助于相关人员对测量现场做出快速准确的评估与处理.  相似文献   

19.
与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的抑制物(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肿瘤坏死因子-α有关的抑制物(综述)唐海兰(暨南大学医学院组织胚胎学教研室,510632,广州)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免疫;抑制中图分类号:R34-2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是机体免疫系统中产生的最重要的细胞因...  相似文献   

20.
在Alzheimer病(AD)出现神经变性前的早期记忆功能障碍中,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Aβ)发挥了重要作用,Aβ及其活性片段对海马长时程增强(LTP)的压抑效应与其对学习记忆认知行为的伤害作用具有密切联系,但其机制仍不清楚.鉴于突触后兴奋性和抑制性受体/通道在突触传递、包括LTP的诱导中起着关键性调制作用,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了β-淀粉样蛋白31—35片段(Aβ31-35)和25-35片段(Aβ25-35)对急性分离的海马CA1区锥体细胞谷氨酸(Glu)受体、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通道电流的影响.结果显示:急性给予Aβ25-35或Aβ31-35可对Glu受体电流和GABA受体电流产生相反的调制作用.Aβ25-35预处理剂量依赖性地减小了Glu和NMDA引起的全细胞内向电流,相反,GABA受体电流被明显增强;小片段的Aβ31-35也选择性抑制了Glu和NMDA受体电流,增强了GABA受体电流;然而,给予Aβ31-35的反序列Aβ35-31刊预处理后,Glu,NMDA和GABA引起的受体电流均未出现明显改变.这些结果表明,Aβ25-35和Aβ31-35片段急性处理可导致海马锥体细胞NMDA受体和GABAn受体分别受到抑制和易化影响,这可能有助于解释AD早期可溶性Aβ对海马LTP及认知行为造成的伤害作用.同时,Aβ25-35和Aβ31-35片段具有的类似效应提示,31—35序列很可能是Aβ发挥神经毒性作用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