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固体粉末法渗覆氮化钛和碳化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含钛和氮的化合物作渗剂,采用化学热处理方法,对20钢、45钢及W18Cr4V钢分别加热到850~950℃,保温6~8h,可以在试样表面得到TiN-TiC化合物层,层深0.3~2.2μm,显微硬度1894~1991HV,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保温时间情况下,化合物层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加深,在同一加热温度情况下,化合物层随保温时间延长而变厚。  相似文献   

2.
20钢经离子渗氮后在500℃下进行盐浴渗铬,采用金相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及高分辨透射电镜研究渗铬层的组织结构,并选取1 h,5 h和12 h不同渗铬保温时间的样品来探讨渗铬时间对渗铬层的组织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00℃下盐浴渗铬能获得铬的化合物层,其表面相主要为CrN,β-(Cr,Fe)2(N,C)1-x相,且随着渗铬时间的延长β相增多且出现Cr7C3相.在500℃下粒径复合盐浴渗铬12 h得到的化合物层晶粒细小并存在纳米晶.化合物层中CrN晶粒较完美可长大至几百个纳米,而Cr7C3相晶粒内出现许多孪晶或层错.  相似文献   

3.
采用辉光离子渗N技术对奥氏体不锈钢球阀进行表面氮化处理,改变其表面结构,提高表面耐磨性.选取三组离子渗N的温度,分别为400、440、480 ℃,渗N时间设置为12 h.采用扫描电镜、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维氏显微硬度计和材料表面综合测试仪对渗N改性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形貌、显微硬度和耐磨性进行测试.结果表明:离子渗N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硬度和耐磨性.渗N温度为400 ℃时,渗N改性层最薄,耐磨性最差,480 ℃时渗N改性层最厚、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4.
粉末法低温渗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固体粉末法,对20钢和45钢进行渗硼处理。加热到560℃~700℃,保温6h-10h,可以得到深度为13μ~65μ的渗硼层,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变点以下温度一定时间,可以达到渗硼的目的,渗硼层深度随保温温度提高有保温时间增加而加深。  相似文献   

5.
对38CrMoAl钢进行440℃渗氮(100 m L/min氨气)后氧化(75 m L/min氨气+25 mL/min空气)改性层的制备及表征。改性层渗层增重和厚度分别为:440℃离子渗氮4 h处理,单位面积的增重为0.73 mg/cm2,厚度为152.4μm;440℃离子氮化4 h后氧化1 h处理,单位面积的增重为0.75 mg/cm2,厚度为165.7μm;440℃离子氮化4 h后氧化3 h处理,单位面积的增重为0.81 mg/cm2,厚度为195.0μm;440℃离子氮氧共渗4 h处理,单位面积的增重为0.70 mg/cm2,厚度为208.1μm,与未表面处理试样相比增重明显。440℃离子渗氮4 h处理后的表面硬度为975 HV0.05;440℃离子氮化4 h后氧化1 h处理后的表面硬度为1 302 HV0.05;440℃离子氮化4 h后氧化3 h处理后的表面硬度为1 242 HV0.05;440℃离子氮氧共渗4 h处理后表面硬度为1 325 HV0.05,共渗层截面的硬度从表面缓慢下降到基体(≈352.3 HV0.05)。渗氮后氧化改性层由Fe3N和Fe4N两相组成,Fe3N为主要相,Fe4N为次要相。  相似文献   

6.
对一种新型合金工具钢的渗氮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钢经过软氮化,渗层硬度梯度平缓,表面硬度达HV1100-1300,心部硬度为HV800-900.渗层显微组织是以γ′相为主的扩散层,与传统的高速钢比较,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渗速较快,渗层脉状氮化物级别低,脆性小,耐磨性更佳。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Ti 46.5Al 2.5V 1.0Cr合金的辉光离子渗氮,气氛为NH3。当采用900℃×9h工艺参数时,渗层硬度值可达1097HV,与基体相比,耐磨性提高2.5倍,渗层深度可达10μm以上,与高温气体渗氮相比,渗氮时间缩短至1/5,渗层深度增加到2.5倍。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T10,GCr15钢在熔融硼砂盐浴中先渗铬然后渗钒复合处理的工艺条件。观察和分析了铬钒复合碳化物层的组织和相结构。比较了复合碳化物层与单层碳化物的硬度和耐蚀性能。对复合碳化物层的形成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低温盐浴渗氮对Custom 465钢耐蚀及耐磨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Custom 465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的耐磨性,分别在440、480和520℃对580℃时效后的样品进行了2 h的盐浴渗氮,使用显微硬度计、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球盘式摩擦磨损仪、表面轮廓仪、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渗氮温度对Custom 465钢表面物相、硬度、渗层显微形貌、耐蚀性及耐磨性的影响. 随着渗氮温度升高,耐蚀性逐渐降低,但表面硬度增加,520℃处理后表面硬度增大到1240 HV,较未处理试样的400 HV明显上升,渗层厚度达到22μm. 440℃渗氮后表面物相为氮在马氏体基体中过饱和的α'N ,点蚀电位降低约60 mV;480℃时有少量CrN相析出,引起点蚀电位降低约180 mV,同时磨损体积下降约43%;520℃时CrN相的含量明显升高,自腐蚀电位降低约70 mV,无明显的稳态钝化区,磨损体积降低82%,减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离子软氮化是在Fe-C-N三元系共析温度附近进行的碳氮共渗过程,能获得较高C-N浓度的化合物层,大幅度提高钢铁零件的疲劳强度、耐磨性及抗咬合能力,而且处理时间短,变形小,适用钢种范围广。但硬度较低,硬化层深度较浅,对重负荷零件不适宜。为了充分发挥离子软氮化的优点,克服其不足,我们结合“桥式吊车减速器齿轮表面强化”的研究,将软氮化后的钢件进行再加热淬火,使化合物层及扩散层奥氏体化,急速冷却,生成高氮—碳浓度的微细马氏体,再经冷处理消除残余奥氏体,使强化效果大幅度提高,有效硬化层深度(H_v500为止)可达0.5~1.0mm,与只软氮化相比,弯曲疲劳强度再盐炉淬火后可增加30%,再高频淬火后增加52%,抗拉强度再盐炉淬火增加12%,再高频淬火增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自吸泵叶轮气液混合能力对自吸性能的影响,在叶轮原模型基础上,设计了叶片不同进口边位置的5种模型方案.采用VOF多相流模型对不同方案全流域进行三维定常数值计算,研究对自吸性能的影响规律.针对350WFB-1200-50型外混式无密封自吸泵,初始条件设定进水S型弯管中含一定体积的空气段,出口处设置含气率监测点.结果表明:针对中高比转速叶轮,进口边沿后盖板位置向出口前掠,使得叶轮进口边工作时对流体分时加载,可以有效提升叶轮的气液混合能力,从而缩短自吸泵的自吸时间;在一定前掠角度范围内改变进口边位置对自吸泵的扬程和效率影响不大,但是当叶片进口边向出口位置前掠超过一定范围时,会导致自吸泵扬程明显下降;当叶轮进口边前掠10°时,额定工况下自吸时间缩短25%,自吸性能明显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内最权威的诗歌刊物《,诗刊》无疑代表了当时的文学潮流,并引领着文学的走向。研究自1957年1月到1965年停刊的《诗刊》,可以清晰地把握当时的诗坛动态和文学环境,不失为五六十年代中国文学的一份生动史料。本文着重考察的是《诗刊》如何以对“五四”以来新诗人的重估和对新诗史的重构,完成了新诗在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叙述。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湿度传感器稳定性的误差,指出影响湿度传感器稳定性的误差有线性误差、温度影响误差、湿滞误差以及校验标准误差等.  相似文献   

14.
对图书馆读者满意度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图书馆读者满意度的含义及衡量要素,论述了图书馆调查读者满意度的目的及方式,提出了图书馆提升读者满意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技术异化的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技术的复杂性和局限性、技术的不恰当使用、自然的不可预见性、技术理性的沙文主义式扩展及社会文化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技术异化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目前图书馆业务外包的外延和内涵,论述了业务外包之后的图书馆办馆效益,分析了业务外包带来的问题,对业务外包后的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医疗体育对大学生身高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至24岁的大学生,随着内脏器官的不断完善,两次身高增长的高峰期已经过去,一但骨骺部位闭合,骨化,身高的增长就几乎停止。通过对815名学生样本数据的正态分析和对中外多项增高实例研究,对比,得出大学生群体中身材矮小及伴随相关心问题的人,通过有针对性的体疗锻炼,能使其形体和心理都得到有效的改善。对大学生身体发育抢救阶段,医疗体育(体疗)方案,运动处方,增高器械等方面的深入探索,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图书馆的工作职能将发生显著变革,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将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图书馆要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才素质是决定性因素;网络建设是必由之路;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比单纯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是因为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要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他的学生.要进行知识的再创造,就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他们掌握知识的发生过程及来龙去脉,从而培养其运用数学的意识.  相似文献   

20.
目前,汉族民歌体裁的分类存在着多种分类依据并存的现象,如果长期达不到共识,民歌体裁的分类研究就名存实亡。因此,必须对民歌音乐上的种种特征进行不同角度归纳和整理。汉族民歌在音乐形态上有共性,那么,体裁的划分依据应以音乐形态特征为主,应划分开质与量的区别,能分离质的不同而包容量的差异,将民间文化不断丰富、发展、生生不息的因素考虑在其中,形成一个能概括汉族各地民歌体裁类型的分类方法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