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常说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将德育生活化,贴近学生的生活,贴近生活的实际,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但是根据笔者的调查,在实际生活中,往往是因为教师德育的无意识影响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德育失效的无意识是指德育的失效是由教师的无意识行为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苗登明 《科技信息》2011,(28):54-54
德育源于生活,生活高于德育,可以设想一个无道德的生活世界,却无法设想一个无生活的道德世界。然而,反观我们的德育现状,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脱离生活、大而空的机械说教现象。为了避免出现"无根"的德育,有效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将就德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论述:关注生活,把握生活的本质性;关注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性;关注实践,重视学生的体验性;关注心灵,强调师生的交往性。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高尚道德情感将有助于青年学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犬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就是大学校园,因此,学校必须造就一种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4.
说服技能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心理辅导以及生活指导等教育人际互动过程中,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矫正道德行为,还是劝导学生改变原有的态度,以及师生日常人际交往,都离不开教师运用说服改变技能去达到预期的说服改变目标。  相似文献   

5.
道德情感既是青年人个体发展的目标,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保证。高尚道德情感将有助于青年学生正确地对待和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犬学生的主要生活场所就是大学校园,因此,学校必须造就一种扬善抑恶的道德氛围。  相似文献   

6.
德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是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生活是人类道德生成的基础,生活本身是学生道德生成的源泉。因此,现代德育呼唤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同时还强调,德育回归生活是为了学生过更美好、更善地生活。  相似文献   

7.
说服技能     
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工作、心理辅导以及生活指导等教育人际互动过程中,无论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激发道德情感、矫正道德行为, 是劝导学生改变原有的态度,以及师生日常人际交往,都离不开教师运用说服改变技能去达到预期的说服改变目标。  相似文献   

8.
试析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德育不仅要教给学生道德知识 ,更应培养学生的道德自主发展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诸多因素都对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提高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德育工作者应当从转变德育理念出发 ,尊重学生的道德选择 ,并通过不断提高其道德认识水平、道德决断与意志力来培养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多种思想文化的碰撞,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与经济生活的不协调等等,无不冲击着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面对这种情况,学校教育要端正学生的认知。调整学生的心理,规范学生的行为,从培养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一根本要求出发,就是要使学生逐步树立起革命的理想、道德和纪律,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理想是奋斗的目标,力量的源泉,是思想水平和精神状态的体现。理想与道德是不可分割的,理想是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道德源于人们日常的社会交往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其价值体现于服务人们的基本生活。在知识中心主义影响下,教育者往往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采用灌输方式,把受教育者置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无视其主体性,无视其情感和生活要求,导致学生知行脱节。我们应抛弃传统的主客二分的教育模式,使师生成为平等的道德教育的主体,互相影响、互相学习,同时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加学生的社会交往,使德育向生活世界回归,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促进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杨敏 《奇闻怪事》2005,(4):24-25
根据学生需要对教材大胆地进行再创造,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给学生创设积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使之在质疑、探究、讨论、归纳和活动体验、感悟中去建构知识,并在思想上有所触动和提高,最终真正实现道德践行。  相似文献   

12.
道德情感在社会生活中对人的行为举止、思想动态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提高个人修养,更可以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4.
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强制性、灌输性压抑了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的封闭性、限制性阻碍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开放性和生成性;传统学校道德教育忽视了学生道德学习的实践性和发展性.探究性道德学习则彰显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本体价值,突出了道德实践能力和创造性人格的培养,实现了学校道德教育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构建了以自我教育为核心的道德教育方法体系,并使学生学会了交往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道德认知;注重社会现实变化,让学生在认识中激发道德情感;创设生活实践情景,让学生在体验中养成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16.
潘德永 《科技信息》2010,(27):I0253-I0253
考试道德建设是学生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部分中职学生的考试道德水平下降,其原因主要是考试机制的问题、学生思想状况的问题、师德问题。要提高学生考试道德水平,就要加强考风考纪教育、改革考试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加强考试管理、对考试道德有问题的学生要严肃处理。  相似文献   

17.
孙风强  刘晓霞 《科技资讯》2014,(35):233-234
传统道德教育通过教师讲授和考试实现道德规范的灌输,偏离了道德教育的核心要求,道德来源于人类现实的社会生活方式,德育的核心出发点应该是以人际交往为承载的社会生活方式。以德育课堂的学生发言为承载的社会生活方式模拟对塑造学生日后的社会生活能力及其道德规范的现实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其实现的方式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发言来提高学生对自己社会生活观念的自我理解能力,并通过以课堂为社会背景的模拟作用实现其社会生活选择能力的自我把握。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进入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一些网络信息与网络主体的不良行为会对学生产生负面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规范网络文明行为,提高学生道德自律意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而道德冲突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必经环节和内部动力。当前学生道德教育中漠视道德冲突主要表现在:知性道德教育目标导致道德冲突的僭忘;灌输性道德教育方式导致道德冲突的滞留;单一性道德教育途径致使道德冲突解决的断裂。本着"以人(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观,道德教育目标应由知性化到生活化;道德教育方式从灌输走向交往对话;道德教育途径由单一性走向整体性,以提高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培养学生戏剧欣赏能力的尝试甄适润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欣赏文学作品。文学作品的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文学修养和个性品味,使学生能适应现代丰富多采的大千世界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增强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