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通过对不锈钢21-4N在不同温度,不同保温时间下离子氮硕共渗处理,检测其渗层厚度,表面硬度,并根据相应的温度,时间,渗层厚度及表面硬度值描绘出关系曲线,从而阐述不锈钢离子氮碳共渗处理工艺与渗层厚度,硬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应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GDL-1钢经渗碳后的液体软氮化复合热处理工艺,分析氮化时间、氮化温度及CNO-浓度对GDL-1钢复合渗层的渗层硬度、渗层深度和白亮层的影响.结果表明:渗层表面硬度主要由盐浴CNO-浓度控制,并随CNO-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盐浴CNO-浓度为18%左右时表面硬度达到最大值;渗层深度随氮化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当温度超过560℃、处理时间超过2.5h之后,增加的趋势变缓;当温度超过560℃后,渗层白亮层增厚明显。试验得到最佳软氮化工艺参数:CNO-浓度18%,(560±10)℃×2.5 h.  相似文献   

3.
4Cr5MoSiV1钢稀土软氮化工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军明  杨刚  袁永瑞 《江西科学》2001,19(3):138-141
研究了稀土及稀土加入量、共渗温度、共渗时间对共渗层厚度、表面硬度及其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稀土加入能明显加快共渗速度,缩短共渗时间、特别是扩散层硬度,使硬度梯度下降;渗层组织改善,过渡层中碳化物、氮化物细小弥散。生产应用表明,该工艺处理铝合金压铸使用寿命提高两倍。  相似文献   

4.
采用增强放电结构 ,在钢基材表面进行了离子渗 Mo试验 ,结果表明 ,离子渗 Mo层厚度是温度和时间的函数 ,碳含量及合金元素对渗层厚度有一定影响 ,渗 Mo后经淬火与回火处理可消除高温条件下造成的不利组织。  相似文献   

5.
粉末法低温渗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粉末法,对20钢和45钢进行渗硼处理。加热到560℃~700℃,保温6h-10h,可以得到深度为13μ~65μ的渗硼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变点以下温度一定时间,可以达到渗硼的目的,渗硼层深度随保温温度提高有保温时间增加而加深。  相似文献   

6.
铜合金渗硅层耐磨性及工艺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铜合金进行固体渗硅的工艺方法和渗硅后铜合金表面行为进行了研究,采用本院研制的渗剂对ZQSn6-6-3进行渗硅化学热处理,获得了0.8 ̄1.2mm的渗层。探讨了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渗层厚度和渗层性能的影响,研究了铜合金渗硅层的微观结构,结合粘着理论,磨损剥层理论和晶体结构,揭示了渗硅后提高耐磨性的原理。研究表明,渗硅的控制步骤是硅在铜合金中的扩散,并给出了渗层厚度与温度及保温时间的经验  相似文献   

7.
采用辉光离子渗N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球阀进行表面氮化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提高表面耐磨性.选取三组离子渗N的温度,分别为400、440、480 ℃,渗N时间设置为12 h.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综合测试仪对渗N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渗N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渗N温度为400 ℃时,渗N改性层最薄,耐磨性最差,480 ℃时渗N改性层最厚、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王建青  景勤 《燕山大学学报》2021,(3):215-219,226
对锆表面进行双辉等离子渗铜处理,得到连续的无明显缺陷的渗铜层.设计L9(34)正交实验,依据不同实验条件下的渗铜层厚度,分析得出主要实验因素对渗镀结果影响程度排序为:极间距>时间>温度>气压.综合考虑渗镀过程实际情况及实验对比,给出了锆表面双辉等离子渗铜的较优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9.
为获得渗硼工艺参数对Cr12钢表面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规律,采用浆料包渗法在Cr12钢表面制备渗硼层,对试样获得的渗硼层进行组织结构观察和摩擦磨损性能测试,研究供硼剂含量、渗硼温度及保温时间对渗硼层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表明:随着硼剂含量、渗硼时间和渗硼温度的增加,摩擦系数增大,耐磨性提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等离子表面合金化技术在316L不锈钢表面进行渗钛处理,对渗层的结构及其晶间腐蚀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000℃、保温时间为3.5h的渗钛条件下形成了表面改性合金层。在不锈钢10%草酸浸蚀试验中,316L不锈钢基体呈现七类凹坑组织Ⅱ晶间腐蚀;而渗钛合金层几乎没有发生晶间腐蚀,显著提高了316L不锈钢的耐晶间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凝固条件对聚醚砜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聚醚矾/聚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制膜体系中凝固簪件的变化对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水通量随着顸蒸发时间的延长、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上升;孔隙率随着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上升,而与预蒸发时间的长短没有关系;对牛血清白蛋白的截留率随着凝固浴温度的上升而下降,随着预蒸发时间的延长先略有下降然后上升。当预蒸发时间较短和凝固浴温度较高时,膜的支撑层为典型的小而均匀的海绵状网络孔结构,基本看不出过渡层;而当预蒸发时间较长和凝固浴温度较低时,可以分出致密层、过渡层和多孔支撑层,且支撑层有更大更深的类似于针状孔或指状孔的孔结构。  相似文献   

12.
单元划分和时间步长对瞬态温度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FEM求解温度场过程中产生温度振荡的现象和原因,讨论了不同单元划分方法和时间步长对瞬态温度振荡的影响,提出了逐层单元细分法和S型变步长计算模型.结果表明:逐层网格细分法不仅能够抑制振荡发生,满足计算精度,而且能够极大地缩短计算时间;S型变步长方法与定步长方法相比,在有效抑制振荡并保证计算精度的前提下,若其他计算条件相同,S型变步长方法计算时间缩短了十几倍.研究结果对提高计算精度和加快计算速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全尺寸实验和数值模拟两种方法对夏季大空间热空气层对火灾烟流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应用FDS4.07场模拟程序计算得到的夏季大空间火灾顶棚附近的温度变化与全尺寸的实验测得的结果符合得比较好.计算结果表明,在夏季大空间火灾中,顶棚附近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先下降,热空气层消失时达到最低,之后再上升;此最低温度随着火源功率和热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热空气层消失的时间随火源功率的增加而减少;当火源功率比较大时,热空气层厚度的增加对热空气层消失的时间影响不是很大;当火源功率比较小时,热空气层消失的时间随热空气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对于大空间火灾的早期探测,推荐使用非接触式的火灾探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恒温热板加热条件下镁粉尘层的着火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恒温热板加热条件下,热板温度对4种不同粒度镁粉尘层着火规律的影响.主要研究了在临界前、临界时及临界后3种热板温度下镁粉尘层内部的温度分布.结果表明:标准GB/T 16430—1996和IEC 61241-2-1-1994规定的最高热板温度低于镁粉尘层着火的临界热板温度,镁粉尘层不会发生着火,在该加热温度下,不同粒径镁粉尘层在经过较短受热时间后,均达到了温度保持恒定的状态;镁粉粒径越大,镁粉尘层着火时的临界热板温度越高,着火延迟时间越长;热板温度高于临界值时,热板温度越高,粉尘层着火延迟时间越短.  相似文献   

15.
临江羚羊铁矿石深度还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原矿品位为34.79%的吉林临江羚羊铁矿石,进行了深度还原单因素条件试验;考察了还原温度、还原时间、料层厚度等因素对深度还原及磁选分离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对深度还原过程的影响较大.在配煤过剩倍数2.0,还原煤粒度-1.5 mm和矿石粒度-2.0 mm的条件下,适宜的深度还原条件为还原温度1 275℃,还原时间50 min,料层厚度30 mm.在该试验条件下,获得了最终产品含铁质量分数93.05%,回收率85%,金属化率91.29%,达到我国炼钢用直接还原铁H92产品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6.
研究低温生长GaN过渡层(缓冲层)在AP-MOCVD生长GaN材料过程中的作用,探讨了过渡层的生长温度、时间、氮化时间等参数对GaN材料晶体质量的影响,通过对过渡层的特性参数的分析、优化,获得了X射线双晶衍射半峰宽为6’的GaN外延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磨削强化过程中磨削强化层沿工件磨削方向分布不均匀以及磨削后工件表面产生变形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温度补偿的磨削强化层均匀性改善方法.通过铜电极对工件导电加热,并在工件切入端安装304不锈钢垫片,通电后形成串联的闭合回路.利用304不锈钢的电阻率大,导热系数小的特性,在预加热条件下工件切入端形成局部高温,达到对工件切入端进行温度补偿的目的,从而提高切入端的磨削强化层深度,进而提高工件磨削强化层深度分布的均匀性.实验中研究了预加热温度和304不锈钢厚度对磨削强化层分布和工件变形情况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磨削力和工件磨削强化层深度随着预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加;随着工件磨削切入端所加不锈钢垫片厚度的增加,磨削后工件变形减少,同时沿工件磨削方向磨削强化层深度分布的均匀性相应提高.  相似文献   

18.
低温环境下半刚性基层强度形成缓慢,造成养护时间增加,进而使工期大大延长,工程成本增加。为尽早开放交通,研究了低温环境下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期间车辆轴载对基层结构的影响,并得到了施工期间车辆的控制轴载。首先对低温养护环境下掺加早强剂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进行室内力学性能试验,得到养护温度、早强剂掺量以及养护龄期等因素对劈裂强度与压缩模量的影响,其次通过使用KENPAVE软件对材料进行力学分析,比较层底最大拉应力与抗弯拉强度,最后得出施工车辆轴载控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温养护环境下,早强剂掺量越大,水泥稳定碎石材料的劈裂强度与压缩模量越大;在低温条件下,对于分层不连续摊铺施工方案,底基层养护7、14 d后,施工车辆对底基层产生的层底拉应力均大于抗拉弯强度;对于连续摊铺施工方案,通过数据计算得出回归方程,为施工过程中施工车辆轴载的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复合管离心铸造工艺中的渗流传热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离心力场作用下铝熔液在Al2O3短纤维多孔介质内的渗流传热现象,考虑离心惯性力对渗流传热过程的影响,建立了多孔介质渗流传热模型,研究分析了复合管铸造工艺中离心渗透过程的流场和温度场瞬态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在渗透区域,随时间的延长,渗透前沿不断推进,复合层温度逐渐上升,在未渗透的多孔预型区,固相颗粒温度基本不变,转速和孔隙率对渗流速度场的影响较大,对温度场的影响相对较小,进口处渗透速度很高,会形成急速的紊流状态,使复合材料内部形成气孔,研究结果对于离心铸造的工业设计及开发复合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