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天线伺服位置环路校正控制,在传统的PI控制上,加上模糊控制,实现位置环路多模态控制。在位置误差较大时,利用大比例控制,在位置误差小于一个阀值时,采用PI控制,在中间位置采用模糊控制。此种多模态控制,比单用PI控制,具有响应快,超调小,稳态误差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模糊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永磁同步电动机交流伺服系统,提出了模糊控制方案.在交流伺服系统的设计中,采用模糊控制器作为其位置调节器,采用电流快速跟踪控制方案设计电流调节器,对于速度调节器,按Ⅱ型系统设计,并选用PI型调节器,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实验与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模糊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与常规PID控制的交流伺服系统相比,具有良好的动态、稳态性能以及较强的鲁棒性,从而证明了这种设计方法的合理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抽油机电液伺服加载系统的模糊PID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抽油机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是一种位置扰动型的施力系统 ,存在着非线性、不确定因素及由于位置扰动引起的多余力 ,传统的控制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采用模糊控制和 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 ,用模糊推理调整 PID控制器参数 ,可以消除非线性以及位置扰动的影响 ,提高系统的精度 .在 MATLAB中对系统进行了仿真 ,结果证明了模糊 PID控制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快速性、精度以及多模态切换控制的振荡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T-S型模糊加权的多模软切换控制方法.在建立高速列车运动学模型的过程中,结合真实的列车参数进行了模型参数寻优设计;传统的单质点模型不考虑列车长度,在变坡点会出现较大的速度计算误差,因此结合真实的线路数据提出了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再采用T-S型模糊推理对模糊控制、模糊PID控制及PI控制进行软切换控制设计.根据分析结果可知,附加阻力优化计算方法有效地提高了变坡点附近受力计算的精度,减小了速度控制的误差.针对优化后的列车模型所设计的多模软切换控制在兼顾多种控制方法优点的同时,克服了切换控制的振荡问题,提高了高速列车速度控制的精度和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采取改进PID控制方法,通过仿真验证机床滑台跟踪结果.采用直角坐标系建立机床滑台二维简图模型,设计机床滑台闭环控制流程,定义机床滑台位置传递控制函数.采用BP神经网络结构对PID控制器进行改进,给出机床滑台位置输出误差评价指标函数.采用MAT-LAB软件检验不同控制系统跟踪结果.结果表明:在无干扰状态下,采用传统PID控制系统,滑台位置跟踪误差最大值为0.05m,采用改进PID控制系统,滑台位置跟踪误差最大值为0.02m.两种控制系统跟踪误差相差不大,都能实现滑台位置的精确定位.在有干扰状态下,采用传统PID控制系统,滑台位置跟踪误差较大,误差最大值为0.19m,而采用改进PID控制系统,滑台位置跟踪误差较小,误差最大值为0.02m.采用改进PID控制系统,能够实现机床滑台位置的精确定位,提高机床主轴对零件的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6.
一类基于PID控制的新型模糊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类基于模糊规则的变参数 PID控制方法 .对于模型未知对象 ,常规 PID控制器参数的调节一般要基于一些语言信息的经验知识 ,这对 PID参数的调节带来一定的困难 .模糊控制在处理语言信息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因此将模糊控制和 PID控制方法相结合组成一种复合控制器的设计是可行的 .采用 TS模糊模型 ,给出了一类给予模糊规则的变参数 PID控制器的设计 .这种控制方法兼备模糊控制与 PID控制优点 ,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抽油机电液伺服加载系统是一种位置扰动型的施力系统,存在着非线性,不确定因素及由于位置扰动引起的多余力,传统的控制方法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采用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用模糊推理调整PID控制器参数,可以消除非线性以及位置扰动的影响,提高系统的精度,在MATLAB中对系统进行了仿真,结果证明了模糊PID控制器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电液位置伺服控制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传统PID控制器在受到外界干扰时,容易导致过大的超调甚至引起震荡,从而使得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变差.针对此问题,设计了结合PID控制和模糊控制优点的模糊PID控制器.在MATLAB/Si 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PID控制器相比,该方法改善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同时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和抗干扰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决机器人跟踪控制过程中采用PID控制算法会出现抖动和误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机器人全局PID模糊滑模跟踪控制算法.通过将PID滑模控制和模糊控制相结合,设计了全局PID模糊滑模控制;基于模糊规则,对滑模控制增益进行自适应调整,从而消除建模误差和干扰,削弱了控制时产生的抖振、在线调整控制器参数和估计误差,并通过积分来消除外界干扰,因此提高了控制精度.仿真结果表明,与常规的PID算法相比,该方法在处理控制抖动和消除误差和干扰方面具有极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多模智能协调控制策略.该控制器充分利用了模糊控制和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的优点,并将其应用于交流伺服系统.同常规切换控制相比,它把点切换改为相对平滑的智能切换,大大提高了伺服控制的动、静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器可以有效地抑制负载变化和各种干扰对系统的影响,能满足系统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1.
伺服压力机是一个复杂的机电系统,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传统的PID控制方法难以实现精确控制。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在原有的PID控制的基础上加入模糊控制的方案。详细推导了模糊控制变量的确定、模糊规则的建立、模糊控制量的精确以及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切换,并进行了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稳定、超调小、响应快、调节时间短、结构简单、容易实现的优点,实现了对伺服压力机位置控制系统的精确控制。  相似文献   

12.
模糊-PID控制在柠檬酸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柠檬酸发酵过程非线性、大滞后、大惯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介绍了发酵过程的 PID控制和模糊控制 ,并在此基础上着重介绍了结合二者优点的带积分分离的模糊 -PID软开关控制。仿真结果表明模糊 - PID软开关控制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于燥系统具有不确定特性、大滞后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将模糊PID与模糊Smith预估器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实现了PID参数和Smith预估器滤波时间常数的在线整定,获得了比模糊PID控制、模糊Smith预估器控制更好的控制效果。仿真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智能控制在氧化物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的PID控制参数整定繁琐,对控制对象的参数变化缺乏自适应性,在介绍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Fuzzy-PID的复合控制算法,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复合控制的氧化物炉温控制器具有鲁棒性强,动态品质优和精度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本文引入Fuzzy-PID控制,将其应用在UPS逆变系统中。Fuzzy-PID控制结合了模糊控制优良的动态性能、灵活的控制特性和PID稳态控制性能的优点,提高了系统的性能。运用Matlab对系统进行建模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将Fuzzy-PID控制应用到UPS逆变系统中,系统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基于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温度系统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基于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温度系统控制方法进行了研究。为了构造生化分析仪,首先必须要建立温度系统模型。然后通过模糊PID参数自整定的方法对温度系统进行控制,最后给出模糊PID自整定控制算法的软件实现。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7.
基于神经网络逆模型的Fuzzy-PID控制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Fuzzy-PID复合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逆模型的Fuzzy-PID控制方法。该方法综合了模糊控制、神经网络控制和PID控制的优点, 使复杂工业过程中的非线性、时变等问题都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仿真结果表明, 该控制器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结构简单, 易于实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过程控制实验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温度过程控制实验系统,引入模糊控制理论,建立模糊PID控制系统。利用MATLAB软件的动态系统仿真工具箱SIMULINK进行动态的系统仿真,将模糊PID控制器用于温度过程控制实验系统中。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种采用多CPU微机控制的电梯拖动系统,分析了其运行速度曲线和控制运算的特点,指出了电梯在常规的PID控制下不能很好地按给定速度曲线运行。为此,基于参数模型的广义预测控制(GPC)原理,建立了电梯速度预测控制的预测模型,旨在对交流电梯速度参数进行预测控制的方法进行研究,并研究其控制规律,最后对预测模型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预测控制用于电梯的速度控制,具有良好的鲁棒性,与传统的PID控制方法相比,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