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对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进行初步的研究。采用慢性束缚应激刺激对大鼠进行抑郁造模;并通过大鼠强迫游泳、悬尾、糖水偏好等行为学实验测试,评价半夏厚朴汤的抗抑郁作用。实验结果知,半夏厚朴汤200、500 mg/kg能显著缩短大鼠强迫游泳、悬尾不动时间,同时也显著提高大鼠糖水偏好率。因此,半夏厚朴汤具有显著的抗抑郁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系统药理学方法寻找半夏厚朴汤可能的作用靶点,以分子对接方法对半夏厚朴汤中化合物进行虚拟筛选打分。采用高分辨质谱,研究不同提取方法下半夏厚朴汤的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基于药效成分的整合药理学共筛选出4个靶点,虚拟筛选评分中活性较高的物质以黄酮类化合物为主;高分辨质谱数据显示,提取物中主要有黄酮和三萜酸类化合物。半夏厚朴汤主要对炎症相关以及神志病有关靶点发挥作用,这与本方的临床应用吻合。质谱离子流峰面积与亲和能加和赋权结果提示,发挥药效的主要物质基础可能是黄酮和三萜酸的组合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半夏厚朴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对慢性心理应激大鼠行为及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Ⅰ组(慢性心理应激模型,不灌服生理盐水)、模型Ⅱ组(慢性心理应激模型,灌服生理盐水)、半夏厚朴汤组(灌服半夏厚朴汤水煎浓缩液)、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灌服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水煎浓缩液),连续灌服19d测试各组大鼠行为、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清皮质酮(CORT)。结果:半夏厚朴汤组大鼠第11、19d爬格次数增加,第11d挣扎次数增加,CRH、ACTH降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组大鼠第19d爬格次数增加,第19d静止时间缩短,CRH、ACTH降低。结论:半夏厚朴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可作用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不同环节,一定程度上影响慢性应激大鼠的行为方式,调节慢性应激大鼠的内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董朋峻  蔡彬 《山东科学》2023,(3):18-26+37
利用网络药理学与代谢组学探讨枳实-厚朴药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 STC)的潜在作用机制。使用中药系统药理数据库与分析平台筛选枳实与厚朴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搜集STC的疾病预测靶点,运用维恩图获得成分与疾病的交集靶点,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运用Cytoscape 3.8.0软件计算并筛选关键靶点,同时绘制中药-成分-靶点网络图,利用Metascape数据库对交集靶点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采用洛哌丁胺诱导法构建STC小鼠模型,给予枳实+厚朴灌胃给药后,对小鼠盲肠内容物进行基于气相色谱联合飞行时间质谱(GC/TOF-MS)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检测,分析差异性代谢物。结果获得枳实-厚朴药对活性成分共24种,与STC疾病相关的交集靶点共106个,其中度值排名靠前的关键靶点包括AKT1、TNF、TP53、IL6、CASP3、JUN。...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与人参共煎剂对老年大鼠尿液代谢产物的影响.方法运用基于高分离快速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RRLC-Q-TOF-MS)的尿液代谢组学方法研究24月龄大鼠在北五味子与人参共煎剂给药前后的尿液样本,通过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降维筛选,比较给药前后的差异代谢产物,并根据差异代谢产物的精确分子质量和在串联质谱中的离子碎裂特征进行鉴定.结果在北五味子与人参共煎剂干预后,老年大鼠的尿液中共鉴定了5个差异代谢物,经过对差异代谢产物相关的代谢通路进行分析,发现与能量代谢、脂类物质代谢和脑衰老相关的代谢产物发生变化.结论北五味子与人参共煎剂通过干扰能量代谢、脂类物质代谢和神经递质的途径而发挥抗疲劳、降脂、抗氧化和延缓脑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鼠肠道微生物和小檗碱进行体外厌氧共培养,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UPLC-Q-TOFMS/MS)分析小檗碱的代谢产物,探讨大鼠肠道微生物对小檗碱的生物转化过程.采用UPLC的方法,有效分离得到小檗碱及其代谢产物,再采用串联质谱对代谢产物进行结构解析及鉴定.研究结果发现,在体外条件下,大鼠肠道微生物通过脱甲基、脱羟基、去亚甲基等反应将小檗碱转化为小檗红碱,药根碱等5种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肠内菌对知母主要活性成分甾体皂苷的代谢及对相应代谢产物进行鉴定。方法:离体培养大鼠肠道菌群,用LC/MS/MS法检测离体肠内菌对甾体皂苷样品的代谢产物。灌胃给予大鼠甾体皂苷样品15 mg.kg-1,于给药后不同时间采集尿样及粪样,用LC/MS/MS法检测甾体皂苷样品的代谢产物。对主要代谢物M1进行结构鉴定。用合成的方法制备代谢物M1标准品进行LC/MS/MS法分析并与大鼠离体和在体样品对比。结果:甾体皂苷样品容易被大鼠消化道菌群代谢,代谢速率很快,其主要代谢产物为代谢物M1,随着代谢时间的延长,代谢物M1的量逐渐增多,而甾体皂苷样品的量则下降迅速。结论:甾体皂苷可被大鼠肠内菌迅速代谢。  相似文献   

8.
研究藤茶总黄酮口服给药后大鼠肠道代谢的产物及其体外抗肝癌活性。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UPLC-HRMS)联用技术分析总黄酮在大鼠肠道中的代谢产物,并以MTT法检测代谢产物对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抑制活性。通过UPLC-HRMS测定,总黄酮在大鼠粪便中检测到6个代谢产物。其主成分二氢杨梅素主要通过硫酸化、去羟基化、甲基化、还原去羟基化等反应发生代谢转化;其他成分杨梅苷、杨梅素则分别发生水解、去羟基化反应生成相应的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对HepG2细胞增殖有较好抑制作用,在不同作用时间点(48 h、72 h),其IC50分别是179.58、103.24 μg/mL。藤茶总黄酮口服后在大鼠肠道中可发生多种代谢反应,其代谢产物具有体外抗肝癌活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阱串联质谱(LC-MSn)联用技术分析检测阿托品大鼠肝匀浆中的代谢物.采用离体实验的代谢研究方法,将阿托品与大鼠肝匀浆在富氧条件下温孵,代谢物以乙酸乙酯萃取,采用LC-MS及LC-MSn等方法进行分析.和原药相比较,根据温孵液中分析物分子量的变化(ΔM)及其多级质谱数据,鉴定代谢物并阐述其结构.结果在阿托品的大鼠肝匀浆培养液中发现了脱水阿托品和去甲基阿托品2种代谢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槟榔十三味丸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根据蔗糖水消耗量及体重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组、阳性药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均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刺激加孤养诱导产生抑郁模型,造模同时ig给药,每日1次,连续给药21 d,各组均按10mL.kg-1给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ig等量去离子水.21 d后,采用敞箱实验、糖水消耗量检测和体重测量等指标评定大鼠行为学改变,并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下丘脑CRH,垂体ACTH和血清CORT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糖水消耗量、体重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水平穿越格数、竖立次数、糖水消耗量、体重明显升高(P〈0.01);放射免疫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垂体ACTH和血清CORT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阳性药氟西汀组、槟榔十三味丸中剂量组下丘脑CRH,垂体ACTH和血清CORT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槟榔十三味丸可改善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具有一定的抗抑郁作用,并且抑制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激活是槟榔十三味丸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葛根芩连汤是中药经典名方,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糖尿病的效果.研究观察高速离心分离的汤药聚集物颗粒组分(沉淀)、溶质组分(上清)在高脂高糖饮食(4周)后注射链脲佐菌素诱导的2型糖尿病模型Wistar大鼠上的降糖作用,测量体重、空腹血糖,血脂、血浆胰岛素、多脏器SOD活力,阐析该汤剂降糖降脂功效与其聚集物颗粒的关系.由实验得出,葛根芩连汤中的聚集物颗粒组分(沉淀)具有抗糖尿病活性,且此种活性可能经由提升胰腺和肝脏抗氧化能力、促进胰岛素分泌和改善血脂代谢而达成.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经典名方酸枣仁汤对氯苯丙氨酸(PCPA)诱导失眠大鼠的作用机制,采用8周龄的雄雌性SD大鼠各20只,每10只大鼠(雌雄各半)为一组,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酸枣仁汤组、地西泮组、模型组和空白组,利用腹腔注射PCPA混悬液的方法构建失眠大鼠模型,通过旷场实验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评价造模后大鼠睡眠行为、情绪的改变。给药两周后,通过血清学检测单胺类神经递质、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炎性细胞的变化。高架十字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PCPA诱导的失眠大鼠开臂停留时间百分比(toc)和进入开臂次数百分比(Noc)均下降,其中toc显著下降,表明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组相比,酸枣仁汤组5-羟色胺(5-HT)、γ-氨基丁酸(GABA)含量显著升高,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升高不明显,多巴胺(DA)、谷氨酸(Glu)含量显著降低;酸枣仁汤组促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β(IL-1β)含量显著降低,抗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含量显著升高。与地西泮组相比,酸枣仁汤组DA含量降低更加显著,地西泮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比酸枣仁组降低更加显著,而5-HT、GABA、NE、Glu、IL-1β、IL-10含量变化趋势相同,且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酸枣仁汤通过增加抑制性神经递质,降低兴奋性神经递质,恢复促炎性和抗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从而缓解失眠症状,为酸枣仁汤治疗失眠的功效机制及遣药组方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主动脉壁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将4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治疗组在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给予治疗药物,12周后免疫组化法观察主动脉壁ICAM-1的表达水平、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显示:模型组ICAM-1的表达水平呈强阳性表达,治疗组各组均呈弱阳性表达,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SOD水平较模型组显著升高,MDA含量显著降低,各组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血府逐瘀汤可以通过下调ICAM-1的表达,清除脂质过氧化物、保护内皮细胞起到抗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通过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大鼠血脂及血管内皮活性因子的影响,探讨血府逐瘀汤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血脂康组、血府逐瘀汤高剂量组、血府逐瘀汤低剂量组).对照组给予正常饮食;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治疗组在高脂饮食基础上分别给予血脂康,...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其在毒理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色谱条件的优化建立了一种基于气相色谱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铅染毒大鼠内源性代谢物谱变化,并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模式识别方法对这一变化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正常组、低剂量染毒组、中剂量染毒组以及高剂量染毒组大鼠处于不同的空间位置,说明随着染毒剂量的不同,各组大鼠的尿液代谢指纹图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进一步分析发现,各组大鼠的气相色谱图谱在保留时间为3.5 min和5.5 min时的差异对上述总体差异的贡献最大.表明不同剂量的铅染毒能导致大鼠的尿液代谢指纹图谱发生明显的改变,这种改变能用结合模式识别的气相色谱技术检测出来;气相色谱技术可作为核磁共振技术等其它平台的补充工具用于代谢组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闽清县农业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闽中地区闽清县为例,采用统计方法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分析其主要的农业用地变化驱动力的尺度效应.选取18个候选驱动因子进行多尺度分析,通过分别构建不同空间尺度上的耕地改园地和林地改园地的变化驱动模型,探讨其驱动力因子的尺度效应.研究表明,不仅模型的解释能力会随研究尺度发生变化,驱动因子本身及其影响系数均随研究尺度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呈现出显著的尺度依赖性规律.其中,模型的解释能力和主要驱动因子的制约作用,均随研究尺度增大而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25 m Gy低剂量X射线照射Ⅰ型糖尿病小鼠,检测不同时间点小鼠体质量、血糖和肾功能改变情况,为低剂量照射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提供实验证据.方法建立Ⅰ型糖尿病小鼠动物模型,用血糖仪和全自动生化监测仪测量血糖、检测尿液中尿肌酐及尿白蛋白的含量.结果Ⅰ型糖尿病小鼠体质量显著低于非糖尿病组(P0.05).给予剂量为25 m Gy X射线照射后,各组小鼠体质量无显著性差异.低剂量照射使糖尿病组小鼠血糖水平受到了抑制,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5).照射后2~16周,糖尿病组尿肌酐、白蛋白含量与糖尿病照射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照射对Ⅰ型糖尿病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能显著降低小鼠血糖水平,还能有效降低Ⅰ型糖尿病小鼠尿中白蛋白含量,促进尿肌酐的排出,从而缓解由糖尿病高血糖引起的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复方山楂煎剂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 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复方山楂煎剂(低剂量14. 85 g生药/kg、中剂量29.7 g生药/kg、高剂量59.4 g生药/ kg)组,脂必妥对照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大鼠8周,造模后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其余各组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治疗6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 化酶(SOD)、谷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以及肝组织中的甘油三酯(TG)和肝体比,并采用HE染色 观察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 表达。结果 复方山楂煎剂可显著降低脂肪肝模型大鼠肝体比、血清MDA、ALT以及肝脏TG含量(P<0.05或P< 0.0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P<0.05)。复方山楂煎剂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AST含量(P<0. 05或P<0. 01)、显著提高脂肪肝模型大鼠血清SOD的活性 (P<0. 05或P<0.01)和显著降低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脂肪肝模型大鼠肝组织中的表达(P <0.05)。复方山楂 煎剂可显著降低高脂饮食诱发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结论复方山楂煎剂可有效地用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初步探讨叶下花水煎剂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观察叶下花水煎剂灌胃给药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采用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痛,观察叶下花水煎剂灌胃给药的镇痛作用。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叶下花水煎剂高、中、低剂量(6.0、3.0、1.5 g生药/kg)组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具显著抑制作用(P 0.01)。叶下花水煎剂高、中、低剂量(6.0、3.0、1.5 g生药/kg)组给药后明显延长热板所致小鼠的痛阈值,与模型组和自身给药前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叶下花水煎剂高、中、低剂量(6.0、3.0、1.5 g生药/kg)组明显减少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次数,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结论叶下花水煎剂灌胃给药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以大承气汤通肠利肺作用为切入点,观察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及肺肠合病大鼠动物模型及在大承气汤方药干预下,肺与大肠之间共同免疫物质TH17/Treg的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免疫机制.方法 建立哮喘组、肺肠合病组、大承气汤组哮喘干预组与肺肠合病干预组动物模型,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中Th17/Treg亚群分布表达,及血清中 IL-17,IL-6,IL-2的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哮喘组及肺肠合病组大鼠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血清中IL-6,IL-17水平升高,IL-2水平降低,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肺肠合病组大鼠组更明显(P<0.005).在大承气汤干预下,与哮喘组比较,哮喘干预组与肺肠合病干预组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细胞比例升高,血清IL-6,IL-17水平下降,IL-2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哮喘发病时肠道功能的变化可能导致肺、肠TH17/Treg的免疫失衡,免疫反应向呼吸道粘膜等部位迁移,加重哮喘的发病.大承气汤是可以通过调节肠道TH17/Treg免疫,提高黏膜屏障功能,降低淋巴细胞的“归巢”作用,减轻哮喘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