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滨海旅游发展过程中社区居民参与程度不一,在经济、政治、社会、心理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权能缺失,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地位。依据社区增权理论,构建滨海旅游社区增权评价指标体系,并以广东阳江海陵岛为对象,通过调研分析海陵岛社区参与状况及对旅游增权的感知程度。结果显示:海陵岛社区居民旅游增权状况总体处于较好和一般之间,其中政治维度的增权状况较差。根据社区增权的分析模型,提出滨海旅游社区增权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区增权理论,创新性地构建以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模型,探讨社区增权、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居民对乡村旅游发展支持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乡村旅游社区居民的实证研究,揭示社区增权的四个维度影响居民支持乡村旅游开发态度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增权是影响居民支持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经济、心理、社会增权正向影响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旅游社区心理所有权部分中介经济、社会增权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完全中介心理增权与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对乡村旅游发展同居民态度关系的探索性研究,推动乡村旅游社区参与,促进社区增权。  相似文献   

3.
增权是实施社区参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以自增权、他增权为评价维度,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青海省喇家村、吾屯村、小庄村3个不同旅游发展阶段的土族村落社区旅游增权状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旅游发展阶段土族村落社区旅游增权状态有所不同,并且存在共性与特性,共性体现在自增权社区层面的旅游经济分配公平性和他增权政府层面的旅游公共政策制定水平,特性体现在自增权社区层面的代际流动比率、社区归属感程度、民族文化保护程度.鉴于此提出在加强社区与政府密切联系的前提下,社区要建立和完善参与旅游的行为准则,政府在引导企业和非政府组织介入的同时,强化服务功能,共同实现民族村落社区旅游的增权.  相似文献   

4.
了解旅游地居民的旅游感知情况,尤其是对景区核心区居民的旅游态度的认知,对推进旅游地持续发展及制定相应的发展政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户"为调查对象对皇城相府景区所在地皇城村居民进行了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感知调查,采用EXCEL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着重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时间等八个方面均对旅游经济的感知差异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皇城村居民整体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感知方面表现出正面积极性要高于负面消极性,但从性别、年龄、收入及在旅游地居住时间长短来看,又表现出一定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居民感知研究方法对旅游地民居建筑景观的变化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促进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和建筑景观保护.基于对九寨沟树正寨的实地问卷和深入访谈调查,分析了居民对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化的认知程度和感知强度,并借助spss软件的相关分析功能,对建筑景观整体印象及其构成要素进行了感知分析.感知结果显示,影响居民对藏寨建筑景观特色变化总体评价的因素主要是整体结构和自然和谐度;同时,居民认为藏寨建筑的外墙装饰、室内装饰、使用功能改变是适应现代生活的表现.研究指出居民感知应该成为旅游地民居建筑景观保护和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决策的重要依据,居民态度应该反映在民居建筑景观保护的规划中.  相似文献   

6.
旅游地居民感知与态度研究是旅游社会学、旅游地理学研究长盛不衰的主题之一.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梳理出旅游地居民感知的研究体系,该研究体系主要由居民感知维度与内容、感知差异及其判别指标分析、居民群体和类型划分、居民感知的历时性和共时性比较、居民社区生活质量与满意度感知、居民感知与旅游态度之间的关系模型等构成.针对古村落旅游地分析认为,社区旅游是促进古村落社区发展能力和遗产保护的有效途径,古村落旅游社区的特殊性又决定了社区居民在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和遗产保护中具有关键作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善古村落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与态度.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文化变迁为视角,对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传承、保护与发展进行分析,提出了有益于我国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保护与发展的策略:加强原生态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的文化认同感;加强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加强政府保护的力度,制定保护政策;加强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对重庆市涪陵区武陵山旅游度假区的社区居民进行抽样调查,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探讨其旅游影响感知.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居民认为旅游发展的正面示范效应明显,旅游发展利大于弊;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其影响感知和态度不同,特别是不同文化程度的居民其感知差异明显;少部分家庭环境发生变化的居民,对新的生产生活环境不适应.建议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居民文化水平,并注重改善居民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海省同仁县四个少数民族村落旅游地的实地问卷、访谈调查等,运用相关方法进行数理统计,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分析了影响当地居民旅游感知度的主要因素,提出增强当地居民旅游感知度的对策,以期有效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对旅游地居民的相对剥夺感进行测评,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基于相对剥夺感的概念内涵,构建乡村旅游地居民相对剥夺感水平测评指标体系,以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以成都市明月村为例展开实证测评。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社会比较内容维度和参照群体两个方面,构建的相对剥夺感测评指标体系有助于改善已有研究的单维及单一题项测评局限,能够较好反映旅游地居民的相对剥夺心理感知。2)影响旅游地居民的相对剥夺感水平是多方面的,在乡村旅游地治理中可从完善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提高居民人力资本等方面疏解相对剥夺感,增强旅游地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对汉茂陵、唐乾陵风景区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分析其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和态度。方法运用SPSS软件对问卷的48项指标统计分析,以及应用数学模型求值分析的定量方法。结果汉唐帝陵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所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及环境诸方面的正面影响感知强于负面影响、对发展旅游业持支持态度,但不同收入水平及文化程度的居民对旅游业的感知强度存在差异。结论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是研究旅游影响性质及其程度的重要途径。开展帝王陵园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程度及其对旅游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旨在正确认识居民在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旅游发展策略,促使以汉唐帝陵为依托的汉、唐文化旅游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传统古民居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有着重要的旅游价值和广泛的旅游市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以西递、周庄为典型案例就传统古民居旅游地旅游影响的居民感知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地居民对旅游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正面影响的感知强烈并趋于一致,但对旅游负面社会文化影响的感知矛盾不一,对旅游负面环境影响的感知也很明显。分析认为,传统古民居旅游发展的经济效应十分突出,但旅游发展也推动或加速了古民居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的变迁。研究证实了由于古民居的生态脆弱和旅游容量有限,其旅游发展对生态环境有着高度的依存性。  相似文献   

13.
以贵阳市花溪区为案例地,通过构建旅游地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度指标体系,对旅游地社会-生态复杂系统中的脆弱性、应对能力和恢复力所呈现年际变化态势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1)2002-2016年间,旅游地总脆弱性测度值曲线变化总体呈上升态势,处于低级和中级2个等级,依次经历了较平稳阶段、上升阶段和快速增加阶段,以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为主;2)2002-2015年间,旅游地总应对能力测度值曲线变化依次经历了上升阶段、平稳阶段与再次上升阶段,基本上处于低级水平,2016年后跨越到中级水平,受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应对能力的共同影响;3)2002-2016年间,旅游地总恢复力测度值曲线变化依次经历了较平稳阶段和平稳上升阶段,处于低级与中级2个等级,生态系统与社会系统恢复力对旅游地总恢复力影响较大。针对研究区实际,从生态、经济和社会维度提出了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宝鸡市金台区胜利村北坡农家乐社区为例,研究乡村民俗旅游社区居民旅游感知,揭示居民旅游感知规律,为当地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通过实地问卷调查和居民访谈来取得资料,利用SPSS软件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发现,乡村民俗旅游发展目前带给社区居民的经济利益是有限的,居民对社区环境变化态度积极,对社会-文化感知态度是多元化的。结论乡村民俗旅游发展会对社区居民产生全面影响,居民旅游感知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旅游管理者、开发者及研究者应该对旅游感知高度重视。北坡农家乐社区旅游发展处于初期阶段,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其管理、支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社会嵌入理论和郑州市5个社区智慧化物业管理现状,从认知、关系、文化、政治四大维度选取18个变量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社区"互联网+物业服务管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社区现状、外部情境、居民感知、企业能力5个主成分对社区"互联网+物业服务管理"具有显著影响。以期为巩固我国智慧化物业管理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国内外旅游社区增权理论研究为基础,立足唐山区域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唐山旅游社区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旅游社区经济提升、和谐发展为目标,运用增权理论,对旅游社区增权目标、增权受体、增权定向、增权主体、增权内容、增权途径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六位一体"的唐山旅游社区增权发展模式,并就增权模式下唐山旅游社区的发展格局进行了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从环境、经济、社会3个准则6指标26个核心要素的对湘西矮寨奇观景区生态文化旅游进行实地感知调查.生态文化旅游在矮寨奇观景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仍在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上存在诸多不足.管理者应多方面采取措施使生态旅游与社会协调发展,增加区域内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张阳  靳雪  龚先洁 《河南科学》2020,38(5):829-835
以浙江省建德航空小镇为案例地,运用网络爬虫技术法和文本挖掘法,收集了携程网、去哪儿网和马蜂窝网站上401条评论和游记文本,并对文本数据进行高词频统计、社会语义网络分析和情感测度,探究了该小镇的旅游形象感知和维度分异.由此得出结论:第一,建德航空小镇的旅游形象维度具有差异性,其中旅游吸引物维度是第一层次,旅游基础设施维度是第二层次,休闲和娱乐、旅游环境和地方氛围维度是第三层次,公共基础设施维度是第四层次.第二,游客对建德航空小镇的整体感知形象是人文类新兴特色旅游地,认知成分主要由航空文化、特色小镇、休闲娱乐、旅游基础设施4个主题组成.第三,在建德航空小镇旅游形象感知中,积极情感占比大.游客满意度高,说明该小镇正面旅游形象的打造已卓有成效,形成了网络口碑效应.  相似文献   

19.
以刺激-情感-行为理论为基础,从乡村性感知的角度出发构建了游客环境责任行为影响机制模型.利用南京市江宁区游客的问卷调查数据,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乡村性感知、地方依恋及环境责任态度对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乡村性感知可分为社区参与感知、地域条件感知、乡村文化感知、农业经济感知和乡村景观感知5个维度;环境责任行为可分为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和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2个维度;(2)乡村景观感知与乡村文化感知不仅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且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的中介作用实现,而社区参与感知和农业经济感知仅通过地方依恋、环境责任态度间接影响遵守型环境责任行为;(3)乡村景观感知是乡村性感知各要素中驱动游客主动型环境责任行为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购物环境下的消费者感知风险维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识别了互联网购物环境下感知风险的维度,分析了感知风险各维度对总体风险的贡献率,开发了针对中国本土消费者的网上购物感知风险维度量表.结果表明:经济风险、功能风险、社会风险、时间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这些传统购物环境下存在的风险,消费者网上购物时仍然能感知到.隐私风险和服务风险是网上购物不同于传统购物的风险维度.8个风险维度对网上购物总体风险的解释量为7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