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的层面,探讨了内蒙古可持续系统协调发展问题.在对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要素构成及西部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状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内蒙古可持续发展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比较成熟的主成分分析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来分析西部大开发以来内蒙古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协调发...  相似文献   

2.
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系统的角度构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方法、综合得分法、Mapinfo技术等分析方法,对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山东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出现明显的分层,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区域很少,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对较弱的区域多,且两极分化显著.保持区域内各可持续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对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长期提高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伴随着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内蒙古自治区的科技进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但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情况相同,内蒙古12盟市的区域创新能力也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针对这一问题,从投入、研发和产出三方面对内蒙古各盟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比较和评价,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测度科技投入、劳动力投入、资本投入与GDP的关联度,来全面评价内蒙古区域经济增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4.
牧区作为一个具有特定生态意义的区域,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 地位。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内蒙古牧区32个旗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牧区整体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水平, 56%以上旗县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处于平均状态以下,仅5个旗县属于强可持续发展水平,主要是由于经济-社会-环境综合发展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5.
基于修正的生态足迹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中存在的不足,将其分为消费性生态足迹和生产性生态足迹,并以苏州为案例,计算分析了其1993年~2002年的可持续发展状况,测算了其历年的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结果表明:苏州十年的人均生产性生态赤字均小于全球人均生态赤字0.4 hm2,人均消费性生态赤字则均大于0.4 hm2,其生态环境是区域可持续、全球不可持续型,且生态效率逐年提高;生态经济系统发展能力逐年上升,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是增强发展能力的有效途径;修正后的生态足迹模型及采用的发展能力测算方法可较准确评价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原始数据预处理是进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一个重要环节。用3种不同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对山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各评价指标数据进行处理,结果表明,计量分值法与功效系数法只对各评价单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系数有影响,而对各评价单元的相对位置没有影响,等测度变化对两者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及地域分异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西喀斯特地区的自然环境背景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采用层次分析模型和多层次多目标模糊综合测度模型,建立由经济、生态、环境3大类46个单项指标构成的评价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社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综合评价广西喀斯特地区50个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地域分异规律.结果表明,广西喀斯特地区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异较大,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不强,综合评价总值总体偏低,其中,分值大于11分的仅有河池、南丹、宜州、桂林、武鸣等5个县市,而32个县市的分值在9分以下,最差的是凌云、天等、隆林、都安、那坡、马山、东兰、乐业、凤山等9个县市,评价值为5.00~3.93,是广西喀斯特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弱的一类.广西喀斯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地区差异是各县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经济增长能力成正比,中部和东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高于西部,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高于非沿河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相同的地区集中分布.  相似文献   

8.
以岷县草地畜牧业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以各乡镇作为区域单元,对各区域单元的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定量计算分析.通过研究发现草场综合承载力的大小以及区域单元科技和经济能力的大小是影响区域单元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因素.针对研究成果,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提高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结合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内涵及内部结构特征构建了对应的DEAHP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对2007—2012年间我国省际及三大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生态经济系统的整体有序度水平呈单调递增趋势,但整体有序状态仍处于相对低下水平.从区域来看,东部与西部的差异相对较大,而相邻区域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从省域来看,相邻省份之间的差异相对较小,省际生态经济系统的有序发展与地区经济发展程度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DEAHP模型的构建从理论上为评价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一种研究范式,为我国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乳品加工行业是内蒙古制造业中的优势产业,行业发展迅速,在国际、国内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提升乳品加工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内蒙古乳品加工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对内蒙古乳品加工行业自主创新能力现状、面临问题及与国外行业技术创新的水平、趋势的差距分析基础上,提出建立行业自主创新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受到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预警系统是确保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在阐释构建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重要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指标独立性分析法,对影响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的指标进行筛选,确定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指标体系,并分析内蒙古牧区可持续发展预警系统指标体系的特点及构成,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预警指标体系赋权,建立预警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2.
提高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合理开发的力度,对促进东北的全面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在深入分析东北和内蒙古地区自然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实现资源合理开发与东北环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三点对策:一是整合资本,加大投资力度,开发新能源;二是转变生产方式,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产业;三是着眼于国内外市场,拓展旅游、服务、商贸等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3.
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鲜明特点,CDM项目为内蒙古吸引外资、利用外资弥补经济发展的资金缺口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领域和机会。在客观分析内蒙古利用CDM项目吸引外商投资的优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内蒙古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发展和利用CDM项目吸引外商投资以及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科技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大力开发科技人力资源。分析内蒙古科技人力资源建设的基本状况、取得的成功经验及存在问题,从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等方面,提出加快开发内蒙古科技人力资源的对策,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区域产业内部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产业竞争力是区域经济竞争力的一个重要侧面,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回顾了产业竞争力研究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分析了国内和内蒙古地区产业竞争力研究现状,并通过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对内蒙古产业和其他省份的产业进行竞争力综合比较和评价;通过纵向对比分析内蒙古近年来的产业竞争力发展状况,寻找影响该区域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分析结果同时引申出提升内蒙古产业竞争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专利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资产的核心,专利综合实力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以及区域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从专利申请、授权数量、专利结构及专利质量等方面对内蒙古自治区专利事业发展状况进行分析,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找出影响内蒙古自治区专利事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促进内蒙古专利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牧区是我国四大牧区之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保障改善牧区民生是促进牧区又好又快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研究和探讨构建内蒙古牧区社会保障制度对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现实意义。内蒙古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二十余年,依然存在着一系列的政府职能缺失、制度设计缺陷等问题。从牧区区情出发,结合民族地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构建“中央政府--社会基本保障”、“地方政府(集体)--补充保障”、“市场--商业保险”、“社会(家庭、社区、民间机构)--互助”四位一体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内蒙古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内蒙古雄居资源优势。但是,资源与法律的关系警示我们,只有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指导思想,不断强化以科技进步为基础的"资源——技术型"或"技术型"支撑的循环经济的法治保障才更有利于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实现内蒙古作为祖国北大门的守卫职能。  相似文献   

19.
从产业层面研究知识产权战略问题,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与技术创新结合起来,分析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状况及装备制造业特点,阐明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发展现状,探究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存在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内蒙古装备制造业发展策略,明确了内蒙古装备制造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