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全面了解模板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的现状,找出原生质体培养的规律,概述了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及再生植株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介绍了国内外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及无性系变异筛选及遗传转化的研究动态。  相似文献   

2.
<正>"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自然科技资源中心"是2014年湖北省科技厅下文依托江汉大学组建的主要从事食用豆类植物资源收集、鉴定、评价、保存和利用的专门研究机构,将建设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资源库(基因库)及其种质资源性状信息数据库。资源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是朱英国院士,主任为陈禅友教授。中心主要开展如下工作: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我国豆类植物的研究利用现状,分析了面临的诸多技术难题。提出了加强豆类植物研究和利用的具体措施。应加大品质育种、抗逆育种和专用型品种选育的技术攻关以及豆类种质资源的研究与种质创新工作。关注豆类植物生产和食品安全问题。采用常规育种、远缘杂交,诱变、航天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以及基因克隆转育手段,培育携带多种突出优异性状的新种质。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秧龄、纤维素酶浓度、纤维素酶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比例等因素对分离水稻叶肉原生质体的影响,建立了培养水稻无菌苗、用叶鞘分离水稻叶肉原生质体的方法,该方法解决了愈伤组织诱导困难,分离水稻原生质体的分离期长、费时、费力的问题,大大缩短了分离原生质体的时间,对水稻叶肉原生质体的培养条件也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自然科技资源中心是由湖北省科技厅于2015年批准组建的以江汉大学为依托单位的省级科技平台。中心在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指导下开展工作,学术委员会主任为朱英国院士,中心主任为陈禅友教授。中心承担湖北省豇豆、菜豆、毛豆、豌豆、扁豆、蚕豆、刀豆、四棱豆、饭豆、藜豆、绿豆、红豆等12种食用豆类植物种质资源和国内外特色资源的收集、鉴定、评价和保存工作,建成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资源库及其数据库,实施核心种质资源的永续保育,构建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种质资源和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湖北省食用豆类植物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已获得较大的突破,如烟草、胡萝卜、马铃薯、矮牵牛、石刁柏等多种植物已能从原生质体再生成完整的植株,有些作物已从原生质体诱导出愈伤组织,如水稻、玉米等.分离的原生质体,不但能诱导再生成完整植株,还能通过原生质体的融合或摄入外源核酸或细胞器,使具有不同类型遗传特性的原生质体形成杂交细胞,进而打破有性杂交不亲和性的界限,开辟植物遗传育种的新途径.由此可见,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培养研究是植物体细胞杂交工作中的首要环节.本文对华南栽种的几种作物,初步探索了其原生质体分离的适合方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物技术中最重要的进展之一就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融合的研究。利用这项新技术,不仅大大促进了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及遗传学中许多理论问题的研究,而且为作物的品种改良和育种提供了新颖的工具和方法,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十年来的突破性进展表现在许多重要农作物,特别是禾本科作物中,如水稻、小麦、玉米、小米、高梁等原生质体培养得到再生植株。本文将对以上系列研究的进展、原生质体培养的方法和有关研究的意义进行介绍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一、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的一些进展 1960年,E.C.Cocking用酶法从高等植物细胞中分离得原生质体,为高效地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原生质体打开了局面。迄今已能从几乎所有的植物薄壁细胞中分离得生活的原生质体,并对种类日渐增多的植物原生质体进行培养。据不完全统计,迄今世上已能使近百种植物由原生质体培养成植株。在我国,除早年已由胡萝卜、菸草和矮牵牛等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外,近年对园艺、药用、经济植物和禾谷类植物的十个科约24种植物,用原生质体培养物再生了植  相似文献   

9.
<正>1960年Cocking用酶法首次分离出了有活性的原生质体。1971年Takebe等从烟草叶片分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再生植株,原生质体的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从烟草属的几个种中已成功地用原生质体培养成株,但是对于一些有价值的遗传标记的突变体的原生质体培养至今还很少见有报道.本文主要研究了以我国选育的普通烟草(N.tabacum)的白花突变体叶肉原生质体培养的条件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裙带菜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Harv)Suringat)为材料,进行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研究。取得以下结果:1、使用海螺酶(sca snail enzymes)和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酶解裙带菜细胞壁,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大量地分离成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2、实验表明,氯化钠可作为分离裙带菜原生质体研究中的一种理想的渗透剂。3、荧光增白剂染色镜检法可作为鉴定裙带菜原生质体的一种辅助方法,并适用于原生质体再生壁的观察。4,光照(2000-2500Lux)能促使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含有蔗糖(W/V,1%)的培养液有助于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壁。5、分离的裙带菜原生质体,经培养,已能长成幼体。  相似文献   

12.
用刀豆原生质体为材料,从培养分化开始,经过无菌苗的培养、酶解、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培养及愈伤组织培养五个阶段,长成完整植株,整个周期为217d。本文对整个培养过程中的条件作了详细探索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了利用微生物发酵生产γ 亚麻酸,研究了小克银汉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条件。方法 利用液体振荡培养法,对酶解系统、渗透压稳定剂、菌丝培养时间、酶解温度等因素对小克银汉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等进行了实验。结果 原生质体的产量可达到5.3×106个/mL,原生质体的再生率达到1.85%。结论 ①用2%的蜗牛酶酶解28℃培养24h的菌丝,以0.7mol/L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酶解前以0 3%β 巯基乙醇处理30min,便可制备大量的小克银汉原生质体;②用含0.8mol/LKCl的高渗双层培养基包埋制备的原生质体,可得到较高的原生质体再生率。  相似文献   

14.
利用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糖化酶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选育糖化酶高产菌株的研究苟兴华(生物工程系)在原生质体形成及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A.nigerUV—GG原生质体,然后对原生质体进行紫外线诱变处理。经再生培养原生质体和发酵筛选再生菌株,获得了高产稳定株P_(47)—3。其糖化酶...  相似文献   

15.
林木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林木原生质体培养的研究进展,郑重论述了不同树种和基因型、培养基、培养方法以及激素种类、浓度和配比对林木原生质体生长的影响,并针对林木原生质体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烟草K326无菌苗为材料,成功地将烟草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出再生植株.并同时就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的酶解条件、培养方法及培养基中的激素组成等因素对植株再生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柠檬酸生产菌AspergillusnigerCo-827菌丝原生质体的制备和再生进行了研究。对影响原生质体游离与再生的诸因素,如酶配比、菌龄、渗透压稳定剂和酶解温度等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原生质体的再生培养。  相似文献   

18.
食用菌原生质体分离培养,依材料的不同,有各自的最佳分离和再生条件。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也已很深入。选择单核体、同核体为基本的遗传材料,应用融合技术,可改良食用菌品种。将食用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目前已开展了外源基因的导入、DNA的分离和纯化、RFLP和PCR的应用、基因文库的构建等研究。  相似文献   

19.
植物细胞融合的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影响因素,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及杂种细胞、筛选和鉴定的动态。  相似文献   

20.
 采用看护培养法对大蕉胚性细胞悬浮系(Embryogenic cell suspensions, ECS)来源的原生质体进行培养,并研究了不同品种的看护细胞对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以及大蕉ECS及其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结果发现,采用贡蕉ECS作为看护细胞时,大蕉原生质体培养15 d后细胞分裂频率达到8.5%,培养30 d后细胞团形成率为0.35%;而以大蕉ECS作为看护细胞时,全部原生质体褐化,不能正常发育。染色体检测结果表明,大蕉ECS的染色体数目不稳定,除含有正常的三倍体染色体数目的细胞(2n=3x=33)外,还出现大量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其中绝大部分细胞含有多倍和非整倍的染色体数目,仅14.5%的细胞含正常三倍体染色体数目;但通过ECS原生质体培养获得的再生植株具有正常的三倍体染色体数目(2n=3x=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